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教学中的文本研读

2023-07-17郭熔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教学

郭熔桦

摘 要 小说教学只有从文本出发,在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梳理结构、理清脉络、还原文本和对照细读中,才能真正带领学生深入到作者营造的小说世界,见识小说中光怪陆离的人物形象和领略千姿百态的故事情节。本文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从文本内容出发,探讨小说教学中的文本研读。

关键词 小说教学  文本研读  《我的叔叔于勒》

在传统的小说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停留在情节梳理和简析人物形象上,而忽视了文本内容的细节,没有引领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笔者以为,小说教学只有从文本出发,在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梳理结构、厘清脉络、还原文本和对照细读中,才能真正带领学生深入到作者营造的小说世界。下面以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探讨文本研读的途径与方法。

一、品味细节,分析形象

小说情节丰富,人物各异。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意蕴,才能培养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1.菲利普夫妇形象分析

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带领学生分析菲利普夫妇的贪慕虚荣、自私精明、唯利是图,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特点并不仅限于此,在课文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有这样两句话:

“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

对于这两句话,教师往往将其概括为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的状态,而忽视了这两段描写的重心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从“很晚”“钱不多”“从来不敢答应”“减价”“底货”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拿着微薄的薪水,但为了养家糊口,忙碌到很晚才回家,表现出人物的勤劳;而菲利普夫人也是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2.于勒形象分析

在《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也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研读的重点。小说第六段有这样一段: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在有钱的人家,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于勒叔叔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这一段描述中,于勒年轻时的流氓行径,其不务正业、一事无成的负面形象很容易被学生感知。

而在紧接着的第八段:

“我这位于勒叔叔一到那里就做上了不知什么买卖,不久就写信来说,他赚了点儿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这封信使我们家里人深切感动。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于勒,被人们冠上“坏蛋、流氓、无赖”的称号后,已经在大家的心里一无是处,而就是这样的于勒竟然在外面挣到了一笔钱,不仅没有忘记家人,还提出要偿还菲利普的损失,这让菲利普一家对他的态度有了颠覆性的转变。可见,在于勒心底仍然闪耀着善良、真诚、关注亲情的人性光芒。

二、梳理结构,厘清脉络

小说教学中,梳理小说结构、理清故事脉络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内涵。课文开篇点明了菲利普一家的生活状态,他们盼望着于勒能够早日回家,并交代了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回家的原因。在收到于勒的来信后,菲利普夫妇由以前对于勒的蔑视变为大加赞赏。小说的高潮部分,即菲利普一家在哲尔赛旅行的船上遇见了卖牡蛎的于勒,菲利普夫妇慌张而又狼狈的神情与两人反复确认于勒的身份。最后,菲利普一家为了躲避于勒,改乘圣马洛船回家。

现代小说往往削弱情节感,而增强场面感。《我的叔叔于勒》也不是简单的“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一条线性的结构串联,而是展现了四幅清晰生动的场景,相互衔接穿插,以此共同构成小说的结构布局。小说叙述了菲利普一家人在哲尔赛旅行的船上吃牡蛎图、菲利普夫妇反复求证于勒身份的惊慌图、若瑟夫真正见到叔叔于勒并给小费的见面图,以及最后一家人都不再说话的“紫色阴影”心情图。这几个场景呈现了舒、急、缓的不同节奏,并极具暗喻性。

所以,这些场景生动、具体、清晰,画面感强,共同构成了这篇短篇小说的基本结构,使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视觉表现力更强,其小说情节发展更具真实性与感染力。

三、还原文本,对照细读

还原文本和对照细读,即关注教材中的选文,在选入教材的过程中是否进行了删改,从而依据两者存在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作者的原意以及教材选编者的用意,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其实并非完整的原文版本,教材选编者删掉了一段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现将删除段落展示如下:

原文开头:

一个白胡子的老头儿向我们乞讨小钱。我的同伴约瑟夫·佛朗司给了他一枚值5个金法郎的银币。我觉得很奇怪。于是,他对我说:这个穷汉使我回想起一桩故事,这故事,我一直记着不忘的,我这就说给您听。事情是这样的……

原文结尾:

此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我父亲的弟弟。

以后您还会看见我有时候要拿一个五法郎的银币给要饭的,其缘故就在此。

比较小说原文与教材中的课文,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两点:一是叙述视角的转变。从删除的开头来看,其实本篇小说是倒叙,作者以一个局外人“我”进行开场,是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讲述有关于勒叔叔的回忆,随后才转切到故事的主人公若瑟夫的叙述视角。而在现在的教材课文中,只有童年若瑟夫叙述视角的呈现。二是长大后的若瑟夫人物特点的确定,在原文中,我们了解到,长大后的若瑟夫依然富有爱心,善良且真诚。在课文中,则是以一个儿童的视角揭露成人世界的唯利是图和人们的贪慕虚荣。

总之,通过教材中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與其原文相对照研读,我们发现,叙述视角的不同切入点以及长大后的若瑟夫人物性格特点的明确。这皆可为教师指导学生研读文本设置活动内容,借此指导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综上所述,小说教学不能只流于故事情节而不潜入字里行间进行深入挖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应精细研读文本,在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梳理小说结构、厘清脉络、还原文本、对照细读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定位教学目标,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2022级]

猜你喜欢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教学
《我的叔叔于勒》解读新视角
初中语文课中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小说教学策略探究
浅论小说教学对于中学生人格塑造的意义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再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
《我的叔叔于勒》三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