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R下不同骨折线方向Gartland 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2023-07-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优良率肱骨比例

吕 辉

(无锡市儿童医院放射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于肱骨髁及肱骨干交界处的骨折类型,是儿童最为常见的肘部骨折,占儿童骨折的17.67%,常见于5~12岁的儿童[1-2]。临床中按照骨折损伤机制分类,可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其中以伸直型骨折最为常见,约占95%以上,通常由患儿肘部伸展位时摔倒所致[3]。按照移位程度Gartland分类,可分为Ⅰ、Ⅱ、Ⅲ型。Gartland Ⅲ型骨折患儿的骨折断端发生移位,且出现完全分离。临床有学者研究采用DR摄片下的骨折线方向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分类,按照骨折线方向不同可分为水平型、顺斜型及逆斜型[4]。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骨折线的方向会影响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手术的难度。为进一步研究DR下不同骨折线方向Gartland 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手术操作的技巧、疗效及预后状况。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Gartland 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无锡市儿童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Gartland 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DR摄片下不同骨折线方向,分为水平型组(n=25)、顺斜型组(n=25)及逆斜型组(n=30)三组。三组患儿的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性别比例、受伤部位、分型、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病历资料完整,且能进行随访调查者;②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Gartland 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③患儿年龄为3 ~13岁。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缺失或无法随访调查者;②屈曲型或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儿;③合并严重的神经及血管损伤的患儿。

表1 三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采用西门子Ysio DR数字化X射线机对患儿进行检查。患儿取仰卧位,术前,对患儿进行矢状位的DR,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分为水平型(骨折线为水平走行)、顺斜型(骨折线为前下——后上走行)及逆斜型(骨折线为前上——后下走行)展开研究。之后,患儿按照骨科手术流程进行处置,术后复查及康复功能锻炼:术后1 d,对患儿进行X线复查,之后定期复查,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指导患儿开展康复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调查记录三组患儿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性别、受伤部位、分型、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及合并神经损伤情况,对比分析三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开手术比例、肘前瘀斑比例、治疗方式及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

参照Flynn标准[5]进行疗效评价,具体疗效评价标准为:优是指患儿的伸屈功能减少在0~5°,提携角在10~15°;良是指患儿的伸屈功能减少在6~10°,提携角在5~9°;可是指伸屈功能减少在11~15°,提携角在0~4°;差是指伸屈功能减少在15°以上,提携角呈现肘外翻。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逆斜型组患儿的手术时间(61.83±9.37)min、肘前瘀斑比例36.67%、切开手术比例23.33%及合并神经损伤比例16.67%、6.67%均长于或高于水平型组及顺斜型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型组及顺斜型组患儿的三项指标项目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2.2 三组手术疗效状况的对比分析

水平型组、顺斜型组、逆斜型组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6.00%、92.00%、90.00%,三组患儿的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三组手术疗效状况的对比分析[n(%)]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发生于生活伤、运动伤及交通事故,多见于儿童,患儿伤后常表现为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且肿胀较为明显[6]。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为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面或者在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向前成角,骨折的远折端向后发生移位[7-9]。该病最为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为X线检查,通过DR检查明确骨折部位及损伤情况,进而采取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中常根据患儿的Gartland分型来确定具体的手术方式[10-13]。Gartland Ⅲ型患儿由于骨折断端已经完全分离、移位、血管嵌入等,导致手术的复位难度较大[14]。在临床手术治疗中也发现,骨折线的以为方向常会影响Gartland 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手术难度及切口手术的比例情况[15-16]。DR下有水平型、顺斜型及逆斜型三种骨折线型。

本研究显示,三种骨折线型患儿的年龄、受伤至复位时间、性别比例、受伤部位、分型、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相比无明显差异。逆斜型骨折线的患儿的手术时间、肘前瘀斑比例、切开手术比例及合并神经损伤比例均明显长于或高于水平型及顺斜型骨折线的患儿,水平型及顺斜型骨折线患儿的三项指标项目无明显差异。证实了逆斜型骨折线患儿手术难度大,对于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大,导致手术时间长,肘前瘀斑比例高。此外,手术难度大导致复位失败行切开手术的比例明显增高(逆斜型骨折线患儿为23.33%,水平型及顺斜型骨折线患儿分别为0.00%和4.00%),也证实了逆斜型骨折线患儿并发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水平型和顺斜型骨折线患儿(33.33% vs 8.00%、8.00%)。

本研究采用Flynn标准对三组的手术疗效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水平型组、顺斜型组、逆斜型组患儿的Flynn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均较高,分别为96.00%、92.00%和90.00%。推测为逆斜型骨折线Gartland Ⅲ型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所承受的暴力较大,手术的难度较大,复位失败转切开手术比例较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虽然增加了手术的创伤,延长了手术时间,但直视下手术操作能有效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和清理,从而明显降低了手术难度,进而提升了手术的优良率,所以三种骨折线患儿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差异。

本研究目前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观察病例数及相关指标选取仍然较小,后续需进一步增大研究样本量,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二是患儿的骨折线方向会受到DR照射不同投射角度的一定影响,但考虑到CT重建检查技术对患儿辐射量大,可能会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故常规不行CT检查。

综上所述,相较于DR摄片下水平型和顺斜型骨折线的Gartland Ⅲ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逆斜型骨折的患儿的软组织损伤较重,肘前瘀斑明显,手术难度大,传统复位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时间较长,切开手术比例较高。在临床手术复位过程中,可将肱骨的远端转至骨折线的前方,之后再固定,如复位失败可考虑进行切开手术。

猜你喜欢

优良率肱骨比例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人体比例知多少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进展
肱骨髁上突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