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学角度解析《韩熙载夜宴图》
2023-07-14邓方圆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画家顾闳中所画,画作以长卷的形式描述了韩熙载在家中设宴的欢乐场景。本文以图像学理论为依据,对《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场景及形象等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其深层内涵以及时代精神,并解析其图像学意义。
关键词:图像学;《韩熙载夜宴图》;场景
一、背景
《韩熙载夜宴图》为五代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所创作的作品,是我国十大传世名作之一。该作品为绢本设色,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韩熙载夜宴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韩熙载在家中设宴,众人其乐融融的场景,即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琵琶演奏、众人观舞、宴间休息、管乐合奏、宴终送客五段场景。这幅画中精湛的画技、丰富的场景、生动的人物形象都让观者们大为赞叹,也让后人有幸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娱乐和乐舞文化。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南唐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南唐后主李煜登基之后,北方后周威胁着南唐的安全,因此李煜对北方来的官员们十分不信任,甚至猜疑、陷害他们。韩熙载出身于北方名门望族,因战乱逃离,投靠了南唐,李煜自然也是对他百般猜疑。在这种内忧外患、君主猜疑的情况之下,韩熙载无可奈何,只能放纵自己,每天在莺歌燕舞中过活。他想纵情解闷,同时他也深知李煜不信任自己,想通过假装自我堕落来让李煜消除对自己的疑虑,以此求得自保。李煜听说了韩熙载醉生梦死的生活之后还是心存疑虑,于是命令画院的待诏顾闳中和周文矩去韩熙载的家中一探究竟,并把家中所有場景画下来。韩熙载也十分清楚他们的来意,于是他在家中设宴,在莺歌燕舞中醉生梦死。顾闳中也将此场景画下,李煜看过后便暂时放了心。
二、图像学方法分析《韩熙载夜宴图》
潘诺夫斯基是20世纪西方艺术史学界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对于图像学内容研究颇深,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关于艺术创作内涵的三个层次的划分,又称“图像学方法”,即前图像志描述阶段、图像志分析阶段和图像学解释阶段。第一层次前图像志描述,即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场景、事件、人物形象以及所要表达的画面氛围、情绪等。第二层次图像志分析阶段,此阶段基于作品表达内容,并结合图像所有的特定文化或传统意义来解析图像故事、寓意。第三层次为图像学解释阶段,即基于自身的审美观念、艺术追求去提炼艺术、创作作品。在艺术创作中能够表现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潘诺夫斯基提出的这三个图像学研究阶段由最直观原始的图像呈现到关注其传统意义再到创作者以个性化方式呈现图像。三个层次由浅及深,层层递进。
(一)前图像志分析
《韩熙载夜宴图》以韩熙载在家中设宴为主要情景,根据家宴的场景不同,又分为“琵琶演奏”“众人观舞”“宴间休息”“管乐合奏”及“宴终送客”这五个场景。在画面空间的区分和递进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屏风和床榻来区分空间、时间,使得各个场景既独立,又不失彼此之间的关联。
第一个场景为琵琶演奏,该场景呈现的是韩熙载以及众宾客正聚精会神地听着面前的女子弹奏琵琶。此场景规模较大,人物众多,但他们全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弹奏琵琶的女子,专心致志地听着琵琶演奏。但唯独韩熙载眼神飘忽不定,仿佛有心事一般。韩熙载眉头微蹙,落寞的神情与在场其他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个场景为众人观舞,场景中的韩熙载双手敲着鼓为众宾客助兴,旁边一位青年也迎合着在打板。此场景中出现了一张陌生的新面孔,他正是德明和尚。他眼神飘忽迷离,身体也微微拱起。他仿佛羞于身处此刻的歌舞升平之中却又情不自禁地想参与进来。所以,德明和尚的目光也一直在韩熙载身上,没离开过。也因此他在欣赏舞伎的众人之中显得格格不入。第三个场景为宴间休息,韩熙载正在床榻上坐着,一边洗着手一边跟侍女聊着天。床榻上被子与枕头等帮助入睡的物品早已备好,以便韩熙载累了可以随时躺下休息,从中也可以窥见当时人们宴会时不分昼夜的着迷状态。第四个场景为管乐合奏,韩熙载盘膝坐在椅子上,手中拿着扇子,状态自然。在他的面前,有五个奏乐人正吹奏着横笛竖箫,他们站列有序,有疏有密。第五个场景为宴终送客,这一幕描绘了宴会结束后,众人陆陆续续离开的场景,而韩熙载则是手持鼓锤与众人道别,他的神情落寞,仿佛还不舍宴会结束。
从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顾闳中高超的画技,以精湛的技艺将画面描绘得精彩纷呈。他将各个人物都描绘得形神兼备,十分生动。尤其是主人公韩熙载的神情,宴会从始至终他都是眉头微锁、心不在焉的样子。在周围歌舞升平的欢乐氛围中韩熙载显得格格不入,这也更加突显了他矛盾、纠结的心理,丰富了韩熙载的人物形象,同时突出了当时南唐官员寻欢作乐、腐败的不良风气。
(二)图像志分析
画家顾闳中受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前往韩熙载家中将所见所闻全部描绘下来。画作中的各个场景都是围绕主人公韩熙载依次展开的,从聆听音乐,到击鼓奏乐,再到坐榻休憩,最后相送宾客。在这个过程中,韩熙载脸上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心事重重、闷闷不乐的神情。在顾闳中的画笔下,整幅作品呈现了一种忧郁、愁闷的气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画家顾闳中与韩熙载是感同身受的,也明白韩熙载身不由己的苦衷。他们同为南唐臣子,面对君主的不作为和国家的江河日下,都只能无可奈何、无能为力。因此,顾闳中站在韩熙载的角度,描绘了他在一片欢乐之中仍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样子,更加深刻体现了韩熙载内心的纠结与激烈的心理斗争。因此在顾闳中的画笔下,韩熙载并不是那么“腐败”。仔细观察便能发现,韩熙载在各个场景中都是举止、衣着得体的。比如在管乐合奏的场景之中,韩熙载换下了正装将便衣敞开,但仍是盘腿端坐在椅子上,并无任何出格的举动。在宴会结束之幕中,坐在椅子上的一位官员正双手紧握着面前女子的手,而女子也将一只手轻轻搭在官员的肩膀上。另一位官员则是搂着身边的女子,女子掩面轻笑,两人交谈甚欢。这些有损“规矩”和“礼节”的行为,与韩熙载的恪守本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这幅画作中,我们也能了解五代时期人们对于家具、服饰等方面的讲究。如画面中的官员们都是身着与唐代官员服饰相似的官服,头上也戴着黑色短翅幞头,腰间系带,脚踩皮靴。侍女们的服饰则整体显得轻巧修长,普遍都是朴素大方的短襦长裙。五代服饰相较于唐朝时期服饰特点来说,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可以说,五代开启了宋代服饰的变化开端。在画作中,画家顾闳中巧妙构思,将屏风与其他家具作为分隔画面但又将画面联系的工具。在“琵琶演奏”这一幕情节中,便出现了三围屏式罗汉床、坐墩、刀牙板平头案、靠背座椅、屏风等家具。主人公韩熙载所坐着的三围屏式罗汉床是由屏风和罗汉床组合而成,围屏上裱有山水画等,与其他普通的罗汉床相比更具特色。以及画面中较为频繁出现的坐墩,它轻便小巧且方便携带。坐墩多为木制,凳面有时也会用云石装饰、点缀。
(三)圖像学分析
韩熙载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每天过着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日子,但其实是每天生活在悲愁和忧虑之中的。他虽有满腔的报国之志,但随着南唐国情的江河日下却也无能为力。更让韩熙载郁闷的是,因为朝廷内部政治的矛盾与分裂,使得南唐后主李煜对他极其不信任。身处这样复杂的环境之下,韩熙载只能假装自己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对朝廷之事毫不关心。因此,《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描绘韩熙载在家中设宴之景象,更是向观者们真实地展现了南唐官员奢靡的生活。画家顾闳中一方面与韩熙载感同身受,十分同情韩熙载的遭遇,另一方面他又带有些许指责意味,对于韩熙载逃避现实、不愿为国效力的行为感到失望。顾闳中描绘的不仅是一幕夜宴场景,也画下了自己心中复杂、矛盾的情感。
顾闳中通过写实主义的方法,将画中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神采各异。这也使得我们可以体会人物想要表现的各种心态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尤其是主人公韩熙载内心的忧愁之情始终笼罩着整幅画作,让观者们也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愁闷,对他的遭遇产生同情。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画中“神形兼备”“以形写神”的最高艺术境界。
画作以长卷的形式展示,加之顾闳中巧妙构思,以屏风和床榻将画面隔开又相互联系起来,使得画面连贯性和主体性得以充分体现。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让整幅画作内容丰富多彩,却又脉络清晰、情节连贯,也让李煜看到了韩熙载的“堕落”,相信他并无任何叛国之心,从而暂时打消了对韩熙载的猜忌。
同时画家通过对朝廷官员奢靡生活的描绘,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人们的礼仪、娱乐方式、乐器、服饰、家具等风貌。这为后世考究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中国古代绘画、古代服饰和乐曲、家具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结语
《韩熙载夜宴图》作为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一幅重要作品,在绘画技法以及表达方式上都是十分出色的。画面中人物众多,但每个人物都是形象独特、表情生动。技法上也是线条流转丝滑,铁线描与游丝描的结合更是使得画面韵味十足。同时,其画面内容极为丰富,涵盖了服饰、家具、礼节等方面的内容,为后世对于五代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参考价值。同时,画面内容中的服饰变化、家具器皿的图案等,为图像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图像信息。
本文运用图像学三个层面方法来对《韩熙载夜宴图》进行探究和分析,挖掘其内在价值。从作品的表现方式和绘画技巧到图像的内在价值,再到画家与传统文化以及时代背景的联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这幅画作其中的深层意义。从作品的内容和意义当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的时代风貌,如社会文化、礼仪教条、娱乐方式、服饰讲究等。因此,将图像学研究方法运用到艺术作品中,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艺术作品其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以及其外在表现形式,也能使我们从更深层次去思考和理解作品。图像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欣赏和理解艺术,更能拉近我们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发现艺术、进行艺术创作。
作者简介
邓方圆,女,汉族,湖南耒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画。
参考文献
[1]王时秀.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方法论试分析[J].百花,2022(11):14-17.
[2]孟莞祺.《韩熙载夜宴图》人物视线与场景贯连之作用探析[J].大观,2022(9):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