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刘兰芳香包作品看传统手工艺海外传播

2023-07-14张雯婷

收藏与投资 2023年6期
关键词:香包庆阳文化

摘要:庆阳香包是我国第一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艺术,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本文通过探究庆阳香包的艺术特色,挖掘庆阳香包在非遗传承人刘兰芳的带领下香包走出国门,走向国际舞台,以及在保护传统手工艺品的推动下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对推动庆阳香包的海外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刘兰芳香包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海外传播

一、庆阳香包历史溯源

(一)庆阳概况

庆阳,古称庆州,惯称陇东,位于甘肃省东北部,陕甘宁三省交界处。这里是周祖农耕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人们社会生活丰富,在此繁衍生息,以香包为代表的民间刺绣名扬海外。2002年,庆阳市被中国民俗学会评为“香包刺绣之乡”。目前,庆阳已获得“中国香包刺绣之乡”“民间剪纸之乡”等美称。

(二)香包起源

香包,又名荷包,当地方言也叫“耍活子”。制作工艺是先在精美的丝绸料子上绣出要制作的图案样式,然后缝制出所需造型,再往里添加香料、丝绵,对其进行装扮缝制。这样,精致小巧、便于携带的香包就制作成了。甘肃庆阳的香包历史悠久,有庆阳历史“活文物”的美称。余正东[1]在《庆阳香包》一书中将香包分为五大类:头戴型、肩卧型、胸挂型、背负型以及脚蹬型。它以这五大类的造型以及带有独特的西北地域色彩而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香包。

有关庆阳传统民间工艺品香包起源的说法多种多样。一种是说香包形成于公元前两三百年,《黄帝内经》中提到,“薰蒸法”的创始人岐伯,曾携带一包药物防疫驱瘟、禁蛇毒[2]。因岐伯出生在庆阳,所以这种说法流传于当地的大街小巷。草药又称香草,因此装药物的袋子便被称作“香包”。还有一种说法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庆阳人民独特的性格特征。在中国古代,男女分工明确,流行男耕女织的劳作分配方式,男性粗犷豪迈,女性含蓄内敛。因此,男性外出下田耕地,女性在家织布缝衣,空闲时间做手工艺品,用来装饰房屋或赠予他人联络感情,香包由此产生并流传下来。

二、庆阳香包的艺术特色

(一)造型特点

庆阳香包的装饰造型以人物、动植物、文字、几何图案为主。它的最大特点是不拘泥物象的基本造型、透视规律,只求生动形象,追求意趣性。这与陇东人民的信仰崇拜息息相关——以形求其意。这种造型手法直抒胸臆,同庆阳人民爽朗、质朴的性格特点不谋而合。

人物类往往都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出现,比如八仙过海、愚公移山、龙凤呈祥等,都带有一定的教化、象征寓意;动植物类造型会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造型,比如梅兰竹菊等,进行抽象化的概括处理,使其更简单明了;文字类多为“喜”“福”“寿”这几种类型,会进行一定的变形加工处理,加强装饰效果;几何图案类的造型都很规律,排列整齐,有迹可循,形成了一种秩序美。

(二)色彩搭配

受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的影响,庆阳香包具有浓厚的西北地域色彩。在颜色上都采用明度纯度较高的红、黄、蓝三原色,多以补色搭配,对比强烈,充满乡土气息,给人以乐观向上的感觉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反映了黄土地上人民直率、浑厚、豪放的性格特点。相较其他地区来说,庆阳香包的地域特色更为浓厚,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浅谈庆阳香包艺术特征及创新发展》[3]一文中写道:庆阳香包的颜色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黄土高原的气候寒冷干燥,因此人们产生了色彩补偿心理。红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象征着喜庆祥和,与人们赋予香包的美好寓意一致。

(三)刺绣风格

不同的表现形式会形成不同的刺绣风格。庆阳香包内容丰富,取材广泛,一布一针一线加一珠,便可绣出精美绝伦的香包。刺绣手法多样,有手绣、锁绣、补绣、纳绣、套绣等[4],其针法细密,绣中罕见。

著名民俗学家、画家靳之林曾题词,称赞庆阳香包“正宁香包,全国第一”。从画图构思到制作出成品,无一不体现原生态的文化。庆阳的香包,蕴含着华夏古老文明博大阳刚的民族精魂,会让人感受到黄土地的厚重、农耕文化的深度和庆阳老区人民的智慧。

三、刘兰芳带香包走出国门,远涉海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追逐潮流,不在意香包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忽视对其的传承保护。非遗传承人刘兰芳却带着香包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2015年,刘兰芳受邀前往美国耶鲁大学等名校举办讲座,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2016年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推介庆阳香包工艺,在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进行香包展览;2018年庆阳香包荣登央视《魅力中国城》,香包文化再次得到了关注。

(一)庆阳香包亮相美国史密森民俗节

2014年6月25日至7月6日,刘兰芳带着庆阳香包刺绣,应邀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和史密森民俗节合作举办的“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主题活动”,向世界各国的游客展示庆阳民俗文化,进行展出、交流,講述香包由来并传授香包制作方法。制作的金玉满堂、十二生肖、立体动物等系列产品很快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每天来参观学习的人数多达2万人。此次活动受到美国官方、驻美领事、民俗专家学者们的一致好评。

(二)庆阳香包的法国之旅

2015年1月,旅法华人张伟峰接触到香包,对其制作十分感兴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拜庆阳香包传承人刘兰芳为师学做香包,希望能将中国香包文化传播到海外。为了使像张伟峰一样的华人对非遗有更深的了解,刘兰芳亲自教张伟峰制作香包。张伟峰自行完成香包制作后感慨道:“这是庆阳文化价值的体现,是庆阳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她带着亲手制作的庆阳香包踏上了返法之程,庆阳香包的法国之旅就此开启。随着海外华人的宣传,中国手工艺品不断得到发展和传播,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开始了解、喜爱、购买和宣传。毋庸置疑,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不能随意丢弃,香包制作的传承创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四、如何将香包文化发扬光大

怎样才能让后人持续传承庆阳香包这项传统非遗项目呢?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庆阳香包想要走得长远,就必须做到保护、传承、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古艺新传。2009年,刘兰芳设立陇绣非遗传习所,与中国美术学院、东华大学、腾讯等合作,制作了《百鸟朝凤》(图3)、《丝绸之路》系列香包产品。在新冠疫情期间,刘兰芳还指导设计制作了515件防疫香包援助湖北,借用香包的吉祥寓意祝愿早日消除疫情(图 4)。

(一)打开受众面,设计“国际范”香包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随之而变。设计者应打开受众面,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让香包具有故事感。具体措施包括了解外国文化和新时代顾客审美理念,找到本国传统文化与他国文化的契合点,把庆阳香包当作载体,加入国外流行元素,改进香包设计,推出适合外国友人审美的香包。如此一来,兼收并蓄,既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又保留了我國传统艺术风格,使庆阳香包更有“国际范儿”,更快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二)改进销售模式,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当前香包营销分为销售成品和半成品两种方式。一种是针对特殊节日设计的限定款香包。如婚宴时设计定制款婚宴香包,新人可当回礼赠予他人;如圣诞节期间,设计圣诞成品香包,可以满足顾客表达节日祝福这一美好愿望。另一种则是制定半成品香包,为顾客配齐材料、工具、制作说明书,让顾客自己动手完成,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明确受众群体,依托互联网技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可在淘宝京东各大购物平台开设香包文创店,制作庆阳香包周边系列产品。女性群体爱刷小红书和微博,可在此类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宣传;青少年喜欢看哔哩哔哩,可在此类平台上进行宣传,以及老少皆宜用来打发时间的抖音快手,可通过网上直播带货方式进行宣传。线下可在每年节日时将香包作为礼物赠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香包自古就被作为礼物互赠,是情感的寄托。让香包承载美好的祝福,为山区小朋友送去温暖,他们在收到祝福的同时也可以学习香包文化,将这种传统艺术传递给更多人。

(三)培养专业性人才,扩大人才队伍

需求是导向,技术是保障,人才是关键。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是庆阳香包发展中重要一环。引进内外地人才,培养后备骨干,与各大高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开展香包刺绣相关课程。前期相关专业教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带领学生前往公司、技术车间参观学习。后期让学生参与到香包制作中来,进行系统化培训,开展比赛,届时将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并融入企业项目制作。各大高校也可不定期邀请名家进校进行学术宣讲。新时代应注入新血液,从产品设计研发,到部门管理人员,再到市场经营人员,都需要新鲜血液的加入。

五、结语

从2002年被评为香包刺绣之乡起,庆阳便开始举办每年一次的“香包民俗文化节”。通过设立这样的节日集中展示、宣传推广香包,能使海内外同胞对香包有更深入的了解,增进大家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认同。作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庆阳香包,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它诞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无论是题材选择、内容选取,还是工艺制作,都是朴实无华、原汁原味的。在科技时代,庆阳香包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始终没有脱离它的文化背景,保留着最浓郁质朴的黄土地气息,并且在这个机器化的时代里,庆阳香包刺绣的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庆阳香包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保护至关重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更多人携手共进。作为新时代的传承人,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吸收,“在保留原有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我们要在造型方式上、材料选择、技术加工方面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使用价值”[5],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作者简介

张雯婷,女,甘肃庆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画。

参考文献

[1]余正东.庆阳香包[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21-40.

[2]葛亚婷.庆阳香包制作工艺在当地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东华理工大学,2020.

[3]张瑞芳.浅谈庆阳香包艺术特征及创新发展[J].艺术与设计,2017(5):127-129.

[4]曹焕荣.正宁香包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93.

[5]陈暄嵘.论中原传统文化元素在创意设计中的转化[J].包装工程,2011(6):87-90.

猜你喜欢

香包庆阳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Our Best Friend
端午香包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谁远谁近?
萌萌鸡小香包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