APP下载

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神奇女性研究

2023-07-20王想玲

今古文创 2023年25期
关键词:民间文学女性俄罗斯

【摘要】民间文学创作于民间,同时也对每个人最初的思想认知起着无可替代的塑造作用。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神奇女性形象,体现和塑造着俄罗斯人民对美好女性品质的想象和认知。本文借助普罗普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析几位典型的神奇女性角色在民间文学中的叙事功能,同时探究蕴含在这些功能设定之后的人们的伦理价值取向以及对理想女性的想象。

【关键词】民间文学;女性;俄罗斯;普罗普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5-0049-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25.016

斯拉夫民族千年璀璨文化熠熠生辉,其思想和智慧体现在普通民众之中,便得以以民间创作的形式口口相授,广为流传。民间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口头集体创作的一种特殊文学,其形式丰富生动,通常以公开表演的形式实现传播,体裁囊括“散文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韵文的歌谣、长篇叙事诗以及说唱文学、谚语、谜语等等”[1]。它产生于人民之间,又对人起着警示、教育的作用,每个人从儿时起就接受着童话、谚语、神话传说等故事和各类民俗谚语的熏陶,它们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第一手教材。本文着眼于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故而将具备完整叙述结构的俄罗斯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置于视野中心进行分析。Э·В·波梅兰采夫将俄罗斯这类民间故事分为平凡的、魔幻的、冒险的或日常的虚构故事三类,本文论述的神奇女性形象便出自魔幻故事之列。

俄罗斯民间魔幻故事中各类形象丰富多彩、鲜活生动,许多都堪称经典,众多学者通过各类角色形象探究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俄罗斯学者В·Я·普罗普分析了阿法纳西耶夫的《俄罗斯民间故事》中100个魔幻故事,从对人物功能和故事结构的分析中提炼出他的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在《故事形态学》中指出,很多不同角色都在情节发展中起着相同的作用,从而将故事中的角色区分为7种,即:主人公(英雄)、对手(坏人)、假冒主人公(伪英雄)、公主(被寻求者)、派遣者、赠予者、相助者,并将其功能区分为31种[2]。然而正如万建中在论述我国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时所说,“传统的道德思想,相当部分存在于民间文学之中,并借助民间文学得以传播”[3],事实上,民间故事本身一个不证自明的前提就是它蕴含着这种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法则及伦理价值观,因而即便普罗普从结构主义(或被称为形式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故事做概括、抽象化的理性分析,其理论深层仍无可避免地牵涉到伦理价值规则,因而本文从俄罗斯民间文学中选取部分拥有神奇力量的女性形象,分析角色类型及其功能,探究其内含的俄罗斯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价值取向,并一窥俄罗斯人民关于理想女性的想象。

一、协助者玛丽娅

玛丽娅(Мария)角色出现在阿法纳西耶夫《俄罗斯民间故事集》中的《去不知是哪的地方取不知是什么的东西》(?Пойди туда -не знаю куда,принеси то -не знаю что?)及《瑪丽娅·莫列夫娜》(?Мария Моревна?)等故事中,本节我们以选取前者阐释玛丽娅角色的功能及其社会伦理内涵。

(一)梗概

故事讲述的是弓箭手费多尔(Фёдор)狩猎时捉住了一只斑鸠(玛丽娅的化身)而没有杀害它,感念于此,斑鸠化为真身玛丽娅并嫁给了他。随后玛利娅的美貌引起了国王的注意,从此费尽心机地想得到她。他屡次加害费多尔,但在玛利娅的相助下化险为夷,随后又派遣让费多尔去不知是哪的地方取不知是啥的东西。这次玛利娅赠送神奇物件送他出发。在这些物件的帮助下费多尔找到了岳母——巴巴亚加,又在青蛙的共同协助下完成了国王给的任务,并最终打败了国王,和玛利娅团聚。

(二)玛丽娅的反抗——间接协助

在普罗普故事形态学的框架下,女性,特别是如玛丽娅这般其容貌“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女性,通常充当被拥有、被争夺的对象,上述故事中的玛丽娅也不例外。但相比于典型的被追求的女性角色,此故事中作为被寻求的玛丽娅更具个人意识,她不是全然处失语状态等待被追求或被拯救,面对不公和压迫她有自己的反抗,实际上她的反抗在故事叙事结构中是对主角英雄的间接协助。例如被国王囚禁和胁迫时,她据理力争:“哪有这样的事情:抢夺一个有丈夫的女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人,即便是个普通的弓箭手,他也是我丈夫。”由此玛丽娅这一女性形象变得生动起来,并不只是作为一个“价值锦标”或一件被争夺和拥有的器具[4],而是具有一定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的鲜活的女性。

(三)玛丽娅的直接协助

玛丽娅开始时化身为一只斑鸠鸟,这是俄罗斯森林中一种非常常见的鸟,在俄罗斯文化中它象征着温柔的女性。[5]同时玛丽娅这个名字来源于圣经中圣母的名字,是耶稣的母亲,是基督教中伟大的女性神明,她坚强、安静、乐善好施、命运悲苦但受人爱戴,故事中的玛丽娅也同样作为主人公的赠予者和协助者出现。

玛丽娅拥有神奇力量及一些神奇物件并借助它们一路帮助丈夫费多尔,例如故事中她用魔法力量织出无比精美的地毯,引起一众赞叹;她可以化形以至于丈夫离开后可以逃脱国王的囚禁;她拥有神奇的线团和手帕,帮助丈夫找到她母亲以寻得帮助。

除了神奇力量,玛丽娅同样具备非凡的人类智慧,她提议丈夫将织出的地毯售出而价格让顾客估量,最终在一阵哄抬下以百倍于成本的价格售出,从而帮助丈夫改善了拮据的生活。这一行为体现玛丽娅角色智慧的同时,也让我们窥见民间文学创作者们无限的潜力,同时也可见公开竞价这一“拍卖”性质的商业行为在民间已屡见不鲜,从这个意义上可见,民间文学有着极强的历史性。

综上,玛丽娅这一女性形象身处被掠夺和压迫的地位,但仍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强者对抗,同时借助自身的神奇力量协助丈夫脱离困境,她就像俄罗斯人民信仰中的圣母一样,能够在苦难中恪守善良,忠贞果敢,她就是苦难中给予人们以强大精神力量的完美女性。

二、被寻求者青蛙公主

青蛙公主形象出自魔幻故事《青蛙公主》(?Царевна-лягушка?),也是阿法纳西耶夫《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经典故事。

(一)梗概

故事中瓦西丽萨(Василиса)原本是个聪慧美丽、拥有神奇力量的少女,她的父亲不死的科谢伊因嫉妒将其变成青蛙后使其住在沼泽地,咒术为期三年。此期间国王的三个儿子射箭选妻,三王子伊万的箭落到了作为青蛙的瓦西丽萨面前,于是只能娶它为妻,同时任凭被嘲为“傻瓜”。随后在国王对儿媳们的三次考验中,青蛙蜕掉外皮显出真身,表现完美。距解开咒语剩三天时,伊万王子知道了瓦西丽萨的秘密,烧掉了青蛙皮想永久留住她,导致她被科谢依掳走。从此伊万王子开始寻妻之路,他先后借助巴巴亚加以及众多动物的帮助顺利地战胜了科谢伊,夺回了妻子。

(二)作为“价值锦标”的青蛙公主

相較于玛丽娅,青蛙公主是一个十分典型的被追求者角色,她亦拥有“非笔墨所能形容”的美貌和聪明智慧,同时也是一位拥有神奇力量的女性,但是她的价值依赖于这些外显的因素更多,因而她表现得更沉默,更接近于一个“价值锦标”,从而也更符合普罗普故事形态理论中典型的被追求者的特征。例如,当发现青蛙实为公主时,她所拥有的美貌聪慧、神奇力量都成为不可忽略的财富,因而伊万和科谢伊对如此至宝的所有权都跃跃欲试,事实上此时的科谢伊和瓦西丽萨的关系是一种私人占有关系,正如“‘伊万与他的宝马‘海龙王和他的神珠‘王后和她的宝镜‘阿廖沙和他的女儿”[6]。但是,男主伊万虽然肉体凡身,但勇敢善良、有力量有耐心,经过了重重考验最终寻得瓦西丽萨,从而他是正义的、道德的,因而他是故事的主人公,亦即英雄人物。而科谢伊则嫉妒瓦西丽萨,破坏她的幸福,因此他虽拥有魔法力量加持,但并不占据道德的高位,于是便充当英雄人物的对手,是十足的坏人,其落败的结局也可见故事创作者们想传达的“善终胜于恶”的伦理价值。

(三)沉默的被追寻者

青蛙公主本身拥有神奇力量,在受到科谢伊诅咒后的三年并未寻求可解方法,默默忍耐,在伊万强行烧掉青蛙皮时,她质问为何不多忍耐三天,可见青蛙公主作为被追求、被掠夺者顺从、忍耐的性格特点,她认为只要忍耐够长的时间,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故事的后面在找瓦西丽萨的路上,伊万王子遇到的老人也惋惜地反问他为何不忍耐。甚至民间故事中频繁出现的谚语“早上脑子更聪明(Утро вечера мудренее)”也劝人多忍耐。可见俄罗斯民间文学在通过青蛙公主这类沉默的被追求者告诫人们,苦难中应该忍耐,只要时间足够久,苦难终会过去,而抗争只会招致更坏的处境。在如此民间文学的熏陶下,忍耐性和顺从成为俄罗斯人普遍认同的处世观,“在俄罗斯民间信仰中,忍耐被视为一种美德,一种自救的方法。俄罗斯人用这种美德激励逆境中的人相信一切艰辛终将过去,坚持和忍耐必然得到丰厚的回报。”[7]而这样的处世观反过来又被作为格言真理由父母过渡给下一代,如此往复从而整个民族文化中便有了这种根深蒂固的认识。

综上可以看到,以青蛙公主为代表的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部分女性角色在女性普遍丧失话语权的群体意识中只是作为一个沉默的“价值锦标”,作为一个“被寻求者”,对其占有的合法性取决于寻求者在普遍伦理审视下的道德性质。同时,作为被寻求者的一个显著特征——善于忍耐被理解为受到苦难时的唯一对抗手段。

三、巴巴亚加角色的矛盾性

俄罗斯民间文学中人物形象众多,有具有典型性而被整个民族所接受从而成为“先例名”存在于持该文化人的意识中的,如“瓦西丽萨”形象勾起的是人们对美丽聪明的少女的联想,“伊万”形象在该文化群体的认知图景中是一个随心、“无为”、大智若愚的男性形象。而巴巴亚加(Баба-яга)这一形象虽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凶残恶毒、没有道德的反派角色,例如,在新闻“女人一旦从政,就一下子从美丽的瓦西丽莎变成了巴巴亚加”[8]中,巴巴亚加的联想内涵明显是与瓦西丽萨相对的,是反面的。然而通过对俄罗斯民间文学作品的阅读,结合普罗普结构叙事学理论我们发现,巴巴亚加在故事中的形象并非可一概而论地被总结为主人公的对手或坏人,其人物形象的矛盾性不仅体现在不同故事中,也体现在同一个故事的不同分析层面。

(一)角色概述

巫婆巴巴亚加的形象出现在诸如《青蛙公主》《去不知是哪的地方取不知是什么的东西》《玛利娅·莫列芙娜》、《智慧的少女瓦西丽萨》《大雁》等众多民间故事中。巴巴亚加的外貌通常是一个瘦如骷髅、衣衫脏乱、面容丑陋的老妇形象,她住在森林深处的小木屋内,木屋是由鸡腿来支撑的。她出行时“骑着一个研钵,用辗槌驾驶着方向,用扫帚扫除身后的踪迹”。

在此本文选取阿法纳西耶夫《俄罗斯民间故事集》中的《智慧的少女瓦西丽萨》《大雁》《从不知是哪的地方,取不知是什么的东西》三篇故事来浅析巴巴亚加角色在其中的功能及其社会伦理内涵。

(二)作为对手的巴巴亚加

巴巴亚加居住的木屋存在于森林深处,森林这一空间在俄罗斯民间文学乃至作家文学中都往往有着特殊内涵。俄罗斯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然而,“在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依赖于大自然的恩赐,同时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以及带给人类的灾难又是那么无助和畏惧。”[8]从而在俄罗斯人民的意识中,森林成了某种神秘而邪恶力量的所在地。由此可知,森林在当时人们的认知中便成了死亡世界、阴间。

相应的,森林深处的巴巴亚加连同她居住的小木屋也成为某种未知的可怕力量,自然也就成了邪恶的反派,被塑造为道德上极端堕落腐化的角色,与英雄式的主人公形成二分对立的局面。然而这样单纯作为坏蛋的角色设定终究使其显得单薄扁平,因而只能作为每个人的“童年阴影”而存在,人物本身丰富的思想内涵被隐匿,特别是在《大雁》故事中,巴巴亚加杀人如麻且不问缘由。而作为对照,《智慧的少女瓦西丽萨》中的巴巴亚加形象就更胜一筹,对主人公施加迫害和威胁的同时,又因其受到祝福而网开一面,颇有“正义的审判者”的作用。

就其角色功能的伦理内涵来看,作为反派的巴巴亚加这一角色从反面出发,展现的是不被创作者提倡的、被否定的道德品行,也向故事的受众昭示了不恪守伦理规范者将面临的绝境,从而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民间文学劝人向善的规化倾向。

(三)作为协助者的巴巴亚加

在《从不知是哪的地方,取不知是什么的东西》中,巴巴亚加一反往常,成了主人公的协助者。巴巴亚加是主人公的丈母娘,尽己所能地为女婿提供神奇物件、帮助主人公渡过难关。作品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巴巴亚加这样具有矛盾性的性格特点也是俄罗斯人本身性格的体现,她身上这种双重性或矛盾性恰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双重性以及对待外界的矛盾心理,同时也与环境作用于人类自身的利弊交织的双重性密不可分。

四、结语

俄罗斯民间文学中的这些拥有神奇力量的女性形象丰富生动,她们或手持神奇的器物,或知晓世间万物,能借助天地万物的帮助。就其在叙事结构中的功能而言,她們一方面作为纯粹的被寻求者等待被拯救,同时其本身成为价值符号,对她们的正当所有权标示着故事核心的价值取向。作为被寻求者,她们往往劝人耐心承受苦难,体现出当时创作者们对受众的精神规训。另一方面部分女性处于劣势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进而对英雄主角给予间接协助,同时使用神奇力量施以直接的援助,此时女性的角色已不是单纯被动的承受者,其智慧和力量与英雄主角不相上下。总的来说,这两类神奇女性形象美丽聪慧,静者默默忍耐,动者勇敢协助,体现着俄罗斯人民普遍对美好女性的认知。而另一类巴巴亚加式的女性角色,则从反面印证了人们对于善恶价值观、对美好女性的思考和想象。

参考文献:

[1]赵国栋,宋振荣.俄语民间文学形象的国情语言学分析[J].中国俄语教学,1998,(03):25-30.

[2]弗·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3]万建中.民间文学的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 2006,(01):119-123.

[4][6]张开焱,王文惠.结构叙事学人物模式潜隐的伦理意涵——以对弗·普罗普角色模式分析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22,8(01):12-25.

[5]徐佩,冯小庆.俄罗斯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林区教学,2022,(07):100-103.

[7]杨可.俄罗斯民间童话与俄罗斯民族个性[J].中国俄语教学,2002,21(4):15-20.

[8]杨慧,孟玲华.来源于俄罗斯民间故事的先例名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90-93.

[9]马慧.俄罗斯童话中几个典型形象的双重性分析[J].北方文学,2017,(15).

[10]詹姆斯·费伦等主编.当代叙事理论指南[M].申丹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王想玲,女,汉族,甘肃天水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国家研究。

猜你喜欢

民间文学女性俄罗斯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