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国际版小学计算机教材的编写及其启示
2023-07-12聂玉芳邵绘宇李云文
聂玉芳 邵绘宇 李云文
摘要:教材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借鉴和学习国外信息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教材编写的优势,有利于为我国信息科技教材编写提供参考依据。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的编写工作,选取英国牛津国际版小学计算机(Oxford International Primary Computing)教材進行分析,发现英国教材在形式上图文并茂,插图表现力强,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方式,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单元主题紧密联系生活,倡导基于活动的学习方式,采用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通过对国外教材优势的探讨研究,将更加完善我国小学信息科技教材的编写。
关键词:英国教材、计算机、信息科技、小学教材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版)》,信息技术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更名为信息科技。为尽快实现新课标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践行学科新理念,编写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材就成为落实新课标的重要工作。英国在信息方面的课程由原先的ICT课程(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过渡更新到计算机(Computing)课程,英国的信息学科教育研究理论和教材编写成果较为成熟,因此可对其现有优质教材进行分析,深入探索其教材所呈现的编写理念,总结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编写特点,为我国信息科技教材编写提供参考。为此,本文选取了英国较为代表性的计算机课程教材,即英国牛津国际小学计算机教材(Oxford International Primary Computing教材进行了分析。
一、OIPC教材的编写背景
英国计算机(Computing)课程是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课程发展更新而来。原来实施的
ICT课程过分注重计算机操作技术,因此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等多方质疑,2013年9月英国正式公布了《英国国家课程:1-4学段的计算课程学习计划》 (Computing Programmes of Study for Key Stages 1-4,National curriculum in England),提出通过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数字素养——能够使用、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想法,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合未来工作场所和作为数字世界的积极参与者的水平上,高质量的计算机 (Computing) 教育能让学生使用计算思维和创造力来理解和改变世界。英国计算机课程是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科学和编程组成,而是由计算机科学(CS:Computer Science)、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数字化素养(DL:Digital Literacy)三个部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计算机(Computing)课程于2014年开始正式在英国所有中小学年级实施,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计算机课程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牛津大学出版社针对学习计划进行了教材开发,编写了英国牛津国际小学计算机教材(Oxford International Primary Computing,以下简称“OIPC”教材),小学阶段教材涵盖1-6年级(5—11岁)。该教材共六册,每册都包含六个单元,教材通过螺旋式模型(Spiral model)、基于活动式学习(Activity-based learning)等特有的优势呈现课程内容。
二、 OIPC教材内容设置和栏目组织
1.内容设置
OIPC教材是在英国计算机课程计划的基础上来规划和制定课程内容的,因此按照该计划的宗旨将培养目标划分为了六大核心素养:技术本质、数字素养、计算思维、编程、多媒体素养、数字和数据,每册书以这六大方面作为单元中心,每个单元对应一个核心素养,围绕着不同活动主题开展教学。各单元核心内容如表1:
2.栏目组织
OIPC教材的栏目组织和教材体例层次分明,具体呈现方式见表2:
OIPC教材各个单元包括单元导入、课堂教学、展示与评价三个板块。首先在章前列出单元学习目标,并以词汇云的方式呈现出本单元核心概念,以便学生大致了解本章的重点学习内容。以“学生讨论”与“预习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课堂中的合作交流做好准备活动,设置了“你知道吗”,提供一定背景知识导入单元学习。
课堂教学的各个栏目是OIPC教材的核心内容,OIPC教材又非常注重概念讲解,因此课时栏目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放在首要位置,突出概念讲解的重要地位。在活动探究中,依据新学习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以个人思考或小组交流形式展开,后续根据探讨活动提出思考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额外挑战”是为满足学生更多学习需求而设置的活动任务。
在章末内容的“总结与回顾”帮助学生梳理本单元主干知识,通过章节测试和应用活动来强化学生对重要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以自我评价的形式丰富了学习评价方法。本书的最后还附上了术语汇编即词汇表,将本书的重要概念汇集起来,以帮助学生查阅学习。
三、 OIPC教材的编写特色
1.图文并茂,插图表现力强
文字是表述抽象概念最准确的方式,图形是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最为直观的方式,文字是教材的核心,但插图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与文的有效搭配才是教材功能实现的基础。教材往往通过插图来增强文字感染力,以此为教学服务。
OIPC教材配图种类丰富,包括直观展示真实情景的实物照片、诙谐的卡通图画、表格和函数图以及各类统计图呈现出科学数据。从图片比例大小上来看,配图占页面比例大且醒目,印刷清晰易于辨别;从颜色搭配上来看,插图的色彩搭配鲜明,饱和度高,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以便快速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从构图和位置上来看,采用图片与文字紧密围绕方式,图片与文字相互交织,给人以浑然一体和错落有致的美感。[7]
2.采用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结构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观,学生每次接受新知识都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内容复杂性和深度,以此建构连贯且逐步上升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系统学习。OIPC教材是以螺旋式模型的方式呈现知识,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不断再回顾核心概念。
螺旋式上升体现在概念的连贯性上,同一概念前后多次重复出现,例如,“迭代”这一概念在不同年级教材的计算思维单元中重复出现,但随着年级的增加,这一概念相关的学习内容复杂性有所提升,低年级学生首先会学习迭代是什么,到中高年级学生能掌握一系列创建迭代程序的方法,接着探索将迭代应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高年级能利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迭代程序。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学习由具体到抽象,难度逐步升高,思维深度也实现了由低阶到高阶的跨越。
3.单元主题紧密联系生活
情境包含情和境,它赋予知识和认识以情和境,使知识和认知变得具体、形象和生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因此将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融合到教学中去,会唤醒学生的基本经验,增强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兴趣,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进而激发学生分析、评价和创新等高阶思维的发展。
OIPC教材每個单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作为主题切入点,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营造真实体验。例如:教材一“数字素养”单元的学习活动以保护自然雨林为主题,环境保护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话题;教材二“多媒体素养”单元是以个人生活爱好为主题制作图文文档,个人兴趣也是调动学生自我表达的重要话题,这些贴近生活的主题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找到与课程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开展探究学习。
4.直观呈现学科核心概念
OIPC教材各个单元包括单元导入、课堂教学、展示与评价三个部分。各个单元导入环节增加“词汇云”模块,直接呈现出本单元涉及的核心词汇,高度概括和凝练出本单元的关键概念,是本单元主要内容的标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核心要点。
例如,在教材一“数字素养”单元主要学习关于网页和网络搜索相关内容,其中涉及到的重要词汇:Hyperlink(超链接)、Browser(浏览器)、Web page(网页)、Website(网站)、Search engine(搜索引擎)等都是该单元的核心概念,“词汇云”板块就将其汇总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抓住本单元的基本学科术语,了解到单元重点的核心概念,突出核心概念有助于学生把握事物或者原理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了解范围更加宽泛的广义概念,以此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学科逻辑和观念。OIPC教材还特别注重专业词汇的描述,以尽可能形象的语言阐释基本定义,计算机学科术语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抽象内容具象化,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和认识。此外,词汇具体解释或定义也汇总在教材的最后glossary部分,以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5.倡导基于活动的学习方式
以学为核心的教材往往是以学生的学为逻辑组织的,作为“学材”的教材,呈现的是对学习方法的引导,体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唤醒并运用个人经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 ]OIPC课程系列教材主要内容不以知识呈现为主,而以项目支撑、活动引领为主,将活动体验和大单元自主探究设计作为编写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学习空间。
在大单元设计理念下,每单元主题内容是立足于一个完整项目的设计;在课时设计上,以具体活动设计作为课堂的出发点,学生需要完成一个或者多个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学习,设计和开展具体的任务和活动,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比如教材三“数字和数据”单元中学习电子表格和图表比较数据、输入公式计算时,让学生完成记录学校花园里向日葵高度的活动任务;教材六“数字和数据”单元中学习应用数据表格时,让学生各自调查家庭所在地区快递业务的相关数据,思索如何建立数据库。这种实践性活动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概念和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理解力。但是教材缺少学生活动过程的具体指导,提供任务完成所必须的步骤,通过一步步的具体指令来指导学习者,教师为学生创新、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提供支持。
6.采用丰富多元的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恰当、有效的工具和途径,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OIPC教材的评价在多个维度上与国内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都有很大差异,OIPC教材的评价体系更加丰富完善。
从评价内容上来看,OIPC教材突破了学习结果评价的单一范畴,还涵盖了学习能力与思维习惯的评价,如除了根据作业完成度和准确度以及测试情况评价学生水平等级,教师还会在每个单元后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评价其是否安全文明使用计算机等,对其行为表现划分成绩等级,能够多维度综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从评价主体上来看,OIPC教材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专业评估设计出了教师评价量表,使得教师评价更加全面系统和专业化;教材中也根据内容难易程度设置好自我评价体系,学生只需在该体系中对照任务完成情况对自身进行正确评估,自评和他评双重结合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真实、全面,也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有充分的反思,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和完善。
从评价方法上来看,OIPC教材是以形成性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完成单元学习后都有单元测评,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获得教学过程中的持续反馈,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此外在单元测评中既有理论知识测评也设置了相应的实操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对我国信息科技教材编写的启示
1.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合理编排学科结构
教材编写首先需要明确要编写的知识点有哪些, 知识点的重要性、关联性和呈现顺序。[ ]核心概念是组织整合某一学科自身内容中少数且关键的概念,具有高度概括的特征,是以事实为基础而产生的较深层次、可迁移的观念。[ ]OIPC教材的编排重点突出核心概念,将一些重要概念作出明确标注并加以解释,以加强学生对核心概念重要性的认识。而国内信息技术教材则缺乏对基础概念的描述性介绍,以《小学信息技术(北京版)》教材为例,国内的信息技术教材过多地介绍办公软件基本操作及运用,按照软件操作的难易程度分配给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缺乏教材整体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而概念是学生搭建学习结构的基本节点,编写教材应围绕着核心概念,依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水平,采用“螺旋式上升”、“辐射式引申”的方式呈现知识结构,既能够体现知识的层层递进,又能够以核心概念引申出更全面的知识点,有效搭建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学科体系,在编排上体现出概念理解和概念学习的层次性。
2. 以活动项目为引导,设计指向生活体验的实践活动
西方国家的教科书更加强调现实生活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该教材一个显著的特点——以完成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OIPC教材提供了关键素材,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构建了真实有效的学习环境,并以此作为引导,更加促进孩子积极学习、积极参与课程,信息科技课程本身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将抽象问题具象化,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2022版信息科技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学段教学应注重结合生活体验,同时小学中高年级学段要求在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原理时,加强学生体验感,锻炼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更侧重于学生的初步体验探究。因此在教材编写方面,应倾向于设计一些指向体验性的实践活动,创设实现“在做中学”的教育价值。
3. 以多元性评价为方法,促进学生全面与个性化发展
为提升评价活动的可操作性,可在教材编写阶段设置好评价体系,方便后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评价标准开展评价工作。国内以往开展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考核的方式是上机操作测试,仅评估学生终结性学习成果,缺乏对学习全过程的评价,为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教材编写应考虑形成性和终结性双重评价方式,促进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随着当前教育信息化不断加强,编写数字化教材是教材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可以设计在线作业评估系统,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提供全方位的评价和针对性反馈,以丰富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发现不同学生的优势和薄弱点,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教材应秉持内置差异化的设计理念,根据学生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合理设置难度梯度,满足学生的需求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教材编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果直接反映国家意志和教育方针。教材编写工作是教材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教材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关键桥梁。[ ]同时,教材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关键抓手。通过对英国OIPC教材的多角度剖析,对我国信息科技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展比较研究,探究其在编写理念、内容设置、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和差异性,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教材编写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进而解决当前编写所面临的困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学习的是国外前沿的新观念和新思路,并非照本宣科。教材要始终把握国家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出党和国家的根本意志,努力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水准的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 ] 凌伟.从设计到实施:英国计算课程改革的经验及启示[J].基础教育课程,2020(11):73-80.
[ ] 陈为,赵秀菊.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情境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2, 486(07):32-35.
[ ] 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1-8.
[ ] 袁振国. 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 第249页.
[ ] 周九诗,鲍建生.美国“发现教育”数字化数学教材编写特点与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2):134-138.
[ ] 郭玉英,姚建欣,张静.整合与发展:科学课程中概念体系的建構及其学习进阶[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02):44-49.
[ ] Wang, Y., Barmby, P. & Bolden, D. Understanding Linear Function: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Textbooks from England and Shanghai. Int J of Sci and Math Educ 15, 131–153 (2017).
[ ]曹周天,余宏亮.为新时代教材编研创新凝心聚力:第二届中小学教材论坛侧记[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02):138-141.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