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传媒”视域下的文化传播研究

2023-07-18张馨予刘晓婷

艺术科技 2023年14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新媒体博物馆

张馨予 刘晓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博物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经历了岁月的洗涤、历史的沉淀,成为各式各样文化的聚集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代表符号之一。博物馆中的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还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为科学家研究人类历史与人类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在观赏文物的同时感受历史的厚重感,感悟人生哲理,积极展望未来。因此,博物馆与文化传播融合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丰富了文化传播形式,扩大了博物馆相关知识的传播范围,加快了传播速度,提高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中国传媒博物馆是一家内容丰富且权威的传媒类博物馆,对研究“博物馆+传媒”视域下的文化传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意义,因此文章以中国传媒博物馆为例,分层次地详细阐述此话题,旨在为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发挥促进文化传播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新媒体;中国传媒博物馆;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69.2;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4-00-03

1 博物馆与文化传播

1.1 博物馆的特性

1.1.1 历史性

还原历史是博物馆的特定功能之一,优质的博物馆能让游客通过观赏馆藏文物了解历史,感受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更迭,还可以引导游客结合历史反思现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博物馆不仅具备重现历史的功能,还可以成为游客的一面“镜子”。正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任何一个博物馆都要尊重历史,历史不仅是博物馆成立的重要基础,还是支撑博物馆履行使命的重要支柱,更是博物馆的灵魂。

1.1.2 艺术性

任何事物都离不开“审美”二字,而对博物馆来说,“美”的定义与人们口中经常提及的“美丽”不尽相同。博物馆的美源于历史的沉淀,是源远流长的人类文明之美,也是传统文化之美,更是人类世界丰富的精神文化之美。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厅,更是人类的艺术殿堂,有着极强的艺术性,馆藏文物值得人们仔细品鉴。因此,许多艺术家经常到博物馆走一走,不仅有益于自身的艺术创作,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1.1.3 逻辑性

博物馆是历史的保存者与记录者,具备沟通过去与现在的功能,甚至可以指引人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大部分博物馆以时间为线索,分门别类地陈列物件,方便游客观看,引导游客联想与之有关的情景。

1.1.4 稳定性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在迅速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见证历史发展的物件通常被陈列在博物馆中,博物馆自然而然地成了一个极稳定的场所。除不可抗力因素外,博物馆的陈列物品通常只增不减,整体氛围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造就了博物馆浓厚庄重的历史氛围和年代感。

1.2 博物馆的内在价值与文化传播的联系

1.2.1 审美价值

美无止境,而从某种意义来说,博物馆中的文物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美的境界。它们不仅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美,更吸收了时代的精华,是人类智慧和历史发展的产物,集文化精髓于一身。这些带有极其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物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弘扬主旋律,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作用,这也是博物馆的审美价值集大成之体现。

1.2.2 教育价值

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小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地点选择上,博物馆排名靠前,同时博物馆也是许多家长周末带孩子出游的必然选择。大部分博物馆陈列的每一件物品都附带相应的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语音讲解也得到了广泛使用。孩子们走进博物馆能够接触到课本上很少出现的知识,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开阔眼界,这直接体现了博物馆的教育价值。将博物馆与文化传播联系起来,有利于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价值,使抽象的文化传播变得具象化。

1.2.3 科学价值

博物馆还吸引了很多科学家的注意。特别是众多收藏历史文物的博物馆内有大量精美的文物,其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在结构,制作技艺还是制作过程,都对科学家有极大的吸引力。很多制作技法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有待科学家去研究和破解,因此博物馆的科学价值不容小觑。

1.2.4 人文价值

博物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无论是制作精美工艺品的能工巧匠,还是发明创造新事物的发明能手,抑或是推动时代进步、改写历史的世纪伟人,都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他们的身影,这彰显了博物馆的人文价值。

2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

2.1 大众传媒的特性

大众传媒,也就是大众传播媒介,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狭义的大众传媒涉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可以看出,大众传媒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1]。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其特性也逐渐显现,渗透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相互影响。

2.1.1 社会影响广

大众传媒能够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因此大众传媒产业的经营和运作受到相关机构的管理和控制,尤其是在文化传播方面,更要谨慎进行内容筛选和监督,避免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

2.1.2 盈利能力强

大众传媒的社会影响广泛,盈利呈现裂变式增长,这让许多商人看到了机会,吸引了大批企业家涉猎或投身传媒业。在文化领域,文化娱乐产品、文创产品等文化衍生品和周边产品,是文化传播过程中最直接且主要的收益来源。

2.2 文化傳播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传播媒介出现后,传播才成为一种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活动,大众传媒也应运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传播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传播效果越来越好。文化传媒是传媒业的一个分支,基于现代传播手段,依托传媒进行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这个领域杂糅了文化及传播的相关专业

知识[2]。

在进入信息时代之前,往往通过“人云亦云”的方式传播信息,而新媒体传播呈现多样化的态势,线下的信息传播与线上的信息传播截然不同。除了大型官方机构,一些小团体、小组织也属于文化传播单位,只不过影响力较小,不易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采用相关手段来传递正能量,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尚。一些权威主流媒体具备舆论引导功能,在内容传播和思想引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中国传媒博物馆——博物馆与新媒体的典型融合

3.1 中国传媒博物馆概述

中国传媒博物馆(以下简称传媒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教育和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旨在展示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历史和成就。新媒体时代在给传统博物馆文化传播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为博物馆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

传媒博物馆规划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共分为传输馆、广播馆、电视馆、电影馆、广告馆、印刷馆、动漫馆、口述历史馆、传媒教育馆、体验馆十个专题分馆。每一个展馆都有独特的内容和展示方式,吸引不同领域的传媒工作者和感兴趣的大众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展馆进行参观,全方位、多层次地向大众传递传媒知识、展示相关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媒文化、大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高了大众对传媒的认知度。

3.2 中国传媒博物院的文化传播策略

传统的展览和宣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传媒博物馆积极探索新的文化传播模式,不断提升文化传播能力[4]。目前,传媒博物馆已经拓展了多种传播渠道,如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线上展览等,同时也加强了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互动。

传媒博物馆突出“文物收藏与研究、历史文化发掘与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服务教学与研究、丰富公共文化生活”的功能,加强传媒文物研究和传媒历史梳理,利用文献、图片、实物等形式,全面、立体、生动地展示传媒的历史风貌和行业发展现状,使游客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传媒的历史演进,感受传媒的发展变迁,凸显展览的专业性与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前瞻性与体验性,寓教于乐。同时,传媒博物馆也是现阶段我国在文化传播与博物馆相结合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的博物馆。

传媒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将相关内容和展学研融合,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了解传媒文化,领略传媒文化的魅力。自成立以来,传媒博物馆运用自身独特的先天优势,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资源,开展了许多文化宣传活动,如“中国传媒大学建校60周年校史展”“中国唱片百年留声展”“刘瀚与中国广播展”“机械时代的声音专题展”等。这些展览活动看似是在宣传博物馆,实际上每一个展览都是一次大规模且有指向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只是在传媒手段的推动带领下,其被赋予了全新的价值,在文化艺术领域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博物馆+传媒”不仅是加法,更是乘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传媒的作用,拓展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如今,传媒博物馆已成为国内外相关人士了解中国传媒事业的重要平台[5]。

3.3 中国传媒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发展方向

3.3.1 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平台

传媒博物馆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平台,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展览、讲座、活动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传媒文化的传播,提高文化传播活动的影响力和人们对传媒博物馆的关注度,达到促进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传媒博物馆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扩大传媒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传媒博物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3.2 注重年轻人的参与和体验

年轻人是新媒体时代的主要受众,也是对文化传播领域关注度较高且了解较深入的群体,因此传媒博物馆应对年轻人的参与和体验引起重视。传媒博物馆可以通过设计互动性强的展览和活动,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注意。同时,传媒博物馆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手段,如短视频、直播等,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度和体验。

3.3.3 加强与传媒业合作

传媒博物馆作为传统博物馆与传媒文化的代表,要想适应甚至融入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就要加强与传媒业的合作,了解传媒业内部的发展规则,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共同推动传媒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同时,传媒博物馆可以与各大传媒企业、传媒学院等建立合作关系,紧扣时代脉搏,走在传媒业的最前沿,在创新交流中开拓发展新思路,共同开展文化传播活动,进而起到推动传媒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5]。

4 结语

信息时代,优化文化传播效果,离不开传媒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包罗万象,只有将博物馆的“大”与传媒的“广”充分结合,才能使文化传播成为一项有据可依、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撑的事业。博物馆需要适应新的文化传播模式,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传播平台,注重年轻人的参与和体验,加强与传媒业的合作,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媒文化。

中国传媒博物馆的文化传播方式,为其他博物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方向指引,同时挖掘更多“博物馆+文化传播”发展空间,也是广大传媒工作者和新时代文化传播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和需要肩负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郁达夫日记》中的媒介生活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8.

[2] 覃庆乔.微空间意识形态传播的风险及应对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0.

[3] 章娜.论博物馆导视系统的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8.

[4] 张宏.唯物史观视野下技术进步与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及其启示[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5] 姚正凡.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对策思考[J].文化产业,2023(6):7-9.

作者简介:张馨予(2001—),女,辽宁鞍山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

刘晓婷(1988—),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影视文化传播。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2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数字记忆视域下辽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22CDJ0072023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新媒体博物馆
博物馆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