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有效策略探析
2023-07-11程玉燕
程玉燕
[摘要] 德育关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和道德素养的形成,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特别对于广大农村初级中学的教育工作者而言,积极落实好德育管理工作,提升农村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更加紧迫。针对现阶段农村初中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探究和总结了农村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并将其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有利于保障学生形成端正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政策;农村初中;德育管理;有效策略
在新时代城镇化建设脚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进城务工者越来越多,大部分农村的年轻父母将子女交给长辈照顾,自己加入了进城务工的队伍。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尤其是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性格较为叛逆,情绪波动较大,且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任性多变,如果再缺少相应的道德教育和管理,这些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会严重影响和制约学生后续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及班主任,应注重农村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彰显德育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农村初中德育管理中现有问题分析
近年来,网吧、游戏厅、手机游戏等对学生的思想影响较大,学生沉迷游戏或受不良信息影响,德育滑坡现象严重。加之很多农村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在子女教育中重物质而轻德育,还有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儿童,普遍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由老人负责监护,容易出现溺爱纵容和管教不到位等情况。此外,应试教育模式下,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和管理落实不到位。尤其农村初中的德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德育处、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在德育管理工作当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教师自身参与德育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二、优化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德育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育人工程,肩负着对学生端正的思想、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行的塑造和培养。因此,学校要将德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综合决策,多管齐下,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和培养,创建和谐校园。
(一)积极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育人”是近年来新课改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学生德育的新理念,强调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浸润作用。因此,创设良好、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能够使学生时刻受到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和班级德育氛围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和约束其日常行为习惯。
1.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
德育不僅要靠德育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更要注重日常学校环境的浸润和熏陶。学校要着力创设和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和育人氛围,使学生沉浸其中,在润物无声中受到良好的熏陶。学校要以创建“德育校园”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墙为主阵地,将其分成几大板块,分别设置不同的德育内容。例如,可以设计“优秀文化伴我行”板块,将《论语》《孟子》等经典中关于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精选出来,设计制作成墙报或墙壁画;还可以设计“与圣贤对话”板块,将我国古代那些品德高尚的圣贤人物的故事精选出来,设计制作成图文并茂的主题画,供学生观展和阅读;还可以设计“名人名言”板块、“爱国情怀”古诗文名人板块等。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材料,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感染,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
2.构建和谐的班级育人氛围
初中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班主任应当重视为学生构建优质的班级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品德素养提升创设条件。班主任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团结协作、努力向上、生动活泼、勇于拼搏的和谐班集体,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友好团结、和谐相处的同学关系。班主任可以每周组织召开德育主题班会等,鼓励学生积极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想法或当前遇到的困惑和心理问题,及时排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化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促进班级和谐环境的构建。此外,本着“人人爱班级、人人为班级”的班级建设和管理理念,班主任应该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将班级一切工作和事务合理分配给全体学生,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管理目标,使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受到良好氛围的感染,自觉改掉不良的思想行为。
(二)制定和落实德育管理制度
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成长环境、生活轨迹、思想认识等各方面都存在众多不同之处。因此,城区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模式未必适合农村地区的学生。这就需要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校情和学生实际,制定和完善学校德育实施方案和德育工作管理制度,以此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其自觉接受德育,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学校要完善德育体系,优化初中三年德育长远目标,制定和完善德育工作方案,严格按照学校德育工作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和完成三年德育总目标中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让学生从进入初中起,就能够有目标、有步骤地接受德育教育,逐渐养成自觉遵守学校和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和德育工作制度的好习惯,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班级德育教育和管理中,班主任还要依据学校各项德育管理制度,根据班级实际和学生德育教育需要,制定《班级公约》《班级管理制度》《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等规则,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
(三)组织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1.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落实德育措施的最小单元。因此,开好班级德育主题班会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效果最好的。德育主题班会的形式和内容非常丰富,如辩论会、演讲、故事会、视频、电影等形式,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安排和班级实际需要不拘一格、灵活安排。只要对德育有利的活动形式和材料内容,均可纳入主题班会的范畴。例如,班级可以组织开展“好人好事我评说”“我为班级做好事”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学校、班级的好人好事进行评说,或将自己为班级、学校做的好事展示出来,在班中树立好人好事模范典型,激发大家学雷锋做好事的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助人为乐的品质。
2.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德,并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学生各种品德和良好素养的形成。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统一筹划和安排,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德育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主动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养成积极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形成端正的思想、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和素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形成勤劳朴实的品质也是德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开设的劳动教育课,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参加以劳动体验为主的德育实践活动。学校可以劳动课为教育实践的平台,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义务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体会劳动的光荣,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劳动技能比赛,如开展“家庭菜肴大比拼”活动,组织学生比赛制作简单的菜肴活动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劳动基地去开展种菜、拔草、挖地比赛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个人家庭情况,布置相应的劳动教育作业,明确作业完成的时限和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家庭的各种农业生产中去,主动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在劳动中体会家人的辛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四)重视法律常識的渗透和普及
初中生已经到了知法、懂法、遵法和守法的年龄,为保障学生端正、健康地成长,促进学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学校和教师都应该重视法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法律的神圣和尊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法律知识,了解触碰法律的后果和所要承担的责任。对此,学校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普法活动。例如,邀请社区民警进行法律常识讲座,邀请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向学生讲解基本的法律常识等,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初步法律素养。教师可利用日常教学或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用讲故事、看视频、开主题班会等方式,组织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主动了解并学习法律,知法、懂法并遵法、守法,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班主任或科任教师,都要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制定符合农村初中生德育管理的综合机制,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学生从思想上切实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意义,教育和培养学生形成端正的思想、优秀的品质、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系2022年度甘肃省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浅谈‘双减理念下的农村初中德育管理有效策略”(课题立项号:PL[2022]GHB46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芳华,胡海江.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08).
[2]庞梦洁.农村初中德育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22(01).
[3]胡小平.农村寄宿制初中“留守学生”德育教育有效策略刍议[J].学苑教育,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