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曲松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观察
2023-07-11吴春斌陈鹤陈航
吴春斌, 陈鹤, 陈航
(福建省仙游县总医院 儿科, 福建 莆田 351200)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非特异性疾病, 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 具有发病急骤、 病情进展快速的特点[1]。 化脓性扁桃体炎多在冬、 春两季发病, 发热、 扁桃体肿大、 咽痛、 双侧扁桃体可见脓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抗菌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 此前青霉素为临床首选,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滥用, 青霉素的耐药性不断升高, 治疗效果逐渐下降。 头孢曲松是第三代半合成抗菌药物, 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黏肽合成酶, 导致细菌胞壁破裂, 发挥灭菌作用。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是复合型抗菌药物, 对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治疗肺炎及感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较好[2]。 本研究观察头孢曲松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为对象。 纳入标准: ①符合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 ②无用药禁忌; ③入院前未接受对症治疗。 排除标准: ①合并气管炎、 肺炎等疾病者; ②合并先天性疾病者; ③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④肝肾功能不全者;⑤过敏体质者; ⑥慢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喉白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症者。 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各40 例。 观察组男性24 例, 女性16 例; 年龄1 ~9 (4.39 ± 1.03) 岁, 病程 (1.67 ± 0.34) d;扁桃体肿大程度: Ⅱ度34 例, Ⅲ度6 例; 溶血性链球菌24例, 肺炎链球菌8 例, 金黄色葡萄球菌2 例, 未检到病原菌6例。 对照组男性22 例, 女性18 例; 年龄1 ~8 (4.16 ± 1.14)岁, 病程 (1.75 ± 0.30) d; 扁桃体肿大程度: Ⅱ度35 例, Ⅲ度5 例; 溶血性链球菌23 例, 肺炎链球菌9 例, 金黄色葡萄糖球菌2 例, 未检到病原菌6 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治疗方法入组患儿均给予咽拭子病原学检测、 补液、 退热等对症支持干预。 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治疗, 70 mg·kg-1·d-1与5%葡萄糖100 mL 混合静脉滴注, 1 次/d。 观察组采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 100 mg·kg-1·d-1与100 mL 生理盐水混合, 静脉滴注, 2 次/d。 两组患儿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 症状显著改善为有效; 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为无效。 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 (发热、 咽痛、 脓性分泌物、 扁桃体肿大) 缓解时间。 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 离心分离, 采用ELISA 法检测白介素-6(IL-6)、 白介素-8 (IL-8)、 C 反应蛋白 (CRP) 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5.0 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n(%)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采用t 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n (%)]
2.2 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观察组的发热、 咽痛、 脓性分泌物、 扁桃体肿大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s, d)
组别 n 发热 咽痛 脓性分泌物 扁桃体肿大观察组 40 1.92±0.23 1.20±0.15 2.12±0.12 2.18±0.22对照组 40 3.66±0.28 3.76±0.32 4.23±0.44 4.76±0.23 t 30.370 45.813 29.260 51.268 P<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后, 两组的IL-6、 IL-8、CRP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时间 组别 n IL-6 (ng/L) IL-8 (ng/L) CRP (mg/L)治疗前 观察组 40 29.12±2.13 15.30±3.18 38.93±4.16对照组 40 29.20±1.67 15.26±3.02 38.90±4.72 t 0.187 0.058 0.030 P 0.852 0.954 0.976治疗后 观察组 40 14.57±1.09* 8.42±1.21* 15.78±1.03*对照组 40 24.34±1.41* 12.56±1.78* 24.86±2.36*t 34.671 12.165 22.302 P<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上呼吸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该病多在儿童时期发病, 并且具有传染性[3]。 化脓性扁桃体炎是因细菌(主要为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球菌) 感染引起局部炎性反应,细菌进入呼吸道定植后其代谢产物可刺激炎性因子的释放, 引起局部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进而导致咽部充血、 弥漫性肿大、化脓等症状[4]。 化脓性扁桃体炎若干预不及时可继发蜂窝组织炎、 扁桃体周围脓肿、 肺炎等, 严重者可致心肌炎等全身炎性反应, 影响患儿预后转归[5]。 抗感染为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的基础措施, 此前临床主要采用青霉素治疗, 对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 并且可有效预防全身炎性并发症的发生, 但其耐药性不断升高, 临床疗效欠佳。
头孢曲松是第三代半合成头孢类抗菌药物, 可抑制细菌细胞壁中的黏肽合成, 使细胞壁破裂水解, 菌体肿胀裂解死亡[6]。头孢曲松对绝大多数的革兰阴性及阳性菌的抗菌活性均较好,用药后可有效控制病情, 然而头孢曲松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其抗菌有效性因人而异。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是将哌拉西林与舒巴坦钠按照2 ∶1 的比例合成的复方抗生素, 哌拉西林的抗菌谱较广并且对组织的渗透性强, 可杀灭多种细菌病原体; 舒巴坦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并且其活性不可逆, 可增强哌拉西林的抗菌活性[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缩短, 提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在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方面更具优势, 并且其起效迅速, 可快速控制患儿症状。 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受到细菌感染后, 可诱导机体释放大量的炎性介质。 IL-6、 IL-8 为促炎因子, 可增强炎性反应程度; CRP 是急性期反应蛋白, 机体受到感染后其水平急剧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两组的IL-6、 IL-8、 CRP 水平均降低, 且观察组降低幅度更明显, 提示头孢曲松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均可通过抗菌作用减少机体炎性因子的释放, 但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抑制炎性介质的作用较强[8]。 原因可能为,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 其中哌拉西林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对细菌细胞膜的穿透性较强, 可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舒巴坦是水解酶抑制剂, 其自身的抗菌性弱, 但对β-内酰胺酶的活性具有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与哌拉西林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 增强其抗菌活性, 有效杀灭细菌, 减少其对机体的刺激作用, 进而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
综上, 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优于头孢曲松, 可快速缓解症状, 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