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后印象派塞尚绘画作品中的审美观念
2023-07-14吕慧颖
摘要:塞尚是后印象派典型代表艺术家,其整个艺术生涯的绘画作品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观念。本文通过对塞尚艺术实践的概述,从审美的角度去解读塞尚的艺术作品审美观念,重点从审美判断和审美体验分析塞尚静物画、人物画背后的艺术观念,以便进一步了解塞尚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后印象派;塞尚;审美观念
后印象派可以说是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塞尚在后印象派中担任着重要革命者的角色。塞尚的绘画作品强化了物体空间的位置和基本的几何形体概念,形成了开创性的审美表现语言。本文对塞尚作品的赏析,将聚焦于塞尚绘画作品中的审美表现。
一、塞尚的艺术起步
提及塞尚艺术作品的审美性,很多人不熟悉、也不理解他的绘画。这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他的艺术太高级,高级到没有任何语言能够直接表明他的艺术之美,我们往往会跟随学习他的后人,比如凡·高、高更、博纳尔、毕加索等,从他们的画面里找到理解塞尚的途径;另外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
1839年,塞尚出生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同一年,一个伟大的科技发明出现了——照相机技术,这个发明影响最大的就是艺术界。之前的肖像绘画成本远远超过了照相机,在照相机出现之前,以前艺术家用一辈子去训练画面与物体“完全相像”这种技艺,现在却变得微不足道。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艺术舞台基本上是属于两个人的:一个是代表学院派的安格尔,另一个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革命派德拉克洛瓦,它的那种激情与瞬间的艺术受早期的伦勃朗、鲁本斯的影响较大。刚开始两个流派互相争论,但随着这两位画家的年龄的增长,两个流派慢慢变得没有明显的界限。一个综合了两个流派的新流派诞生了,以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这些流派画风都对塞尚有直接影响。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的绘画发展路程走得非常顺畅,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突然发现,这条顺畅的路好像走到了终点。画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艺术形式。这时候就需要有人用毅力去一点一点地开拓、发掘新道路,当前面的路慢慢变得清晰,人们才反应过来那些开拓者的价值。但也就是因为在19世纪的下半叶,这个恰好的时间点,也正是因为在法国,才会诞生塞尚这么卓越的先驱。然而这位有才能的艺术家是那么的朴素内敛,以至于在他追求艺术的前期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与不解。在塞尚早期的绘画风格中,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他画风的稚嫩,可以说是一些创意画。他没有按照写生标准来表现,而是按照自己内心感觉来描绘。
塞尚曾说:“我们只有通过自然才能走进卢浮宫,同样我们也只能借助卢浮宫才能回到自然。”[1]临摹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的作品已然成为每一位画家的必修之路,塞尚初到巴黎时因未通过巴黎国立美术学院考试,而进入了瑞士学院,在这里他认识了他绘画道路上的引路人: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他对日后塞尚的绘画起到了重要作用。塞尚主要在两处地方学习绘画:一处是卢浮宫,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收藏地之一;另外一个特洛卡迪罗皇宫里面的雕塑博物馆,这里藏有大量的雕塑和石膏。他早期在卢浮宫内临摹了大量的大师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早期绘画风格绝不是遵循教条主义,塞尚的绘画理念就是用心去提炼世界中的各种事物,不受自然和现实的约束,彻底地表现事物在自己内心的形象。
二、探索印象主义之路
印象派早期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画家开始走出画室,面对大自然把户外写生融入创作中,把古典主义的庄重感与大自然的色彩相结合。在整个印象派只注重画面光影、色彩方面,开始逐渐弱化形体、构图时,正是需要有人能站出来对这一现象进行改变。塞尚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印象派的影响,但塞尚与印象派画家不同的是:他在色彩方面敢于用黑色,更注重物体的形体、构图的稳定性。
塞尚曾参加过1863年的那次落选者沙龙展览,当然塞尚早些年间的绘画并没有引起官方的注意,虽然那时塞尚的绘画已经显现了独特一面。这一年间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引起了整个艺术界的轰动,当时的马奈不再遵循传统的绘画方式,所有的画家都认为绘画已经到了需要革命的时候。他们认为革命方向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探索:第一个就是要坚持户外写生,只有面对真实的自然,才能不辜负自然的恩赐,一如先前的画家柯罗、马奈、莫奈那般。第二个就是采用分色画法。就是将之前大块的颜色分成多个颜色较纯的小色块堆积起来,使画面显得轻松丰富。
19世纪60年代塞尚的一幅作品名叫《拉撒路》,这也是塞尚初期的绘画风格,这张画是以宗教为题材。主要展现的是拉撒路从神墓中爬出来时的情景,耶稣身上大红色的长袍与脚下的褐色土地相呼应,而拉撒路脸上的表情惊讶,后面的妻子激动得掩面而泣。这幅画的内容很容易让人读懂,当然这幅畫也充满让当时的人不理解的因素,比如透视、构图以及对人物粗糙的刻画。这种画风看起来像极了中世纪时期的风格。这是塞尚学习绘画六年的成果,浪漫主义已经不是他的追求了,而是转向了巴洛克艺术。此时塞尚的绘画技巧略显稚嫩,但是我们发现他懂得对画面结构进行取舍。此外,他画得非常清晰,画面虽然简陋,但是他的笔触、边缘、色彩没有一处是模糊的。主流评论家对他早期作品“原始”风格进行了指责:塞尚是一位拥有自然禀赋的人,是需要被驯服的。塞尚早期的绘画风格追求离主流审美距离还是很大。
毕沙罗经常和塞尚一起创作,19世纪70年代后期,塞尚的绘画开始与毕沙罗创作相同的主题,他俩约有15幅相似的作品,例如《路维希安》,毕沙罗的《第七区莱米塔日街区,蓬图瓦兹》和塞尚的《蓬图瓦兹的路》,均创作于1875年;毕沙罗的《菜园和花树·蓬特瓦兹的春天》和塞尚的《莫比森的花园,蓬图瓦兹》,均创作于1877年。尽管他们的创作主题极为相似,但创作手法、风格让作品有着重大不同。毕沙罗更趋于全景,强调结构和仔细观察空间结构的变化。塞尚更善于分析,他将绘画形式简化,绘画工具也以刮刀和画笔为主。总体上来看毕沙罗更趋向画面内容的添加,而塞尚更注重景物的删减。毕沙罗曾在给基尔梅特写的信中提道:“塞尚燃起我们的希望,我们已经看过他的作品;我这里有一幅充满巨大力量、实力非凡的作品。”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塞尚绘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正准备创建自己的空间结构,注重垂线与水平线的问题。
三、塞尚绘画形式的审美观念
塞尚在慢慢探索自己的绘画审美方向,他非常喜欢普桑、鲁本斯、莫奈,这三个人分别对应艺术家三要素的最高成就,普桑的精神、鲁本斯的手和莫奈的眼睛,但是他的绘画审美肯定不会回归普桑时期古典主义的细腻、注重素描关系的拘谨画风。他同样認为鲁本斯太过理想化,不能像莫奈那样根本不在乎形体,只在乎光线和色彩。印象派太过接近自然,缺少了艺术家所必需的永恒性。于是他开始大量地绘画,描绘静物,因为室内静物受到光线的影响比较小,可以仔细观察。这幅《高脚果盘、杯子和苹果》(图2)是塞尚绘画成熟的标志。如果用传统的观念看,这里面有太多不合理的因素。首先是造型问题,盘子透视严重不准确甚至出现了扭曲的变形,杯子左右不对称,后面的背景更是颠覆了之前的画法,背景上的花纹太过立体化,笔触也非常细碎。其次,色彩上红苹果与绿苹果没有受到环境色的影响,看起来非常不和谐。这在当时已经是第三次印象派展览的作品了,当时支持印象派的评论家也没办法理解塞尚。后来再看这幅画,我们才明白这位大师超前的审美眼光以及故意为之的变形。他画的每一个苹果都不一样。对轮廓线的处理,一反文艺复兴时期弱化边缘线的风格。画面中每一个苹果的轮廓线都非常明显,但却没有影响苹果的立体感,反而使苹果看起来更结实。所有主题几乎都是从右上方到左下方以短笔触排列,有的线条甚至是用不经调和的黑色直接画上去的。这些笔触仿佛透露出画家的情绪。在色彩上面更是大胆革新,虽然没有统一的光线,将一大堆独立互不影响的颜色放在一起,竟然非常和谐。这是绘画界的革新,塞尚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太有特点和天赋了,他的绘画呈现给我们的美远远超过了这组静物本身。后印象派艺术运动的命名者和主要的诠释者是英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美学家、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弗莱认为:绘画最根本的表达不是题材和内容,而是绘画的形式[2]。也就是说,弗莱的观点是:画面的题材和画面呈现的内容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怎样画”,画面呈现的审美观念和形式才是重点。
塞尚对人物的描绘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感。他画了以沐浴者为主题的作品,沐浴者的意义可以通过他们在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来衡量,它影响着马蒂斯、毕加索和布拉克等人,促进艺术超越印象主义与后印象主义继续向前发展。很少有人愿意给塞尚当模特,因为他要求模特要像静物一样保持不动,而且塞尚画画特别慢,他需要观察很长时间才能画几笔,他在提炼筛选对画面有用的内容,落在画面上的每一笔都是属于画面的、不再是客观物像的。《坐在红色扶手椅上的塞尚夫人》(图3)画面中的直线条,几何形一般的身体,人物端坐在中央的构图,塑造上同样利用笔触分段来强调形体的转折,冷暖上也一反常态,不再遵循“近暖远冷”的规律,手和脸部因为明度的原因,即使画得不细致也能突出主次关系,在画面中依然显得那么和谐。
当画面服从一种精神时,艺术家在画面中安排的每一笔可见的色块、色点和线条轮廓都在表现同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从画家观察世界的第一步就已经开始体现了。梅洛-庞蒂说:“自从塞尚在事物的难以接受的丰满之中安排了特定的空洞、特定的裂纹、一个高一个低、一个规范与一个偏离。”[3]画家通过将在自然中所看到的静物变形,将它们投入画布、施以色彩,每一处的恰当处理在画面中都突显了审美含义。
四、结论
塞尚的艺术理念冲击了之前的艺术再现客观物象的审美观念,为未来艺术家提供了感知世界、描绘自然的方法。塞尚画面中对审美对象内在形体结构的主观修正与调整,他精准地描绘了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塞尚作品画面上物品扎实的结构遵循了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要求,光和色彩的表现又遵循了印象派的审美追求。他将过去和现在结合,对未来绘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简介
吕慧颖,女,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
参考文献
[1](英)克里斯托弗·劳埃德.圣维克多山的远眺 保罗·塞尚的素描与水彩画[M].韩子仲,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26.
[2]沈语冰.从形式分析角度看塞尚绘画[J].书城,2021(11):45.
[3](法)梅洛-庞蒂.眼与心[M].刘韵涵,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