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思维导图,提升阅读品质

2023-07-14包俊俐

学语文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愈发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新课标”指出要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的创新路径,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结合信息化时代特点,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借助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理解,思考、解决疑问,可达到更直观形象、全面系统兼具深度广度的效果,有助于促进阅读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阅读;阅读品质

由英国的“记忆力之父”东尼·博赞创立的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常用的思维可视化教学策略,由华东师大刘濯源带领的思维可视化研究团队通过十五年的研究及实践得出,与博赞思维导图形式相似,前者强调结构化思维,后者强调发散性思维。

思维导图广泛适用于各学科,只要依据学科知识特性,科学绘制应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品质,发展核心素养。笔者作為一线教师,以统编版教材实施以来最有感触的群文阅读以及整本书阅读教学为切入点,结合优秀前辈经验以及自身实践经验,例举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从单篇阅读到群文阅读应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相对于传统单篇教学方法而言,群文阅读教学在大陆出现时间较晚(2009年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首次提出“群文”一词;2010年,浙江名师蒋军晶的一堂《创世神话》群文阅读教学实践课,引起了不少研究者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关注)。在教学中,义务教育阶段群文阅读实践较多,高中阶段较少。究其原因,在高考的重压下,为更高效地得高分,教学往往更偏向于模式化审题、答题,机械化练习,阅读流于表层。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议题对群文展开以比较和整合为主要行为的整体性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一个探究性阅读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促成思维尤其是高阶思维发展。

于泽元老师在《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中写道:“把思维分为低阶与高阶,而且在教育中自觉追求高阶思维,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它来自于两个理论:思维分层理论和思维发展理论。”[1]144基于此,高阶思维可理解为“人在应对复杂情境、解决复杂问题时,有大量有意注意和元认知参与的、需要展开系统化的理性思考的心智活动,具有综合性、概括性、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特点”。

厘清群文阅读和高阶思维的概念之后,不难理解群文阅读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方面的优势,如提供丰富的素材,提供开放的空间以及探究性教学的保障作用等。

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是古诗词专题,旨在“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加深对社会的思考,增强对人生的感悟”“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升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味”。在品鉴诗词时,我们常讲知人论世,“世”即社会背景、个人遭际,对作者心境、作品风格起直接影响作用。周烨老师在《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一文中对李清照的诗作特征做过相关探讨并绘制思维导图。[2]笔者再以李清照的词解读为例,以“一代词宗的经历感怀”为议题,围绕《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如梦令》是李清照南渡前少女时期作为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闲情雅趣,融事、景、情于一体,呈现诗情画意的自然妙趣,开朗乐观;《一剪梅》同为南渡前少妇时期作品,此时词人已嫁给情投意合的赵明诚,因丈夫经常外出游学、为官,不免产生无尽的相思愁闷,鸿雁传书,道尽入骨相思愁,一“下”一“上”,技法独到;《声声慢》为南渡后作品,此时词人历经国破、家亡、夫死、漂泊,这承载着万般重的愁诉诸笔端,化为凄凉悲伤的系列意象,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分析词人不同时期的词作,把握其风格特点、主题思想,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整体把握,一目了然(详见图1)。

再以笔者执教的“浙派高中语文名师教学思想研讨与成果展示”的群文阅读课为例,以“诗文共欣赏,风貌相与析”为议题,围绕《致云雀》《大路之歌(节选)》《病梅馆记》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执教者设置教学研讨会的任务情境,运用群文阅读的文学圈策略。文学圈就是暂时性的阅读小组展开交流性阅读的过程,其核心就是成员之间的分享与交流,通过自读日志(反复朗读诗文,依据阅读体验为诗文赋画并选定背景音乐,分享理由)、读书交流(按照角色分配在阅读小组内进行读书交流,合作完善相关表格;结合整理的表格内容,仿照示例,请为其余两篇的任一篇作品拟写推荐词)两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初读体验到细读体悟,由意象特征到民族风貌,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特征,进而分析出同一时代中西方文学呈现不同风貌的深层次原因,即“人的觉醒”,思维导图详见图2。

信息化时代更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高水平的思维品质,“在阅读与高阶思维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才是一个人能力跃迁、走向时代前沿的重要前提”。

二、从片段阅读到整本书阅读应用,促成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多个任务群构成,三类课程中排在首位的学习任务群均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性。

统编版必修课程要求学生完成《乡土中国》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学术性强,同时对于当代学生而言,隔阂感也强,阅读学习难度大;《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价值不言而喻,但作为整本书学习研讨,似乎过于艰深。针对以上问题,《整本书阅读“学教评”》编者认为,“要读就读特别有高度特别有难度的,要读特别有学习挑战意义的”,坚信“我们完全具备‘读完‘读懂甚至‘研究它们的能力”。自推行以来,广大专家、一线教师、学者不断研究实践,成果不断,其中绘制思维导图研读方式深受青睐。

对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育部推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就附有人物关系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对于主旨的解读,奚志宏老师在《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外文学名著阅读为例》一文中写道:“观照整个作品,在这么多意象、观念的纵横交错中,还是能够探究出其最深刻的主旨:通过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发展演变,揭示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和必然趋势。”[3]他绘制了以下思维导图(见图3),私以为值得借鉴。基于此,在阅读研讨过程中,师生可就一回或者几回绘制思维导图,形式不拘,适时组织读书研讨会,进行分享和交流。当然,思维导图是个人阅读经验的呈现方式之一,此外还可结合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进行交流。

《紅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切入点很多,根据《整本书阅读“学教评”》提示:可抓住“一块石头”“两条主线”“三重世界”“四大主角”来梳理内容;可组织“文化意蕴专题”研读,诸如跨章回进行“文化习俗探寻”“诗词曲赋品鉴”等。由于阅读量大,内容艰深,要学会化整为零、逐个突破,主次分明、抓大放小,如重点细读全书的总纲前五回。孟祥义老师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法助读〈红楼梦〉前五回》一文中将前五回内容概括为:一个神话、两个梦境、三个现实故事、四个过场人物,并对每部分内容绘制了相关思维导图,这样有助于建构阅读经验,提升自主阅读能力,促成对作品的深度理解。

三、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应用,提升迁移分析能力

课外阅读概念宽泛,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要学会甄别作品、信息,处理好泛读、精读、必读、选读,适当崇尚“无用之用”。在获得阅读体验、把握文本要义时,既要联系课内阅读方法,学会迁移,又要灵活根据文本特点变动,不断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基于此,思维导图的适用性、实用性非常强。

彭玉华老师在《利用“鱼骨图”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一文中,针对“王者荣耀是什么”的话题,利用鱼骨图(由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是一种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又名“因果图”,现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王者荣耀”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包括主要与次要、内因与外因、时间与空间、家庭与社会等等,而不再仅仅认为是一款游戏。学生在画“鱼骨图”的过程中,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实质提升。这种思维导图的实操性很强,笔者也尝试应用在课外阅读练习中,如现代文阅读《古渡头》一题“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就可采用鱼骨图整理思路,一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下(详见图4)。

考虑到现实教学需要,笔者再以执教的助力高三复习课《巧借思维导图,妙解探究题型》为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外现代文阅读答题。从学生做的练习解答看来,思考不够全面,思维发散度不够,容易缺漏要点;同时组织的答案思路较混乱,要点分类无序。分析全国卷真题李锐的《锄》中的阅读题“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时,通过小组合作,由先前的个人解读到重新讨论思考,运用思维导图完善解答(注重文本依据),提醒学生充分调动类似练习的经验,思维角度尽可能发散。之后请一小组代表投影展示思维导图,全员一起完善思考角度,再理清思路进行答案的文字化、序号化组织呈现,最后展示参考答案,验证有效性及准确性。其中一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多维完整(详见图5)。

值得关注的是,每个人在阅读理解时都有思维的发散,一种粗略的思维导图,课堂要聚焦的是如何构建科学的思维导图:一是联想,打开思维,比如小说类阅读指向艺术手法、三要素和主旨、效果等;二是归类合并;三是提取关键词,有序整合成文字表述。

在当今高速运转的信息化时代,人与人最大的不同是在于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思维导图作为阅读工具之一,能有效提升阅读品质,意义非凡:如何经由阅读重构多数人的思维方式,构建人类良性的共同意识,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主题。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周烨.关于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作文,2021(Z4).

[3]奚志宏.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中外文学名著阅读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13).

(作者:包俊俐,浙江省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教师)

[责编:张应中;校对:尹达]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究
思维导图在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海无涯“图”作舟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