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就业效应

2023-07-14

关键词:借贷创业者劳动力

王 轶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一、问题与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国家始终将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就要充分发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引擎”作用,强化返乡创业带动作用,放大就业倍增效应。为此,国家持续出台了一系列返乡创业政策文件,支持和鼓励广大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如2019年人社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返乡入乡创业环境;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十九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完善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优化创业环境、迸发市场活力,实现返乡创业企业的良性发展。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返乡创业人数增加迅猛。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1010万人,比上年增加160万人,带动农村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2021年,返乡入乡创业人数继续增长,达到1120万人。

西部地区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的重点。同时,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财富之源,是人民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和增进福祉的基本前提和首要途径。返乡创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能解决劳动力自身就业问题,还能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当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因此,激发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有鉴于此,笔者利用全国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就业效应。其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最新的返乡创业样本数据,分析并检验了西部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创业培训、银行借贷这五类因素对带动就业的重要作用,发现这五类因素能有效促进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就业效应。二是比较了西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就业效应的差异,发现发展型创业企业和从事第三产业的创业企业拉动就业效应显著,是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主力。三是进一步研究了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机制,发现西部返乡创业企业通过获取地方政府政策扶持来带动当地就业,发挥扩大就业的效应。

(二)相关研究进展

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是指创业者新创建的企业为其他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形成了“一对多”的就业带动作用。返乡创业作为创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带动当地就业的效应十分显著。研究创业与就业关系的文献比较多,而研究返乡创业与就业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笔者主要梳理了创业带动就业及影响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两方面因素的相关文献。

1.创业对就业的影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认为,创业最终会带动就业总量的增加。Reynold最早对创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建企业的数量显著地促进了就业[1]。之后关于创业对就业影响的文献逐渐增多。赖德胜认为,创业可以形成“一人带动一群岗位”的就业模式,能够在带动就业方面起到巨大作用[2]。Mensah et al.研究了创业培训在创造就业中所起的长期作用,通过对企业家和有潜力的农民进行创业培训,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其他农民就业,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3]。董志强利用广东省 21个地区 1991—2007 年面板数据,实证创业具有带动就业的效应[4]。卢亮和邓汉慧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创业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创业活动能够显著促进就业,创业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业会相应地增加0.11~0.22个百分点[5]。张成刚等的研究表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中,创业可以带动就业,但创业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波动与滞后[6]。方鸣的实证研究表明,返乡创业在提升创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同时,也明显拉动了当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7]。

随着国家对返乡创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也有学者关注起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的效应。辜胜阻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就业,而且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倍增效应,一人创业可以带动多人就业[8]。张亮和李亚军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9]。张若瑾和张静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带动农村地区的就业,不仅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能创造其他就业岗位,实现“造血功能”[10]。杨建海等认为,返乡创业扶持政策推动了返乡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本地的劳动力就业[11]。

2.影响创业带就业效应的因素。有学者进一步对影响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因素进行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创业类型方面,Kirchhoff研究发现,创新型创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远远大于那些缺乏创新的创业,表明创新型创业已经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2]。Acs and Varga认为,生存型创业对就业增长的影响不大,而机会型创业对就业增加具有显著影响[13]。Baptista and Madruga认为,知识型的企业比其他类型的企业在促进就业方面能发挥更大的作用[14]。王轶等发现,机会型创业比生存型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更加显著[15]。(2)创业规模方面,Mueller的研究表明,创业带动就业效应会受到企业规模的影响,企业规模大,才可以长期对就业有促进作用[16]。(3)创业区域方面,侯永雄研究了不同地域省份创业促进就业的效应,结果显示,只有中部省份的创业促进就业效应显著,东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并不显著[17]。(4)宏观因素方面,李长安和谢远涛发现,经济增长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有积极的正面作用,而实际租房价格、实际职工工资和实际贷款利率等要素价格变动与创业带动就业人数呈反向关系[18]。(5)微观因素方面,陈新忠研究了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于创业者雇用员工带动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水平、性别等个人因素对创业者带动就业影响显著;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因素也显著影响创业者带动就业的效应[19]。

综上所述,大多数观点都认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十分显著,能够创造就业岗位,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这为笔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但现有文献多为理论分析,实证分析的文章大多数是基于宏观数据,较少使用微观调研数据,鲜有文献专门对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进行研究。笔者基于最新调研的全国返乡创业企业数据,研究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就业的效应,分析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差异,研究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机制,最后还提出政策建议以便更好提升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

二、研究设计

首先分别对全国总样本和西部样本进行回归,由于西部返乡创业会面临不同的时间、空间与政策背景,因此在雇用劳动力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所以重点比较分析全国和西部返乡创业在带动就业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根据创业目的不同,把企业分为生存型创业和发展型创业。生存型创业主要是为了维持基本生存,在带动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可能不大,因此返乡创业的就业带动效应可能会受到企业发展层次的影响;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的行业属性,其在雇用劳动力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返乡创业的就业带动效果可能会受到创业企业行业类别或属性的影响。接下来主要是比较西部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当地就业的效应差异,以及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机制。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课题组2019年1月-7月的返乡创业调查。调查地点的选取主要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分批发布的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地区,调查对象是返乡创业企业。调查共发放问卷2425份,收回有效问卷2082份。项目组到返乡创业企业实地调查发放问卷57份,两种形式的有效调查问卷共计2139份。其中,西部样本数638个,占29.83%。

(二)模型设定

为检验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当地就业的影响,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yi=c+αxi+γZi+εi

(1)

其中,yi为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xi包括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创业者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创业培训、银行借贷;Zi为控制变量;C为常数项,εi为误差项。

(三)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雇用本地员工人数。采取连续变量来刻画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设定为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当地人员数。

2.解释变量。创业者需要管理企业、雇用员工和筹集生产运营所需的资金,因此影响创业带动就业效应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个人层面,包括创业者自身的能力禀赋,选取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是否参加创业培训这三个指标来测度;二是企业层面,包括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创业者面临的资金约束,选取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这两个指标来测度。具体赋值如下:企业家精神以返乡创业农民工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衡量,按照很不强、不强、一般、比较强、非常强依次设定为1-5。外地创业年限以外地创业的实际年限计算。创业培训以返乡创业农民工参加过创业培训赋值为1,没有为0。企业净利润根据2018年返乡创业企业年利润,没赚钱的赋值为1,年利润1万-20万的为2,21万-40万的为3,41万-60万的为4,61万-100万的为5,101万-300万的为6,301万-500万的为7,501万-1000万的为8,1000万以上的为9。银行借贷指返乡创业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金额。

3.中介变量:政府扶持政策。赋值如下:返乡创业企业享受过优惠政策为1,否为0。

4.控制变量。借鉴刘金林的成果[20],主要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企业特征三方面设置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创业时间和创业形式。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如表1所示。总体上,西部返乡创业农民工样本占比为29.83%。由此可见,雇用本地员工数均值为9.54,说明西部返乡创业企业平均雇用本地劳动力数量为9人。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企业净利润均值为2.72,表明返乡创业企业年利润大致处于21万-40万元之间;企业家精神均值为3.40,说明西部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比较强;外地创业年限均值为1.91,即返乡创业农民工以前在外地创业的平均时间近2年;同时,西部返乡创业农民工中参加过创业培训的占38%;银行借贷的均值为6.04,整体上,西部创业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金额大约为6万元,大大低于全国均值12.91万元。政府扶持政策均值为0.14,即有14%的返乡创业企业享受过政府优惠政策。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从全国总样本来看,企业净利润、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和银行借贷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创业培训在5%的水平下显著;从企业层面来看,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越高、获得银行贷款越多,其雇用当地劳动力的规模越大;从个人层面来看,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和参加创业培训均能显著带动当地劳动力的就业。加入一系列控制变量后,解释变量依然显著。控制变量中创业者的年龄、性别和家庭年收入正向显著,创业形式在1%的水平下负向显著。

表2 返乡创业对就业的影响

对所有的西部样本进行回归发现,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银行借贷、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培训依然能显著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加入控制变量后,作用依然显著,与全国保持一致。外地创业年限回归系数为正,但影响不显著。控制变量中,返乡创业农民工年龄、性别和家庭年收入对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员工人数有显著正向影响,与候永熊的研究结果一致[8]。创业形式在1%的水平下负向显著,表明合伙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明显。其他控制变量都没通过显著性检验。

可见,西部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当地就业的作用显著。进一步比较发现,西部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的回归系数均大于全国,表明相比全国来说,西部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对返乡创业企业扩就业效应更大。

(二)异质性分析

1.不同类型返乡创业对就业的效应。创业类型会影响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在此借鉴孙武军的成果[21],根据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目的,将返乡创业企业分为生存型创业和发展型创业。西部不同层次返乡创业对当地就业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3列(1)(2)所示。

表3 不同层次返乡创业对就业的影响

在生存型创业企业中,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分别在10%和1%的水平下显著,即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均能显著带动当地就业,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回归系数为正,创业培训回归系数为负,但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不明显。在发展型创业企业中,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都对就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显著性水平为1%;企业家精神在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越好、获得银行贷款越多,以及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越强,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当地劳动力人数就越多,带动就业效应越明显。而外地创业年限和创业培训表现并不显著。

相比较而言,西部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在带动就业上发挥的作用更大,是拉动本地就业的主力。可能的原因是,生存型创业企业主要是为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多为小型企业,其经营规模较小,在带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大;而发展型创业企业往往会拥有更广泛的融资机会和积累更多的财富资源,其创业绩效更好,所以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更强。

2.不同行业返乡创业对当地就业的效应。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属性,笔者认为,不同行业的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就业效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返乡创业企业所属行业进行了分类,分为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回归结果如表3列(3)(4)所示。

第一二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业和工业、建筑业。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对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企业经营绩效越好、获得银行贷款越多,返乡创业企业就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外地创业年限有负向影响,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培训有正向影响,但都不显著。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可以看出,西部返乡创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样本数为475个,占总样本的74.45%。企业净利润、银行借贷、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和创业培训均对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员工人数有显著正向作用。且企业净利润在1%水平下显著,银行借贷在5%水平下显著,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和创业培训在10%水平下显著。

相比第一二产业,西部第三产业的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的能力更强,带动就业的效应更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服务业集中的第三产业大都进入门槛较低,创业资本要求较少,是返乡创业劳动力优先选择的行业。并且由于许多服务业技术要求不高,因而从事服务业的返乡创业企业能够雇用更多的当地劳动力。

(三)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模型结果的稳健性,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将雇用本地员工人数替换为雇用贫困户人数和残疾人人数;替换成贫困户雇员数后,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银行借贷、创业者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培训依然显著,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替换成残疾人雇员数后,企业净利润、银行借贷和创业培训依然显著。由此可见,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也能够显著带动贫困户和残疾人就业,有助于增加这两类群体的就业量,且对贫困户就业总量的带动作用更大。即替换被解释变量后,回归结果依然稳健,说明结论稳健可靠。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四、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机制

返乡创业企业是怎样有效带动本地就业的?背后动因是什么?以下将政府扶持政策作为中介变量,探讨返乡创业带动当地就业的动力机制。

(一)中介效应模型

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政府扶持政策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借鉴已有文献中介机制检验的步骤和方法[22-23],构建如下模型:

Y=γX+τC+ε1

(2)

M=θX+φC+ε2

(3)

Y=γ′X+δM+ωC+ε3

(4)

式中,Y为雇用本地员工人数;X包括返乡创业企业净利润、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外地创业年限、创业培训、银行借贷;M为政府扶持政策;C为控制变量。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对系数γ进行检验,若不显著,则停止中介效应检验;若γ显著,则检验θ和δ。进一步,如θ和δ均显著,则对γ′进行检验。若γ′显著,则政府扶持政策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若γ′不显著,则为完全中介效应。如θ和δ至少一个不显著,再进行Sobel检验,如通过检验,则中介效应存在。

(二)检验结果

表5和6报告了检验结果(样本量638)。第一步,由被解释变量对解释变量进行回归,据列(1)、(4)、(7)、(10)可知,企业净利润、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均对雇用员工人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再由中介变量对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列(2)、(5)、(8)、(11)结果显示,企业净利润、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对扶持政策的正向效应也显著。最后,由被解释变量同时对解释变量和中介变量进行回归。列(3)、(6)、(9)和(12)结果显示,扶持政策对雇用员工人数的正向效应显著,此时企业净利润、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对雇用员工人数的影响系数依然显著,但与没有加入时的值相比,明显变小。

表5 政府扶持政策的中介效应检验

表6 政府扶持政策的中介效应检验

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标准,发现政府扶持政策在企业净利润、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对雇用员工人数的影响中,均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西部返乡创业企业通过获取地方政府扶持政策来带动当地就业,发挥扩就业效应。企业净利润、银行借贷和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分别从企业层面和个人层面反映了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即返乡创业企业发展质量越高,其获取地方政府扶持政策的能力越强,进而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就业。返乡创业企业的良好表现可增强企业获取政府政策扶持的能力,而政府扶持政策中的许多具体项目都直接或间接与降低生产成本相关,因此,返乡创业企业获取政府扶持政策可以降低其生产经营成本。经营成本与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绩效密切相关,经营成本的下降会直接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提高;当企业经营绩效提高时,企业自然就会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这些都需要扩大员工规模,雇用新的劳动力,从而能够增加就业岗位,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发挥显著的扩就业效应。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有效带动当地就业,扩就业效应明显。西部总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企业净利润、创业者企业家精神、创业培训和银行借贷,都能显著提高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

2.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在不同层次和不同行业中存在差异。生存型创业企业中,只有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能显著增加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而企业净利润、银行借贷和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能显著带动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的雇用劳动力人数。因此,相比生存型创业,发展型返乡创业企业是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主力。从行业来看,企业净利润和银行借贷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创业企业雇用劳动力人数均有显著正向作用;创业者企业家精神和外地创业年限对第三产业的创业企业吸纳劳动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第一二产业无影响。因此,相比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返乡创业企业带动就业的效应更显著。

3.西部返乡创业企业通过获取地方政府扶持来带动当地就业,发挥扩就业效应。中介效应模型表明,返乡创业企业发展状况越好,其获取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能力越强,进而能够有效促进当地就业。

(二)政策建议

1.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力度,结合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创业培训。返乡创业农民工参与创业培训后,会显著提升创业企业雇用当地劳动力的规模,这是我们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的重要现实依据。未来有必要加大创业培训力度,重点结合西部绿色农产品经营、乡村旅游等项目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获取政府扶持的能力,增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影响效应。

2.加大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缓解返乡创业企业的融资约束。融资约束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它直接关系到返乡创业企业雇用劳动力就业的规模。因此,要用好用足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创业群体的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创业企业的贷款力度,缓解创业企业的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促进创业企业带动更多劳动力就业,更好发挥西部地区的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效应。

3.根据西部当地返乡创业企业的经营层次和行业,采取精准的支持和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发展型创业企业,推动发展型企业做的更大更强,培育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企业家精神,加大对其贷款支持力度,因为发展型创业企业在带动当地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更为明显。同时,要更好发挥第三产业返乡创业企业吸纳就业的重要作用,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感谢北京工商大学王香媚为本文所做的大量工作。)

猜你喜欢

借贷创业者劳动力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资本运作的影响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