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诗以歌,唱诵经典:将诗词歌曲引入音乐课堂

2023-07-12吴秋华

新教育·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吴秋华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把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编成诗词歌曲,通过音乐的方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唱诵,这样学习诗词的方式不仅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还加深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中小学音乐课堂

随着国家实力的日渐强盛,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日益突显。民族自信、文化强国等政策方针频繁出现在政府文件和主流媒体报道之中,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突出大国崛起之势,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发扬光大民族精神的历史使命。但从小我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大都是在语文课堂中,有些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要好好背诵古诗词、文言文,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能提炼自身修养,最关键是考试都要考的……”孩子们从小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学习古诗词,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无法在诗词和“之乎者也”中感受古典文学的意境美。如今我们为古典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让诗词融合音乐飞入我们的音乐课堂,激发学生在唱诵歌曲中学习古典诗词的乐趣,经典诗词歌曲经孩子们用歌声传唱、用身体律动,同一首诗词在形象上便有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了。因此,笔者认为把诗词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很有必要。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从以上国家层面对美育工作的要求来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特别是对于学校音乐教育这一美育实施阵地、传承载体来说,我们这些美育工作者必须要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定意识和历史担当。而中小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未来發展的栋梁,更有义务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吸取文化精髓,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璀璨文化长河中的一轮巨浪,其发展历史悠久、语言纯粹精炼、情感意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影响范围广泛,堪称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瑰宝。而今把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编成诗词歌曲,通过音乐的方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上唱诵,这样学习诗词的方式学生会更喜欢,不仅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还加深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让孩子们不仅喜欢上了歌唱,还热衷于背诵古诗词。

二、诗词与音乐历史传承的需要

中国诗词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是通过文字高度凝练,表达方式抒情,想象力丰富、诵读有节奏、字词有声律,书写分行排列等形式来抒发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正因中国古典诗词所具有的节奏和声律特性,因而与音乐有共融之处。诗词与音乐的历史关系是有史书记载的,如《尚书·尧典》中写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文心雕龙·乐府》中写到“故知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再如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诗词全都是可以演唱的乐歌,又如《诗经》配上雅乐、《楚辞》配上楚乐、《乐府》配上清乐,唐诗宋词配上燕乐……纵观中国艺术发展的溯源,中国的诗词和音乐原本就是合为一体、自然融合的。在古代,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上音乐而歌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变化,后来诗、乐各自发展,独立成体。

从古典诗词的历史发展来看,诗词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虽然后来诗词与音乐独立成体,但随着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的创新,形式的多样,诗词与音乐再度结合传承,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和古代的诗词音乐不一样,具有时代感的事物更能让大众所喜欢和接受,还能树立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因此,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学唱经过创新的经典诗词歌曲,更符合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要求达到的美育目标。在优美的歌声中,在经典文化的感染下,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体现艺术课程基本理念的课程综合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提出的艺术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突出课程综合”“是以各艺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而音乐与诗词的融合,体现了音乐与诗歌和艺术“文学”的综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在突出音乐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合适的诗词歌曲教学搭建起与赏析古典诗词的内在联系,助力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提升审美情趣。在音乐综合实践过程中对诗词文学表现形式进行比较和创作,有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开拓学生文学艺术视野,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理解,这也正贴合了艺术课程培育核心素养的内涵: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的基本要求。

四、理应成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典诗词汇集了中华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绵延不息、创新发展的根基,因此,为之创编的具有现代风格的音乐正是在把握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展示出新时代风貌的产物。而学校音乐教育是学生认知音乐、学习音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学生又是易于接受新事物,喜爱现代音乐的群体,因此,将中国古典诗词通过守正创新,筛选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容易引起共鸣、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诗词歌曲引入音乐课堂很有必要,理应成为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深化和强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了解、感知、学习和实践,熟悉并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五、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式

将古典诗词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愉快歌唱,在美的音韵中感悟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这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好的方式。2018年中央电视台一档文化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开播以来,就成为了大家极力追捧的节目,之前对中国诗词没有太多了解和兴趣的一些年轻人就因为看了这档节目从好听、优美、轻快、激励人心等具有现代音乐元素的新创编的诗词歌曲中感悟到了中国诗词的魅力:声韵美、意境美、情感美。王俊凯的《明日歌》、王力宏的《三字经》、张杰的《少年中国说》、尚雯婕的《木兰诗》等具有经典诗词的现代歌曲在学生之间传唱。央视还从节目中评选出57首“年度经典作品”推荐给中小学生,让孩子们听歌学诗词。

除此之外,我国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在2005年开始尝试为经典古诗词与传统文化典范诗文谱曲,用了13年时间创作出了50首适合孩子们演唱的“新学堂歌”。比如《长歌行》《满江红》《游子吟》等这些新创作的诗词歌曲,曲风清新、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孩子们容易接受。因为孩子们不喜欢死记硬背古诗词,通过学唱具有时代感的诗词歌曲,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可以有效地促进并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學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会更喜欢。可见,如果把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诗词歌曲在音乐课堂上推广传唱,我想我们的音乐课堂将会呈现出一片歌声响亮、浓浓诗意、别具一格的课堂景象。

将古诗词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在保留了诗词文化意蕴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歌唱演绎能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将这样的诗词歌曲引入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或常规的音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法,还可以拓宽音乐教学内容,是国家音乐教材的有效补充。同时扩大学生对文学艺术了解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师除了和学生一起传唱经典,还可以创作经典,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创作,为诗词简单谱曲,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诗词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作中来,通过师生互动和教师鼓励,共同给古诗词重新谱写旋律,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获得审美体验。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我们作为美育教学工作者必须给孩子们早早埋下民族文化的种子,用歌声和经典去浇灌种子,使其如获甘露般茁壮成长,唤醒孩子们民族文化强大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因此,将诗词歌曲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我们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和诗以歌,唱诵经典,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我们的民族自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吴宇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吟诵和演唱[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3).

[3]谷建芬.新学堂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2年度专项课题“初中音乐‘诗乐舞’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H202010022)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唱”出来的作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