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3-07-11牛建平李永芳王焕婷
牛建平, 李永芳, 王焕婷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河南 郑州 45000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 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硬化、 血管狭窄及闭塞所致,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致死率[1]。 目前,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多采取降纤、溶栓、 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 以改善患者脑组织血液循环, 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阿替普酶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常用药物, 能够改善患者脑血流量, 但受时间窗、 血管基础等限制, 部分患者疗效欠佳, 需与其他药物联用以提高整体疗效[2]。 丁苯酞注射液是一种脑保护制剂, 能够改善线粒体代谢、 抑制血小板聚集, 恢复脑组织供血、 供氧, 还具有改善脑组织微循环、 修复神经元等作用[3]。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1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旨在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 年8 至2021 年8 月我院收治的91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45例) 和研究组 (46 例)。 对照组中男25 例, 女20 例; 年龄42~68 岁, 平均年龄 (55.21 ± 6.12) 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 ~6 h,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 (2.99 ± 0.41) h。 研究组中男27 例,女19 例; 年龄41 ~67 岁, 平均年龄 (54.01 ± 6.01) 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2 ~4 h,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 (2.52 ± 0.38) h。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P >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颅脑MRI、 CT 等检查确诊者; 入院时间≤24 h 者; 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 伴严重恶性肿瘤疾病者; 精神疾病者; 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近30 d 内接受免疫抑制剂、 抗凝治疗者; 依从性较差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 抗血小板聚集、 调脂稳定斑块、 调控血压、 清除氧自由基、 保护脑细胞、 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 同时, 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 国药准字SJ20160055) 治疗, 0.9 mg/kg (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 首次静注总剂量的10% (1 min 内完成), 剩余90%静滴 (60 min 内完成)。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041) 治疗, 100 mL/次, 静滴, 2 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 显效: 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NIHSS 评分降低46% ~90%; 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SS 评分降低18% ~45%; 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 NIHSS 评分降低<18%。 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②神经功能。 于治疗前、 治疗2 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分值0 ~42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 (mRS) 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分值0 ~5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以±s 表示, 行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2 周后,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5.65%) 显著高于对照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两组治疗前、 治疗2 周后的NIHSS、 mRS 评分比较治疗2 周后, 两组的NIHSS、 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 且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的NIHSS、 mRS 评分均显著更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 治疗2 周后的NIHSS、 mRS 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 治疗2 周后的NIHSS、 mRS 评分比较 (±s, 分)
注: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aP <0.05。
组别 n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2 周后 治疗前 治疗2 周后研究组 46 14.84±2.19 5.76±0.83a 3.29±0.64 1.04±0.26a对照组 45 14.27±2.43 8.22±0.75a 3.20±0.57 1.62±0.33a t 1.176 14.824 0.708 9.324 mRS 评分0.243 0.000 0.481 0.000 P
3 讨论
研究[5]显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伤状态与侧支循环生成相关, 改善侧支循环可有效减少脑组织缺血的发生。 静脉溶栓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缺血脑卒中最常用的手段,可有效改善脑部供血、 疏通闭塞血管。 阿替普酶为临床常见的血栓溶解药物, 该药物属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可直接通过纤维蛋白与赖氨酸残基相结合, 促进纤溶酶原的激活, 使梗死部位纤维蛋白溶解, 改善脑组织供血, 但部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复发风险[6-7]。 丁苯酞注射液为人工合成有机物, 与左旋芹菜甲素结构相似, 具有改善脑组织供血不足、 促进缺血区毛细血管生长、 扩张血管、 减少梗死病灶、 重构微循环的作用, 且不受时间窗限制; 另外, 丁苯酞注射液经静滴进入机体后, 可有效增强脑部血管内皮前列环素水平, 减少钙离子浓度, 抑制谷氨酸分泌及花生四烯酸生成, 增加一氧化氮释放, 从而保护神经元, 修复血管管径, 提升脑组织供血量; 此外, 丁苯酞注射液经静脉滴注进入机体后可通过增加酪氨酸羟化酶及海马内5-羟色胺的分泌, 改善神经功能受损[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周后,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 (95.65%) 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 且研究组的NIHSS、 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 提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 修复患者的神经功能。
综上所述,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