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北部湾沿海出土唐代陶瓷器的科技分析

2023-07-19韦莉果李青会

考古与文物 2023年3期
关键词:釉层窑址釉面

李 梅 韦莉果 李青会

(1.西安美术学院;2.四川师范大学;3.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广西南部濒临北部湾,北海、钦州、防城港是沿岸的港口城市。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为配合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开展了北部湾沿海窑址调查,取得了不少发现,并采集陶瓷器若干。为进一步了解广西北部湾沿海地区唐代陶瓷器的生产情况,对部分采集样品进行了科技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北部湾沿岸的唐代窑址概况

本次发现的唐代窑址共两处,分别为钦州雅子冲窑址和北海英罗窑址(图一)。

图一 北部湾沿海窑址分布示意图

1.雅子冲窑址

位于钦州市钦南区东场镇雅子冲村的大风江西岸,有潭池岭、母鸡坑两个地点。

潭池岭又称“唐瓷岭”,1988年文物普查时曾发现多处窑炉并采集碗、盘、钵、缸、杯、壶等陶瓷器残件[1]。本次调查发现唐代窑炉1座及其废品堆积1处。窑炉为斜坡式龙窑,东向大风江,依坡势起建,平均倾斜度约15°,残长约11、宽约2.7米。遗物数量较少,以瓷器和窑具为主,陶器极少。瓷器以罐为主,另有碗、盘等。窑具发现垫饼、支钉、支烧台等。陶器主要为罐类[2]。

母鸡坑地点位于雅子冲村母鸡坑岭的缓坡上,地表和田坎随处可见陶瓷残片。调查发现唐代窑炉2座(编号Y1和Y2)及其废品堆积。Y1为馒头窑,由窑室、窑门及操作坑(道)组成;Y2为龙窑,窑壁已毁,暂未发现窑门、火膛及窑尾,残长4.6、宽2.7米。废品堆积发现于Y2北部9.5米的斜坡上,残长6.2、厚0.5~0.9米。遗物以瓷器和窑具为主,陶器较少。瓷器器型主要有多系罐、小多系罐、碗、钵、盘、盆、盂、带流罐(壶)等。窑具有匣钵、垫饼、支钉等。陶器主要为罐类。

2.英罗窑址

英罗窑址位于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英罗村塘尾水库东西两岸的斜坡上,据传原有72座窑,多毁于水库建设。1993年列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4~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英罗窑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及试掘,发现唐代龙窑1座、练泥坑1组及宋代遗存。遗物以唐代青瓷器为主,宋代地层中发现少量青白瓷。青瓷器有瓮、罐、壶、盒、盆、盘、碗、碟、盂、镭钵、纺轮、网坠,青白瓷有碗、盏等,陶器有釜、瓮、罐、盆、钵、镭钵等[3]。本次调查未发现窑炉遗迹,仅于地表采集陶瓷器若干。青瓷器数量较少,以碗、盏、罐及盆为主;青白瓷仅采集1件,为莲瓣纹碗(采:30)。窑具主要有匣钵、垫坨、垫饼、支钉等。

雅子冲窑址的主要产品,均与广东唐代中晚期瓷器较为相似。其中,多系罐(采:5)与广东乳源泽桥山唐墓Ⅱ式宽耳罐器形相似,流行于盛唐至中唐墓葬中[4]。碗多为敞口、饼足,与广东新会官冲窑I型2式碗[5]、广州太和岗唐墓B型碗(M4:11)器形相似[6]。其中碗(采:3)饼足浅挖成矮圈足,足壁向内深挖的做法,是两广地区中晚唐时期常见的器型。敞口、平底的青瓷盘也与广东电白许夫人墓(661年)青瓷盏[7]、张九龄墓(741年)青釉陶盘相似[8]。英罗窑址所烧器物多为唐代中晚期流行的器类。盘、碟、罐、壶、釜等器型多见于广东新会官冲窑、梅县水车窑等中晚唐窑址[9]。因此,两窑的烧造年代,均应在唐代中晚期。

二、样品分析

选取瓷器样品13件,基本是完整度较高,能保留器形、制作工艺等信息的器物(图二、三)。器型主要有碗、罐等,均为素面。本次实验采用便携式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技术(PXRF)、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超景深光学显微镜(OM)技术,观察这些样品的显微结构,并分析其胎釉的化学成分。

图三 英罗窑址瓷器样品

1.宏观特征及残留烧制痕迹

英罗窑址出土瓷器样品器型以罐、碗为主。胎体厚且疏松,胎色以灰色、灰白、米黄为主。釉色以青绿色为主,个别样品为青黄色。碗类器物内部及外壁上半部施釉,个别样品外部有流釉现象,且釉层较厚。少量样品内底残留有体积较大的支钉或面积较大的支钉痕,支钉为黏土所制。罐类器物则为外部和口沿内部施釉,釉面有细小开裂纹。

雅子冲窑址母鸡坑地点的器物以盘、罐为主,胎色以灰白、灰黄、灰褐为主,胎体较厚,但稍薄于英罗窑址器物。釉色以青褐、青绿为主,部分器物釉面开裂,裂纹细小。个别样品内底残留4个黏土支钉,支钉体积较大。潭池岭地点的器物与母鸡坑地点相似,器物器壁较厚,釉色发黄,釉面有细小开裂纹。

总体来说,北部湾地区的唐代器物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胎色以灰白、灰黄为主,胎体较为疏松,釉色则以青绿、青黄、青褐为主,釉面常有开裂,裂纹较为细小。器物内底残存有面积较大的黏土支钉痕。可见,晚唐时期的北部湾地区瓷器制造业应处于起步阶段,窑址数量不多,瓷器质量较差。

2.显微结构特征

由英罗窑址典型样品(16BHY采:4)的显微结构图像可看出,样品釉层以玻璃相结构为主,透明度较高,釉层较薄,胎体不够平整。釉面存在开片现象,开片细小,釉层内含有大量气泡(图四)。母鸡坑地点出土典型样品(15GQMA采:11)的微观结构图像可看出,样品特征,与英罗窑址出土瓷器样品特征相似,釉层以玻璃相为主,透明度较高,釉层较薄,胎体不够平整。釉面存在开片现象,开片细小,釉层内含有大量气泡(图五)。

图四 英罗窑址典型样品(16BHY 采:4)釉层OCT 图像及釉面显微图像

图五 雅子冲窑址母鸡坑地点典型样品(15GQMA 采:11)釉层OCT 图像

上述微观结构特征表明,北部湾地区出土瓷器,大部分样品釉层以玻璃相为主,釉层较薄,釉面开裂现象较为明显,以细碎纹为主。少量样品为含有大量散射相的釉层。

3.陶瓷胎釉化学成分

胎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一和表二,其平均值统计信息如表三和表四所示。由三个窑址标本的胎体主要组分二维分布图可知,英罗窑标本胎体中SiO2含量分布范围为60.01~80.55wt%,其含量分布范围较大。Al2O3含量的分布范围亦较广,集中在14.90~32.88wt%。其他两个窑址标本胎体中SiO2和Al2O3的含量主要集中在低铝高硅区域。母鸡坑和潭池岭样品胎体中Fe2O3的含量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分别为2.74wt%和2.57wt%,而英罗窑样品胎体中Fe2O3的含量平均水平为1.73wt%,明显低于母鸡坑和潭池岭样品。同时,英罗窑样品胎体中TiO2的含量为0.39wt%,低于其他两个窑址(图六)。

表一 样品胎体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

表二 釉层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

表三 样品胎体化学成分信息统计

图六 标本胎体组分二维分布图

根据测试标本釉层组分二维分布图可以看出,英罗窑样品釉层中K2O的含量范围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其平均值为1.91wt%,母鸡坑样品釉层中K2O含量分布范围较广,集中在1.48~4.38wt%,潭池岭样品釉层中K2O含量分布亦不集中,分布范围在1.06~2.81wt%。三个窑址标本釉层中Fe2O3和MnO呈现出了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三个窑址在釉层所采用的原料上具有相似性。但英罗窑标本釉层中Fe2O3、MnO的含量相对较低,而母鸡坑和潭池岭标本釉层中Fe2O3、MnO的含量则相对较高(图七)。上述分析表明,尽管三个窑址在釉层制作原料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制作工艺,导致釉层在化学成分上存在差异。

图七 标本釉层组分二维分布图

三、讨论

迄今广西地区发现唐代窑址不多,仅桂州窑的3座窑口经正式发掘[10],其余均为调查资料,散见于相关研究文章[11],墓葬出土资料亦不多,因此学界对广西地区唐代制瓷技术的认识极为有限。本次对钦州雅子冲窑址和合浦英罗窑址瓷器进行科技分析,为本地区唐代制瓷技术面貌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角度。

分析结果表明,合浦英罗窑、钦州母鸡坑和潭池岭三个窑址的瓷器标本在宏观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瓷器胎体较为疏松,较厚,胎色以灰色、灰黄等颜色为主,釉色则以青绿、青黄、青褐为主,釉面常有开裂。器物底部残留的支钉痕较大。瓷器釉层主要以玻璃相为主,透明度较高,厚度均较薄,少量样品釉层中含有大量散射相。胎釉化学成分表明,上述三个窑址在釉层原料的选用上也具有相似性,但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制作工艺。

北部湾地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汉武帝平定南越、设立郡县后,就开通了从这里始发,经由东南亚,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远洋贸易航线[12]。三国以后,由于航海技术的发展,离岸跨海航线逐渐形成,对外贸易的中心港口不断东移至华南和东南沿海一带。而自唐代中晚期开始,以瓷器为主要贸易商品,长沙窑、越窑和广东窑等窑口生产的高质量瓷器,为泉州、广州等港口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反观广西北部湾地区,从上述窑址出土的瓷器分析可知,还处于起步阶段,生产能力不足,瓷器质量不高,由于没法提供外销的陶瓷,致使北部湾地区在这一轮发展中处于下风,并逐渐边缘化。

[1]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册[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1:562.

[2]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广西北部湾沿海唐代窑址[C]//考古学集刊(第24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68-86.下文未注者同。

[3]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发掘资料。

[4]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乳源泽桥山六朝隋唐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42-155.

[5]刘成基.广东新会官冲古窑址[J].文物,2000(6).

[6]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太和岗唐墓发掘简报[C]//羊城考古发现与研究(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66-170.

[7]黄道钦,古运泉,梁农曦.广东电白唐代许夫人墓[J].文物,1990(7).

[8]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J].文物,1961(6).

[9]杨豪.广东梅县大墓岌晋、唐墓清理简报[J].考古通讯,1956(5).

[10]曾少立,韦卫能.广西桂州窑遗址[J].考古学报,1994(4).

[11]a.周华,李铧.广西唐代青瓷窑的兴衰[C]//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十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4:118-126.b.韦仁义.广西古代陶瓷综述[J].民族艺术,1990(2).

[12]班固.汉书:地理志第八下(第28卷下)[M].北京:中华书局,1962:1671.

猜你喜欢

釉层窑址釉面
一种具有闪光干粒效果的釉面的制备方法、砖体及其应用
北京故宫南三所琉璃瓦釉层腐蚀过程探究
光伏玻璃釉料反射率和附着力的影响因素*
安徽烈山窑址出土白瓷标本的科学分析
一种抗菌陶瓷砖及其制备方法
岗庄宋代窑址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一种高温镁质无光釉的研制*
工艺参数对日用陶瓷镁质无光白釉的影响
一种陶瓷釉配方的调试方法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