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总编室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2023-07-20赵书兰
[摘要]图书质量是出版社的生命线。总编室作为出版社的中枢部门,是图书出版全流程管理的执行者、服务者、监督者,应发挥自身的职能和作用,促进出版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文章结合笔者工作实际,阐述图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分析总编室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以供借鉴。
[关键词]总编室;图书质量;保障体系
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出版社需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实施全员、全流程的出版质量监督,调动多部门协作,实现各环节有效衔接,顺利推进。而总编室作为出版社的综合管理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发挥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严格执行出版社各项出版管理制度,发布相关出版管理规定,履行协调、监督、管理等职能。笔者结合在广东科技出版社和广东新世纪出版社总编室的工作实际,分析总编室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以助力出版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图书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高质量出版供给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在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比持续增大。这对图书出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社要践行党和国家对图书出版的要求,强化社会责任担当,筑牢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宣传作用,严格执行图书出版质量管理,多策划和出版有品位、有格调的优质图书,从而实现高质量出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二)提高图书质量是实现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国的出版实力显著增强,出版规模和数量大大提高,但要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出版业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也提出,出版业要以多出优秀作品为中心环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出版产品和服务,为建成出版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可见,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素是出版高质量的图书,提高图书质量是实现出版强国的必由之路[1]。
二、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1997年,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规定,编辑出版责任机制、出版管理宏观调控机制、社会监督机制,其中编辑出版责任机制涉及前期保障机制、中期保障机制和后期保障机制,并涵盖图书出版从选题策划、选题论证、“三审三校”、印刷、书号、样书、评审到档案等全流程工作。在诸多環节中,除了印刷环节,总编室深度参与图书出版的其他环节。
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质量做出明确规定: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均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合格;内容、编校、设计、印制四项中有一项不合格的图书,其质量属不合格。
由此,出版社要以树立质量意识为前提,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落实流程管理为抓手,构建科学、严格、有效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并分部门、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和实施。以广东科技出版社为例,该社建立《导向管理制度》《图书质量管理办法》《责任编辑制度》《三审责任制度》《图书校对管理办法》《图书质量抽检流程》等30多项出版管理制度,明确图书出版各环节流程及其责任,并压实责任,以保障图书质量。
三、总编室在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当前,出版社建立健全各项出版管理制度是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正常、有效实施的根本保证,也是规范各部门、各岗位工作的重要依据。出版社有制度可依是前提,将各项出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是关键。出版社部分出版管理制度一般由总编室牵头组织制订与实施,总编室既是制度的制订者,又是制度的执行者。因此,在实际图书出版工作中,总编室不仅要加强制度建设,而且要强化流程管理,将各项出版管理制度落到实处[2]。
(一)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制度功能
当前,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出版行业发展迅速,出版业呈现新业态,融合出版、跨界出版成为新趋势,图书营销和发行发生变化。开卷数据显示,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中线上渠道规模占比接近80%。因此,出版社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出版管理制度,总编室也要根据新形势,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制订或修订出版社相关出版管理制度。例如,近年来,出版社通过在图书中印制二维码,联动音视频内容,将受众向微信公众号等私域进行引流,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出版社加强对图书二维码中内容的审读和校对,消除图书质量隐患。总编室则应适时修订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增加对图书二维码中内容审核的规定,为图书质量提供保障。
(二)做好宣传培训,提高编辑质量意识
总编室作为出版社不可或缺的部门,要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必须及时传达与出版管理相关的文件精神,适时通报各类图书质量检查结果,积极履行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能。例如,2019年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强调,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提出《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将出版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方面。对此,总编室应根据出版社相关出版管理规定,将相关文件及其精神传达给出版社相关部门,牵头开展宣传和教育培训,有效组织学习和实施,从而高效落实图书出版相关管理规定,提高编辑质量意识,确保图书出版质量。
(三)强化流程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1.加强选题管理,提升选题质量
选题管理可分为年度选题管理和增补选题管理。年度选题侧重于板块建设、产品线搭建,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出版社出版年度乃至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向、思路和布局,是出版社编辑和发行工作的轴心,对出版社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增补选题是对年度选题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是出版社针对新政策、市场热点或突发性事件快速做出反应并提出的选题。年度选题和增补选题既各有主次,又相互补充。选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质量。近年来,部分出版社的选题实现率尤其年度选题实现率不高,有的甚至低于20%,这既不利于出版社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行政资源,也无法有效发挥出版社的人力资源优势。同时,部分出版社呈现合作图书比例过高、本版图书较少的现象,且自有品牌图书市场表现力不足,出版社自身编发能力有待提高,实际运营状况也有待改善。
因此,总编室应从出版社整体发展战略出发,深入梳理和分析各出版编辑部门上报的选题,既要剔除可能存在导向问题和不符合出版社出版范围的选题,也要避免选题出现交叉重复,并对相关选题提出建议和意见。同时,总编室也要落实选题论证制度,有效组织年度选题论证会,定期召开增补选题论证会,确保选题经过充分论证,杜绝影子选题和平庸选题[3]。
例如,2019年,广东新世纪出版社重新设计选题流程,实行组稿论证、选题论证、印前论证的三级论证模式,并成立以社领导班子、编辑、发行、财务为主体的选题论证小组,有效提高了选题质量,解决了编发矛盾,大幅降低了出版经营风险。
2.落实编辑出版制度,严控图书质量
发稿工作是总编室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发稿不是简单地走流程,而是全方位把关稿件质量,是对编辑是否严格履行“三审三校”“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的检查和监督[4]。
目前,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线上进行发稿工作。以广东新世纪出版社ERP系统发稿为例,该社要求编辑在ERP系统上填写图书的各项基本信息,然后经过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最后打印出三审单和发稿单,并提供包括封面在内的完整纸质稿件,且稿件上要有初审、復审、终审人员签名,方可发稿。同时,总编室负责发稿的人员要检查稿件是否“齐、清、定”,稿件是否存在审稿痕迹,三审意见是否完备,发稿人员是否具备责任编辑资格,复审、终审人员资质是否符合要求,重要稿件是否履行重大选题备案手续,图书的书名和作者是否与当初所报的选题相符等相关
信息。
3.加强书号管理,保障出版正常运行
2018年,随着相关管理部门严格规范书号管理,出版社年度书号核发量出现零增长,增补书号也越来越细化要求,甚至部分出版社的年度书号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同时,相关管理部门也对出版社书号量增加或扣减进行明确要求。总编室作为出版社的书号管理部门,要根据政策变化迅速调整相关工作,统筹出版社出版计划,梳理选题项目,实施书号调控,合理分配书号,优先满足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规划项目、文化繁荣发展专项基金项目等重大出版项目的书号使用需求,并为突发选题或市场热点选题备足相应书号资源,以有效实施出版社的整体发展战略,灵活统筹编辑出版规模和出版计划。
在实施书号调控的同时,总编室也要加强日常书号管理工作,精确整理和登记编辑出版书号额度,防止超额发稿或书号额度使用不到位,合理协调各编辑出版部门间的书号使用。此外,总编室还应适时在每个季度梳理出版计划,根据出版计划来调整分配书号,有效保障图书出版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组织召开印前会,把好图书印前质量关
图书从选题论证到组稿、编排、审校,再到书稿印前,涉及环节多、周期长,有的图书尤其是原创类的图书甚至要经过1—2年才进入印制环节,期间市场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在书稿正式印发前,总编室应召开图书印前论证会,对图书内容、成书品相、封面设计、定价等与市场相关的内容进行再次审核,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以广东科技出版社为例,该社建立了《图书付印前例会制度》,该制度要求由总编室组织,根据图书发印时间不定期地召开图书印前例会,参会人员包括社长、总编辑、分管社领导、营销部、出版部、美编室以及相关编辑部。这有效促进了出版社编印发各部门协同联动,提高了图书印前的科学性,保证了图书质量。
(五)定期开展质量抽检,加大图书质量管理力度
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定期开展图书质量管理专项检查工作,引导出版社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加强出版质量管理,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各省份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也对出版社定期开展图书质量检查工作。202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通报“质量管理2021”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在抽查的300种图书中,有62种图书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202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通报“质量管理2022”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在抽查的306种图书中,有64种图书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可见,图书出版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出版社必须敲响质量警钟,对图书出版质量工作常抓不懈。
为了加强对图书质量的监督和管理,出版社可采取社内抽检的方式。例如,广东科技出版社专门制订《图书质量抽检流程》,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制订《关于成立质检小组及相关规定》。该规定由总编室统筹实施,每年对上一年度出版的图书进行质量抽查,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规定整顿不合格的图书,通过社内通报批评、扣罚等方式夯实责任,并对质量合格图书中存在的差错在图书再版或下次重印时及时予以改正。此外,总编室要统一汇总、整理图书质检中发现的错误,根据错误类型进行归类,并对出版社编校人员进行“图书常见错误例析”的专题培训,以增强编辑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出版社图书出版质量水平。
四、结语
随着“十四五”开局起步,在新的发展阶段,出版社要适应出版业发展趋势,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效调整编辑出版规模和数量,整合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和社会责任。而总编室作为出版社的综合性管理部门,要发挥积极作用,落实国家政策方针和出版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关注国家文化产业的新思想、出版领域的新政策、出版行业的新动态,完善出版社出版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图书质量,抓实出版流程管理,做好图书质量监督与出版服务工作,从而推动出版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玉山.以出版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J].编辑学刊,2020(01):1.
[2]徐洋.浅析总编室编务管理制度建设[J].传媒论坛,2022(01):105-107,111.
[3]郑海燕.社会效益考核下出版社总编室工作的优化[J].出版广角,2019(23):34-36.
[4]王书挺,赵玉杰.树意识、建体系、重执行,把质量意识贯彻到出版工作全流程:浅谈人民邮电出版社的质量管理工作[J].科技与出版,2014(10):11-14.
[作者简介]赵书兰(1982—),女,江苏连云港人,广东科技出版社总编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