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新探

2023-07-17李雅雯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诗词高中语文

李雅雯

摘 要 传统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教师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选文内容,逐篇、逐字地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古诗词教学中出现了碎片化、模式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思想境界。而群文阅读理念的融入和渗透,改变了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格局,形成了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形态。本文简要地分析和探究了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围绕着古诗词的作者、题材和意象三项要素,明确群文阅读的具体方向,从而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词 群文阅读 教学新探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既要稳,也要新,要能持续性地带给学生新鲜感和期待感,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此方可体现出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真实价值。以下将尝试从苏轼的诗词作品入手,为学生提供兼顾新颖、多元、开放等不同特质的群文阅读体系,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中展开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

一、由作者入手打造群文阅读项目

黄庭坚曾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赞誉苏轼,对其文学造诣给出了极大的肯定,后世之人,也大有“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等高度赞扬之句。由此可见,苏轼是一个具有极高艺术成就和文学成就的人。在高中阶段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以苏轼为核心,打造群文阅读教学的项目,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苏轼的文学造诣,还能使学生深入领会和理解苏轼身上具备的豪放乐观、超然物外的美好品质。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决定由作者入手,开启古诗词群文阅读活动,围绕着苏轼的生平经历、艺术造诣等不同视角,精心设计阅读议题,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支架,让他们能够走近苏东坡、走进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一方面,我们以苏轼的艺术造诣作为起点,纵观其一生,他在文学、书法和绘画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超越他人的成就,这些艺术成就,都为其诗词创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素材。为此,我们将群文阅读的议题聚焦于“琴棋书画——苏东坡的全能人生”。在议题的引领下,我们引导学生放眼苏轼的真实生活,将其在美食、书法、绘画等多个领域的优秀作品,引入到群文阅读之中,如美食著作《猪肉颂》、书法作品《黄州寒食帖》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苏轼的艺术造诣,为后续的群文阅读活动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更深入理解苏轼的创作风格。

另一方面,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作为起点,他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波折,可用“三起三落”来概括,基于此,经过与学生的共同商议和讨论,我们将此次群文阅读的议题定为“三起三落,宦海沉浮——苏轼的一生”。依据议题,为学生布置群文阅读任务,如“苏轼一生曾三次进出官场,他的一生充满跌宕与起伏,而这些跌宕与起伏皆体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请同学们广泛搜集苏轼在‘三起三落阶段创作的诗词作品,体会其思想情感”,将组文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围绕着“三起三落”这一关键词,从课内外等不同途径,搜集蘇东坡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材料。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贬黄州游赤壁矶时所作)、《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被发落到惠州时所作)等,着重分析不同时期苏轼在诗词中寄寓的情感和人生理想,体会其在入官和被贬时期的不同心境。

从古诗词的作者入手,我们选择了自古以来一直富有盛名的苏轼,从其艺术造诣、人生经历两个角度,组织和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提炼出具有凝练价值和统摄意义的议题,并围绕着议题选择诗词文本和阅读资源,让学生真正深入到苏轼的精神世界之中,体会苏轼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豁达心绪,从而理解苏轼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二、由题材入手创建群文阅读体系

在苏轼的文学人生中,其创作的诗词高达千首,被选入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诗词数量也十分可观,这些古诗词的题材包含了田园风光、睹物思人、咏史怀古,等等。在群文阅读中,我们便以相同题材作为提炼议题、组织文本的出发点,创建一个议题明确、内容丰富的群文阅读体系,让学生能够由“篇”到“类”,深入了解某一类题材的特质、总结这一类题材古诗词的阅读方法。

统编教材必修上册选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古诗词作品中咏史怀古类题材的代表作,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游览赤壁之际,他以周瑜年少有为与自己的功业无成进行对比,表达出对自身命运的慨叹,但是却一改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悲怆、感伤基调,通过遒劲的笔力、宏阔的境界以及大气磅礴的意境,表现出自己豁达的心胸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带给人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鉴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成就,我们将其作为群文阅读中的核心文本,围绕着“借典故诉今情”的阅读议题,与学生共同寻找苏轼以咏史怀古为题材的诗词作品,如《满江红·江汉西来》,也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时期所作,此词是苏轼写给友人朱守昌的,词中观照古今,整体上表现出一种苍凉、悲怆、郁郁难平的慷慨情绪。经过对两首诗词的对比分析,学生在比较异同的过程中,可以明确苏轼创作的咏史怀古作品的整体风格,以此为切入点,窥探苏轼的内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除了咏史怀古之外,伤别离情、讽喻、借景抒情、边塞诗等,都是苏轼诗词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为了给学生创造独立的阅读空间,我们精选了“借何景,抒何情?”“自古离别多愁绪”“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的超脱人生”等议题,为学生提供群文阅读的思路,给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可以展开多维度的古诗词阅读活动,由此深入到苏轼的文学世界中,获得丰富的审美和文化体验。

三、由意象入手设计群文阅读任务

意象是被赋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或事物,在古诗词创作中,作者常常将意象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为不同的客观景物、事物等赋予不同的情感,而在不同的情境之下,相同的意象也可以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意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由意象入手设计群文阅读的任务,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品读意象的象征意义、引申意义等,以此感悟诗词人的思想和情感。

以苏轼诗词作品中“月”这一意象为例,我们选择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前赤壁赋》等不同的文本,构成以“月的意象特征”为议题的群文阅读体系,为学生设计“品读不同诗词作品中‘月这一意象的内涵,在对比中感受每一篇作品中的真实情感”的阅读任务,由此,学生对诗词作品中“月”这一意象进行品读和分析,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月”中可以看到思亲之情、从《前赤壁赋》的“月”中感受到怀古伤今的情绪……如此反复,学生便可认识到不同诗词作品中“月”的真实内涵。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将其借用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引申为“单篇不成类”。换言之,若教师长期以单篇阅读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对某一类体裁、题材的文章展开深度解读。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从作者、题材和意象入手,打造群文阅读项目、创建群文阅读体系、设计群文阅读任务,不仅可以推动语文教学从“篇”到“类”的过渡,还能强化古诗词教学的深度、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从而将核心素养的培育渗透到高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之中。

[作者通联:甘肃白银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古诗词高中语文
踏青古诗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