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2023-07-17邓琳陈晓亮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6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邓琳 陈晓亮

[摘 要] 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结合专业内容开展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为例,通过介绍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意义,提出了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四项教学改革措施,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专业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向其他同类型的课程思政建设展现具体的实施思路和方向,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环境监测;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东南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2020-26)

[作者简介] 邓 琳(1973—),男,湖南永州人,工学博士,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光催化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6-0044-04 [收稿日期] 2022-05-12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等教育发展境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潜力的关键指标[2]。当今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不再仅停留于传授知识这一层面,即高校不仅应承担知识传递者这一角色,同时应当把立德树人作为日常教学的核心目标,将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德智并行的教学目的[3]。在如今“大思政”格局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各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推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对自身所教授的专业领域具有足够的了解,同时能把握好课程思政的内涵,并能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学科的具体情况努力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再通过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启发他们展开对本学科价值层面的思考[4]。

所谓“课程思政”,从字面上来讲,由“课程”和“思政”两个词组成,其中“课程”表示在预设目标下设计好的教学安排或进程,是学科知识的整合,是教师传授系统性知识的主渠道,“思政”则表示思想政治教育,将二者连起来看,课程思政意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日常的教学课程之中。通常人们容易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个概念相混淆,但从内涵上来讲,它们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思政课程是指一系列专门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设立的课程,其特点是具有较为固定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要求,是一种显性的教学模式。相较之下,课程思政则是一种隐性的教学模式,更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浸润于专业课程这一主要载体之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建立一个立体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把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相融合,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积极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5]。

一、课程现状

“环境监测与评价”是我校给排水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该专业大学四年级本科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泛,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相关知识,属于多学科交叉的课程。“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环评领域相关知识概念、环境监测技术所涉及的仪器原理和测量方法,以及关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环境监测领域的现有政策和法规,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站在多角度处理环境监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环境质量评价方面的工作能力,以此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意义

当前“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的讲授方式主要为“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模式容易造成教师在讲台上讲PPT,而学生在讲台下做自己的事的尴尬局面,长此以往,不仅难以保证教学质量,而且会打击教师讲课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另外,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轨严重,“环境监测与评价”的教材内容既冗长又相对滞后,所学内容很难应用到现实问题之中,不利于学生对环评与监测知识构架的整体把控[6]。而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中有利于解决现存的教学困境。课程思政提倡教师努力挖掘学科相关的思政元素,加强时事案例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穿插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加强师生互动,这样一方面能够调动教师在教学中的能动性,促使教师不仅扮演施教者的角色,而且要认真审视并改进教学,重视学生的反馈;另一方面,人文主义思想与理工科知识体系的结合使原本相对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具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且改变了学生以往一贯的受教者角色,使学生不再是课堂教學中的旁观者,而是身为参与者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升教学质量[7]。

此外,高校“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广泛存在重知识教学、轻素质培养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源于一些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了解和不重视[4]。部分教师秉持着中立、客观的态度对待科学知识,认为专业课程教学不应该掺杂价值观问题,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工作应该由学校指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这样的教学理念割裂了知识教授与价值引导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求知立德”这个有机整体相分割,容易造成学生价值观培养上的缺失[7]。

“环境监测与评价”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技术,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环境评价工程师或监测工作人员,也有助于学生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从事环境评价与监测相关工作的毕业生在若干年之后将会成为所在企业或单位的中流砥柱,而环境评价与监测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环境评价系统的高速平稳运行和环境评价行业不良风气的及时修正,均依赖于从业者的扎实技术和社会责任感[8]。因此,开展课程思政不仅会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前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会对相关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团体,而大多数专业课教师缺少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背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也了解甚少,对课程思政的理解通常会有偏差。开展课程思政的前提是要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水平。学校可以组织“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教师学习观摩其他院系的课程思政精品课,使他们对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有所认识,并意识到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从社会、历史及价值理性等多个维度把握环评专业内涵,从而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热情。同时,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研讨会,一同分析挖掘环评专业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通过共同备课的方式帮助课程教师以专业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环评课程,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减小改革的实施难度[4]。

(二)改进教学模式

以往高校开设的“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要提升“思政—专业”融合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更合理的教学策略。

首先,要改变教师单一的授课方式。如前文课程现状中所介绍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属于多学科交叉课程,因此,应安排擅长理论分析和学术研究的教师负责教学原理性和方法性知识,介绍近期国际上出现的环境评价与监测新理论、新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并通过自身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形成认真负责、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同时安排具有丰富实践经历和工程经验的教师负责“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中概念定义及政策法规的讲解,在讲授课程内容之余向学生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单调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带领学生更好地理解每条环评法案背后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

其次,要适度调整课程进度安排。“环境监测与评价”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因此,除理论知识讲授之外,应增加实际操作教学的比重。在课程开始阶段,教师应提供多个环境监测与评价方面的案例,再安排学生自行分组并选取案例进行分析,在所有常规教学内容结束之后,准备PPT进行小组汇报和集体讨论,以帮助学生跳出旁观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询与资料整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地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和分析处理实际案例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邀请从事环评与监测工作多年的毕业生对小组汇报进行点评并提出意见,然后分享自身的环评从业经验与体会,以交流会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从事环评与监测相关工作所需的能力。最后,在课程的末尾阶段,组织学生到当地的环评与监测单位进行观摩学习,通过现场案例的具体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环评与监测行业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转机制,认识到环评与监测系统所承载的重要社会意义[9]。

此外,由于实践内容的增多,理论教学部分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缩减课时[10]。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网络平台建立课程交流群,提前录制好讲解课程,制作成视频上传至讨论群组中,通知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这种方式可以在课堂教学时省去讲授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知识难点的讨论上,加深学生对于环评与监测知识的掌握,提升教学效率。

(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开展课程思政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相关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结合的示例如表1所示。

(四)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考核内容通常包含平时考勤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考核机制仍须进一步完善。考核成绩不应只由教师决定,可以将部分评价环节交给学生。在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将每个小组成员的贡献罗列出来,教师根据汇报内容进行打分;在汇报讨论结束后,再安排学生对其他小组的案例汇报进行评分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议,最后由授课教师汇总两方面的分数给出最终评价。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高等院校的教学目标也在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以外,价值观培养和思想道德建设也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已成为新时代教学的核心理念。本文以“环境监测与评价”课程为例,从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其他同类型的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许云,李红海,张青瑞,等.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以《化工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9):153-155.

[2]黄晓云,刘洁.论需求视域下“双一流”建设的必要性[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4):110-114.

[3]伍醒,顾建民.“课程思政”理念的历史逻辑、制度诉求与行动路向[J].大学教育科学,2019(3):54-60.

[4]王茜.“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课程体系初探[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64-68+75.

[5]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2):114-119.

[6]邓琳,罗伟.培养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为导向的环评课程改革[J].高教学刊,2020(9):132-133+136.

[7]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8]陈柯.《环境影响评价》与思政教育的教學路径探究[J].江西化工,2020(3):137-139.

[9]施佩.课程思政下《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52):123-124.

[10]曾慶玲,沈春花,马红芳,等.给排水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教学改革探讨[J].大学教育,2020(3):70-72.

Abstract: Under the wave of teaching reform,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become a major trend i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ak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course as an example. At the beginn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is introduced. Then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course problems. Four teaching reform methods are proposed, namely, strengthe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team, improving teaching mode,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s and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makes preliminary explorations on the route for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shows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ideas for other similar typ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practical experiences for future teaching reforms.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valuation;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