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春作品选

2023-07-13张春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张春作品展览陶瓷材料

1986 出生于浙江温州,现为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作品获2022 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项目资助,入选2014 年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9 年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陶土首先呈现出一种不完全定型的状态,制陶的工作就是使一种原本不具备一定形状的物质材料变得具有一定的形状。在制陶过程中,身体的运动与手的劳作无疑是对陶瓷材料不完全定型状态进行塑形的最为直接的方式。陶艺家在对泥土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其感知与情感也毫无保留的“投射”在了泥土之中,而泥土的印记则被视作材料对艺术家的一种痕迹反馈。

在我较为早期的作品《皮囊壶》等系列中,其创作重心在于对陶瓷材料本体语言的探讨,而“身体”隐喻作为一种自然的痕迹,隐含在器皿形态的雕塑作品中。通过该系列作品的创作,我利用黑陶“致柔致硬”的特性,有意保留泥土与身体接触过程中,偶发状态下产生的质感与记忆:泥土在湿润状态下柔软且极赋可塑性,而撕裂之后类似疤痕的质感又不禁让人联想起人类身体的伤痕记忆。这些记忆是作者本人的身体与泥土在不断的摔、拍、抚触等交往过程中的痕迹显露,亦是身体与泥土亲密接触的证据,是身体感知在泥土上的情感显现。

在《复述》系列作品中,泥土测度的是文化之物。通过泥土包裹老式家具,将身体的痕迹与老式家具的使用痕迹一道道剥离与保存,使得泥土形成内方外圆的两个形态。内形是家具的结构与纹路,外形是包裹的软体形态。随着泥土干燥、开裂、瓦解,最后将其在窑中瓷化得以保存。

在《剥离》系列作品中,泥土测度的则是自然物。作品名来自法国诗人保尔・瓦雷里(Paul Valery,1871-1945)的名句:“最深邃的,是表面的皮肤。”在这件作品中我提取了剥离“表皮”的概念,从身体观念出发,质疑西方艺术中基于数理逻辑的笛卡尔坐标系(Cartesian coordinates)空间观,在碎片化的树木、石头、大地中,重构身体在时间、空间中的可视隐喻,重思泥土和对象之间若即若离的亲密关系。

通过创作,尝试以自我身体感知为基点,形成观念:物体的表皮是物体的肉与外界的交界面与空间基础,同时也是物与物亲密接触的起点。

——创作者自述

身体纪念碑——罗汉寺2 陶 尺寸可变 2022 张春

皮囊壶1 陶 30cm×8cm×60cm 2013 张春

剥离之一 脱胎木、瓷 尺寸可变 2015 张春

深邃的表皮之二 草木灰、石膏、透明树脂 尺寸可变 2021 张春

身体纪念碑——器 陶、牛乳 尺寸可变 2019 张春

猜你喜欢

张春作品展览陶瓷材料
借 刀
借刀
CeO2稳定ZrO2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
B4C-TiB2复相陶瓷材料研究进展
高熵陶瓷材料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选登(三)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选登(二)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获奖美术作品选登
2016广西艺术作品展览美术作品选登(一)
借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