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探析

2023-07-20袁桐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3期
关键词:新文科教育改革

[摘要]新文科建设的提出要求文科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与技术变革、社会发展和全球化实践息息相关。文章以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为对象,探讨新文科的背景以及新闻传播学教育理念与课程安排。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人才五个方面的变化,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应兼具新与旧、专与全的课程思路。

[关键词]新文科;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

时代的发展促使高等教育不断变化,尤其在信息化、数字化和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的理念、内涵和使命都需要不断调整,以应对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在此背景下,2018年,国家提出在高等教育中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简称“四新”)建设[1]。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在天津联合召开“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标志着“四新”建设开始正式实施[1]。新文科作为“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新文科包含众多学科,既包括文学、历史和哲学等人文学科,又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社会科学。2020年,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该会议研究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举措,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2]。由此可见,新文科建设正在有序、快速地推进。

新文科概念自提出后,迅速受到学界的积极关注。其相关论述主要围绕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对新文科的整体概念进行历史溯源、学理分析和内涵讨论等;二是关注具体学科在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其中既有总体层面的讨论,如学科理念和教育方针等,也有关于特定课程的论述,即如何调整特定课程以满足新文科建设的需求。文章基于这些讨论,试图分析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教改理念与路径。新闻传播学作为文科学科,既有文科精神的共性,也有独立学科的特殊性。文章讨论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需要兼顾一般性与特殊性,也需要在理解新文科的根本理念和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基础上分析在当下及未来的理念、角色与使命。

一、新文科的背景

文科的主要任务是对“人类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研究”[3]。稍做细分,其又可表述为在人文学科中致力于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在社会科学领域致力于研究“各种人类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4]。在英文中,文科大致对应liberal arts,主要指大学本科以人文学科为主,同时兼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目的并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综合能力,因此也被译为“博雅教育”或“通识教育”。两相对比,显然中文语境中的文科概念更为广阔,不仅包含更多学科,在教育层次上也涵盖得更全面。因此,虽然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新文科项目”(The New Liberal Arts Program)[5],2017年Hiram文理学院又以不同的理念和视角出台“新人文”教改[6],但是这些与中文语境下的新文科建设仍明显有所差异。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新文科建设的基本理念,我们有必要从新文科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具体而言包括技术背景、社会背景和全球化背景。

第一,技术背景。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技术史,技术虽在历史上不断进步,但从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广度与深度而言,如今却是空前的。尽管传统的人文学科主要探讨人的精神与价值等问题,似乎与技术关系不大,但事实上由技术所生成的环境以及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深度渗入等,仍为人文学科带来巨大冲击,诸如“人类世”“后人类主义”等概念的提出即是对这一现象的回应。例如,数字技术所建构的新的交往空间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的挑战等,都要求人文学者在本体论或认识论层面反思人文的意义。在社会科学领域,技术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尤其在数字化时代,社会存在和社会交往都已高度数字化,加之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科学研究不断面临新现象与新问题,因此人文学者需要及时变革研究路径。在知识生产或知识社会学层面,如温伯格所言,数字时代“当发展、保存以及交流知识的媒体发生了改变,知识也随之发生了改变”[7]。这一改变突出了媒介技术对社会的深刻影响。以此观之,由技术所激发的新文科改革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人與技术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

第二,社会背景。社会存在是人与技术、人与人、人与自我互动的结果,并随着社会分工和文化变迁而展现复杂的面貌。在当下的信息社会和数字社会中,新的社会职业、组织和文化不断涌现,社会互动的速度加快,不同社会领域与部门的交融更加深入,这些呼吁知识生产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不仅支持文理互融、文理互渗,甚至许多学科界限也被不断打破,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发展方兴未艾。同时,社会变革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高等教育如何培育适应社会快速变革的新型人才值得深入思考。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学者认为高校正面临人文学科的发展危机。上述社会背景要求人文学科从学术研究到人才培养的全面变革,包括强调科学技术的学习与运用以及学科交叉与互融等。

第三,全球化背景。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也促进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合作、资源流动和文化交流。然而,不同于自然科学具有某些客观标准和统一法则,人文社科知识往往关注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制度,具有一定的地方化色彩。因此,不同的社会存在自然孕育出不同的在地经验、在地理论和在地知识。同时,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更多的关注。在这些背景下,新文科的提出显然要求我们重新理解不同地域的在地知识,具体而言,即更加深入地研究在地经验以及更加敏锐地把握在地知识与全球文化之间的关系。

二、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理念

新文科诞生于大的时代背景,受到技术、社会和全球化等要素影响。因此,新文科建设的目的也要回到这些要素,即回应由技术、社会和全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新闻传播学作为新文科建设中的一员,自然概莫能外。在技术层面,新闻传播学从诞生至今一直将媒介研究作为重要领域,媒介技术的不断变革推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新闻传播学也一直致力于理解技术、研究技术和运用技术,并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在社会层面,深度媒介化全面影响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存在,新闻传播学不仅要在深度媒介化的时代中重新理解媒介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要培养能够适应深度媒介化社会的专业人才。在全球化层面,新闻传播学需要关注国际传播、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同时致力于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相互理解和理性对话。在此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人才五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一,新现象。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受技术影响很大的学科,尤其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数字平台以及元宇宙等对社会交往产生巨大影响。这些技术所带来的新现象,如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值得新闻传播学教育者重点关注。在新闻传播学教育中,教师应将这些新技术、新现象纳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思考力。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保持对新技术、新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其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发展新技术奠定基础。

第二,新问题。新技术与新现象必然激发新问题。例如,从传统媒体到数字时代,新闻生产的技术、组织和社会背景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足以激发新的问题意识、理论建构和解决方案。问题意识是连接现象与理论的桥梁,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学习和开拓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然而,在既有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中,学生普遍缺乏问题意识。在新文科背景下,新技术与新现象所带来的新问题为新闻传播学研究与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如何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成为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第三,新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具有浓厚跨学科特色的学科,早期新闻传播学受信息科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影响很大,因此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也大量来自其他学科。在数字时代,不同社会场域的交融越來越深入,媒介对社会交往的中介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使得新闻传播学与更多学科紧密联系起来,新概念、新理论大量涌现。新文科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促进跨学科交流,因此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应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引入不同学科的理论资源来拓宽学生的问题域与知识面。

第四,新方法。新技术、新现象与新问题的出现以及跨学科理论的运用,对新方法的采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既有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中,社会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与质化研究方法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研究新闻传播学相关问题的能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跨学科交流的深入,无论是量化研究方法,还是质化研究方法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大量关于质化材料的分析软件得以开发,而量化研究中的计算传播也在快速发展。由此,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需要回应这些新变化。

第五,新人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卓越人才。新时代需要新人才,新文科的提出背景包括技术、社会和全球化等要素,因此新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以熟练技术、适应社会发展、理解全球化趋势等为参考。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既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价值关怀,也需要学生掌握新技术、认识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趋势,并理解深度媒介化的数字社会中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以及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等。

三、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的课程安排

文章对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但从教学实践来说,这些理念还需要融入具体的课程安排才能实现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真正改革。不过,新闻传播学包含不同专业,所涉课程数量大、种类多,因此文章拟从两个方面对其做梗概式的讨论。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需要兼顾课程安排上的新与旧、专与全的问题,以努力平衡两者之间的张力。

第一,新与旧。新文科概念的关键词在于新,但是这里的新并非完全放弃传统的文科教育,而是在传统的文科基础上增添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知识。传统的文科所强调的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信念以及历史感和思辨力等,都需要继续保持并不断发扬。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技术领域和跨学科思维上。具体到新闻传播学,其大多数课程如传统的通识类、基础类、专业理论以及技术实践等课程都依然重要。在新课程方面,则主要体现为一系列新技术与跨学科知识的教学变革,如计算机编程课、大数据挖掘课、计算传播课等,以及跨学科知识中的各类选修课程,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当然,跨学科知识不仅体现在传统的跨学科课程中,还有许多非跨学科课程也可以融入跨学科知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普遍而自觉的跨学科思维,这种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人文与社科的交融,还需要诸多能给学生带来极大启发的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专与全。人类知识不断发展与累积,必然会使学科分科更为细致。社会分工与知识细分可谓一体两面,彼此影响。然而,在数字时代,分工的细化与不同行业的连接也在增强,这种时代背景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难点。在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一方面强调跨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又强调专业能力,如何兼顾这种专与全的需求,打造新的课程体系值得教育者深入思考。新闻传播学一直以来就有跨学科的特色,但新闻传播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也有独立的问题域。因此,平衡专与全的张力或许可以从问题意识入手。这里的专,主要指掌握专业技术、提出专业问题、培养专业能力。这里的全,则指面对具体的专业问题,可以充分借鉴和采纳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课程安排上,高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既有的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是设置与新闻传播学关系紧密的跨专业选修课;三是鼓励学生依据兴趣进行跨专业或跨学院选课。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的专与全的兼顾需要“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来自专业训练的培养,但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更多的跨学科知识进行支撑。

四、结语

新文科的背景与技术变革、社会发展和全球化实践息息相关,新文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回应这些社会变化和时代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事实上,在新文科提出之后,许多高校开始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8]。不过,新文科提出至今,虽然学术界也对新文科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丰富的探讨,但是许多相关的教育经验和理念仍处于摸索阶段。在此背景下,文章着重分析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议题,包括新文科的背景、新闻传播学教育理念和课程安排。在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主要体现为新现象、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人才五个方面的变化;课程安排如何兼具新与旧、专与全的教育思路也成为重要议题。新闻传播学作为兼具人文与社科性质的学科,需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具有人文厚度、专业深度和视野广度的新型人才。高等教育需要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高校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这个层面上讲,新文科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教育改革是一项持续的工程,需要不断面对时代的变化积极做出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1]黄启兵,田晓明.“新文科”的来源、特性及建设路径[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2):75-83.

[2]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2020-11-03)[2023-04-15].http://edu.people.com.cn/n1/2020/1103/c1006-31917451.html.

[3]吳岩.加强新文科建设 培养新时代新闻传播人才[J].中国编辑,2019(02):4-8.

[4]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05):4-8.

[5]强月新,孔钰钦.新文科视野下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J].中国编辑,2020(10):58-64.

[6]曲卫国,陈流芳.“新文科”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教学改革?[J].当代外语研究,2020(01):14-25.

[7]温伯格.知识的边界[M].胡泳,高美,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8]周茂君,柏茹慧.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2(02):133-156.

[作者简介]袁桐(1988—),男,重庆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新文科教育改革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