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氧饱和度监测目标导向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的效果

2023-07-11戴晶刘伟胡林白旭升

系统医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脑氧饱和度溶栓

戴晶,刘伟,胡林,白旭升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神经医学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且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当发生急性脑卒中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可进行静脉溶栓,但如果发生急性大动脉闭塞,静脉溶栓效果差,对于此类患者,指南推荐的机械取栓技术目前已是治疗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的一项有效手段,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致残风险,它能给患者带来重新步入社会的机会和勇气[1]。脑氧监测可实时监测脑内氧含量变化,监测病情变化。预期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昌吉地区建立起一套针对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规范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本地区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社会及家庭负担[2]。本研究选取2020年4 月—2022年10 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神经医学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60 例,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患者60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法分为研究组(n=30)、对照组(n=30)。研究组男13 例,女17例;年龄54~70 岁,平均(62.5±1.5)岁;发病部位:基底节区9 例,额叶6 例,顶叶6 例,颞叶6 例,其他3例;卒中发病至手术时间3~6h,平均(4.5±1.0)h;卒中病因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3 例,心源性栓塞型13 例,其他4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7 例;年龄54~70 岁,平均(62.6±1.6)岁;发病部位:基底节区9例,额叶7 例,顶叶5 例,颞叶5 例,其他4 例;卒中发病至手术时间3~6 h,平均(4.6±1.2)h;卒中病因类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3 例,心源性栓塞型13 例,其他4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的诊断标准[3];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特征明确诊断。排除标准:哺乳期、妊娠期女性;肝肾功能不全者;心肺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确定急性脑梗死诊断,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是否可进行静脉溶栓,若可进行静脉溶栓,则根据指南要求开展静脉溶栓,确立责任大血管闭塞诊断,评估是否适合进行介入开通(前6~8 h,后24 h),若否则规范药物静脉溶栓治疗,若是则启动介入治疗流程,完善医患沟通,获取知情同意,局麻/全麻,股动脉穿刺,进行急性机械取栓,术中监测及效果评估改良溶栓治疗对脑梗死评分(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 Score, mTICI)分级的影响,术后24 h、1 个月、3 个月、1年监测脑氧、mRS 和NIHSS 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对照组进行常规神经重症监护治疗,包括降压、抗凝、基础疾病治疗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局部脑氧饱和度(cerebral 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cO2)目标导向治疗,出现rScO2改变(较基线下降>15%或绝对值<50%)的患者,过度通气进行调节,升高动脉氧饱和度,对血红蛋白指标进行调节,对脑灌注压、平均动脉压、颅内压进行管控,对体温进行严密管控,强化镇静镇痛,予以静脉回流、改善心功能等干预措施,予以rScO2监测目标为导向的神经重症全程集束化管理。

1.4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取栓术前、取栓术后24 h、1 个月、3 个月、1年的rScO2、mRS 评分、NIHSS 评分;分析两组的病死率、脑血管再闭塞、脑出血转化发生率。

评估标准[4]:①脑氧监测仪监测rScO2,正常值范围为60%~75%。②NIHSS 评分评定内容包括:意识水平、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肢体共济运动、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NIHSS评分为0~42 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③脑卒中mRS 评分:0 分:完全无症状,尽管可能会有轻微症状,但患者自脑卒中后,没有察觉到任何新发生的功能受限和症状;1 分:尽管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从事的职责和活动;2 分:轻度残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从事的活动,但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帮助;3 分:中度残障:需要一些协助,但行走不需要协助;4 分:重度残障:离开他人协助不能行走,以及不能照顾自己的身体需要;5分:严重残障: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需持续护理和照顾,虽然无需受过培训的护士,但需要有人24 h照看。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脑氧监测数值、mRS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

两组取栓术后24 h、1 个月、3 个月、1年后的rScO2值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而mRS 评分、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脑氧监测数值、mRS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脑氧监测数值、mRS 评分、NIHSS 评分比较(±s)

临床指标rSCO2(%)mRS 评分(分)NIHSS 评分(分)时间术前取栓术后24 h取栓术后1 个月取栓术后3 个月取栓术后1年术前取栓术后24 h取栓术后1 个月取栓术后3 个月取栓术后1年术前取栓术后24 h取栓术后1 个月取栓术后3 个月取栓术后1年研究组(n=30)20.5±2.233.4±3.344.5±5.552.3±6.463.7±7.73.2±0.92.6±0.52.1±0.31.8±0.51.4±0.336.4±2.624.5±1.420.2±0.817.5±0.510.4±0.3对照组(n=30)20.6±2.124.3±1.533.7±2.242.2±3.352.7±5.43.1±0.83.5±1.32.6±1.22.3±0.82.1±0.636.5±2.430.5±2.524.3±1.420.4±0.916.2±0.6 t 值0.1813.759.997.686.410.453.542.212.905.720.1511.4713.9315.4347.36 P 值0.86<0.001<0.001<0.001<0.0010.65<0.0010.030.001<0.0010.88<0.001<0.001<0.001<0.001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脑血管再闭塞、脑出血转化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的病死率、脑血管再闭塞、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目标导向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与韩冰莎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研究中发现,观察组、对照组的入院时的NIHSS 评分无明显差异,分别为(20.77±5.59)分、(19.27±4.42)分,而出院时观察组的NIHSS 评分为(14.18±4.25)分、对照组为(15.17±3.92)分;本研究发现,研究组在取栓术后24 h、1 个月、3 个月、1年的NIHSS 评分为(24.5±1.4)分、(20.2±0.8)分、(17.5±0.5)分、(10.4±0.3)分,低于对照组的(30.5±2.5)分、(24.3±1.4)分、(20.4±0.9)分、(16.2±0.6)分(P<0.05);一般情况下,脑氧饱和度监测为临床治疗以及脑氧供需平衡提供了数据依据,具有重要的检测意义。本研究和韩冰莎研究中的NIHSS 评分大体一致,说明NIHSS 评分、脑氧饱和度指标均为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后临床效果的敏感指标。脑氧饱和度监测通常是依据红外光谱学方法,对大脑的局部区域血液进行氧饱和度的测定,从而评估脑组织脑代谢的基本状况。通常脑氧饱和度监测的正常值在99%~100%之间[6-8]。脑氧饱和度监测可以降低脑损伤、脑中风以及其他神经损伤的风险。急性脑卒中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脑氧饱和度监测为患者提供了脑氧供需方面的准确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保护脑组织避免其受到一些不可逆转的损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死亡的概率[9-10]。研究发现,脑氧饱和度指数监测可对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组织氧合情况进行迅速、精准、实时的监测,可对术后相关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产生积极的预警作用,对神经重症患者的脑保护治疗中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11-12]。rScO2减低可反映监测区域脑组织低关注、血管再通后脑出血、脑组织栓塞事件等,可对神经系统不良事件产生预警作用。脑氧监测仪应为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进行局部rScO2测定的仪器,rScO2正常范围是60%~75%。但rScO2个体差异大,因此常用于监测其趋势变化,临床研究和管理流程常以绝对rScO2值≤50%,或从基线下降≥20%作为启动改善脑氧合的触发点,在此范围内能使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减少[13-15]。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能够直观反映脑部氧供需平衡的变化,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反应灵敏、迅速、实时监测等特点。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管理中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目标导向治疗,可明显改善脑神经功能缺损状态,减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减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猜你喜欢

脑氧饱和度溶栓
糖臬之吻
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对小儿先心病患者围术期脑氧饱和度的观察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进展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局部脑氧饱和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