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2023-07-11杨子久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5期
关键词:阳性菌阴性菌革兰氏

杨子久

(1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00;2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 郑州 450000)

新生儿容易受多种感染因素影响,引起院内感染事件,威胁其身体健康。新生儿出生后,受其自身原因或是母体原因,包括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早产及多胎分娩等影响,需在新生儿监护室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及观察,而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机体各种器官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免疫功能欠完善,再加上一些侵入性操作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对新生儿身体健康较为不利[1~2]。近年来,随着我国重症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新生儿监护技术的持续发展,新生儿监护室对新生儿的治疗效果也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对超未成熟儿、早产低体质量儿及超低体质量儿等特殊情况患儿的救治率明显上升[3~4]。但新生儿监护室对于感染防控的意识仍较薄弱,而新生儿一旦被感染因素影响引发感染事件,将可能引起凶险病情,威胁其生命安全[5]。本研究统计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分析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新生儿监护室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患儿7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 例,女32 例;日龄1~28 d。所有患儿满足《医院感染诊断标准》[6]中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即新生儿住院时间>48 h 发生感染事件(无确切潜伏期),或是在出院48 h 后发生感染事件。同时,排除宫内胎盘传播引发的感染。所有患儿通过血液生化检查发现,外周血中的白细胞数量>25×109/L,较治疗前升高25%或降低不足4×109/L;血小板降低<50×109/L,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超过8 mg/L,降钙素原(PCT)水平超过2 mg/L;胸部X 线摄片结果提示新病灶或是较原病灶出现显著炎性改变,即发现局部出现浸润阴影,存在斑片状影或出现肺不张表现。

1.2 检测方法 借助全自动细菌检定仪对70 例患儿的病原菌感染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并通过药敏试验了解感染病原菌情况。在统计感染毒株数量时,需将相同部位、同一时间内的重复性毒株当作同一个毒株进行统计。最后根据患儿感染病原菌情况,将其分两组。即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组、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临床确诊感染组。记录两组患儿相关情况,包括胎龄、出生时体质量、住院时间,肠外营养、机械通气情况,新生儿Apgar 评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联用情况等,并记录两组患儿的血、尿常规,hs-CRP、PCT 水平等实验室数据。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70 例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血液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部位感染及其他等。(2)观察并记录阳性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及其他等;革兰氏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其他等。(3)观察并记录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中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4)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法对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展开分析,相关因素涉及胎龄<32 周、出生时体质量<1.5 kg、住院时间>2 周、肠外营养>2 周、机械通气>5 d、新生儿Apgar 评分<3 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 周及抗菌药物联用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进行Logistic 单因素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70 例患儿中有18 例患儿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占比25.71%(18/70);有14 例患儿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占比20.00%(14/70);有11 例患儿出现消化道感染,占比15.71%(11/70);有10 例患儿出现血液系统感染,占比14.29%(10/70);有8 例患儿出现泌尿系统感染,占比11.43%(8/70);有9 例患者出现其他部位感染,占比12.86%(9/70)。

2.2 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组患儿病原菌分布情况 细菌培养结果阳性感染36 例,共检出36 株病原菌毒株,包括24 株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6.67%(24/36),12 株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3.33%(12/36)。24 株革兰氏阴性菌中包括8 株大肠埃希菌,占比22.22%(8/36);6 株肺炎克雷伯菌,占比16.67%(6/36);4 株铜绿假单胞菌,占比11.11%(4/36);3 株鲍曼不动杆菌,占比8.33%(3/36);3 株其他,占比8.33%(3/36)。12 株革兰氏阳性菌中包括6 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16.67%(6/36);4 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比11.11%(4/36);1 株屎肠球菌,占比2.78%(1/36);1 株其他,占比2.78%(1/36)。

2.3 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头孢曲松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7.50%(7/8)、83.33%(5/6);主要革兰氏阳性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0%(6/6)、75.00%(3/4)。见表1、表2。

表1 主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情况[例(%)]

表2 主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情况[例(%)]

2.4 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1.5 kg、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 周及抗菌药物联用。详见表3。

表3 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s)

表3 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s)

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χ2POR95%CI胎龄<32 周出生时体质量<1.5 kg住院时间>2 周肠外营养>2 周机械通气>5 d新生儿Apgar 评分<3 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 周抗菌药物联用0.1291.6570.1850.7740.4560.1690.7431.7020.3770.3520.4820.9120.7630.4010.3750.3910.1314.8130.1730.5170.3610.1933.90718.7750.6540.0260.5770.4550.5320.6140.0440.0011.1352.3551.3401.9871.6821.3012.3125.8140.442~2.2311.139~4.2250.515~3.5770.334~9.2170.447~6.5020.540~2.7761.055~4.9032.702~10.333

3 讨论

新生儿监护室是收治各类身体状况不佳患儿的重要场所,其中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占比较高。对于新生儿特别是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而言,其身体各项机能还未发育成熟,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导致其不能快速适应外界环境。再加上患儿进入新生儿监护室后若给予较多的有创性治疗,无疑会增加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威胁患儿身体健康[7~8]。院内感染事件一般指的是到院前未携带可引起感染事件的病原体,同时也无发病潜伏期,在到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事件[9~10]。临床发现,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多发于到院治疗1 周后,以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较多,加之吸痰、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及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风险[11~12]。因到院后相关操作会对新生儿的口腔、咽喉等部位黏膜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该部位病原菌出现转移,再加之一些侵入性操作可造成皮肤黏膜反复性受损或发生较明显的内环境变化,进而致使感染风险上升,且患儿通常会感染耐药菌群,增加治疗难度[13]。有效避免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一直是近年来新生儿监护室的主要目标与挑战。因此积极了解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给予针对性处理成为新生儿监护室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

本研究结果显示,70 例患儿中院内感染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25.71%)、下呼吸道感染(20.00%)、消化道感染(15.71%)、血液系统感染(14.29%)、泌尿系统感染(11.43%)及其他(12.86%)。表明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事件以呼吸道感染较为常见,占比高达25.71%。在36 例阳性感染患儿中共检出36 株病原菌毒株,包括24 株革兰氏阴性菌(66.67%)、12 株革兰氏阳性菌(33.33%);24 株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12 株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主要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曲松有着较高的耐药率,而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率。因此,在新生儿监护室治疗中不仅要尽量使用可覆盖上述主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还要避免使用耐药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以便于改善抗菌效果。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1.5 kg、抗菌药物使用时间>2 周及抗菌药物联用。分析原因如下: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机体免疫力较差,无法尽早适应外界环境,增加了病原菌感染风险[14];同时,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患儿病情通常较为危重,常需借助吸痰、机械通气及静脉采血等措施进行治疗,但此类措施均会影响患儿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皮肤黏膜保护作用[15~16];另外,由于低出生体质量儿无法耐受喂养,要长期借助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机体功能,而肠外营养以静脉置管为主,长期静脉置管会增加血液系统感染风险。若在感染后长期借助多种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可能导致病原菌耐药,引起多重耐药性感染事件[17~18]。

综上所述,新生儿监护室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存在诸多危险因素,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将会导致治疗难度明显上升。故在日常医学操作中,医护人员要注重手部清洁度,尽量避免有创性操作的实施,同时定期严格进行室内消毒并做好感染监测工作,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风险,确保新生儿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阳性菌阴性菌革兰氏
2020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简要版)
女性下生殖道分泌物检测中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分析
五代头孢有何区别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更 正
草莓微生物污染分析及革兰氏阴性细菌和霉菌鉴定
超市手推车比厕所门把手脏
利奈唑胺治疗老年人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
头孢硫脒治疗烧伤革兰阳性菌感染
快速检测方法筛查粪便中产ESBLs革兰阴性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