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7-18李丹丹高红彭艳红刘宇苗罗美艳王志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生殖道盆底功能障碍

李丹丹 高红 彭艳红 刘宇苗 罗美艳 王志敏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已育女性常见疾病,发生机制与盆底支持组织退化或遭到破坏所导致的盆底支撑力薄弱有关,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尿失禁(UI)、粪失禁(FI)、性功能障碍等[1]。PFD 患者因不自主漏尿、脏器脱垂等症状影响正常社交活动,常伴随着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后续的治疗费用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据调查,女性UI 的发病率高于男性[2],总体患病率在25%~45%[3],在我国,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率为18.9%[4]。学者普遍认为PFD 主要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目前由于大众对该疾病认知不足,PFD 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社区已育女性作为重点关注人群,可能因为获取医疗信息不全从而错过盆底康复的最佳时期。本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已育女性PFD 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普及盆底疾病知识,提高女性对PFD 疾病的认识,积极治疗和预防PFD 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2021 年12 月—2022 年6 月衡阳市4 个社区中前来就诊的428 例已育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条件:具有孕产史;年龄≥18 岁;自愿参与调查,能理解问卷内容并进行回答。排除条件:既往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史;有认知障碍;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晓研究目的。本研究程序符合2013 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体质量、身高、BMI、多胎妊娠情况、职业、工作姿势、医药费用支付方式、锻炼情况;孕产史(孕产次、流产次数、分娩方式等);疾病相关情况(便秘、慢性咳嗽、生殖道感染等)。根据尿控协会标准,询问研究对象在压力状态下(如用力、大笑、喷嚏、咳嗽或跳跃运动时)是否有尿液不自主流出情况,若回答“是”则为尿失禁患者,回答 “否”则为非尿失禁患者[5]。

(2)盆底功能障碍简易问卷(PFDI-20):由Barber[6]进一步发展而来,我国学者[7]汉化之后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9,重测信度为0.77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问卷涉及近3 个月的泌尿生殖(6个条目)、盆腔器官脱垂(6 个条目)、结直肠肛门(8 个条目)3 个维度的症状和困扰程度问题,共20 个条目,每个条目按Likert 0~4 分5 级计分法,无该症状计0 分, 有症状但不影响生活计1 分, 轻度影响计2 分, 中度影响计3 分, 重度影响计4 分,平均分为分量表内每个条目得分相加除以条目数,分量表平均分×25 为该部分总分,问卷总分相加为最后得分,得分范围0~300 分,该量表主要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评估与PFD 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

1.3 调查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1 名研究生和2 名护士负责问卷调查,首先向调查对象介绍并解释本次调查目的,告知本次研究采取保密的原则,征得其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填写问卷。不能自行填写问卷者,由调查员采取访谈的形式填写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本次发放问卷428 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405 份,回收有效率94.63%。

1.4 数据分析方法

用EXCEL 2019 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盆底障碍症状

本次调查已育女性年龄21~90 岁,平均46.12±12.78 岁;BMI 22.87±3.44;平均孕次3.21±1.97次;平均分娩1.71±0.73 次;平均流产1.10±1.60 次。265 例(65.43%)女性出现了1 种或多种PFD 症状,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检出率最高,共143 例,占35.31%;其次是尿频,101 例,占24.94%。常见盆底症状检出率依次为压力性尿失禁、尿频、盆腔坠胀感、下腹部不适、少量漏尿、便秘、尿不尽等。见表1。

表1 已育女性盆底障碍症状(n=405)

2.2 影响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月收入、流产次数、生殖道反复感染、长期便秘是影响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P<0.05);年龄、BMI、学历、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强度、工作姿势等因素与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无关(P>0.05)。见表2。

2.3 影响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盆底功能障碍作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的4 个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中,变量赋值见表3。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期便秘和生殖道反复感染是PFD 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表

表4 影响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病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现况分析

盆底功能障碍逐渐成为一个十分普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本调查结果显示,65.43%的女性有1 种或多种盆腔、膀胱、肠道症状,泌尿生殖系统症状最多,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发生率高达35.31%;其次是尿频,占24.94%,与既往研究相近[8-9]。PFD 是盆底功能缺陷所导致的疾病,以UI 和POP 多见。在老年群体中,PFD 患病率高达80.21%[10]。青海省PFD 的发病率高达83.5%[11],妊娠和分娩是PFD 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因而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均有所下降,如不注重孕期盆底功能锻炼和产后盆底康复,将无法逆转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可出现POP 等严重表现,在阴道分娩期间发生的神经损伤可能导致在至少5 年的时间内的盆底功能逐步恶化[12]。调查显示,POP 在老年人群体中发病率最高。在我国,POP 总体患病率为9.67%[13],而国外报道POP 和UI总体患病分别为1~65%[14]和25~45%[2],部分地区发病率可能更高,青海省POP 发病率达69.5%[15]。这与当地医疗资源分布,对疾病认知水平差异有关。

3.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3.2.1 便秘 PFD 的发生机制复杂,涉及解剖、生理和遗传等方面。本研究显示,便秘、生殖道反复感染与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发生有关。长期便秘延长盆底肌肉反应时间,形成慢性腹内高压以适应排便过程,当腹内压力超出盆底肌肉、筋膜等组织的抵消范围之外时,盆底组织受到慢性机械作用力出现损伤改变。当机械力作用于骨盆成纤维细胞后,将会对盆底胶原的合成产生影响,从而使盆底支撑力下降[15]。利用超声可观察到,在腹内压增大的情况下,肛提肌负荷过重,肌肉出现损伤甚至萎缩,肌肉对盆底的支持作用下降,盆腔内脏器位置因此发生下移,进而加重便秘[16],形成恶性循环,诱发PFD。高丽洁等[17]调查了100 例便秘患者盆底症状的分布,发生率最多的症状分别为肛门坠胀感和尿失禁。腹内压对肌肉的影响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整体理论核心理论认为,肌肉、筋膜等组织对盆腔器官的提拉是维持正常位置的关键,肌肉支撑作用的减弱会影响到其他组织的支撑作用,导致出现PFD表现。

3.2.2 生殖道反复感染 本调查显示,有生殖道反复感染女性PFD 发生率高达80%。陆雅君等[11]对已婚女性调查发现,慢性尿道感染患者发生PFD的几率为91.1%,生殖道与尿道解剖位置相邻,泌尿道感染容易使生殖道受累。研究发现[18],阴道菌群失调也参与了PFD 的发生,白带清洁度分度越高,产后发生PFD 的危险就越高,并指出阴道乳酸菌缺乏是PFD 的独立危险因素。将盆底肌锻炼与药物治疗结合应用在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盆底锻炼使肌力增加的同时,阴道闭合力变大、恢复周围组织血液的供应,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机会[19]。一项研究显示[20],POP 患者子宫骶韧带组织中炎症因子增加,影响纤维蛋白合成,削弱盆底支撑力。综上研究结果,盆底肌肌力下降可能是导致生殖道反复感染的因素之一,但相反,生殖道感染的致病菌产生的炎症因子与PFD 发生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产时因素可能导致感染发生从而参与PFD 的发生,由于研究的局限性,未能收集到相关数据。关于生殖道感染对盆底组织支撑作用影响机制的研究较少,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的工作方式增加了便秘的风险,因此,医务人员和患者应重视已育女性盆底尿失禁等相关PFD 疾病的防治,鼓励女性患者多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便秘,及时治疗生殖道感染。综上所述,社区已育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社区应普及盆底功能相关知识以帮助已育女性识别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鼓励产妇进行产后盆底修复,出现症状者应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盆底功能筛查,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横断面研究,由于客观原因没有进行盆底的检查,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未来将采取纵向研究的方法,对已育女性进行追踪调查,以及早发现PFD,早期干预,以提高已育女性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生殖道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卵巢浆液性癌病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