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输液门诊中的应用及对留置针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2023-07-11杨新霞马丹
杨新霞, 马丹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门诊办, 河南 郑州 450015)
输液门诊是医疗机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能通过静脉输液对患者进行及早的治疗与处理, 加速其疾病康复。 静脉留置针是输液门诊常用的一种辅助输液技术, 具有一次穿刺多次使用的优点, 可降低患者反复血管穿刺的痛苦, 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还能避免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1]。 目前诸多输液门诊的静脉留置针技术已较为成熟, 但部分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后仍可能发生静脉炎、 疼痛、 液体外渗等并发症, 影响输液治疗[2]。研究[3]认为, 对输液门诊静脉留置针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管理可降低其并发症风险, 为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故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输液门诊管理中, 探讨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于我院输液门诊治疗的100 例留置针输液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n= 50) 男29 例, 女21 例; 年龄24 ~79 岁, 平均 (49.92 ±5.77) 岁。 对照组 (n = 50) 男28 例, 女22 例; 年龄19 ~78岁, 平均 (50.81 ± 5.80) 岁。 两组的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留置时间连续超过3 d; ②上肢或下肢血管清晰; ③生命体征平稳; ④意识状态较好, 可积极配合研究开展; ⑤知晓研究目的且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异常者; 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 ③存在其他危急重症需立即治疗者; ④输液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⑤因各种原因出现病历资料统计不全者。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告知患者输液相关事项,对患者皮肤予以常规消毒, 静脉留置针穿刺时需观察回血情况, 穿刺成功后观察并处理皮肤组织周围的红肿情况, 使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对留置针进行固定处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 ①穿刺前评估患者的肢体血管状态, 在选定血管后尽量以静脉远端作为穿刺点; 对存在基础疾病且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应尽量避免进行下肢静脉血管穿刺, 多选择上肢血管。 ②留置针选择细短型, 减少患者手臂活动时血管内皮损伤风险。 静脉输液前检查留置针状态, 输液药物具有刺激性时通常选择先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 后输入刺激性弱的液体。严格监督控制输液速度, 不宜过快。 ③规范无菌操作流程, 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好, 取出留置针时需在输液器辅助下排尽空气, 护理人员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需戴好手套, 对穿刺血管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铺巾, 穿刺成功后需要及时打开输液调节器, 观察液体输注是否流畅, 并固定针翼, 抽出针芯, 以封闭式无张力方式进行留置针固定。 ④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尽量缩短留置时间, 针对血管状态较差、 老年及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需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 并密切观察患者留置针留置期间局部皮肤是否出现红肿症状, 对静脉炎风险进行评估, 针对高风险者需停止使用留置针, 后续输液治疗时需要更换穿刺点位。
1.4 观察项目①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舒适度与留置针留置时间, 其中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4]评估, 取横向纸片按照刻度依次记录0 ~10 分, 患者疼痛程度随着分值增加而升高; 应用院内自制输液患者舒适度评价量表评估其舒适度, 0 ~10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舒适度越高。 ②比较两组患者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 包括液体外渗、 疼痛、静脉炎等。 ③比较两组患者对输液门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满意度量表共20 个评分问题, 每项1 ~5 分, 总分100 分, 评分越高则患者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 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 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 舒适度评分与留置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 舒适度评分与留置时间比较 (±s)
组别 n VAS 评分 (分) 舒适度评分 (分) 留置时间 (d)观察组 50 2.37±0.26 8.02±0.65 3.43±0.38对照组 50 5.12±0.49 6.79±0.60 4.55±0.47 t 值 35.055 9.832 13.103 P 值 0.000 0.000 0.000
2.2 留置针并发症观察组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
2.3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合理应用对输液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还能一定程度避免输液风险事件发生。 研究[5]表明, 静脉留置针因穿刺对象与留置时间的不同, 疼痛反应及输液期间并发症风险也存在较大差异。 研究[6]认为, 静脉留置针引发的疼痛反应和各类型并发症主要与机械刺激摩擦、 药物刺激干扰有关, 通过制定规范的护理方法可显著改善留置针输液治疗环境, 从而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最大程度提升输液效果。 预见性护理基于风险因素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 进而避免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7]。 该护理方法主要通过穿刺前对患者自身情况、血管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来明确穿刺点位, 避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疼痛程度; 还能对输注药物进行合理管理, 避免强刺激性药物对患者血管产生刺激性损伤; 此外, 还通过规范穿刺流程避免细菌侵入情况发生, 减少留置针感染的发生; 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规定留置针时间、 及时更换留置针穿刺点位, 避免长期留置针状态下的血管损伤与皮损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更加轻微,舒适度较对照组更好, 留置时间较对照组更短 (P <0.05), 表明门诊输液中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反应,合理规划留置时间, 在维持患者舒适度的同时提升输液治疗的整体效果。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观察组的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 (P <0.05), 表明预见性护理可提升门诊留置针患者输液治疗安全性, 对后续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李苗[8]曾在一项研究中选择50 例门诊输液留置针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管理, 结果显示本组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P <0.05), 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对该组实施的护理方法更为满意 (P <0.05), 表明预见性护理更加注重患者身体与心理感受, 重点考虑患者自我意愿, 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综上所述, 预见性护理在门诊留置针患者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可合理规划患者的留置针留置时间, 减轻其疼痛反应, 提高其输液治疗舒适度,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诸多患者均对该护理模式持较高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