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地理资源中国家安全问题的德育建设

2023-07-13王本成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家安全高中地理德育

王本成

【摘 要】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开展基于高中地理资源中国家安全问题的德育建设十分必要。教师可以从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国土资源安全三个方面进行德育建设,灵活采取不同手段,在地理课堂内外多个方面渗透地理资源中国家安全教育,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资源的认知,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 国家安全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5-68-03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命题,其中涉及国土安全、资源安全等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内容。在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开展基于高中地理资源中的国家安全问题的德育建设十分必要。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涉及国家安全内容,考虑到并非所有学生都会学习这部分内容,因此可以将国家安全问题的德育建设融入高中地理课堂内外,从而引导学生重视地理资源中国家安全问题,彰显地理学科德育建设的独特性。

基于高中地理资源中国家安全问题的德育建设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从环境安全、能源安全和国土资源安全三个方面入手,与德育建设的目标相互支持,将维护国家利益、树立民族自信作为落脚点,培养学生保护地理资源、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教师既要在课堂各个模块教学中渗透国家安全问题,也应结合时代热点与学生在课下积极交流,让德育更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意义。

一、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安全是当今世界最普遍的安全问题之一,与学生日常生活也较为贴近。学生关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及行为举措,对于维护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环境安全的德育建设应当由小及大,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见微知著,逐步意识到环境安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形成保護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首先可以基于校园环境安全进行德育引导。地理德育目标的制订应从班级环境、校园环境出发,从学生身边微观的事物着手,培养学生热爱环境的意识。环境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以此概念为出发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环境安全的概念,校园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区域,学生应形成保护环境、维护环境安全的意识。为了维护校园环境安全,学生可以调查学习的生态环境,思考维持校园环境生态的要素。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调查校园环境生态最合适的样本应当是校园内的湖水。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在校园刚刚建成时,校园湖水是死水,缺乏流通,因此难以保持清洁,没有鱼类生存,水藻异常丰富。在改建后,湖水有了自动化的循环净化系统,水质得到改善,学校也投放了几种鱼类,很受师生欢迎,学生喜欢在课后进行投喂。引导学生关注湖水的环境安全后,学生可以自然地将湖水生态循环的改善和鱼类的生长对校园环境乃至师生心态的影响联系起来,深刻理解校园环境安全的意义。

其次可以基于社会环境安全进行德育引导。对于学生而言,以居住地为中心、以日常活动范围为半径的一个中等的地理区域,是其社会意义上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划定自己所处的地理范围,并标注其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商场、店铺,以及经常前往的公园、广场等,使学生对该地理区域的运作与自身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其中与自然地理相关的部分,如农贸市场农产品的来源、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湿地公园、河流水库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设社会环境被破坏的后果,如耕地减少、河流水库干涸等。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环境安全对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社会在地理要素的作用下运作,任何一个环节的破坏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实际上,政府管理部门对于这些重要的地理环境有着非常详细的政策规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先自行设想保护环境安全的政策,再去对照相关政策规定,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社会环境安全对于社会运作的重要性。

最后可以基于区域国家环境安全进行德育建设。这一点较为宏观,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的教学活动来展开,通过典型案例向学生展示区域国家中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极端的历史事件进行拓展教学,如英国1952年曾发生“伦敦烟雾事件”,即大量的工业污染和居民燃煤取暖排除废气难以扩散导致了废气严重超标事件。因为这些污染,伦敦上空形成了浓雾,并且经久不散,严重的污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同时还导致了航班停运、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教师可以通过呈现这个典型案例,向学生揭示一旦发生区域环境破坏,就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再介绍我国各地曾经发生的严重的工业污染及其对区域经济和人民健康产生的影响,让学生思考每个案例所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原因及其对策,在此基础上引出国家和各地所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让学生深刻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绿色经济对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维护环境安全的自觉性。

学生生存于社会中,生存于地理环境内,将高中地理资源中国家安全问题的德育建设落实到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区域国家环境,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二、能源安全与区域发展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确保能源安全,才能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想引起学生对能源安全的重视,需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能源的功能,明白不同能源种类和能源结构的意义。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能源在经济社会的重要作用,树立合理利用能源、节约使用能源的意识。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一种特殊资源,是否拥有足够的能源生产和储备能力,是事关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安全问题。地理教学多次涉及能源相关知识,当学生的知识储备达到一定量时,教师可以开展能源专题的教学活动和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不同能源在不同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区域之间能源调配的背景和行动。例如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对当地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当时国内工业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此为例,教师可以该时代背景下的能源发掘为线索,梳理当时中国能源短缺的背景和能源开采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还可以将不同时期的能源开采效率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能源的高效利用在根本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工业时代的到来。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所需的各种物资是利用什么能源生产出来的,能源以怎样的形式流入千家万户。同时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能源不足的感受,如停电期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深刻理解能源和能源安全的意义。再让学生各自分享自己对保护能源、高效利用能源的看法,在交流中增强重视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其次要让学生理解能源结构的意义,支持能源结构的调整。第一,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能源结构现状。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这是地理教学的基本内容。但一些学生对能源结构有疑惑,他们在了解新能源的好处时往往倾向于急切改变现状,质疑为什么不将新能源作为国家的核心能源。对此,教师应当耐心讲解煤炭和新能源各自的特点,结合工业传统和能源需求,为学生厘清该问题,尤其要指出大量进口和储备石油、煤炭等能源的战略意义,这对于学生了解煤炭、石油在能源安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第二,教师要向学生介绍国家政策。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重点强调“能源自给能力保持在80%以上”和“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两个目标。这两个目标旨在通过改善和稳定能源结构和能源供给水平,建立稳固的能源安全体系。

在了解能源的战略地位和能源结构调整的意义后,从德育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安全意识。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接触新能源技术和新能源产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升学生对能源安全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未来投身新能源事业,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和能源安全贡献力量。

三、国土资源安全与民族自信心

国土资源是主权国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总称。广义的国土资源包含自然环境和矿产资源,教师让学生厘清国土资源的概念后,应当以国土疆域为核心,激发学生对国土疆域的热爱和增强民族自信心。

首先可以從我国国土面积和国土资源的整体出发。我国幅员辽阔,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无论是耕地面积还是森林资源、水资源都丰常丰富,在这样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长着56个民族,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学生,应当对我们的国土和国土资源有一定的了解。在引入国土面积知识时,大多数学生在回答我国的国土面积问题时,往往只提及陆地面积,而对海洋疆域不加提及。教师应当引领学生走出误区,向学生补充海洋疆域知识,最基本的就是我国有着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疆域,这也是我国领土的重要一部分,学生要了解海洋资源及其战略地位,并为之骄傲。其次要让学生理解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在激发学生对国土的自豪感以后,教师应该继续指出历史上一些国家对我国领土的侵占,以及当前一些国家对我国领土的觊觎,通过了解关于国土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每一块国土在资源和战略上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我国领土安全和国土资源安全的意识,自觉承担维护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的责任。

此外,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授我国国土资源的安全危机,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我国国土资源总量丰富,但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地矛盾和国土资源危机。学生在理解我国丰富的国土资源后,容易对我国国土资源安全形成片面的认知,认为我国国土资源丰富,没有发展之忧。基于此,教师应当进一步向学生揭示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安全危机,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土资源的安全问题。例如虽然我国耕地面积多,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经济发展导致的过度城市化中,耕地面积也不断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一再减少,严重影响了耕地安全。又如我国淡水资源总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但是大量的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用水,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与此同时,部分地区的植被被破坏,形成了荒漠化现象,导致干旱,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耕地和水资源两个方面来总结问题的本质,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国土资源虽然总量庞大,但是人均不足,且随着经济发展日益短缺。这是由我国人口多、发展快的国情决定的。也正因为中国人口数量庞大,更加需要协调资源与人口的矛盾。让学生理解国土资源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养成保护耕地、节约利用水资源等意识。

对于学生而言,国土资源安全意识小到对水资源的保护、对耕地面积的敬畏,大到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因此,基于国土资源安全问题开展德育建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具备敏锐的自觉意识,能够分辨一些劣质或国外地图的错谬,理解国土疆域的意义和各类国土资源的价值。

总的来看,由于地理资源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教师在德育中可以从课堂内外多个方面融入我国地理资源中的国家安全问题。在环境安全问题中,由于环境本身与学生息息相关,所以可以采取由小及大的方式,从校园环境生态安全出发,到社会环境安全的重要构成和运作方式,再到区域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理解国家环境安全的重要性。在能源安全问题上,可以采取从有到无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能源对于经济和生产力的重要性,并设想地区能源安全被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深刻理解国家对于能源供给问题的安全考量,形成正确使用能源和能源结构的价值观。在国土资源的安全问题上,教师则可以从我国广袤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国土资源出发,让学生在养成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捍卫国土资源安全和国家利益。

“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有效拓展丰富高中地理安全教育的深度与范围。”[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地理资源中的国家安全问题成为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都应该切实理解与积极思考的重要问题。地理课程的德育建设理应系统且深刻,引发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既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也是地理课程德育建设的独特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静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1(8):62.

猜你喜欢

国家安全高中地理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完善
从“Ralls案”看中国海外能源投资的国家安全审查问题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