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3-07-11王晓曼李淑艳郑雪洋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糖尿病

王晓曼, 李淑艳, 郑雪洋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鹿鸣湖院区 1 内分泌科, 2 全科医学科, 3 护理部, 河南 许昌 461000)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 随着病情进展可对机体的多个系统造成损伤[1]。 自我管理能力差是导致糖尿病继发多种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手段[2]。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为饮食、 运动、 药物、 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 然而目前常规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仍存在提升的空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糖尿病的移动管理逐渐受到临床的青睐。 移动APP 具有方便、 经济、 沟通便捷的优势, 并且可利用APP 收集患者的疾病信息, 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指导[3]。 基于此, 本研究将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用于2 型糖尿病 (T2DM) 患者, 观察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我院收治的100例T2DM 患者为对象。 纳入标准: ①符合T2DM 诊断标准[4];②无糖尿病并发症; ③神志清楚, 可熟练应用智能手机。 排除标准: ①认知功能障碍者; ②存在沟通障碍者; ③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者。 按照入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50例, 男性23 例, 女性27 例; 年龄30 ~78 (51.37 ± 6.86) 岁,病程 (10.24 ± 2.56) 年, 受教育年限 (11.64 ± 2.19) 年, 体质量 指数 (23.41 ± 3.46) kg/m2。 对照组50 例, 男性25 例,女性25 例; 年龄32 ~79 (52.91 ± 6.95) 岁, 病程 (10.51 ±2.62) 年, 受教育年限 (11.73 ± 2.07) 年, 体质量指数 (23.55± 3.60) kg/m2。 两组的年龄 (t = 1.115, P = 0.268)、 性别 (χ2= 0.160, P = 0.689)、 病程 (t = 0.521, P = 0.603)、 受教育年限 (t = 0.211, P = 0.833)、 体 质 量 指 数 (t = 0.198, P =0.843)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向患者发放健康宣传手册, 口头指导患者饮食、 运动、 血糖自我检测方法。 观察组采用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 (A) 成立护理小组: 小组成员均接受移动APP 软件应用的培训。 指导患者下载移动APP 软件,在个人中心填写个人信息并注册, 指导患者将自身的身高、 体重、 腰围、 血糖值等录入APP 内。 移动APP 针对患者的信息提供个体化的康复指导, 每天发送文字、 语音、 图片、 视频等信息, 内容为饮食、 用药、 运动及临床症状识别等。 (B) 软件介绍: 向患者详细讲解移动APP 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医护人员可利用移动APP 追踪患者信息, 根据患者的数据个性化地给予其指导。 患者可利用APP 记录自身饮食、 运动及血糖等数据。 (C) 管理措施: a.饮食管理, 患者将每天测量的血糖值及体重等录入APP 后, APP 根据患者的血糖及体重推荐健康食谱, 并根据APP 提供的烹饪方法进行烹饪。 b.运动管理, 患者可佩戴与APP 连接的健康追踪设备, 如智能手环、 手表等。 根据APP 中的运动指导, 患者可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 (高强度、 中等强度、 轻度运动; 有氧、 抗阻、 间歇指令运动), 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 可细化到合适的鞋、 选择平整场地、 避免拥挤等。 运动时间以早/晚餐后1 h 开始, 运动前热身5 min。c.足部护理, 指导患者每天检查足部, 对未发生足部病变者加强健康教育, 注意保护足部皮肤, 避免皮肤破损。

1.3 观察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 (FPG)、餐后2 h 血糖 (2hPG),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A1c (HbA1c) 水平。 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5]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共5 个维度, 分值与自我管理能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控制管理后, 两组的FPG、 2hPG、 HbA1c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s)

HbA1c(%)管理前 观察组 50 8.89±0.97 12.27±0.67 8.61±1.75对照组 50 8.92±1.02 12.31±0.73 8.39±1.52 t 0.151 0.285 0.671 P 0.881 0.776 0.504管理后 观察组 50 6.41±0.59 8.78±1.22 6.41±0.65对照组 50 7.86±1.15 10.14±0.97 6.97±0.60 t 7.932 6.170 4.476 P<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n FPG(mmol/L)2hPG(mmol/L)

2.2 自我管理能力管理后,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s, 分)

运动 合理饮食管理前 观察组 50 1.33±0.31 1.22±0.27 1.47±0.38 0.61±0.13 2.01±0.64对照组 50 1.36±0.35 1.18±0.30 1.52±0.42 0.58±0.19 2.04±0.69 t 0.454 0.701 0.624 0.921 0.225 P 0.651 0.485 0.534 0.359 0.822管理后 观察组 50 4.65±0.85 5.42±0.75 6.07±0.84 4.05±0.91 5.44±0.47对照组 50 3.64±0.70 4.12±0.93 4.25±0.92 2.98±0.85 4.62±0.50 t 6.486 7.694 10.330 6.076 8.449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时间 组别 n 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用药行为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升高幅度均较明显, 表明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有研究[6]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性别、 年龄、 文化背景、 自我效能等与其自我管理水平紧密相关, 同时医患之间的交流沟通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同样至关重要。 应用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可联合内分泌科医师及护士对患者进行线上管理, 根据患者上传的数据,及时给予对应的处理, 保证管理的快速及有效性[7]。 医护人员可通过移动APP 随时查看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发现异常后及时调整饮食及运动方案, 维持患者血糖的稳定性; 护理人员可通过APP 了解患者的血糖监测数据, 并通过该软件推送血糖控制知识, 满足患者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通过强化护理管理的强度及频次, 提高患者依从性, 利于患者血糖监测及足部护理等。

本研究结果显示, 管理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 (FPG、 2 hPG、 HbA1c) 水平降低明显, 提示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可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利用移动APP 可监督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值, 并根据血糖水平选择合适的饮食及运动方案, 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8]。 借助移动APP 管理可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 利用软件模块进行跟踪、 上传测量数据, 将个体化的指导内容反馈至患者, 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9]; 通过干预小组定期在微信群内讨论病情, 实时监督患者的病情, 可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管理, 有效弥补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 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 移动APP+血糖管理模式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维持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春节饮食有“三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