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文化路径的多样选择
2023-07-17李伟峰
李伟峰
【摘要】数学文化包含诸多内容,教师设计执行教学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研究,寻找更多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在自觉接受中形成学科认知,在数学文化洗礼中成长基础能力。
【关键词】中职数学;数学文化;渗透路线;多样选择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数学教学大纲针对数学文化教育给出明确解读,为数学学科教学带来更多启示,教师要做好数学文化研究工作,寻找更多数学文化渗透渠道,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文化洗礼,在实践探索中建立文化情结。中职学生是特殊群体,文化学力基础普遍较弱,教师不妨从数学文化视角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在数学文化活动和实践中建立数学学习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未来就业和工作能力都有重要帮助。
一、课堂导学渗透,启动生本文化思维
课堂程序众多,导学是第一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需要有筛选创新的意识,对学生学习心理和期待有清晰了解,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教师设计悬疑问题、展示数学课例、投放数学任务、组织学生实物观察等,都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触动,但这些手段应用频率太高,也可能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如果能够推出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谜语、数学史料、数学实验等内容,势必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这些导学方式大多渗透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让学生在主动接受时建立数学文化认知基础。
数学文化含义极为广泛,教师在数学课堂导学阶段,适时渗透一些信息,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集合及其表示”,教师在导学设计引入“神奇的数学魔术”,与学生展开互动,展示魔术过程,“计算器魔术”“密码锁”等,这些魔术都关涉到数字组合内容,教师在具体展示过程中引入“集合”概念,再度推出“数字魔术”,对“集合”表示方式进行细化处理。数字魔术是典型的数学文化内容,学生对这样的情境设置比较有感觉,主动观看研究这些魔术原理,从魔术揭秘中接触“集合”内容。这里的“集合”,与体育课上的“集合”也有关联,教师利用“一词多义”进行迁移解读,同样能够为学生带来一些学习启示。这两个“集合”词语意义差异很大,教师利用体育口令展开引导,带有鲜明的情境性,学生感知体验更为真切,这里也带有数学文化的因素。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对语文“一词多义”现象进行解读,自然能够让学生产生顿悟的感觉。
课堂导学是重要环节,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这个环节展开创意设计,渗透数字魔术、体育术语,这都属于文化范畴,因为巧妙对接,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无疑是文化魅力带来的启迪效果。中职数学课堂追求趣味性、开放性,符合学生学习诉求,教师有意识渗透文化因素,其适合性更高,助学效果显现出来。
二、新授教学渗透,强化生本文化体验
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时,常常要应用数学定义、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数学元素内容,学生对此也比较排斥,因为学生学力基础、悟性基础等都存在一定差距,对枯燥的数学语言存在心理排斥感,如果教师能够推出数学史方面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典型的数学案例,学生接受起来会更为自然。特别是媒体手段的应用,让学生观看数学故事视频,解读数学现象,无疑是最为理性的设计,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启动数学思维,在感官体验中建立数学认知。中职学生大多思想不够成熟,面对新鲜的数学故事内容有主动接纳的意识,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
学生对数学故事之类的内容是比较敏感的,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展开设计,利用数学文化进行对应调动,能够创造不少学习动力。如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中有“从弦图看基本不等式”和“等号与不等号的来历”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然后利用网络搜集相关信息,找到数学故事“等号与不等号的由来”,对等号和不等号的演变过程进行详解,学生掌握了“等号”“不等号”的概念内涵,对“大于”“小于”号的来历有了清晰认识。为激发学生学习思维,教师讲述了童话故事:以前,数学王国里很乱,10个数字兄弟都说自己的本领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就排遣“<”“>”“=”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将这些数字进行座次排列……这个故事看起来有些幼稚,但却比较活泼,学生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也会逐渐呈现出来。“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相关概念比较简单,学生有一些知识储备,学习不存在太多难度,教师有意识引入数学故事,目的也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兴趣,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建立学科认知。
不等式概念算不上新知,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这里学习不等式基本性质,需要厘清相关概念,教师从知识对接角度展开设计,有意识渗透一些有趣的故事内容,学生反馈主动,说明教师设计有一些助力作用,对学生学习思维形成触动。数学文化以不同形式存在,教师随时可以做渗透设计,学生面对数学文化内容,也不存在陌生感,能够积极响应教师指导,顺利启动数学思维,课堂学习气氛得到缓和,教与学达成更多默契。
三、教学设计渗透,优化生本文化感知
数学教学设计需要专业支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接受实际推出教学方案,确保数学教学环节的顺利打开,确保数学教学目标的圆满落实。课堂教学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有意识优化教学程序,适时渗透一些非数学学科的内容,无疑能够创造一些新鲜感,让学生产生主动研学的興趣。数学文化包含诸多内容,在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中有更多应用空间,教师要做好对接融合设计,让数学文化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助手。文学作品、数学典故、自然科学等,都属于数学文化范畴,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展开对接设计,学生接受更为主动。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数学文化内容,学生体验更为丰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在教学“函数的表示方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复习“函数”概念旧知,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认识多种数学名词,学会观看函数图像的能力。为形象解读函数概念,教师结合教材“百钱买百鸡”,要求学生一起研究这个典型题目:“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百钱买百鸡,问鸡翁、鸡母、鸡雏各几何?”先设计未知数,母鸡为y只,公鸡为x只,小鸡为(100-x-y),这样可以列出方程式:5x+3y+(100-x-y)/3=100。解读这个方程需要做多种设想,自然得出不一样的答案,涉及到平衡法的应用。学生数学思维已经启动,讨论热情很高,从典型例题讨论到函数表示方法的梳理,学习进展顺利。
学生对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有一定认识,教师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推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积极回馈,在共同研讨中实现对接和关联,说明数学文化具有更高助学效果。数学文化内容浩如烟海,教师需要做筛选设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中职学生学力基础普遍不高,教师选择数学故事、数学谜语、数学童话、数学游戏等内容,也能够引起学生高度关注。
四、例题解析渗透,促进生本文化内化
数学题目构建有自身规律,教师在课例信息搜集、课例审题指导、课例解读展示、课例评价分析、课例生活应用等环节渗透数学文化内容,都能够创造一些教学亮点,启动学生学科思维。数学案例本身具有典型性,其素材整合过程中,教师不妨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借助多种信息渠道展开搜集和整合行动,在这个操作过程中,需要设置关键词、筛选素材信息、做好提炼设计、形成案例学习方案,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脱离文字和文化,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也需要进行思想对话,这同样带有文化色彩。
学习需要更多真实体验,教师从文化教育视角展开设计,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如“弧度制”,教师先解读弧度制概念,要求学生从角度到弧度的概念解读梳理中建立新知。在弧度制历史追寻中,教师借助材料展示,向学生推荐“数学史话”,这段内容主要包括“弧度制的发明”“弧度制思想的提出”“弧度制的定义”“弧度制的基本思想”等。弧度制的发明和应用,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涉及到众多历史变迁,是典型的数学文化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没有积累,自然有主动接受的意识。经过教师引导讲解,学生对弧度制有了全新认识,教师结合教材案例进行指导,要求学生围绕图示进行观察学习,教学环节进展顺利。
教师有意识渗透数学史话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弧度制的历史不是考试内容,但能够为学生带来学习启示,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实践价值方面的认知,促进学生数学审美观的形成。数学学科并非都是枯燥的数字和符号,还有鲜活的历史文化,教师从数学文化角度展开教程安排,能够获得最丰富的学习动能。
五、作业训练渗透,培养生本文化情结
教师设计训练任务时渗透数学文化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训练体验,其调动效果更为突出。数学训练设计要整合内容,也要创新形式,还要升级评价体系,教师有意识渗透一些数学文化要素,可以大幅度提升数学训练任务的趣味性、互动性、开放性、探索性,学生会更有兴趣。数学素材阅读、数学课题研究、数学生活调查、数学竞赛游戏、数学展示评价、数学实践创新等,都可以成为数学训练任务,教师在训练内容中渗透数学文化信息,学生回馈主动,训练效果显著。
如教学“诱导公式”这节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研讨诱导公式的内容,设计公式记忆口诀解读作为作业任务。学生开始搜集整合相关口诀信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具体讨论口诀的应用。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和“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教师深入解读相关内容,列举具体事例进行对应介绍,学生逐渐进入学习状态。在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判断时,教师推出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具體解读为: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文化元素的渗透,为课堂教学注入丰富动力,对学生形成心灵触动,课堂教学程序顺利打开,说明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教师从学生认知实际出发展开设计,让学生搜集背诵诱导公式,以及记忆诱导公式的口诀,这是比较典型的方法训练,学生记忆住这些口诀,便可以顺利解决三角函数的相关题目。口诀带有顺口溜的特点,是典型的文学内容,自然属于文化范畴,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引导,学生接受更为自然,快速进入到学习环节,在深入研讨中建立学科认知。文化助学效果鲜明,教师需要做创新设计,培养学生数学情结。
六、实践应用渗透,满足生本文化追求
数学与学生生活高度对接,教师需要有融合意识,结合学生生活认知情况,推出数学实验任务、数学操作方案、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感受数学文化的渗透。生活中有太多数学现象的存在,一年四季的轮回、花草树木的生活、风雨雷电的表现,以及社会生活的细节处理,都关涉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这些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每一个细节都蕴含丰富数学文化要素。我们人类就生活在数学的天地之间,所有生活活动都带有文化色彩,从这个角度展开数学训练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研讨,学生感知体验更为丰富。
数学文化包含内容极为广泛,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渗透相关素材信息,能够对学生形成更多学习启迪,满足学生文化认知需求。学生对数学文化、数学历史、数学经典故事、数学未解之谜、数学假设等内容充满好奇,教师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内容,势必能够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形成丰富学习动能。如教材中的“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期—魏晋南北朝”,学生阅读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能够吸收不少数学历史方面的知识,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九章算术》相关信息,这部经典对当时社会发展、经济进步、文化促进都有影响。学生搜集信息后,都能够主动展开研讨行动。如《九章算术》与天文的关系,其中的《周髀算经》是典型的天文著作,将数学与天文融合到一起。
教师从学生关注点角度展开设计,要求学生借助网络搜集相关信息,为学生学习带来更多启示。学生阅读数学文化方面典籍有更高热情,教师迎合学生学习兴趣展开教学调度,其设计效果逐渐显示出来。中职学生学力基础不高是普遍现象,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判断,这样才能顺利找到教学突破口,让学生在主动接纳之中进行数学思索和训练,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中职数学学科教学需要面对诸多难题,学生学力基础处于不同水平线上,教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师要做好教学研究,科学分析学情,探索数学文化介入可能性,借助数学问题打开学生学科思维,激活课堂研学气氛,让更多学生能够进入到实践性学习环节,在数学阅读、数学讨论、数学操作、数学观察、数学展示、数学评价、数学调查中形成数学综合能力。特别是数学文化的全面渗透,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体验,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
[1]徐永锋.浅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原则和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9(30).
[2]刘静.探讨数学文化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1(18).
[3]蒋海朋.数学文化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