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3-07-12王芳

经济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王芳

摘 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性发展,古村落旅游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热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进行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古村落为了获取更加高效的经济效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保护,仅仅只是千篇一律地包装古村落,日益凸显出同质化以及商业化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特色。文章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山西长治某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古村落旅游在未来实现更加积极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古村落旅游 文化保护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131-03

一、引言

古村落指的是历史沿革比较久远,建筑环境、村落选址以及建筑风貌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民俗民风比较独特的村落。古村落的年代比较久远,却至今仍然在为人们服务。对于广大的游客而言,古村落旅游资源是一笔非常值得保护的宝贵财富,可以比较全面地展示出该地区的历史沉淀,将自然资源与当地传统民俗比较深入的融合。我国乡村旅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也在积极地开发越来越多的古村落。平顺某古村落是一个比较典型、受到大众欢迎的古村落旅游开发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然而,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不尽人意,怎么样向世人展示更好的村落风貌,通过旅游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古村落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应该有效处理好古村落保护以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更好地保护古村落资源,开辟出一个全新的开发突破路径。

二、概况介绍

本文所指平顺县某古村落位于太行山南端东侧的虹霓大峡谷中,在山西平顺县城东30公里处,距林州市35公里。复杂的地质,峻峭的岩体,蔚为壮观的山形地貌,连绵的山脉,形成奇峰怪石,危崖绝壁,幽谷深渊等自然景观,也有众多人文建筑物。有殷纣时期武成王黄飞虎留下的三件遗物:师盔山、鞭山、牛头山;有汉刘秀留下的汉王寨,有唐李世民留下的跳马涧,还有国宝级别的古建筑明惠大师塔等。

近年来,随着长安高速的开通,附近国家4A级景区通天峡客流的剧增,旅游也推动了该村落的前进,打破了过去相对闭塞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村落的发展。针对该古村落保护方面,当地政府制定并实施一些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她“古”色的消失速度。通过进行旅游开发,该古村落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从事自媒体的“新农人”从无到有,再到数量逐步增加,村民可以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当地村民拥有了更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自身的思想也会更加先进、与现代接轨,深入地了解到家乡所拥有的价值以及文化意义,村民保护古村落意识也会进一步深化。如今,该古村落历经岁月洗礼,拥有着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文化,通过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凸显出当地的民宿民风以及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

三、平顺县某古村落旅游发展现状

(一)历史悠久但旅游开发起步较晚

该村小学坐落在隋唐时所建藏梅寺海会院的遗址,明惠大师塔是海会院留下的唯一遗物,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这至少可以证明在隋唐时该村庄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从旅游开发方面来看,她主要借力于2010年后太长高速的开通、通天峡景区名声的鹊起,开发起步较晚,发展相对缓慢。该村的旅游主要以村民自主经营为主体,有很少的公司参与其中,还没有形成统一化管理的规模,相较于企业集团以及政府部门开发而言,景点比较松散,还未形成全面统筹的大规模景区,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濮阳市统一规划发展古村落的相关经验。

(二)旅游以简单的观光型旅游为主

该村景色优美,四面环山,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大豆,五谷丰登;核桃、柿子、苹果、梨、桃、杏、枣等多种干、水果皆可丰收;萝卜、白菜、韭菜等蔬菜均可种植;梧桐、槐树、柳树、松树、杨树、柏树都能生长。

但在现阶段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村内商业气息并不浓厚,商铺不多,村民生活习惯依然较为传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河流里洗衣洗菜,在田间地头劳作。客户旅游主要为观光型旅游,溜达下古朴村落的大街小巷,聆听下虹霓大瀑布,在河边浅水处嬉戏打闹一番,困了乏了随即开车离去。与其他古村落旅游相比,例如参观形成于北宋时期的黄埔古村的岭南建筑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相比,仅为观光型的旅游体验就较为单调。

(三)深度参与旅游的村民较少

秋季放眼望去,野生酸枣、葡萄等灌木郁郁葱葱;大黄、益母草、蒲公英、柴胡、车前草等上百种中草药材均有生长,遍野可采;上党参、花椒、柿饼是当地的特产。但村内留守人口主要是小孩以及老人,大多年轻人觉得留在家乡收入不多,选择离乡外出经商或打工。

近些年,村民们都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开发旅游,旅游搞好了,游客多了,家乡就能全面发展起来。但是在全部的村民当中,较少有村民真正深度地参与到旅游当中去。仅仅是靠近马路边的村民会选择开商店或是开农家乐,到路边摆地摊向游客售卖一些大众化的旅游纪念品或当地土特产。

四、该古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服务设施不够完善

在对旅游景区进行日常开发的过程中,景区的基础服务设施只有做到比较完备,旅游产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该古村落自身的基础设施存在欠缺,比如信息基础设施、停车场、医疗室、公共汽车等,同时公共空间功能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流的需求,势必影响进一步的发展。由于缺乏资金以及技术力量,基礎设施建设缓慢,交通道路坑坑洼洼、不太平整,旅游配套设施存在缺位的问题。有“悬崖人家”这样特色民宿,但总体而言较少,大多为普通民宿。科学规划相对缺乏,对商业化发展存在着过多的追求,原有的村落风貌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以及保护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维护,保存好古村落特色文化,避免存在建设性破坏的情况,要和现代旅游产业需求之间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

(二)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拥有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旅游宣传方式,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新媒体也开始运用起来,促进了旅游推广以及宣传。该古村落逐步凸显出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比较科学管理的这一问题,旅游宣传方面比较落后,古村落的文化缺乏一个有效的传播渠道,优秀、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知名度依旧不高,宣传力度依然有待提升。举例来说,在对古村落信息进行查询时,游客往往会选择查询互联网,但该村庄的相关信息并不是非常丰富且全面,旅游路線不清晰,部分游客虽然有旅游意愿,但最终也失去了兴趣。虽然逐渐有了自己“新农人”的宣传,主要是走团队路线,但外地游客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

(三)内素外形仍需提高

山坡植被率低,再秀气的山,光秃秃的外表,怎么也体现不出它们的美。深秋和冬季整村望去缺乏画面感。在绿化过程中要坚持科学规划、景观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多种树目混合种植,使山坡四季见绿、三季见花。要让游客能将不同旅游体验和不同目的地瞬间匹配起来,一如提起江西婺源一片金色海洋般的油菜花画面立马浮现在脑海。一些人文因素,如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村民的认知并不深。首先,对于古村落文化,村民的认识不够深入,许多村民并不是很熟悉自己家乡的历史,对古村落文化价值缺乏一个正面的认识;其次,部分村民思想观念并未做到与时俱进,骨子里大干一场的劲头没有被激发出来,较为传统,没有人把漫山遍野可以生长的水果、药材做深加工,也没有人把特产包装成批量的特色旅游产品,还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无法做到从大局出发,自然也会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四)文化载体急需丰富

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融入当地深厚的文化内涵,打造差异化优势,从而有效地建立旅游产业链。然而,该村并未深入挖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缺乏良好的品牌意识,因而旅游品牌缺乏影响力。明慧大师塔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隋唐时期所建藏梅寺海会院留下的唯一遗物。可以请相关专家前来尽可能恢复历史原貌,使人们可以重新听到暮鼓晨钟。明慧大师塔不仅可以证明该村的悠久历史,同时可以为考古及历史学家提供有意义的信息,还可以见证中国古代在隋唐时期造塔技术之高超。

(五)旅游资金投入不足

在投资这一方面,旅游开发公司主要集中在卫生管理、古民居租赁费用、宣传费用。所投入的资金主要是一些基本的费用支出,用于维持现状发展,较少有资金用于古建筑修缮、旅游景点的建设,也并未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旅游产品。由此可见,该古村落并不是非常注重旅游产品创新或改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受到资金投入的制约,并且投资收益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导致古建筑保护工作受到负面影响。资金到位就可以修葺一新,特别是龙王庙、奶奶庙以及关帝庙,举办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庙会,把相关的传说都收集起来,编辑成故事小册子赠予游人。把散于民间的很多小曲收集起来,作为精神文化遗产,使之代代相传。

五、该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着眼长远,完善基础设施

对于该古村落而言,通过不断建设维护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当地人居环境,完善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才能有效提升旅游的承载力。当地政府部门应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整合以及协调,防止基础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政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基础设施,切实提升投资力度,促进未来达到可持续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设施的功能以及物质实用性,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传统历史人文环境的影响,基础设施自身拥有着丰富的内在价值,应该对乡土生活进行完善,可以融入比较科学的生态适用性理念。对相关政府主体的职责进行有效的确认,村民也应提升自身积极性,深入保护与建设古村落,持续性地利用以及维护基础设施。

(二)基于村情,调整宣传策略

在进行旅游宣传推广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消费受众特征,切实做好旅游宣传工作。广东省河源市的黄岭古村应用互联网,通过开展乡村建设主题的研学活动,有效宣传了自身文化遗产。首先,可以对一些现代多媒体平台进行运用,建立一个科学的传媒生态环境,创意人才队伍应当建设起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游客也越来越喜爱使用新媒体,应该培育创意团队,与当地文化特色结合起来,提升文化创意能力,进行有效的宣传。其次,在进行旅游宣传过程中,应该研究出和乡情相符的广告用语,积极参加相关的宣传推广会,与政府和旅游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不断提升宣传力度,设计出形象化、符合自身实际的广告宣传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奇峰怪石的自然景观,组织开展旅游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该古村落应该充分运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发挥出宣传规模效应,和通天峡景区之间开展合作,进行联动宣传,提升宣传的效果。

(三)注重共赢,推动认知发展

当前在发展旅游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效益,而对生态保护以及本土文化有所忽略。为了促进古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应该不断提升村民认知程度,让百姓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促进村民认知发展,政府部门应开展具有针对性、科学的教育培训,开展一系列的知识竞赛,对胜出者予以奖励,引导更多的村民参加家乡旅游相关的服务,让村民个人的人生价值和利益得到提升,同时提高家乡荣誉感,村民便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来。

在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村民自身的主体地位,在项目设计研发的过程中纳入村民的利益,引导村民参加旅游发展,更加积极地进行主动服务,也应该加强村民的旅游培训,维护古村落的旅游形象,从而经济利益以及自身的素质水平都得到提升,同时文化自信也可以建设起来。

(四)发掘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辽宁省锡伯族村落手工剪纸文化发达,成功打造了自身品牌。徽派古村落发展过程中则是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古村落旅游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应该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入挖掘,基于自身的地方旅游特色,发现存在的旅游资源优势,建立旅游品牌,逐步提升古村落的识别度。当地政府有必要对旅游发展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形成以“通天峡”为中心、全面辐射周边旅游资源的战略布局,做好层层规划,打造当地旅游品牌。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应该着力提升整体素质,政府也可以提升相关的投入力度。此外,旅游景区应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有效提升游客体验和感受,停留时间可以得到延长,也能够推动联动消费。旅游景区可以融合社会力量,建立古村落特色民宿,高度重视体验式旅游,营造居家式旅游体验,形成不一样的体验。

举例来说,可以利用地形特点种植天然干、水果采摘园,其中有酸枣沟、杏树岭、桃花园、柿树洼、核桃坡,让游人体验回归自然界的轻松快乐和农家生活的悠闲和淳朴。多方联动形成更大的市场需求,打造有特色的旅游品牌。

(五)合作多方,吸纳更多资源

首先,可以与内部旅行社合作,也要积极联系全国相关旅行社,建立旅游精品线路,做出高效的旅游宣传。只有为旅客带来更加优质的服务,古村落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可以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聘请专家学者,建立比较丰富多彩的旅游开发方案,系统开发、有效整合与周边旅游资源,建立有效管理机制,使旅游资源开发更加完善和充分,保护更加合理。为使游人体验古人的生活,可以开辟古民俗游览区。保留并修葺古房,特别是旧式石窑洞、老式石板房、旧瓦房及古门楼。将古居按古代移民者当时寄居于此的简陋方式重新修建一下,再配上牲口拉的旧石磨、石碾,让游客体验住石岩、睡土炕、吃糠窝窝、拌甜炒面、喝野菜汤的艰苦岁月,忆苦思甜,珍惜当下。

六、结语

为了达到可持续发展,应该对物质资源以及文化进行整合,不断创新,打造科学的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古村落旅游的宣传,在未来最终达到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仲亮.开创旅游业和互联网经济的“黄金发展期”[N].中国旅游报,2015-09-21(01)

[2] 李金早.开明开放开拓迎接中国“旅游+”新时代[N].中国旅游报,2015-08-21(01)

[3] 陈小春.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J].旅游研究,2015(02):7-12.

[4] 黄成林.西递—宏村古村落旅游深度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03(03):280-284.

[5] 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1):81-88.

[6] 张鵬杨.基于真实性的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剑川县石龙村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5(02):60-63.

[7] 冯颀军.惠山古镇祠堂建筑意象的吴文化特征价值解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93-97.

[8] 李堃.西塘古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55-57.

[9] 吴文智.旅游地的保护和开发研究:安徽古村落(宏村、西递)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2(06):49-53.

(作者单位:太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