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和消费的政治经济学理解
2023-07-20李义平
李义平
投资实际上有两种投资,第一种投资是政府投资——罗斯福投资和凯恩斯投资。
政府投资,一方面是为了阻止经济下滑;另外一方面,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为了打好经济基础性建设,不能否认政府投资在关键时候起关键的作用,像“156项”重点工程,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带动支撑国内经济的四梁八柱,这是正常的情况。政府投资还可以带动民间投资,政府投资的作用是有限的,长期依赖很可能会边际效用递减。
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后,就有人预言,这样政策的实施会出现工人的工资和印钞机之间的赛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饮鸩止渴”四个字形容凯恩斯主义。发生经济危机和下滑是因为产能过剩,在技术变革没有多大的情况下继续上近乎与以前投资相同的项目,只会使它的边际效用递减。这一轮的投资主要是响应政府的号召,主要是拼经济,拼经济就是拼GDP。
我们的经济,不仅从经济体制上看,而且还要从政治体制上看。新的“拼”经济有可能导致1958年的大跃进史,浪费了很多资源,GDP做得很大,反而对社会没有多大的贡献。我们应当区别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的概念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的概念。
西方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的概念,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既包括实体经济在内,也包括非实体经济,例如银行间的金融衍生产品,它包括了很多的非物质产品。GDP的庞大,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强大。马克思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学的概念,两大部类形成的社会总产品,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第二部类是消费资料的增长。社会总产值=C+V+M。公式中,C表示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并已经转移到产品中去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工资,M表示劳动者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计划经济是按这个核算标准进行的。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逐渐接受了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也逐渐和他们体系一样,这样就容易搞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
我们现在急需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涉及到谁来养活中国人的问题,涉及到谁来装备中国的问题。
第二种投资是企业投资。是供给学派所讲的投资,通过投资創造出一个新的产品、一个新的市场。
恩格斯在给《资本论》的英文版的序言里写道:“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 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二卷里,在讲到固定资本更新的时候,讲的完全是以革新的形式进行补偿。他写道,劳动资料大部分因为产业进步而不断革新。因此,它们不是以原来的形式而是以革新的形式进行补偿。一方面,大量固定资本投在一定的实物形式上,并且在这个形式上结束一定的平均寿命,这一点就成了只能逐渐采用新机器的一个原因,从而就成了迅速普遍采用改良的劳动资料的一个障碍。另一方面,竞争又迫使旧的劳动资料在自然寿命完结之前——特别是在发生决定性变革的时候——用新的劳动资料来替代,而迫使企业设备提前更新的,主要是灾祸和危机。
危机就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危机阶段就是淘汰落后产能的阶段,没有危机就难以淘汰落后产能。竞争必然有淘汰,没有淘汰的竞争是伪竞争,所以是在不断淘汰中前进的。
第三点是消费的问题。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社会的生产目的。而市场主体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这是资本的本性,市场经济之所以充满活力,就在于有“资本”这个非常特殊的元素。
企业如果沿着正确的方向走的话,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在客观上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就是对企业家创新的产品的检验。
(责任编辑 李秀江)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