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07-14陈丹
陈 丹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造血干细胞癌变后生长增殖、分化及凋亡不受机体控制,因此在骨髓及其他非造血组织中会大量累积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病变白细胞,影响正常的造血功能[1]。白血病会干扰机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导致患者发生感染、虚弱、出血和其他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白血病患者生存周期延长。然而,白血病的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昂,会使患者产生很高的治疗负担。经济毒性是指疾病治疗过程中因经济负担而产生的痛苦感受及负担[2-3]。经济毒性水平高不仅会降低患者幸福感水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4-6]。本研究旨在调查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经济毒性水平,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降低白血病患者的经济毒性、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确诊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或急性髓系白血病;预计生存期≥6个月;理解及沟通能力正常;接受化学治疗;无心、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严重疾病;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已进入临终关怀阶段;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样本量取自变量的10~20倍,且考虑问卷10%丢失率或不合格率,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95例。
1.2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调查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家庭年收入等。(2)经济毒性综合评分量表。该量表由Souza等[7]编制,于慧会等[8]进行汉化,包括积极财富状况和消极心理社会反应2个维度,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使用5级评分法,从“完全没有”至“非常多”依次评0~4分,量表总分为0~4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经济毒性越低。量表得分≥26分表示无经济毒性;得分<26分为存在经济毒性。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922[9]。(3)一般疏离感量表。该量表由Jessor等[10]编制,吴霜等[11]汉化。量表包括1个维度,共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依次评1~4分,总分15~60分,分数越高说明社会疏离感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770。(4)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12]。该量表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含吃饭、穿衣、梳洗、入厕、洗澡和行走;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备餐、洗衣、做家务、服药、购物、使用交通工具、打电话和自理经济。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量表满分为56分,得分≤14分为生活自理能力正常,>14分为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该量表Cronbach′s α为0.890。
1.3 质量控制
本研究所有问卷由调查者本人收集,于患者住院期间采用现场面对面调查法收集资料。调查问卷回收后,检查无漏项、无逻辑错误者纳入有效问卷,存在疑问者返回调查对象处核实。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单因素分析 (n=195)
2.2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得分情况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总分为(23.97±7.72)分,得分<26分的患者114例,占比为58.46%,其中积极财富状况维度得分为(6.98±1.67)分,消极心理维度得分为(16.99±5.98)分。
2.3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其经济毒性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4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与社会疏离感、生活自理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白血病化疗患者社会疏离感的得分(45.24±14.02)分,生活自理能力得分(17.78±3.65)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济毒性得分与社会疏离感得分、生活自理能力得分均呈正相关(r=0.386,P<0.001;r=0.341,P<0.001)。
2.5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的多因素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及生活自理能力、社会疏离感为自变量(自变量赋值见表2),以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社会疏离感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是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
表3 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经济毒性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得分为(23.97±7.72)分,得分<26分的患者占比为58.46%,表明白血病患者普遍存在经济毒性。该结果与董奥等[9]对癌症化疗患者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中原因,白血病为恶性肿瘤、治疗费用较高。加之白血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加重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负担。治疗费用占据了患者生活的较大支出。为保证家庭经济基础,患者可能会选择降低自身及家庭的其他支出,来弥补治疗费用支出,导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庭压力水平,降低治疗的依从性,甚至可能会迫使患者放弃治疗,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经济情况制定诊疗方案,对于经济压力较大的患者,一方面可指导其申请公益性基金救助,另一方面,可鼓励患者加入相应的临床试验,尽可能减免部分诊疗费用。
3.2 不同特征的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存在差异
家庭收入较低的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更高。该结果与许可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白血病化疗患者治疗费用较高。这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患者而言,这笔巨大的医疗支出更是雪上加霜。然而,患者的经济毒性水平会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影响患者愈后[14-16]。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将白血病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确保白血病患者“病有所治”。此外,护理人员应关注家庭收入较低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定期评估其经济毒性水平,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文化程度较低的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更高。该结果与董奥等[9]对癌症化疗患者的调查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一般情况而言,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经济收入相对较高,而且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疾病相关信息,治疗依从性较高。因而,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患者的健康宣教,提高其疾病知识,降低其经济毒性。
社会疏离感指患者疏远亲朋好友、拒绝社交的表现,伴有孤独、无助等消极情绪,并表现出冷漠、拒绝等消极行为[17-18]。当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较高时,患者难以接受来自外界的社会支持,导致患者客观性社会支持降低[19-21]。因此,本研究从患者社会疏离感水平出发,了解患者主观感受对经济毒性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疏离感水平较高的白血病化疗患者经济毒性更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该类患者与社会互动减少,亲朋好友不知晓患者需要帮助,因而导致患者收到的亲友经济援助较少[21-23]。加之社会疏离感会增加患者负性情绪水平,加重了患者消极感受,强化了患者经济毒性感知,因而经济毒性水平较高。护理人员应关注这一点,积极开展干预性研究,如叙事疗法、正念训练[24-25],帮助患者减轻负性情绪,聚焦于疾病本身,学会寻求和感知来自外界的帮助和支持。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其经济毒性更高。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治疗费用更高,治疗经济负担更重。另一方面,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患者无法继续承担工作,导致患者自身收入水平降低,这也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致使患者产生较高水平的经济毒性[26-27]。护士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压力水平,必要时邀请心理学专家介入指导。
综上所述,白血病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经济毒性,其中家庭收入及文化程度低,生活自理能力差以及社会疏离感水平高的白血病化疗患者其经济毒性更高,医护人员应给予重视,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其经济毒性。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调查研究对象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建议今后的学者进一步纳入该变量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