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外部审计视角的企业内控优化
2023-07-20樊海赟
樊海赟
摘 要:在当前局势下,我国已经逐步进入新常态环境,经济建设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中依旧存在很多需要及时解决的困难和挑战。企业为了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则应该及时完善内部控制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抵挡外部环境影响,确保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营和发展,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企业运营风险。其中,外部审计机构是一种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帮助企业分析和了解内部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内部运营的规范化特性,让企业能够更加安全稳定地发展。本文对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旨在帮助更多企业能够在外部审计的支持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关键词:外部审计;企业发展;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确保企业在合理合法的环境中顺利运营,确保企业具备较高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的内容也会更加真实准确。企业领导需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更好地处理内部各项事宜,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经营效率,每个员工的积极性都能够借此机会得到根本性的激发,企业可以获取更加完善的运营体系。内部控制工作的完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企业管理环节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需要受到各个部门的格外重视。但是,很多企业内部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处理内部监督部门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完善人员内部控制程序,避免企业内部出现任何虚假欺骗的行为,这样能够切实发挥出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外部审计机构的引进可以及时了解到企业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更加适合的解决措施。
一、外部审计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外部审计所代指的是审计机关的工作者或者是社会中的第三方审计机构针对性地展开对企业或者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审查分析,外部审计本身的专业能力更强,所接触到的业务类型更多。在对企业内控进行评价的时候能够给予更为客观的结果。此种审查分析具有充足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在完成外部审计以后,机构能够给出足够客观公正的评价,此种评价可以保障企业未来发展更为健全完整。外部审计需要对企业或者单位内部的控制情况作出全方位的客观分析和评价,指出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之处,同时还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引,也就是提出必要的解决方案和实行对策。外部审计可以通过综合调用多种方法的形式,审查企业内部财务报告是否足够真实科学,其中是否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等,外部审计人员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作出全面且科学的分析,同时还应该对实际披露过程作出有效评价分析,最终给出具备针对性和指向性的意见,此举对于企业或者单位来讲,是相当重要且关键的支持措施,同时也是必要的指引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在投入更少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完成深度探索,此舉显然是意义非凡的。
(二)意义
外部审计的核心特征就是从第三方,也就是外部的视角切入,其并非是事业单位,更不是企业,是具有充足独立性的特征的机构,外部审计的负责机构仅仅需要对国家、社会负责,并且遵从法律条例完成每项工作即可,所以可以极为精准有效地保障最终审计成果的科学性、精准性以及有效性。需要重点明确的是,外部审计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或者社会更好地寻找到存在违规经营行为的企业,同时还能够发现揭露各种各样的欺骗行为,使得经济市场内部氛围和风气更为良好开放,切实有效地实现对企业或者单位的各项工作状态和行为的有效监督处理,其具有的意义无可忽略,其发挥的作用更是极为重大。在未来企业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外部审计显然是无可或缺的支撑部分,此种支撑既体现在制约也体现在促进。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全面认识管控舞弊问题
企业管理过程中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管理人员在经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自身的效益,则不惜损害客户、员工甚至是社会的利益为代价,开展各种欺诈的行为。管理人员在徇私舞弊的时候会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为了获得更多的管理层个人利益,则会对内部的员工实施欺诈行为,并且会做出一些伤害外部机构利益的违法行为,严重忽视了企业制度的重要价值。也就是说,管理层人员徇私舞弊的种类较多,每种形式都会对企业自身产生不良的影响。但是,由于很多监督人员对这种情况的认识不够全面,财务报表的内容真实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在当前环境下,国内有很多财务人员会出现作假账的行为,这就需要及时开展财务报告真实性的研究。但是,由于很多工作局限在财务报告方面,而没有对其他的徇私舞弊情况没有得到及时了解。再加上内控部门权限在很多情况下会受到限制,相关工作人员在期间难以发现问题企业经营环节中的问题。即便能够了解实际情况也无法及时指出。再加上很多人员的工作内容会受到高层部门的影响,也会形成舞弊问题。
(二)没有健全内部控制评价内容
企业内部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活动,通过评价企业各项指标为重要的出发点,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深刻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切实提升内部评价工作的价值,还需要对企业活动管理风险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在多个方面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由于内部控制标准在制定的时候,会更多参考审计人员的意见,管理人员并没有参与其中。为了能够实现审计工作的简约化,审计人员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会导致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出现纰漏。由于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不够全面,所给出的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经营运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这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的良好发展,还会导致企业领导者没有进行准确的投资,企业的根本利益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没有提升控制评价结果价值
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仅仅会对一些现成的制度照搬照抄,而没有对自身的经营情况加以深入分析,这就会导致很多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并不能够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重要价值,企业对于自身的经营情况实际上也是认识不足的,在错误的评价结果中发展会导致诸多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评价工作的主体内容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这就会导致很多评价工作在实施的时候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这种问题一般会集中在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领域的工作内容也难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评价结果的科学精准度难以获得保证。因此,积极引入外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外审人员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会更多关注企业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问题,其工作内容需要在实践环节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充实工作内容。再加上外部审计的工作时间受限,其能够使用到的审计手段需要完善,在工作时会存在难以及时发现所有问题的情况。在目前情况下,外审人员的报酬经由审计单位支付,外审工作难于保证绝对的独立性。
(四)没有建设完善内部监督机构
在当前局势下,财政部门在企业内部实施控制工作的时候仅对评价方面的内容加以研究,企业在经营的同时也需要对内部控制内容进行披露。但是,由于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这就会导致很多内控工作在实施的时候会出现处理不当的情况,企业内部也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奖励机制,这就会导致很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评价结果的公正性也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很多企业对于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很多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自身的综合能力较弱,无法为公司的顺利发展贡献出其应有的力量,内控工作在很多时候都会流于形式,内部控制这个重要的管理手段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此以往,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风险。这是企业领导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不仅要将自己的眼光放在如何提升经济效益上,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让企业内部的运营程序更加科学合理,每项工作都能依照既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真正提升各项工作环节的质量。
三、外部审计视角下优化内控的途径
(一)做好内部风险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对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合理判断,对于自身所需要面临的发展困境和经营风险进行合理分析。如果在此期间无法精准做好相关工作,则会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在实施的时候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企业对于内部存在的风险无法及时了解,严重影响了风险评估的精准度。这是每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需要注重解决的问题。风险评估与识别工作在进行的时候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参与其中,一定要对企业内部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对于企业业务的运营特点应该进行深度了解。在后续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积极借鉴其他企业或者国家在此领域的工作经验,还应该对自身的需求具备明确认知。外部审计机构的引进能够切实解决相关问题,相关人员的工作经验是极为丰富的,能够切实协助做好风险评估工作,真正帮助企业做好后续的工作任务,并积极建立更加契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机制。
(二)完善内部制度设计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工作的实施建设,无论是采购环节还是生产、销售等工作,都应该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内容,对于其中存在的各项风险情况应该加以精准判断,设计制定出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工作在实施的时候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内控制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多个领域的工作特性加以综合考量,并且需要多个部门积极配合。在当前局势下,很多企业针对内部控制工作加以设计的时候,经常会由财务部门独立完成,很多其他部门并没有及时参与其中,这就会导致企业在实际经营时,很多部门并不能够具有较强的配合默契度。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这一问题,企业需要积极利用先进外部审计机构完善相关工作内容,对于企业内部经营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能够实现与以往经营环境的充分融合,并且能够和管理人员共同商议解决措施,真正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情况,讨论设计出更加契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将其中经营风险逐步降低。
(三)优化内部控制实施
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体现在不相容岗位的分离,做好授权审批工作、会计系统控制,并对财产实施相应的保护。其中,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把控工作的时候,应该注重将其他部门工作的实际情况真实反映出来。财务部门对于做好控制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对每项业务资金和物资的走向都做好系统、完整的记录。这样能够更好地规范其他部门工作方式。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采购工作,完善生产流程,提升销售效率,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做好融资工作,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每个部门在经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信息,包括各种单据以及合同发票等原始凭证,这些资料和数据都需要及时汇总到财务部门。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会听从相应管理人员的安排执行工作任务,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提升自身的控制监督效力,即便是内控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可能存在类似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引入外部独立审计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强,相关人员会完全依照会计准则以及相关制度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对于其中的各项数据都会进行严格审查,对企业运营情况作出最为合理的判断,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弥补了内部监管机制的不足之处。
(四)强化内部控制力度
企业在日常监督管理审查工作中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内部控制工作在实施的时候具备较高的质量。但是,由于很多企业自身存在较为明显的客观原因,所聘用的监督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差,很多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就需要积极思考如何使用外部审计机构完善以往的工作环境。
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掌握更多内部控制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需要研究和掌握更多的先进技能。外部审计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一定时间段对企业的内部经营情况进行客观评定,做好日常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对于控制工作的不足地方应该及时指正,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改善原本的工作计划,这样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多方面的风险。外部审计机构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其工作程序不会受到企业内部的影响,只需要对委托人进行负责,切实排除了诸多方面的干扰因素,能够真正优化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并且能够更为客观地对企业经营情况加以评价。独立性差是很多企业无法做好内部控制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为了可以切实改变这一工作现状,则会选择将一些职位分开安排,但是,由于不同职位人员的日常工作程序以及工作习惯都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也涉及到利益关系和亲属关系的问题,这就会导致相互制约的效果并不显著,内部控制监督工作的效果无法及时展现出来。外部审计机构的引进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经营成本,还能够更加完善地处理企业内控工作。
相较于设立在内部的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工作外包的时候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尤其是一些中小会计事务所,其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信誉,费用的收取工作更加合理,这种事务所能够帮助企业做好内部设计工作,有助于监督工作的贯彻落实,企业能够借此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经济的发展负担也能够借此机会得到缓解,真正促进企业的高效率发展。让其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占据更高的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源源不断地动力。政府部门或者监管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让外审工作的独立性得到显著提升。
(五)提升信息沟通效率
企业在创立初期,鲜有发生需要与外界融资的情况,也很少谈及并购的问题。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也不是工作的重点,对于期间产生的财务信息没有进行披露。企业可以加强和外审人员的交流沟通,积极借鉴外审人员较强的工作专业性,客观看待问题,并及时找出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和发展方向,竭尽全力排除经营风险。当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融资和并购的业务也会逐步出现。在这一工作时期,企业如果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则无法实现快速进步。为了能够切实促进企业适应崭新的工作环境,国家也针对企业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能够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也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地方融资等实现对其发展的支持。同时,企业也需要更高效率进行内部信息的披露,但是,由于企业内部的审计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质量不高的情况,内部控制工作效率较低,很多工作也会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监管部门的实际要求。这就导致沟通不畅情况的出现。因此,引进外部审计制度是极为重要的,能够切实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还能够制定出更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能够实现企业内部高度披露的目的,切实帮助企业做好融资工作,能够与外界进行更高效率地沟通。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企业的运营效果,其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也会因此发生变化。由此可见,提升内部控制工作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环节,是企业所有人员应该积极思索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亟待完善的工作程序。外部审计机制的引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风险评估,能够对其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加以解决,这样能够更好地做好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强化每个部门的沟通有效性,让内部控制工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参考文献:
[1]梁志坚.外部审计视角下企业内控优化的研究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0(35):160-162.
[2]诸葛筱君.基于外部审计视角的企业内控优化与发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