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企业联盟外文研究综述

2023-07-18潘一董克

关键词:旅游企业互联网

潘一 董克

摘 要:自20世纪八十年代“归核化”战略的兴起,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核心业务,这导致企业合作的加强,推动了企业联盟的发展,旅游企业亦是如此。文章从相关理论出发分析了联盟动机、伙伴选择、联盟的信任关系以及互联网资源对旅游联盟的影响,并且为我国旅游企业联盟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联盟;互联网

竞争往往是促使合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它能够促進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1]。在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之间不仅只是竞争关系,合作甚至成为竞争对手之间重要关系之一,因此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也逐渐成为学者研究的焦点。国外关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对企业联盟的定义有很多,然而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企业联盟是“不同国家公司之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的市场关系又没有达到合并程度的长期联合协议”。旅游企业联盟则是旅游企业之间,为了达到各自目的而形成长期协作的组织。

一、企业战略联盟含义

(一)相关理论基础简述

1937年科斯在《企业性质》中首次提出交易成本的概念,认为企业的所有的市场行为都存在一定交易成本。1979年威廉姆斯在其论文《交易费用的经济学:契约关系的规制》中将规制分为企业、关系契约、市场三种规制结构,而战略联盟属于其中之一。企业间交易成本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企业之间形成联盟之后能够有效地降低这些费用。此外,交易费用理论还认为,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等因素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而联盟组织内部通过股权交换、契约等方式使得这些不确定发生成本上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

20世纪80年代,随着企业“归核化”的展开,资源基础理论也应运发展。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能力由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构成,由于企业之间的差异性使得资源不能够顺利流通,而战略联盟能够使得企业之间资源相互利用,有效地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更加促进了资源合理配置。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并且难以复制、不可流动,拥有这些资源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动力。不同企业拥有不同资源,企业渴望拥有更多资源,而企业联盟则能够满足企业这种需求。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公司所处环境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而公司之间的联系也正是通过这种社会网络所链接。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正是通过建立这种社会网络,使得企业之间形成某种“强联结”的关系,促进企业只是资源共享,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

(二)战略联盟含义

战略联盟最早由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奈格尔共同提出,他们认为,“战略联盟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着共同战略利益和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互补或优势相长、风险共担、生产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松散的合作模式”。而汤普森等人将联盟描述为“除市场和管理等级制之外的第三种社会经济活动协调工具”,波特认为战略联盟是“企业间达成的既超出正常交易,又达不到合并程度的长期协议”。

二、联盟动机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企业之间形成联盟的主要动机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而定[2],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就预示着有不同的联盟动机,但其最终目标还是希望通过联盟而达到增强自身实力的目的。

(一)旅游企业联盟外部动机

旅游企业联盟动机包括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种[3],外部动机主要是企业通过联盟获得对外占领市场、吸纳人才、获得资源等一系列对外拓展的机会。联盟组织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合作寻求机会、协议谈判、联盟创建和协调以及联合治理[4]。对于旅游企业而言,技术的变革、旅游业的波动以及企业国际化进程都会促进旅游企业的联盟[5]。

企业联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动机,联盟内部每个企业的动机也不尽相同,但联盟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资源占有,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从而使联盟企业能够获益。旅游企业之间联盟的动机也遵循着这种规则,为了完成旅游企业经营行为,这些旅游企业需要合作和网络来实现包括有形的经济目标和无形的知识信息分享[6]。其中,大型企业之间更加偏向知识共享,他们希望通过知识交叉融合而得到新的创新点,或者能够吸引联盟内部乃至外部人才的加入。而大型旅游企业与国外中小旅游企业的合作,则更加倾向于借助其力量来实现自己国际化战略[4]。这种基于经济利益或知识共享基础上的合作,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得外部资源。

(二)旅游企业联盟内部动机

企业联盟的内部动机主要是通过联盟来降低自身生产运营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例如Contractor和Lorange(1988)通过旅游企业与银行业合作减少经营成本,获得竞争优势。Chen和Chian-Hau Tsen以台湾旅游业联盟为例,解释了旅游产业与金融产业之间联盟动机,列举企业联盟动机多达二十三种之多,包括实现公司策略、分摊或者减少营销成本、促进产品创新等等。联盟的目的还包括将联盟中核心企业能力内在化,例如实现广告推广和信息收集的内在经济效益、联合开发新的产品设备、以及增强获得资源的能力[7]。

诚然,企业并购是减少交易成本,增强企业实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高额的并购费用是其无力承受的。企业选择何种经营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因此,企业联盟成为多数企业首选的经营方式,企业在形成联盟之后可以根据合作框架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加强协同效应。

三、联盟伙伴选择

联盟伙伴的选择不仅关系到联盟体自身发展,更加关系到联盟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而想要形成一个有效的联盟组织,甚至会要求联盟成员放弃企业自身的利益[8],当然,这也并非要求企业放弃其全部经营自主权[9]。

联盟伙伴研究方法有很多,Hitt等通过成本经济学和资源基础理论讲伙伴选择与资源重要性相结合[10];Wong(2010)通过微观经济以及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将必要性、互惠和稳定作为旅游企业之间联盟关系的前提[11]。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Wan Yi Wu等人提出了ANP综合办法,同时考虑有形和无形的因素,优化了战略联盟[12]。

以往对战略联盟伙伴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例如影响伙伴选择的关键因素等具体方面[6]。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短视性或者环境的瞬息万变,为了尽快达到经营目的创造利润,他们很有可能会忽略联盟伙伴的劣势和潜在的不利影响[13],导致企业乃至联盟体后期发展乏力甚至是瓦解。因此,如何选择联盟伙伴,用何种方法选择联盟伙伴,对于联盟的成长发展显得更加重要。

对联盟企业而言,联盟伙伴选择的标准有很多,不同企业也会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Reshma和Vanithas认为企业之间的互补性是企业之间形成联盟的基础,影响企业伙伴选择标准以及联盟后期发展的因素包括联盟企业之间信任程度、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企业之间互补性以及联盟伙伴对自身带来的利益[14]。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选择联盟伙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利用对方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缺陷。

旅游企业联盟作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旅游企业发展困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其伙伴的选擇也至关重要。旅游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环境及优劣势,再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联盟企业

四、联盟稳定性与信任力

信任经常与网络以及社会规范一起被用于社会心理学领域。而联盟企业之间信任不仅是联盟体内部规范,更是联盟体建立的重要基石,联盟企业相互信任可以增强联盟体稳定性、促进联盟体内部知识和交流、信息与技术转移、风险均摊和资源共享,使联盟体更加具有竞争力和活力。更多的学者相信企业之间相互信任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由于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经营风险[15]。

根据Ganesan(1994)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应当是通过两个维度的含义解释:善行和胜任力[16]。建立在善行基础上的信任更加关注联盟伙伴的动机和意图;而基于胜任力的信任则更加能够反映联盟伙伴之间对专长、能力以及判断的依赖程度。Anderson and Narus(1990)将联盟之间信任机制描述为联盟伙伴之间彼此互信,而这种互信是建立在合作伙伴之间相互配合并且给联盟体带来积极结果[17]。

旅游产业涉及行业广、涉及企业众多,旅游产业链的复杂和烦琐更加要求旅游联盟体企业之间相互信任、互利共赢。Diego and Juan(2000)以旅游代理商与酒店企业为例说明了联盟体企业之间信任的重要性[18]。如何增强联盟体内成员之间信任程度?Ndubisi(2007)指出,有效的交流方式是建立企业间相互信任的重要维度[19];此外信任还是一种基于共同价值和集体合作规范的机制[6],因此建立互信的关系必须要有良好的合作机制。

五、战略联盟绩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组成战略联盟的方式来学习技术、拓宽资源利用渠道、共担风险、进入市场、开发产品[20],联盟内部成员之间技术、知识等交流能够给联盟成员带来许多益处,优秀的联盟伙伴能够提升联盟体绩效,帮助联盟内部其他企业更好发展。而根据Anne和Geraed的研究,联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伙伴匹配的失败和联盟伙伴关系的破裂[21],由此可以看出联盟伙伴的选择对绩效乃至整个联盟运行发展的重要性。核心企业作为联盟体的中流砥柱,其组织协调能力对联盟体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核心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时,核心企业如果能够充分考虑企业之间文化差异、互补性等因素,就能够为联盟体匹配到一个质优的伙伴,间接提高联盟绩效。

联盟内部的稳定性能够给联盟带来更好的发挥和更高的效率。稳定性越高的联盟体,其存在的时间会更长,进而联盟的绩效也就会越好[22],由于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都是理性的,因而对于那些绩效偏低的联盟体,他们会主动退出,联盟体也就不会长期存在。

六、网络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企业联盟

互联网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更是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的重要纽带。国外学者对于互联网的研究也较多。Gulati(1999)对网络资源做出了定义[23]。Lavie(2007)分析了网络资源与企业联盟在逻辑上的联系[24]。Gulati(2007)定义了网络资源中伙伴所持有的资源[25]。Lavie(2008)指出了网络资源三个不同层次的定义:网络、有价值的资源和通过不同角度对组织进行研究[26]。过去二十年,学者多将研究重点放在国际组织间关系和其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而近些年,新的研究企业联盟方法—联盟组合被学者广泛运用,这种方法基于资源基础观或网络理论。对于旅游企业网络资源一些学者从不同层面研究认为,进入和利用核心网络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27]。

旅游业的网络化和集群化能够增强企业柔性、创新、共享市场信息、知识和资源共享等诸多优势[28]。联盟内企业通过这种资源和信息的交叉共享达到联盟企业共赢的目的,从而使得整个联盟体不断发展,这种共享放在全球网络经济发展的今天,尤其是中国电子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会给旅游企业联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的旅游企业中有90%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需要网络来改变混乱的客源市场[29]。因此,中小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网络化进程会加快,企业会以网络为媒介共享资源形成联盟。

互联网给企业之间的联盟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会伴随着许多问题。Yong,Xu(2007)以国内旅游电商为例列举了网络资源所带来的挑战,如信息资源庞大而难以准确搜索想要的信息,交易的安全性较低,缺乏信任保证等[29],这些问题成为增加联盟不稳定的因素,加大了合作的难度,也更加是联盟企业在合作博弈过程中所考虑到的要点。

七、研究啟示

(一)充分利用好网络工具

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对企业联盟体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互联网增强了企业之间的联系,为企业联盟提供了新的途径。互联网的产生为企业组织管理提供了柔性,也为联盟体提供了柔性,旅游企业联盟体通过互联网能够增强企业间联系,形成更加紧密、稳固的伙伴关系。联盟体借用互联网管理平台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增强联盟体竞争力。

互联搭建的桥梁也能够使得企业联盟伙伴选择的范围更加宽广,旅游企业不仅能够与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企业形成联盟,还能够与新兴电子商务企业、网络推广以及网络代理企业合作。通过互联网,旅游联盟企业能够及时了解顾客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质量服务,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二)选择合适的联盟伙伴

企业联盟与并购所形成的一体化组织有所不同,其对内部组织协调程度要求更高,因而对于联盟伙伴的选择需要更加慎重。旅游企业在选择联盟伙伴之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通过资产、业务、企业信誉、联盟动机等指标了解备选企业与本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匹配程度,再筛选合适的联盟对象。在旅游联盟建立初期,联盟内企业都向完成联盟建立的使命而努力,但是由于利益分配、业务重复等客观因素可能会导致联盟在发展过程中稳定性降低,联盟伙伴关系更加松散,因此在联盟建立之初要建立好联盟伙伴关系的协调机制和联盟伙伴退出机制,保障旅游联盟内部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三)注重培养信任关系

联盟伙伴关系是联盟建立的基础,而联盟伙伴之间彼此信任是建立联盟伙伴的必要前提。注重对联盟伙伴信任关系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推动旅游联盟发展,增强旅游联盟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战略联盟是一个较为松散的“邦联”式组织,其在运作和发展过程中机会主义风险更大,在面对外界挑战和威胁时,组织内部成员为了维护本企业自身利益,往往会选择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核心企业作为联盟体的中流砥柱,要及时化解联盟内部矛盾,增强联盟企业信任度。此外,核心企业还应该着手打造具有高度信任力的企业文化和共同的价值追求,通过文化潜移默化地增强联盟企业之间信任程度。

联盟矛盾的化解需要有效的沟通交流,因此联盟要建立高效的交流机制,共同商讨如何应对联盟面临的危机、发现潜在的机遇,将联盟内部矛盾公开解决,避免联盟成员之间相互猜忌。

参考文献:

[1] AHUJA,G.Collabor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Holes,and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3):425-456.

[2] HUI-MEI CHEN CHIAN-HAU TSENG.The Performance of Marketing Alliances Betwee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redit Card Issuing Banks in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15-24.

[3] CHILD J,FAULKNER D.Strategies of Cooperation:Managing Alliances,Networks And Joint Ventur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 HOFFMANN, W. H.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a Portfolio of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 827.

[5] PANSIRI,J.Strategic Motives for Alliance Formation in the Travel Sector of Touris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Administration,2009(10): 143-173.

[6] T.RAMAYAH·JASON WAI CHOW LEE·JULIE BOEY CHYAW IN.Network Collabor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the Tourism Sector[J].Service Business,2011(5):411-428.

[7] ADRIAN PALMER,DAVID BEJOU.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Allia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5,22(3):616-629.

[8] VARADARAJAN,P.R., & CUNNINGHAM,M.H.Strategic Alliances: A Synthesis of Conceptual Foundations[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5,23(4):282-296.

[9] WANG,Y.Collaborative Destination Marketing: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Process[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8,47(2):151-166.

[10] HITT MA,DACIN TM,LEVITAS E,ARREGLE J,BORZA A.Partner Selection in Emerging and Developed Market Contexts:Resource-Based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43(3):449-467.

[11] WONG EPY,MISTILIS N,DWYER L.Understanding Asean Tourism Collaboration: The Preconditions and Policy Framework Formulation[J].2010(12):291-302.

[12] WAN YI WU,HSI-AN SHIH,HUI-CHUN CHAN.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for Partner Selection Criteria in Strategic Alliance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4646-4653.

[13] HAMEL G. 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ummer Special Issue,1991(12):83-103.

[14] RESHMA H.SHAH,VANITHA SWAMINATHAN.Factors Influencing Partner Selection in Strategic Alliance:The Moderating Role of Alliance Contex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471-494.

[15] ANAND BN,KHANNA T.Do Firms Learn to Create Value? The Case of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March Special Issue,2000(21):295-315.

[16] Ganesan S.Determinants of Long-Term Orientation in Buyer-Sell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2):1-19

[17] ANDERSON JC,NARUS JA.A Model of Distributor Firm and Manufacturer Firm Working Partnerships[J].Journal of Mark,1990,54(1):42-58.

[18] DIEGO MM,JUAN MGF.Successful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tels and Agenci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3):737-762.

[19] NDUBISI NO.Relationship Quality Antecedents:The Malaysian Retail Banking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Reliability Management,2007,24(8):829-845.

[20] PE KAMMINGA,JVD MEER-KOOISTRA.Management Control Patterns in Joint Venture Relationships:a Model and Exploratory Study [J].Accounting,Organization and Society,2007(32):131-151.

[21] ANNE MURPHY,GERARD KOK.Managing Differences[R].Efqyi Conference,2000.

[22] KILLING.Organizing Successful Co-Marketing Allia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32-46.

[23] GULATI, R. 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Firm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20):397-420.

[24] LAVIE D.Alliance Portfolios And Firm Performance:a Study of Value Creation and Appropriation in the U.S.Software Industr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 1187-1212.

[25] GULATI R.Managing Network Resources: Alliances, Affiliations, and other Relational Assets: A Resource-Based View[M].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26] LAVIE D.Network Resources:Toward a New Social Network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8,33(2):546-658.

[27] CRISTBAL CASANUEVA,NGELES GALLEGO,MARA SANCHO.Network Resources and Social Capital in Airline Alliance Portfolios[J].Tourism Management,2013(36):441-453.

[28] SAXENA G.Relationships,Networks and the Learning Regions:Case Evidence from the Peak Districk National Park[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277-289.

[29] YONG JIN,XU SONG XU.On Chinese Tourism E-Business Development on Current Stage[J].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Orient to E-Society,2007(1):586-592.

猜你喜欢

旅游企业互联网
海南地区旅游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国内旅游企业品牌战略研究综述
旅游企业管理中智慧旅游的运用
旅游企业在国际竞争视角下的管理创新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