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研究综述
2023-07-17孙雪刘颖
孙雪 刘颖
[摘 要] 及时有效干预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对于促进其语言能力、社会性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归纳整理近20年国内外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的文献发现,研究多针对3—6岁佩戴助听设备的听障儿童,由专业人员作为干预执行者,在控制的干预环境之下采用多种绘本阅读方式、多样的故事活动形式、信息技术和玩具为媒介的游戏、外部支架式辅助、基于评估体系的复述、系统的干预方案等干预方法,对其叙事能力进行干预。未来应开展本土化的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研究,建立基于汉语标准的叙事能力评估体系,丰富叙事能力干预的研究方法类型,探索多种干预方法有效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追踪叙事能力干预的维持和泛化效果等。
[关键词] 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
[中图分类号] G762
一、引言
2021年3月3日是第九个“世界听力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份《世界听力报告》(World Report on Hearing)。报告指出,目前全球超1/5的人听力受损,听力损失影响全球超15亿人,4.66亿人存在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儿童听力损失人数达到3400万之多[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听障人士2780万人,其中0—18岁的听障儿童约60万人,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人,每年新增听障新生儿2—3万人[2]。听障儿童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由此造成的语言障碍成为听障儿童融入社会的屏障。因此,语言康复一直是听障儿童教育与康复及其相关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要继续促进医疗康复与特殊教育融合,提升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叙事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常用手段,是语言康复中评估听障儿童语用能力的重要工具[4]。它是指说话者根据叙事目标,按照时间顺序和因果联系,以口语或书面语的形式对真实发生的或虚构的故事进行叙述[5]。听障儿童受听力和语言障碍的影响,在叙事上普遍出现困难或落后于普通儿童,主要体现为不易掌握故事的基本要素、在叙事中容易偏离主题、叙事长度较短、较少使用多类型词汇和复杂句法、难以连贯地进行叙述[6]。从而对听障儿童的语言和社交技能、心理和行为健康、读写和学业成功可能产生长期不利影响,阻碍其融入主流社会[7]。
已有研究表明,早期干预能最大限度延长语言发展关键期,减轻上述能力发展的延迟,提高儿童叙事能力[8]。因此,特殊教育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不断探索,展开密集的早期干预提升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近20年国内外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研究进行综述,系统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以期为听障儿童的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提供借鉴,为未来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首先,研究者对中文关键词“听力障碍/听障/聋”“叙事能力”“干预/实验”“提高”等进行组合,对英文关键词“deaf/hearing impaired/hearing disability/hearing loss”“narrative”“intervention/trail”“improve”等進行组合,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EBSCO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发文时间为2003年1月—2022年12月的文献,共得到相关文献132篇。其次,通过浏览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将重复的以及与本研究无实质关联的文献剔除。再次,按照如下标准进一步筛选文献:以18岁以下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了特定的干预方法开展干预类实证研究,研究目的侧重于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最后,逐一追踪和审读所获取文章的参考文献,避免有所遗漏。经过上述过程,最终纳入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效文献共12篇。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从干预对象、干预执行者、干预环境、干预目标、研究设计、评估方法、干预方法以及干预效果8个方面对入选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
(一)干预对象
由研究结果可知,第一,12项研究的干预对象共涉及331名听障被试,其中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的儿童占多数(N=223)。这是由于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多使用口语进行交流,口语叙事不限制研究者的手语水平,相对于手语叙事更容易测量评估。因此,研究者更侧重于将研究重点聚焦于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儿童的叙事能力上。第二,在参与干预的被试数量方面,每项研究的干预人数从3—109人不等。Ershad等人选取109名植入人工耳蜗儿童为干预对象进行研究,这是纳入的研究中样本量最大的一项[21]。第三,从被试的年龄来分析,干预对象年龄最小的仅3岁,最大的为17岁,但多面向3—6岁学前听障儿童。分析可能原因,一是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有关,二是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较为缓慢且质量不佳,早期干预有助于其叙事能力乃至语言的发展。
(二)干预执行者
12项研究中干预执行者身份较为多元,包括研究者、教师、临床医生、家长、治疗师、同伴等。为保证干预的准确性、规范性及有效性,大部分干预(N=8)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作为干预执行者独立完成。但少数研究(N=4)改变了以往干预人员角色单一的现状,结合不同干预者的优势,由研究者、教师、治疗师或家长合作进行干预。在近年的研究中,家长和同伴在干预中的作用尤其受到关注。具体干预办法为,研究者将叙事能力干预方法的实施要领转授给家长或同伴。这样的设计思路一是考虑到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听障儿童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通过给予家长或同伴专业的培训和支持,二者能够在促进研究效果的维持和泛化中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以自然的生活亲密者为干预执行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指导与关注,以保证干预结果的信度。
(三)干预环境
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干预环境包括自然情境和控制情境两种。对纳入统计的12项研究的归纳总结发现,目前研究人员选择的干预环境多集中于较为结构化的控制环境下(N=10),如在教室、治疗室或训练室等相对封闭和隔离的场所进行干预,并对环境严格监控,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控制环境中实施干预不足以保证其在自然情境中的泛化效果。因此,12项研究中有2项研究同时运用了自然情境和控制情境,除在训练室外,还在听障儿童家中实施了干预,探究了干预方法在不同结构化程度情境中的干预效果[22-23]。自然化的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情境有利于被试充分暴露自身问题并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但在自然的干预场所中执行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干预应注意排除周围无关事物的干扰,避免被试在干预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
(四)干预目标
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是研究所探讨的主要干预目标。通过对12项研究的分析发现,不同研究者在具体干预目标的选择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现有研究一般根据语言的表现形式划分叙事能力,将叙事分为口语叙事与书面语叙事。12项研究中大部分研究(N=11)的干预目标为听障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提升,具体指标如改善听障儿童口语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提升听障儿童口语叙事的质量等。其中,仅有1项研究将提升听障儿童书面语叙事能力作为干预目标。由此可见,研究中对听障儿童的口语叙事和书面语叙事的干预皆有涉及,但主要干预目标仍以提升口语叙事能力为关键。分析个中原因,可能是因为干预对象多为学前听障儿童,尚不具备进行书面叙事写作的能力;且书面语叙事能力的形成往往建立在口语叙事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因此更侧重于优先改善儿童的口语叙事,待其口语叙事能力获得提高后再进行书面语叙事的干预。
(五)研究设计
12项干预研究运用了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N=4)、随机对照实验设计(N=3)、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N=1)、准实验设计(N=1)、行动研究(N=1)和单一被试实验设计(N=2)共6种不同的研究设计类型。前四种实验设计的优点是样本量较大,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或环境下检验研究结果,促进研究结果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其他特殊儿童干预的研究设计不同,所纳入研究中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占比较低。但它放宽了对样本量的要求,便于追踪研究某一个体的能力水平与行为表现,以进一步明确数据变化的具体原因,较为准确地验证干预的有效性[24]。对于个体异质性较大且样本容量有限的特殊儿童的干预,研究者难以找到大量的同质被试,因此可以使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进行研究对象的选择。
(六)评估方法
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为了解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现有水平,所有研究在干预正式开始之前选用了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研究中较为权威的方法包括故事/叙事评估程序、顶点分析法、叙事评分表、叙事语言测试和伦弗鲁巴士故事测试,作为干预计划的制订、干预结果的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的检验评估等的依据和支撑。
故事/叙事评估程序整合了背景、开头、角色行为及心理、结尾等测量维度,根据所在阶段应达到的标准评估叙事能力,如: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属于最初的输入阶段,此时的儿童还未习得独立的叙事能力,多依赖于成人的讲述[25]。顶点分析法起初由Labov提出,他认为好的叙事是以高潮事件为中心展开的,并提出叙事分析模型由概要、故事背景、故事进展、评价、结果和结语六要素组成。该评估方法侧重于评估语篇整体结构,能够在评估期间轻松实现编码[26]。叙事评分表是一个基于4个维度编制的评分指南,对叙事者的词汇和修饰语、句子结构、叙事规范、叙事语法中各条目出现的数量进行0—3分的评分,评分方法简捷,无需语音转录[27]。敘事语言测试的评估标准由叙事内容、连贯性、语法和故事的完整性4个维度构成。它用于评估5—11岁儿童的叙事能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在85%以上[28]。伦弗鲁巴士故事测试以《巴士故事》为测试材料,适合评估6岁儿童的故事复述,建有英国、美国、意大利三国常模[29]。
综上所述,目前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评估方法多样,且信效度良好。研发人员对评估指标、评估流程等进行了较为明确的界定和解释,以便研究者将干预对象的叙事与评估标准精准匹配。从测试对象的年龄看,年龄跨度覆盖了学龄前至学龄期;从适用群体看,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均适用。但目前国内叙事能力评估多是将国外编制的叙事评估方法汉化使用,缺少基于汉语标准的叙事能力评估体系,尚未建立专门用于听障儿童叙事能力测试的标准化评估方法。
(七)干预方法
1.基于多种绘本阅读方式展开干预
听障儿童由于听觉受损,视觉成为其阅读的主要感觉通道。绘本的画面生动形象,通过视觉传递故事信息,与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相匹配。在以听障儿童为主体进行的叙事能力干预中,研究者选择使用的绘本阅读方式种类繁多,主要有重复阅读、跨年龄阅读。Labbo和Teale首次提出跨年龄阅读,指出这是一种年龄较大的学生与年龄较小的学生合作阅读的形式,旨在使前者从阅读中受益[30]。
孙琳琳的研究揭示了重复阅读对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促进作用[31]。在干预阶段,受试者一边自主重复默读无字绘本,一边无意识倾听教师播放的与故事内容相匹配的讲故事音频。Pakulski的研究考察了跨年龄阅读条件下,听障儿童的叙事有何变化[32]。首先,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朗读故事;其次,教师教授叙事结构的关键特征——问题、计划、解决;最后,为就读四年级的研究对象匹配一年级的跨年龄阅读伙伴,二者共读故事并谈论故事内容。
以上研究表明,重复阅读有利于儿童叙事水平的提高,儿童在故事基本要素的把握和词句丰富度上有明显进步[33]。另外,听障儿童叙事质量和叙事理解在跨年龄阅读干预条件下皆有所改善,具体表现为儿童使用连接词的频率更高,能更准确地指代人物等[34]。绘本阅读对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但此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绘本,采用贴近儿童需要的阅读方式,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调动其多种感官参与。
2.基于多样的故事活动形式展开干预
在听障儿童叙事干预中,角色扮演、运用思维导图是两种有效的活动形式。角色扮演能够使儿童在叙事长度、词汇多样性、语法的复杂性等方面得以锻炼,有利于其深入了解角色以及现实中的自我[35]。思维导图这种视觉化的材料可以发挥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将他们头脑中的图示外显化[36]。
在Pakulski的研究中,听障儿童重复阅读两本绘本后,分为两组进行故事角色扮演。之后,研究者邀请被试观看故事角色扮演的视频回放,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7]。Ershad等人证明了运用思维导图对植入人工耳蜗儿童书面语叙事能力的有效性。在干预阶段,干预执行者向干预对象讲解绘本故事后,指导干预对象根据绘本故事内容建构和绘制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干预对象经历提纲写作、初稿、修改、润色和定稿五大过程,最终完成一篇包含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叙事性文本写作[38]。
上述研究发现,儿童叙事的复杂性和整体的口语叙事水平在参与角色扮演后得以提高[39]。角色扮演与叙事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儿童在扮演角色时,参与人物的对话和互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在此过程中获得叙事能力的提高;在叙事能力有所发展后,儿童在扮演中尝试挑战更有难度的角色,获得叙事能力的持续提升。在书面语叙事中,思维导图帮助叙事者把握故事线索,了解人物及其属性、故事背景和情节以及故事的主题。同时,叙事者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对自我的叙事进行复盘,检查结构和内容是否完整,进而调整和改进[40]。
3.基于智慧教育背景展開信息技术干预
伴随着“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将听障儿童干预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这一背景下生发的全新议题。听障儿童听觉受损,信息技术则依据这一特点呈现视觉动态材料,补偿其听觉信息获得上的不足。在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干预上,虚拟现实技术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型有效方法。它可借助计算机创建模拟场景,利用一系列传感设备让使用者身临其境,实现使用者与场景之间的自然交互[41]。
Eden比较了虚拟现实技术干预与2D图像干预对听障儿童口语叙事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在电脑屏幕上呈现随机排列的故事图片,点击其中任意一张图片,参与者就会被“带入”特定的虚拟现实场景。之后,被试需要将故事图片按顺序排列,并组织语言讲述故事。这一研究采用类似于“回合式教学”的策略,只有当儿童正确排列故事图片时,才会进入下一故事的虚拟现实技术干预,否则就要重新开始该故事。评估发现,两种干预方式都改善了干预对象的口语叙事能力,但虚拟现实技术的干预效果更为显著[42]。
综上所述,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儿童感兴趣的、真实形象的画面,将听障儿童引入故事情境中体验故事,其独特的沉浸感、代入感、交互性以及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使参与者成为虚拟环境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能促成儿童更为积极的口语表达,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
4.以玩具为媒介开展游戏干预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玩具是儿童发展中不可缺席的“伙伴”。智慧盒子是一个以课堂为基础、玩具为媒介的语言干预项目,它具有非指导性游戏的特征,将儿童带入与年龄匹配的玩具所构建的情境中,把儿童与玩具互动时产生的感受作为强化物进行反复激励、强化,最终在“玩”中达成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干预效果[43]。
Hettiarachchi的研究明确了智慧盒子对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有效性。第一阶段对干预执行者的培训结束后,第二阶段的班级故事活动主要是学习和复习目标词汇,第三阶段儿童进入不同的小组,玩特定主题盒内的玩具(主题如:在海边、步入森林等),并需要主动分享玩具。此时,教师需要综合使用在培训中学习到的叙事能力提升方法在近旁指导,以便干预对象看清词汇的口型并利用残余听力。干预后,干预对象在词汇和叙述任务上的能力都有显著改善[44]。
需要强调的是,智慧盒子的设计和干预实验产生于东伦敦纽汉区多元文化、多种族社会经济背景和包容性教育背景之下,这一地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中低收入国家相似,这使得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这些地区的儿童。此外,这种方法支持班级中每一语言存在障碍或潜在障碍儿童的发展,教师可综合采用发达国家地区常见的非指导性互动教学以及欠发达国家地区常见的说教性教学,促进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发展。
5.基于外部支持展开支架式辅助干预
外部提供支架式辅助,例如,线索语提示法、亲子共读,对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线索语提示法具有多感官的性质,要求在交谈时呈现语音的口型并使用一系列手势加以补充,帮助听障人士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信息[45]。亲子共读着眼于父母与听障子女的良性互动,旨在通过父母提供的有效的内外部反馈,激发听障儿童的语言表达,促进其叙事能力发展[46]。
Mirza使用线索语提示法对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进行了干预。一方面,研究者对家长进行了线索语提示法的全面培训;另一方面,治疗师运用线索语提示法教授儿童讲述和复述故事,并要求儿童和家长在家中使用此方法练习课程材料[47]。父母在儿童发展中起支架作用,Robertson考察了亲子阅读中父母提供支持对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影响。干预前,干预对象重复阅读研究人员提供的故事,并且每周接触一本新的故事书。干预中,父母“像在家中一样”给孩子讲述故事。最后,由孩子将故事讲给父母听[48]。
研究结果证实,线索语提示法改善了听障儿童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49],亲子共读中父母提供支架式辅助的次数和质量与儿童复述故事的长度以及接受性词汇的数量呈正相关[50]。鉴于此,可以通过培训成人掌握多种叙事支持技巧,以家庭为中心展开早期干预,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已被证明有效的叙事支持技巧包括:提升词汇丰富度、增加开放式提问、重复和肯定孩子的回答、对人物或事件发表评论等[51]。
6.基于评估体系展开复述干预
在基于评估体系展开复述的干预中,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是故事/叙事评估程序和叙事语言测试。故事/叙事评估程序由14个图片故事组成,故事描绘了一个龙家族全年的日常活动,这对于3—6岁的听障儿童来说具有吸引力。叙事语言测试在其评估体系中更加宏观、客观及直观地描述了儿童的叙事能力水平,明确其理解及表达的薄弱环节,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干预[52]。
在Nikolopoulos基于故事/叙事评估程序的干预研究中,植入人工耳蜗儿童通过手偶或入门书认识故事中的人物。之后,研究者向儿童讲述故事,讲述方式是儿童当时使用的交流方式,包括手语、口语或二者相结合的方式[53]。在Asad基于叙事语言测试的干预研究中,研究者根据干预对象在前测中的困难领域设计课程,向参与者教授完成叙事的基本策略。例如,研究人员呈现一棵圣诞树的树冠、树干和树根,彰显故事由开头、中间和结尾组成的结构概念[54]。
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在以上干预后都有明显改善[55-56]。基于评估体系展开复述干预兼有评估和干预功能,使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成为完整和连续的系统,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采用。但有研究显示,叙事能力会随某些情境因素而变化,如引发叙事的环境、任务的要求[57]。因此,评估和干预听障儿童的叙事能力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创造良好的叙事环境、明确任务的要求等。
7.基于系统的叙事能力干预方案展开干预
基于叙事的语言干预是一种综合(以儿童为中心和以临床医生为导向)的交互式语言干预方案。总体上,其干预过程包括热身活动、故事复述、故事生成、反复练习4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根据插图复述熟悉的故事;第二阶段,干预者对儿童的复述进行扩展和重塑;第三阶段,干预者通过言语鼓励儿童叙述更多的插图故事,必要时纠正儿童发音;第四阶段,父母在每天讲述1—2个先前涉及的所有故事的同时,引导孩子向其他家庭成员复述并辅以表扬[58]。
为考察基于叙事的语言干预对人工耳蜗儿童口语叙事语法和叙事质量的影响,Justice根据不同儿童的能力水平确定了差异化的干预目标后,采用此种干预方法对3名植入人工耳蜗儿童进行了为期6周的干预[59]。Zamani的研究将干预对象随机分为3组,第一组接受了团体治疗和传统言语治疗(Conventional Speech Therapy,CST),第二组每人分别参与了个别训练和传统言语治疗,第三组仅参与传统言语治疗[60]。
Justice的干预结束后,3名干预对象叙事中所包含的情节数量均有所增加,在使用并列连词、从属连词以及叙事连接词等方面有明显进步。这表明此种干预方法有利于提高听障儿童叙事能力[61]。Zamani对受试者语言样本分析的结果显示,前两组在叙事的宏观和微观结构上的表现明显优于第三组[62]。基于叙事的语言干预根据儿童当前的能力水平确定详细的干预方案,使干预更加及时有效。
(八)干预效果
本研究将从即时效果、维持效果、社会效度3个方面探讨纳入研究的干预效果。
在即时效果方面,第一,多数研究均证明了干预措施具有良好的即时效果,主要体现为听障儿童在叙事宏观结构上故事基本要素增加、故事情节结构更加完善,在微观结构上叙事的词句数量不断增加、词句类型有积极变化等。第二,有1项研究产生了混合性的结果,即参与研究的部分听障儿童叙事能力有所提升,但另一部分参与者没有达到确定的标准。究其原因,是受到干预对象个体能力水平的限制[63]。
在干预的维持效果方面,有2项研究在报告研究即时效果的同时,也明确证实干预在结束两三个月后取得了正向的维持效果,发现干预对象在维持期的叙事能力优于基线期水平[64-65]。关于影响干预维持效果的因素,Justice认为家庭在促进干预的维持效果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家庭人口数越多、所提供的叙事机会越多、指导方法越恰当,听障儿童在叙事方面取得的进步越大[66]。
在社会效度方面,社会效度能够反映干预方法在康复和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及可行性,社会效度良好的干预方法更易于实施和推广。12项研究中有1项研究通过访谈进行了社会效度的检验。研究结果表明,3位教师对智慧盒子干预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均持肯定态度,接受并认可研究者的干预,并对此种干预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提出了合理建议[67]。
应当指出的是,虽然以上干预方法均被证明有效,但要将其作为循证实践有待进一步研究。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表示,某种方法至少需要2项可靠的重复群组实验,4项非随机群组对照实验,或5项包括至少20名被试的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才可称之为循证实践[68]。由此可见,现有的干预方法尚未达到上述条件,仍在实验探索时期。因此,使用已有的或更新颖的方法开展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重复研究至关重要。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上文的梳理可以发现,当前研究多以佩戴助听设备的听障儿童为干预对象;以专业人员作为干预执行者的同时,开始关注不同干预执行者的合作;对环境严格监控,努力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提供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和干预方法,产生了良好的即时效果。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少见本土研究;缺乏汉语相关能力评估体系;研究设计未脱离单一现状;干预方法组合使用的优势有待发挥;维持和泛化效果不明确。基于已有干预研究的进展和不足,本研究对未来研究提出一些展望,以期为我国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启示。
(一)开展本土化的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研究
国内现有少量研究多引介国外研究成果,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的本土研究更为稀少。汉语和英语在音、形、义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听障个体对故事的理解也可能不同,叙事的表达方式可能也有差异。因此,我国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干预应努力探寻有效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本土化干预策略。未来国内相关研究应注重循证实践,在循环复刻国外干预方法的同时,结合听障儿童特点和本土情况,不断重构并完善干预流程,考察干预效果,丰富研究成果。此外,我国听障儿童基数较大,可基于小样本的干预研究,逐步拓展到社区范围内的干预,使干预成果得以推广和普及。
(二)建立基于汉语标准的叙事能力评估体系
通过评估可以更详尽地了解干预对象的情况、更科学地制订干预方案、更准确地判断干预效果、更及时地调整干预目标和内容[69]。但已有研究目前还未形成专门针对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评估方法,对普通儿童汉语普通话体系的评估也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评估,均存在评估方法不统一的问题;受文化、地域等多因素的影響,各种评估方法所测量的结果难以相互比较和参考应用,评估标准是否适合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儿童尚有待验证。所以,为全面评估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建立基于汉语标准的叙事能力评估体系至关重要。本土民间故事有利于提升儿童叙事能力[70],因而可结合汉语特色,建立和改进汉语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评估体系。例如,可以考察中国民间绘本故事是否适宜评估我国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另外,建议在评估体系中同时纳入主观和客观评估方法[71],提升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为制定干预方案和实施干预奠定基础。
(三)豐富叙事能力干预的研究方法
据上文对12项实证研究的分析,对于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干预多采用单组前后测和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但由于特殊儿童的个体异质性较大且样本容量有限,在具体运用两种实验设计的过程中,研究者无法在干预前全面了解被试,很难对研究对象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与筛选并在干预中适时监控,影响了干预的内在效度。为此,其一,建议丰富实证研究的研究设计类型,利用不同研究设计的优势,促进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发展。可考虑通过单一被试实验设计论证干预方法和干预目标的关系,然后运用组间对照实验设计对比差异化的自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其二,尝试综合采用多类型研究方法,将量化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基于定量数据补充观察和访谈的结果,提高研究结果的信度。其三,实证研究离不开理论的支持,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也不容忽视。
(四)探索多种干预方法有效结合的综合干预方案
当前研究以单一的干预方法为主,缺少不同干预方法间的组合。相较于单一的干预方法,综合干预具有干预内容多、适用情境广等特点,更有利于提高儿童参与干预的积极性,为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提供了新思路。考虑到不同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的多样化需求,应尝试采用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干预效果最大化。首先,可将基于评估的干预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构建评估与干预的完整闭环,推动听障儿童叙事能力良性发展。其次,尝试在干预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度兼容的叙事能力干预平台,有效提升儿童参与的动机和兴趣。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干预方法提升听障儿童叙事能力的作用机制、多种干预方法并用是否满足循证实践标准、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造成的无关因素的影响等方面做出全方位考量,从而发挥不同干预方法的协同作用,促进干预目标顺利实现。
(五)追踪叙事能力干预的维持和泛化效果
探究听障儿童叙事能力干预的效果不能忽视干预的维持和泛化效果。当前该领域对于干预的维持和泛化效果重视程度不足,大部分研究并未提供干预对象在维持期的具体表现,各种方法的泛化效果也缺乏直接的追踪性研究。这对于准确把握干预方法的长远成效是不利的。
为此,建议未来研究不仅要重视听障儿童在干预期间的能力是否得到改善,还要注重考察实验的维持和泛化效果,检验在场所改变、干预执行者发生变化时的结果,从而确定有效的干预方法。同时,为了保证干预的维持和泛化效果,应增加干预方法在自然情境中的运用。如将干预场所确定为家庭和学校,重视听障儿童的重要他人(如父母、兄弟姐妹、同伴)的参与;教授家庭成员和同伴积极的沟通策略,通过提供具体的个性化培训,帮助其获得及时的指导与长期训练的机会;以听障儿童的日常强化物为干预材料,有效提高听障儿童叙事能力。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Report on Hearing [EB/OL].(2021-03-03) [2023-02-01].https: / /www. who.int /multi-media /details/world-report-on-hearing.
[2]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办公室.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2-38.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EB/OL].(2021-12-31)[2023-02-01].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201/t20220125_596312.html.
[4]刘鑫,王娟.聋童叙事的研究综述:特征、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16(2):23-29.
[5]Walsh R.The Rhetoric of Fictionality:Narrative Theory and the Idea of Fiction[M].Columbus: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2007:13-16.
[6]Boons T,De Raeve L,Langereis M,et al.Narrative Spoken Language Skills in Severely Hearing Impaired School-Aged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J].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2013(11):3833-3846.
[7][25]Conti-Ramsden G,Botting N.Social Difficulties and Victimization in Children With SLI at 11 Years of Age[J].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2004(1):145-161.
[8]Kaiser A P,Hancock T B.Teaching Parents New Skills to Support Their Young Childrens Development[J].Infants & Young Children,2003(1):9-21.
[9][37][39]Pakulski L A,Kaderavek J N.Narrative Production by Children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The Effect of Role-Play[J].Volta Review,2003(3):127-139.
[10][53][55]Nikolopoulos T P,Lloyd H,Starczewski H,et al.Using SNAP Dragons to Monitor Narrative Abilities in Young Deaf Children Following Cochlear Implant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03(5):535-541.
[11][22][46][48][50]Robertson L,Dow G A,Hainzinger S L.Story Retelling Patterns Among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Hearing Loss:Effects of Repeated Practice and Parent-Child Attunement[J].The Volta Review,2006(2):147.
[12][59][61][64][66]Justice E C,Swanson L A,Buehler V.Use of Narrative-Based Language Intervention With Children Who Have Cochlear Implants[J].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2008(2):149-161.
[13][32][34]Pakulski L A,Kaderavek J N.Read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Narrative Production,Narrative Comprehension,and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Volta Review,2012(2):87-112.
[14][52][54][56][63]Asad A N,Hand L,Fairgray L,et al.The Use of Dynamic Assessment to Evaluate Nar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Three Case Studies[J].Chil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herapy,2013(3):319-342.
[15][42] Eden S.Virtual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Storytelling Ability Among Deaf and Hard-of-Hearing Children[J].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2014(3):370-386.
[16][23][45][47][49] Mirza-Aghabeyk S,Movallali G,Taheri M,et al.The Effect of Cued Speech on Story Retelling in Late Implanted Prelingual Hearing Impaired Students[J]. Auditory and Vestibular Research,2015(1):25-30.
[17][60][62][66]Zamani P,Soleymani Z,Jalaie S,et al.The Effects of Narrative-Based Language Intervention (NBLI) on Spoken Narrative Structures in Persian-Speaking Cochlear Implanted Children: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18(6):141-150.
[18][21][36][38][40]Ershad Q,Noreen S.Using Picture Stories and Mind Maps to Improve Narrative Ability of a CI Student[J].Sjesr,2020(1):106-116.
[19][31][33]孫琳琳.重复阅读对听障和健听儿童注视模式和故事理解以及叙事能力的影响[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
[20][43][44][61][67]Hettiarachchi S.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apted Box Clever Language Intervention Programme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and Narrative Skills of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Children[J].Deafness & Education International,2022(1):65-91.
[24]韦小满,刘宇洁,杨希洁.单一被试实验法在特殊儿童干预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4):27-30.
[26]Labov W,Waletzky J.Narrative Analysis:Oral Versions of Personal Experience[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67:12-44.
[27]Justice L M,Bowles R P,Kaderavek J N,et al.The Index of Narrative Microstructure:A Clinical Tool for Analyzing School-Age Childrens Narrative Performances[J].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thology,2006(2):177-191.
[28]Gillam S L,Hartzheim D,Studenka B,et al.Narrative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J].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and Hearing Research,2015(3):920-933.
[29]Mozzanica F,Salvadorini R,Sai E,et al.Reliability,Validity and Normative Data of the Italian Version of the Bus Story Te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16(7):17-24.
[30]Labbo L D,Teale W H.Cross-Age Reading:A Strategy for Helping Poor Readers[J].The Reading Teacher,1990(6):362-369.
[35]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学”的原理与评价[J].教育科学,2004(6):28-31.
[41]Beal-Alvarez J,Cannon J E.Technology Intervention Research With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 Learners:Levels of Evidence[J].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2014(5): 486-505.
[51]Cruz I,Quittner A L,Marker C,et al.Identification of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Promote Language in Deaf Children With Cochlear Implants[J].Child Development,2013(2):543-559.
[57]Spinillo A G,Pinto G.Childrens Narrativ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A Comparative Study[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4(2):177-193.
[58]Spencer T D,Kajian M,Petersen D B,et al.Effects of an Individualized Narrative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s Storytelling and Comprehension Skills[J].Journal of Early Intervention,2013(3):243-269.
[68]Cook B,Buysse V,Klingner J,et al.Council for Exceptional Children:Standards for Evidence Based Practices in Special Education[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2014(6):206.
[69]范佳露,琚四化.盲聋儿童的沟通问题及干预述评[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6(10):26-30.
[70]张净媛.通过民间故事绘本教学提高大班幼儿叙事能力的行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71]侯婷婷,张婷.家长执行的自闭症儿童睡眠障碍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8(5):33-38.
A Review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on Narrative Ability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SUN Xue LIU Ying
(College of Teachers, 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Abstract:Timely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in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s narrative 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ir language abi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summary and coll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narrative intervention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in resent 20 years, it is found that: In a controlled intervention environment, a variety of picture book reading methods, various forms of story activit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y-mediated games, external scaffolding AIDS, assessment system-based retelling, systematic intervention programs and other intervention methods are used to intervene the narrative ability of 3—6 years old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wearing hearing AIDS. In the futu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localized research on narrative ability of 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establish a narrative ability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Chinese standards, enrich the types of research methods of narrative ability intervention, explore a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program that effectively integrates various intervention methods, and track the maintenance and generalization effects of narrative ability intervention.
Key words:hearing impaired children; narrative ability; intervention(特約编校 范佳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