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探究

2023-07-14胡仲伟杨磊

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全英文教学留学生一带一路

胡仲伟 杨磊

摘要:为支持民航强国建设,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自2018年开始招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积极组织开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科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经过数轮教学探索与实践,积累了较为充分的全英文教学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以“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为例,针对留学生在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非母语沟通交流障碍,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已有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源不适用,思维模式与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师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补齐留学生基础知识短板,实现定制化大纲和讲义,改革传统教学面授模式等一系列持续改进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一带一路;留学生;通信电子线路;全英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6-0047-05

作者简介:胡仲伟(1990—),男,博士,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通信感知一体化和雷达信号处理;杨磊(1984—),男,博士,中国民航大学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

基金项目:中国民航局民航教育发展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国家民航电信本硕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研究背景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十三五”提出的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在教育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1-2]。自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以来,超过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构成了我国留学生的最大生源地[3-6],并且留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为了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满足留学生教育快速发展的需求,国内众多高校陆续展开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民航大学作为民航局直属院校,始终服务民航强国建设,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国家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要求,推进“空中丝绸之路”高质量发展[7],充分发挥学校在机务、适航、空管和经管等民航专业特色领域的综合优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十三五”期间,我校新增通信工程和工商管理2个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学历留学生招生规模和生源国范围不断扩大,过去五年内累计招收了来自3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0多名学历留学生,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的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我校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于2018年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并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往,我校的通信工程专业主要面向中国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以中文或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专业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背景、思维模式、学习习惯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此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选择、课件和讲义制作、语言沟通交流等方面均可做到游刃有余、稳中求进。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时,由于这些留学生主要来自于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各国学生在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教育水平、思维与认知模式、英语表达与理解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教育与文化的多样性势必导致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资源與方法难以继续沿用,给留学生教育探索带来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挑战。

面对多元文化带来的挑战,教师不仅要具备流利的全英文授课和交流能力,更需要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文化要做到兼容并包,将专业教育与文化多样性有机结合,实现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民航产业国际化布局的完美对接。

本课程组长期承担“通信电子线路”的本科教学工作,该课程是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涉及的电路工作频段从低频到高频,电路分析方法从线性到非线性,通信信号从时域到频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专业知识密度高,理论推导和分析方法复杂,是一门公认的高难度专业基础课。即使面向中国学生进行中文教学,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难以掌握课程内容。显然,面向具有多样性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教学将更加困难,因此针对“通信电子线路”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通信电子线路”为例,针对留学生全英文专业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非母语沟通交流障碍,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已有中文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源不适用,思维模式与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深入总结,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持续改进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全英文教学现状

我校通信工程系为留学生开设“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留学生建立通信电子线路中信号产生、调制、解调以及传输的基本理论体系,同时结合高频通信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使学生掌握高频信号的传输技术和方法,了解民航通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使用、维护、开发民航通信、导航设备及通用通信设备的能力。

目前,通信工程系已经培养了三届留学生,本课程组通过近几年的全英文教学实践与探索,发现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非母语沟通交流有障碍

一是教师层面。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精通专业课的相关内容,同时还具备数年的海外留学、科研经历,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言表达逻辑通顺,能够熟练开展纯英文教学活动,确保全程使用英语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各知识点进行翔实而生动的阐释。但是由于任课教师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交流经验不足,对带口音的英语发音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从而造成了师生沟通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是学生层面。在学习全英文课程时,留学生首先需要理解教师授课时的英语口语表达,进而吸收课程的英文讲义和课件,在此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专业知识,达到专业课程培养的基本目标。然而,由于我校招收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南亚、东南亚、中亚等地区的非英语母语国家,英语表达与理解能力普遍偏低,当其面对大量英文专业词汇时,需要经过由英语逻辑过渡为母语逻辑的理解过程,造成了学习吸收效率大幅下降。此外,他们各自的母语在发音方式、语法习惯和语言组织逻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其在与任课教师进行口语交流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障碍。

(二)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兴国发展战略,坚持以教育为本。因此,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普及范围广、水平扎实稳健,面向中国学生的课程体系较为统一,尽管仍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但总体上能够实现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无缝衔接。同时,在全国高考的遴选机制作用下,考入同一所大学的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差异较小。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本科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提升的过程。

然而,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综合国力所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基础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各国留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千差万别,普遍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甚至知识断层的现象,与我国高等教育衔接起来存在较大困难。具体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部分留学生在数学、电路方面基础知识十分薄弱,要求任课教师除了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授本门课程外,还要兼顾数门先修基础课程的查缺补漏工作。同时,在课外答疑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留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一对一”讲解。只有补齐留学生所欠缺的基础知识,才能继续推进专业知识的讲授,这就造成教学效率低、教学进度缓慢的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已有课程大纲和教学资源不适用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高质量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出于让留学生与我国本科生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水平相一致的考虑,本课程组在为留学生制定课程大纲时,主要参考面向我国学生的中文课程的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的英文专业书籍进行翻译和整理。但在首轮教学探索实践过程中,任课教师发现部分留学生的数学和电路知识基础较为薄弱,而已有大纲则是围绕着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各个单元电路原理展开,理论性非常强,内容涉及大量新的专业概念、抽象的分析方法和繁琐的公式推导,同时受课时限制,大纲对课程进度的安排也十分紧凑,从而造成基础较差的留学生难以适应教学进度。

在教学资源方面,已有的国外英文教材内容偏重更高难度的射频和微波理论,与本课程的大纲出入较大,无法直接使用,需要教师自己编写适合留学生的讲义。同时,目前的课件和教学辅导资料是在中文课程资料基础上进行翻译、整理得到的,其难度对于留学生来说较高,导致留学生自学起来十分困难,进而失去对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课程组需要结合留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持续完善和优化课程大纲及教学资源,做到因材施教、兼容并包。

(四)思维模式与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

由于中国学生始终在本土环境中学习和成长,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民族,但在我国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教育体系和模式的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性普遍较强,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也逐渐趋同,并保留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然而,留学生来自不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成长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各不相同,导致其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与我国学生存在较大差异。首先,他们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对于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更加热情和自信,对于师生间的互动要求较高,喜欢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对课堂中交流、探讨和实践环节的参与度较高。其次,留学生在课堂上擅长以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但是他们的自我表达有时会过于发散,甚至会完全脱离课程内容,导致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受到影响,拖延了教学进度。因此,教师要考虑如何在不影响课堂气氛的情况下,激发每位留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习效率最大化,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此外,在课余时间留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很少,学习自律性较差,课后自学效率和作业完成质量普遍偏低,授课教师必须通过不断提醒才能督促其勉强完成课后的学习任务。

三 “通信电子线路”全英文教学改革措施

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升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和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师必须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收集并分析留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为后续的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参考并树立阶段性目标。此外,课程组要以工科教育中持续改进的思想为内在驱动力[8],有针对性地规划课程的改革方向,优化课程的顶层设计,进而根据拟订方案积极开展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让本课程更加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的特点,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因此,针对全英文“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强化师资英语交流能力

针对师生之间的非母语沟通交流存在障碍的问题,本专业组建了一支具有2年以上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师资队伍参与全英文课程建设。这些教师均具备博士学历且从事了多年高等教育工作,在語言方面拥有接近母语水平的英文表达与理解能力,在专业方面具有扎实且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宽广的国际视野,在教学方面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技巧,能够胜任目前的全英文教学工作。但由于目前具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数量十分有限,存在授课任务重、备课压力大的现象,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师资力量储备。

学校在国际化师资储备建设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全英文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推进全英文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鼓励全英文任课教师给全体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交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引导更多教师参与全英文课程的建设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出国交流访问和英语培训,以提高师资的英语和业务水平;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教学奖励政策,从而吸纳更多的新进教师加入全英文师资队伍。最终达到提升校内教师整体的英语交流水平、提高全英文课程教学水平的目的。

此外,任课教师应进一步加强与留学生的日常交流与沟通,师生间须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不断磨合,互相熟悉彼此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习惯,最终形成一定程度的默契,有效提高师生间的交流效率,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补齐留学生基础知识短板

针对留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课程组首先将每轮教学中留学生所提的基础性问题进行整理、总结,并以学生所提问题的集中程度为优先级,逐步完善、补充课件和讲义,将与专业知识关联的基础知识以图片、文字、网页链接的形式备注在课件和讲义当中,方便留学生随时查找和复习。其次,课程组制作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中所涉及的电路与数学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视频和相关练习题等教学辅导资源,并将该资源通过网课平台发布;要求留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结合讲义和视频对基础知识进行充分预习,并将该部分的学习任务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之中,通过奖惩机制给予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最后,在课堂上,任课教师结合讲义和练习有针对性地反复夯实基础知识,在讲授专业知识前尽量让每一名留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三)实现定制化大纲和讲义

针对课程大纲与相关的教学资源不适用留学生教育的问题,课程组在保证符合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前提下,针对留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大纲的制定。根据留学生的平均基础知识水平对原大纲进行大幅调整和改善,增加基础知识部分的课时,适当减少涉及复杂数学理论推导的内容和课时,并将重点放在公式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的解释,旨在弱化基础知识不足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影响。在讲义方面,在前期课程讲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相关教学内容的讲授材料,增加了谐振回路、高频放大器、混频器等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的辅助材料,通过动态图像阐释相关理论推导所蕴含的物理意义,使较为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此外,为了让因疫情未能返校的留学生享受与线下授课同等质量的线上教学,任课教师增加并完善了英文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课后习题及答案等线上教学资源,为留学生提供全面、充分的学习渠道和资源。

(四)改革传统教学面授模式

针对留学生思维模式与文化背景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课程组结合留学生的特点与小班教学的优势,对传统面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是授课形式由线下面授转变为灵活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之前因疫情导致部分留学生无法顺利返校上课,任课教师在校内教室对已返校的留学生进行线下授课,同时学校提供的课堂直播平台通过互联网将教室的直播视频实时同步到未能返校的留学生客户端。此外,任课教师还将主流网课平台、腾讯会议、微信等作为校外留学生进行课堂实时互动和反馈信息的渠道,从而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享受到同等质量的课堂内容。

二是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核心专业知识的讲授。由于我校留学生课程均为小班教学,而留学生对课堂互动环节具有较强的积极性,这恰好为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极佳的前提条件。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专业知识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浅出、层层递进的开放式设计,并基于各种开放性问题设置大量的讨论、互动环节,营造平等、轻松的课堂讨论氛围,充分利用留学生所擅长的发散性思维对重点和难点知识从多层次、多维度展开思考和探究,最后由任课教师进行梳理和总结,进一步加深留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使其更加系统性地掌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的核心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要求学生就无线电超外差式接收机中的某基本电路单元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方案开展小组讨论,并在课后生成一份报告。这一过程需要留学生结合讲义和课件对课程的核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助于加深留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此外,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不仅调动了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信息搜集和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较大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四、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教与民航事业的合作也进一步深化融合,民航行业的国际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代民航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放眼未来,我们将深入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持续改进的理念,广泛收集历届留学生意見和建议,结合任课教师在数轮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经验,从课程大纲、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等多个层次对“通信电子线路”全英文课程进行持续优化和改革,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为民航行业培养一代又一代国际化高端应用型人才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6(9):52-56.

[2]廖晓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对外文化传播交流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7):32-34.

[3]丁志群,程培红,王洪涛,等.“一带一路”背景下工科专业双语教学探索——以“高频电子线路”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9(25):39-40,100.

[4]陈玉.“一带一路”背景下全英文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以“高等路面材料性能评价”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7):168-170.

[5]徐荷澜,侯秀良,李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全英语课程教学探索——以“高分子概论”课程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1(4):351-354.

[6]史海英.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全英文课程教学策略探讨——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5):249-251.

[7]付超奇.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代航空运输[J].宏观经济管理,2015(4):38-40.

[8]杨磊,方澄,胡仲伟,等.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持续提升通信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1(51):48-53.

(责任编辑:张维佳)

Exploration of English-only Teach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aking the Cours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as an Example

HU Zhong-wei, YANG Lei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Tianjin 3003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a civil aviation power, advanc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facilitate the high-quality growth of the "Air Silk Road", the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of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Automation of Civil Avi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has been enroll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since 2018. After multiple rounds of teaching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he department has accumulated significant experience in English-only teaching and attained promising results. This paper takes th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course as an example,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non-nativ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uneven level of basic knowledge, inadequacy of existing curriculum syllabuses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great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mod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in the process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t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asures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such as strengthening teachers' English communication ability, making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realizing customized outline and handouts,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mode, and achieving good teaching effects.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ommunication electronic circuit; English-only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全英文教学留学生一带一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病理学全英文教学初探
《电路分析原理》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