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锁定螺钉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简单骨折的效果

2023-07-11高骥李双印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胫骨螺钉钢板

高骥, 李双印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骨科, 河南 郑州 450099)

胫骨下段简单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 手术为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其中锁定钢板为治疗骨折的常用方式[1]。 但锁定钢板在胫骨骨折的固定治疗时可出现骨折端骨痂不对称的现象,可造成愈合部位的强度较低, 并且部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延长或出现骨不连[2]。 目前减少骨折术后骨不连及愈合延迟的发生为骨外科研究的重点。 李杰等[3]的研究显示, 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时, 其轴向刚度减弱有助于骨折的愈合。 动态锁定螺钉是新型的内固定方式, 可降低轴向刚度, 并可减轻固定装置的应力遮挡作用, 促进骨痂的生长[4]。 基于此, 本研究观察动态锁定螺钉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简单骨折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85例胫骨下段简单骨折患者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3 例, 男性32 例, 女性11 例; 年龄22~67 (46.87 ± 3.86) 岁, 体质量指数 (24.36 ± 0.78) kg/m2;致伤原因: 交通伤30 例, 跌伤13 例; 位置: 左侧15 例, 右侧28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 (5.31 ± 0.29) d。 对照组42 例, 男性30 例, 女性12 例; 年龄20 ~66 (47.37 ± 3.93) 岁, 体质量指数 (24.57 ± 0.71) kg/m2; 致伤原因: 交通伤32 例, 跌伤10 例; 位置: 左侧13 例, 右侧29 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 (5.22± 0.22) d。 两组的年龄 (t = 0.592, P = 0.556)、 性别 (χ2=0.096, P = 0.756)、 体质量指数 (t = 1.297, P = 0.198)、 致伤原因 (χ2= 0.444, P = 0.505)、 骨折 位 置 (χ2= 0.149, P =0.700)、 受伤至手术时间 (t = 1.609, P = 0.111)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①经X 线检查确定为胫骨下段简单骨折; ②新鲜骨折; ③随访时间>6 个月。 排除标准: ①病理性骨折者; ②严重骨质疏松者; ③合并慢性骨髓炎者; ④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

1.3 治疗方法入组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蛛网膜下腔麻醉, 在胫骨前缘外侧1 cm 纵向切口, 根据骨折的位置及范围确定切口中心、 长度。 胫前肌内侧入路, 充分显露骨折断端, 钢板紧贴胫骨内侧置入, 复位骨折、 调整钢板位置。 观察组采用动态锁定螺钉钢板系统固定, 在骨折近端的胫骨用双层皮质骨骨钉技术置入螺钉, 动态锁定螺钉均置于骨折近端。对照组采用普通锁定螺钉钢板系统固定。 结束后X 线机透视下确认螺钉位置, 冲洗切口, 逐层缝合。

1.4 观察指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利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估患者术后4 周、 24周的疼痛程度, 0 ~10 分, 分值越高则患者疼痛程度越重。 观察患者术后4 周、 24 周的骨痂生长情况及骨折愈合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术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 43 76.88±15.02 131.93±32.01 5.02±2.03对照组 42 71.29±12.21 144.83±40.82 5.67±0.98 t 1.880 1.623 1.873 P 0.064 0.108 0.065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2.2 两组的VAS 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周、 24 周的VAS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 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术后4 周 术后24 周观察组 43 2.92±1.02 1.33±0.92对照组 42 3.01±0.82 1.22±0.43 t 0.448 0.703 P 0.656 0.484

2.3 两组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术后4 周、24 周的骨痂生长率, 以及术后24 周的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骨痂生长及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n (%)]

3 讨论

胫骨下段简单骨折是骨科常见病, 手术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 促进其功能恢复[5]。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治疗胫骨骨折的主要手段, 然而临床发现锁定钢板在治疗中仍存在一定不足,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时有发生, 其中钢板的硬度过高产生的骨折断端应力遮挡为主要诱发因素[6-7]。 Bottlang 等[8]指出,锁定钢板下骨折块之间不对称, 固定的对侧骨折块之间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 该种活动对骨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而在钢板的同侧, 骨折块的微动不利于骨折愈合。 动态锁定螺钉技术可实现对称性的运动, 并且可保证应力的均匀传导。 故本研究将动态锁定螺钉用于胫骨下段简单骨折患者的治疗。

彭源祥等[9]的研究显示, 动态锁定螺钉治疗胫骨骨折时未发现骨不连及愈合延迟。 本研究中动态锁定螺钉治疗患者同样未观察到相关的并发症, 表明该种技术安全可靠。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住院时间未见显著差异, 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同样未见显著差异, 但观察组术后24 周的骨痂生长率及骨折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提示动态锁定螺钉系统的手术用时、 机体刺激等与常规锁定螺钉无明显差异, 但可促进骨折断端骨痂的生长。 动态锁定螺钉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内置物固定强度基础上减小其刚度, 进而促进骨折的愈合[10]。 动态锁定螺钉通过螺钉杆及螺钉套之间的弹性固定强度, 减小轴向刚度。 螺钉杆在螺钉套内通过悬臂梁的方式保证两者之间存在微动, 转化骨折块的对称性移动。 此外, 动态锁定螺钉的直径较普通锁定螺钉更大, 可增强螺钉在疏松骨质的稳定性, 防止螺钉松动导致固定无效的发生。

综上所述, 动态锁定螺钉结合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简单骨折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该种治疗方式较普通锁定螺钉更有利于骨折端骨痂的生长和骨折的愈合。

猜你喜欢

胫骨螺钉钢板
一种浮动不脱出螺钉组件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
谈船上卷钢与钢板的衬垫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
26例下胫腓螺钉断钉取出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