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以典故着眼 观略怀古忧思
2023-07-11庄云云刘春
庄云云 刘春
摘要:古诗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编选数量相当可观。其中,怀古诗词作为古诗词的重要题材之一,是师生不容忽视的一种阅读类型,可以整合一体实施诗词鉴赏的专题教学。品析怀古诗词时,师生不妨从典故着眼,选择文本分析模式,从“形象层—意蕴层—言语层”三个层次去鉴赏体悟。同时,教师可将体例、情境、异同三个方面有机关联进行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怀古诗词;专题教学;文本分析模式;用典
用典是怀古诗词里常用的一种手法。刘勰的《文心雕龙》曾曰:“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怀古诗词作为初中古代诗词中比较重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是以历史古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借以达到作者感慨兴衰、托古讽今、抒发己怀等目的。然而,怀古诗因其关涉较多的历史知识、历史典故,且与学生的主体经验存在距离感,势必增强了阅读与鉴赏的难度,成为古诗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可以开展专题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品读怀古诗词,提升这类诗词的鉴赏能力。
语文专题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统领整合课程资源,设置系列学习任务,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学形式。语文专题教学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而展开,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单篇教学的积弊和改善语文教学形式,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要求,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另外,以课堂为主空间的专题教学,还可以以“小专题”(诸如形象、意蕴、言语)托举“大母题”,形成一个专题群组织的诗歌鉴赏专题教学。
综上,在怀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时,教师不妨援引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理论,以典故为着眼点延展教学,探寻怀古诗词专题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教学品质。笔者将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下册怀古诗词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怀古诗词专题教学。
一、怀古诗词文本鉴赏体悟的技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强调,应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为呼应新课标要求,在本册教科书怀古诗词专题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文本分析模式,引导学生从典故着眼,从形象层到意蕴层进而抵及言语层,由浅入深地解析文本,品悟诗词丰富的内涵。如此,使学生形成个体自发的怀古诗词解读经验、审美体验,建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形象层:典故中读物境
怀古诗词的内容特征往往呈现出“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的内容结构。选入本册的三首怀古诗词均为经典佳作,其品读可从构成诗词主体内容的直观的形象层(景物、人物、事物)循序开始,即典中读物境,以典故为突破口,进而參悟典中的景、史、人。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贯以多个典故,且通篇三问三答。作者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后无心赏景却问神州,自问自答下遥望江北沦陷金朝的失地而无尽感慨。首句言意共生,刻画出风景犹存、山河变色的悲惋之景。二问兴亡,三问英雄,古人古事跃然纸上。千古兴亡的深沉一问不禁让作者的心绪与视野转向那悠悠、滚滚的长江。叠词“悠悠”,既指江水悠悠、往事悠悠,也指思绪悠悠。同时,作者化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虽一字之差,但强化了其动态感和历史感。下阕词人刻意连用三个历史典故来写词中的“主人公”及其事迹,塑造了孙权年少有为、雄踞东南的人物形象。
《山坡羊·潼关怀古》使用单一典故,也可分为三个层次。开篇临古地绘景,描绘了潼关古迹“如聚”“如怒”的苍茫景色,及其“山河表里”下的气势雄伟、地势险要。中间四句为怀古忆史,将视线从潼关内外的高山大河转向古都长安,同时以项羽将万间宫阙化为废墟的历史典故凸显了历代王朝兴替盛衰的迭变。彼时作者的“伤心”,不仅为统治者伤心,更为百姓伤心,进而揭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真理。
《山坡羊·骊山怀古》以“阿房一炬”这个典故贯穿全篇,篇章结构上分为怀古和伤今两部分。前五句为怀古,描绘了骊山阿房已毁、奢侈不见、荒凉萧萦的实景。后六句引史为证,以史为鉴,写出残酷夺政和奢侈无度的元朝统治者形象,揭示了“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的历史必然。
品析这三首诗词,教师可充分利用文本内容结构和篇章结构的特征,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对诗词典故涵盖的古迹背景、景物特征与古人古事进行文本细读,把握诗词中的形象层。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思维环环相扣,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已不满足于单一文本拘囿,将融会贯通于类型化文本之间,诗词专题教学之价值得以体现。以典为眼,循读诗词,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领略怀古诗词的景、史、人。形象层中的物境是怀古诗中最为显性的内容、最基础的部分。
(二)意蕴层:典故中悟情意
新课标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形象、主题、情感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的感受体验与领悟程度。因此,怀古诗词的深度阅读还需要从较为隐性的意蕴层去剖析。文学意蕴层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作者运用全词大量篇幅去书写相关典故,睹古地、绘壮景、慕英雄、叹古事,最终为的是抒怀己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意蕴层的鉴赏可再次从典故中寻踪索迹。作者用“年少万兜鍪”典故塑造孙权,甚至不惜把三国一流人物“曹刘”作为孙权的陪衬,进一步用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来凸显孙权的年轻有为、雄踞江东。三个典故表面上看似单纯赞扬孙权,但回扣当时的历史背景去细读典故的思想深度,实则更是作者对自我内心和时代呼声的解剖。相比之下,作者的爱国豪情及壮志难酬,对南宋王朝的深沉鞭挞与委婉讽刺都层层呈现。
《山坡羊·潼关怀古》用“宫阙成土”的典故上承潼关之景,下启“兴亡”之议论,抚今追昔。于典故之中凸显作者对历史的深度洞察和对饱受疾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与无尽关怀。
《山坡羊·骊山怀古》则单用“阿房一炬”的典故统铸全曲,发思古之幽情,叹世事之炎凉。典中显露百姓之苦、君王之奢,在封建统治者必然灭亡的大彻大悟中浮现诗人之悲。
抽丝剥茧,我们看到了意蕴层所隐藏的作者情感和诗词主题。教师在怀古诗词专题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在形象层解读的基础上进一步观照到隐形的意蕴层的内容,在研读课文的前提下进行主题探究,多角度进行对比鉴赏。三首怀古诗词虽然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是忧国忧民的主旋律,借用典故抒发己志,吊古伤今,鉴赏方法上有共通之处。
(三)言语层:典故中品艺术
怀古诗词专题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形象层和意蕴层,还应该对“如何说”的言语创作层有所探究。用典是怀古诗词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具有多重的言语价值与审美功能。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读典—析典—化典”的基础上充分把握詩词的语言艺术和写作艺术。
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笔下的典故使文辞庄重浑然、声调和谐、结构严谨,并令表情达意更加委婉含蓄。从用典的“景、人、史、情”中我们可以品读出本词的音乐美和豪放明快的语言风格。在言象之间,“遥望的神州、满眼风光的北固亭、千古兴亡的悠悠感叹与年少英主的孙权形象”又无不显示出辛弃疾的豪放之气及其在困顿中的坚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矛盾冲突。
反观《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元曲虽然用典单一,但却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巧妙结合。全曲不仅呈现出较强的音乐美,更显艺术价值的是其“音与情”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同时,全曲以情铸典、以典带论,在用典中使得全曲的深刻意境与作者的爱民情怀高度融合。如“伤心”一词化腐朽为神奇,赋予了“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这一历史兴亡典故以沉重的感情。
《山坡羊·骊山怀古》的格调略显低沉,但立意深刻、境界深远,逐字逐句无不彰显诗人心灵深处的痛切情感。如“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看似平淡,但却写出了“山河长存、人事皆非”的荒凉之景和作者的无尽感叹。“草萧疏,水萦纡”更显意境之苍凉、情感之悲怆。
用典手法使语言与思想情感相互关联,进一步提高了诗词的审美功能和鉴赏价值。因此,在专题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对比品析落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从用典着眼,紧扣诗词的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表现手法等维度而观照到其语言艺术和写作艺术,在诗词专题学习中积累语言经验,培育关键能力,提升鉴赏能力。
二、怀古诗词鉴赏专题教学的策略
从典故着眼,带动怀古诗词专题教学,推进诗词品析鉴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其形象层、意蕴层、言语层的丰富内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审慎择取教学策略,依据新课程标准,基于学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观照当下的教学。
(一)依体而教,以典助读
不同的文体具备着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文体也具有相应的教学策略。面对具体的文本,教师应该有较为清晰明确的文体意识,更要关注到其文体的教育价值。诸如怀古诗词这类文体呈现出善用典故,手法含蓄委婉,思想内容比较沉重,感情基调或苍劲悲凉或雄浑壮阔等特点,且具备怀古的点、形式、情感趋向的相对统一的文体特征。故而,教师在怀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怀古诗词的文体特质和审美元素,以“典”为切入点、突破点和落脚点,辅之以知人论世法、文本细读法,进行怀古诗词专题教学。
本册怀古诗词专题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教学起始时就抓住诗题“怀古/有怀”的形式标志,界定诗词题材。进而结合文本的内容结构和篇章结构,从典故着眼,设置具有层次感和逻辑感的“典中读形象”“典中析词人”“典中品艺术”三大学习活动,致力于在“读典—析典—化典”的环节中潜移默化地指点迷津,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语言、情感、物境中寻求教学突破。最终,促使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解读和深层次鉴赏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感,提高审美品位和思维能力,传承作品的文化底蕴,获得系统的知识建构,进而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二)创设情境,揆情度理
情境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对诗词阅读也大有裨益。在怀古诗词专题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本,在多形式品读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语言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人文情境、直观情境、问题情境等,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创新、高效的视角开展情景化教学实践,充分引领学生在多元情境中学习,达到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教学目标。
怀古诗词专题教学中,读是其情境创设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创设有声情境,以读助教、以读促学。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读中借助联想与想象,进行言象转化,品悟诗词的音乐美、意象美、意境美、情感美。除了有声情境,还可以依据怀古诗词的内容特征创设直观情境。比如,这三首诗词分别涉及兵家必争之地——京口、潼关和骊山,作为地名学生是知道的,困难的是将地理名称与历史事件、其他类型作品中的前缘记忆、语言文字相互联系,也难以较快地进入作者所营造的物境之中。因此,在教学初始环节,教师可用诗词所含古迹有关的主题视频刺激学生的主观感受,因“势”利导,使学生进入诗词中的物境,有序落实后续品鉴。
此外,基于初中生的语言建构、思维水平和审美创造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方式,促进有声情境和无声情境的融合。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切换读者、作者和作品人物形象等角色,进而更加高效地实现对作品深层次的认识、思考、发现和创造。同时,读写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内化、逻辑思维的训练,也为教师构建多形式的创新型教学模式提供基础。
(三)求同存异,举一反三
专题式对比阅读会给学生开启一扇提升鉴赏能力的学习之门,体验式阅读比知识性解读更符合诗词的阅读之道。怀古诗词专题教学有利于保证学生系统化、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和思维水平、思辨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鉴赏方法的掌握、鉴赏力的培育和“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的打造。故而,教师在专题教学时,还需要探求共性,尊重差异,以共性为基础,以个性为升华,实现举一反三。
在本册怀古诗词专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大母题”,精选组合“子题”“小题”,成就“系列题”,以使教学更加有序化。如可以围绕古迹,设计“兵家必争之地背后的故事”这一主题并展开教学,辅以典故和借古讽今的手法观照群诗,进而把握诗词的异同之处。或围绕“忧国忧民”的情感主题设计教学,在诗词的形象层、意蕴层、语言层中感知作者的情感。还可以围绕诗词结构特征及其作用创设主题,异中见同,同中读异,系统化掌握怀古诗词的创作艺术和言语体系。总之,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几首诗词的异同点,并以所选诗词的联读为“基点”,观略自读诗词,进而拓展到课外诗词的阅读,最终打造“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使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真正在专题阅读鉴赏与教学中潜滋暗长。
怀古诗词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以典故为着眼点,开展怀古诗词专题教学,借古思今更显现实意义。同时,教师应在把握典故写作手法的基础上,遵循怀古诗词的内容结构特征,打破固有的篇章组元单位,求同存异、举一反三,精益求精地打造优质语文课堂,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力。
参考文献:
[1]赵翠翠.部编本初中古诗词专题教学的价值透视及实践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孙晋诺.诗艺有高低,教学有险阻:《红杏诗句谁家胜》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1).
(责任编辑:赵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