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的转变及路径创造

2023-07-10彭青石喆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路径依赖教育模式

彭青 石喆

摘要:线上教育具有互联互通、群体共享、整合重构等优点,而线下教育能实现情感顺畅交流、知识及时反馈,两者具有鲜明的互补性。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线上教育的技术限制不断被解决,教育场景不断扩展延伸,这为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变迁与创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共同协作,合力推动内容及平台的同步融合,实现共享共通,以进一步推动教育公平。

关键词: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教育模式;路径依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3)02-0072-05

一、引言

教育模式是集教育理念、方法、方式等于一体的实践模型,它要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本质,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教育模式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它是教育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体式样,会随着社会发展、技术进步等发生转变。近几年,互联网技术、云计算、5G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的飞速发展进一步解决了线上教育的诸多技术难点,从空间上扩展了教育的范围,有助于推动线下教育向线上线下融合(OnlineMergeOffline,简称OMO)教育发展。为鼓励和支持数字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020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委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教育部也持续推进线上线下教育教学的紧密融合,并要求确保线上教学质量。2022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作为当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教育数字化也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促进了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2020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3家国际机构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欧盟也分别在2017年11月和2020年9月发布了《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0年)》《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这些报告都非常关注教育的数字化联通。

在国家政策、前沿技术等因素推动下,基于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模式的学习环境、组织结构、教学方式等引起了学者和一线教师们的广泛讨论。对于教育模式的这一转变,大家认识到教育将进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融共生的“双线教学”时代,[1]并且呼吁通过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将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向新高度。[2]同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他们对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受,认为这种模式结合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优点,师生之间的角色不再是固定的,学习环境转变为网络学习空间和传统教室的结合。[3]而且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发布数字化学习资源、作业和测验,学生在平台上按要求完成自主学习流程,然后根据教师的安排到教室进行交流讨论,以便解决在线学习遇到的问题。[4]通过实践发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作用机制可从全周期、自调节、非驱动式、优势激发和同向共育等维度实现。[5]可以说,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兼容了混合学习与混成学习的特点,有无缝学习体验,并能促进智慧学习发展。[6]

当然,囿于认知不够、行为习惯难以改变、技术掌握不精等原因,加之缺少全场景、全方位、全渠道联通的学习空间,目前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仍然处于探索初期,[7]而且,主体的行为和路径依赖也制约着它的持续推进。[8]为解决这些困境,實现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常态化供给,寻求突破路径实属必要,这也有助于把握这一模式的发展趋势。

二、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多因素促成的新模式

所谓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就是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网络化的线上教学相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并非简单地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加,而是两者的融合变迁与创新发展,[6]它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一种教育新生态、新模式。

(一)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特点奠定了融合基础

线上教育,也称在线教育、远程教育,它主要以网络为介质,运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进行教育及提供相关服务,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线上教育具有互联互通、时空无限、群体共享、整合重构等优势,[2]具体而言,线上教育的时间性、空间性比较灵活,在网络环境下,只需要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大大降低了时间、空间、人力成本;而且,线上教育能够满足学习者对重难点内容重复学习、反复思考的要求。这些便捷性增强了学习的可行性,从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可能。虽然线上教育能很好地实现部分教育目标,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它还不能完全代替线下教学,也不能取代学校教育。因为单纯的线上教育存有诸多局限,如教师和学生不能在现实场景中直接对话,而是通过网络和屏幕进行沟通,这就造成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临场感不强、交流存在障碍;同时,“屏对屏”的教学形式也造成教师对学生难以监督到位,这就更考验学生的自觉性。

线上教育的这些缺点可以被线下教育弥补。作为传统模式的一种,线下教育是在某一场所进行的面对面的教育,学校或教育机构拥有固定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学双方既能直面课程,也能直面对方,从而有了更真实的教学体验和更紧密的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学习进展等情况能及时掌握。当然,线下教育也有其不足之处,如要投入较大的时间、空间、人力成本,多元化课程较少,学生不能反复听老师讲解等。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手段,只是供给模式不同而已,教育才是目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就是要将线上教育方便、快捷、省时、节约费用等优势与线下教育情感交流顺畅、知识反馈及时等优势紧密结合,因此,两者可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二)数字化发展为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还未高度发展,技术手段有限,信息化主要应用于单个部门,因此,虽然信息化时代也有很多数据信息,但是数据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少有跨部门的数据整合与集成。具体到教育领域,在日常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线下教育为主,少量教学活动借助信息化进行改进和提升,这个时候,信息化仍是一种工具或手段,主要是为线下教育服务的。

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日趋成熟,数据亦成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推动社会各方面的数字化转型。相比信息化,数字化致力于系统互通、数据互联、业务互融。数字化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习惯,还有人们的思维模式。教育的数字化变革势在必行,无线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技术的改善为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数字技术的升级、移动终端的普及,使教育从1.0的信息化向2.0的数字化迈进,实现了通过技术连接课堂内外,连接过去与现在,联通全球的教育资源,并将学习分析、大数据分析渗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根据不同的学科演化出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育手段逐渐趋向智能化、数字化。[9]教育数字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用数字技术推动未来教育发展将成为重要趋势。

(三)学习方式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多样化为融合提供了内驱动力

数字化时代下,知识的呈现方式和获取途径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直接推动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向个性化、自主化和多样化转变,这一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实质上是一种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多样性混合式学习。例如,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以往,线上教育以支持在校学习为主,这种教育供給模式业已成型并逐渐应用于课堂内外,但在数字化时代,学习者对混合式学习的需求日益增长,学习方式也日益多元。对于单个学习者而言,他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知识背景、学习风格来选择学习内容,并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线上教育具备的这种个性化教学优势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影响下,在校学习、校外学习、网上课堂三者统筹组合,形成了新的完整学习链和活动链,使得线上教育不再只是支持在校学习,而更多是以全面参与的角色和线下教育一起形成了融合教育模式。[5]

(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迫切需要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造成教育质量差异的重要原因,虽然各级政府一直在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但目前来看,东、中、西部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仍客观存在。如何有效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在此背景下,推广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不失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能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突破场所、课时等的局限,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并为广大学生所用,[10]推动教育活动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融合,从而增加教育过程的公平性。

三、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发展困境

(一)行为习惯形成的路径依赖

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C·诺斯(DouglassC.North)在进行制度变迁研究中发现,人们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习惯沿着既定的方向(路径)并不断自我强化,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难以做出改变,他将这种依赖性称为“路径依赖”。在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路径依赖,即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实践主体已经习惯了传统的线下教育模式,而且,线上线下融合是一种诱致性变迁,而非强制性变迁。[8]因此,融合的程度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育实践主体的改革步伐。

对于学校而言,原有的管理机制、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已自成体系,推行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势必会重构这些体系,而且短时间内难以见效,这将加大学校管理的不确定性,对学校管理者是极大的挑战,因此,一些学校可能对融合教育持消极观望的态度。对于教师而言,线下教育是他们最为熟悉最有自信的教育模式,一旦和线上教育融合,必然要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新的教学技能,部分教师认为这将增加他们的负担,因而从内心对融合教育产生抵制情绪。对于学生而言,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改变了单一的课堂学习方式,要求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多样性;同时,由于缺乏现场体验感和老师的监督,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律性,这些要求会让部分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这些不同形式的路径依赖对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导致其无法顺利实施或难以发挥作用。

(二)教育要素存在差异

教育活动要通过一定的教育要素来完成,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也不例外,然而,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复杂程度远超传统的线下教育,使得教育要素的差异更容易阻碍融合教育的开展。当前,线上线下融合教育逐渐兴起,但是一些学校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只适用于特定的时间或场合,重视程度不够,因而没有制定具体的管理体系、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这导致线上线下融合教育难以在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合作推广。面对线上线下融合这一教育新模式,一些教师能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并逐渐适应;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无法运用自如,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融合教育的作用。此外,由于我国各省使用的教材版本不同,甚至同一个地方校际之间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不同,从而使得融合教育的标准难以衡量,也限制了融合教育的开展范围。

(三)缺乏融合化教学环境

当前许多学校仍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看成两个独立的教学体系,甚至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在教育数字化发展背景下,这样的分割显然不合适。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的联合体。[2]但是,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不是简单地将线下课程迁移到线上,它需要专门的教学平台予以保障,包括基础设施、教学资源、教学系统等软硬件环境。[11]这些资源需要相应的设备投入和技术支持,而且设备还要进行日常维护,这对于一些费用较少、技术人才薄弱的学校而言是不小的负担,直接削弱了他们的积极性。

四、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构建路径

(一)转变观念,摆脱路径依赖

路径不是一个绝对概念,它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合适的和不适的,这就造成路径依赖也有两种情形:如果沿着正确的路径,制度的变迁可能进入良性循环,获得正反馈;如果沿着错误的路径,固守“沉没成本”,那么制度可能进入“锁定”状态,从而无法优化前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错误路径需要调整,由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为了达成制度目标,不但要选择正确的路径,还要不断调整路径方向。这种路径选择和调整适用于大多数行业与个人。

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社会变革,教育领域亦不例外,主要体现在共享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等形式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其中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样态,也是未来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它将打破传统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助推学校构建无缝融合、智能化、一体化的学习空间。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兴起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这一变化,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实践主体应转变观念,做出积极调整以适应新情况,主动了解融合教育特征,探索融合教育的实践新路径。

(二)多方协作,实现共享共通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涉及面广、复杂度高、综合性强,这就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庭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有效融合。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预判数字技术对教育带来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新的教育模式,将这些新模式(如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制订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区域内教育教学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并向全体师生开放,使大家都能从中受益,助推教育均衡发展。第二,学校营造良好的、适合开展融合教育的生态环境。加强融合教育软硬件建设,依托互联网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融合教育平台,做好技术支持,对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探索如何融通虚拟与现实、线上与线下、家庭与学校等环节,提供整体共享、广泛交流的新空间。同时从制度、资源等方面做好融合教育的配套支持,保障融合教育顺利实施。第三,教师做好素质提升和实践教学。母庸质疑,线上线下融合教育势必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以变革的思维理解互联网技术、数字化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并接受自身角色从主导者向共生者转换。其次将变革付诸教学实践,结合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构建网络背景下的合作学习新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融合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融合学习效果。第四,家庭与学校紧密融合。虽然在传统的线下教育情况下也强调家校共育,但二者之间多数时候呈现的是一种松散的共育状态,而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环境中,家校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为緊密,甚至二者之间的空间分割也不存在了,此时,就需要家庭与学校融通共育。家长要充分保障融合教育的学习环境,并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要加强学习的自觉性,融合教育过程中,许多学习内容是在线完成的,因此孩子的自觉性非常关键。

(三)内容与平台同步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是以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相互赋能的方式而重构的教育新模式,它通过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重塑教育流程,在突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时也降低了教育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内容融合、平台融合及两者的融合是同步进行的。内容方面,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选择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统筹学习资源,构建优质的共享型学习资源库,并不断更新资源内容,丰富资源渠道,挖掘资源深度。无论线上线下,教学大纲、标准、内容、测评要统一连贯,这样才利于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平台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打造互联互通的融合教育平台,将教育平台从物理空间延伸到虚拟空间是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显著特征。[12]平台的融合丰富了学习场景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体验,对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是一种重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内容与平台的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如果将融合范围扩大,相应地,教育公平的覆盖范围也将扩大。

(四)及时精准的评价与反馈

由于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突破了时空界限、打通了资源壁垒,教学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样,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及时开展评价与反馈是很有必要的。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时收集资源配置、学校运行、教师讲授、学生成长等方面的数据,形成全样本、多维度的区域教育数据链,从而及时、精准地掌握学校融合教育的运行情况、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学习特征及行为认知等信息。二是追踪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检验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效果的重要参考,学校和教师通过无感测评、嵌入式评价等方式追踪学生的学习成效,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融合教育自身和各参与主体的优缺点,并根据反馈内容进行科学调整,查缺补漏。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5):5.

[2]袁振国.乘势而上,促进教育线上线下融合[N].中国教育报,2020-05-13.

[3]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O2O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30.

[4]丁云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O2O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1):111-115.

[5]李奕,赵兴龙.线上线下融合:新时期常态化教育供给的思考与应对[J].中小学管理,2021(1):13-16.

[6]祝智庭,胡姣.技术赋能后疫情教育创变: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新样态[J].开放教育研究,2021(1):13-23.

[7]余越凡,周晓云,杨现民.基于元宇宙的线上线下融合(OMO)学习空间构建与教学模式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22(4):14-22.

[8]田爱丽,侯春笑.线上线下融合教育(OMO)发展的突破路径研究——基于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22(1):73-78+85.

[9]《教育学原理》编写组.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39.

[10]彭青.从共享经济到共享教育:现实与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20(2):27-32.

[11]杨七平.基于OMO教学模式的高校融合教学环境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9):111-116.

[12]贾建国.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本质要义、多元模式与生成场域[J].教育导刊,2022(9):57-64.

责任编辑:艾岚

OnlineMergeOffline:TransformationofEducationalPatternandthePathCreation

PengQing1,ShiZhe2

(1.JournalEditorialDepartment,Hebei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ShijiazhuangHebei050061,China;

2.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Teaching,HebeiMedical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050017,China)

Abstract:

Onlineeducationhastheadvantagesofinterconnection,groupsharing,integrationandreconstruction,andofflineeducationcanrealizesmoothemotionalcommunicationandtimelyknowledgefeedback,thesetwohaveadistinctcomplementarity.WiththerapiddevelopmentandextensiveapplicationofInternet,cloudcomputing,artificialintelligenceandothertechnologies,thetechnicallimitationsofonlineeducationareconstantlybeingsolved,theeducationalscenecontinuestoexpandandextend,whichhaslaidasolidtechnicalfoundationfortheintegrateddevelopmentofonlineeducationandofflineeducation.OnlineMergeOfflineeducationisnotsimplyaddingonlineeducationandofflineeducation,buttheintegrationchangeandinnovativedevelopmentofthetwo.Inthisprocess,educationadministrativedepartments,schools,teachersandfamiliesneedtoworktogethertopromotethesynchronousintegrationofcontentandplatform,soastoachievesharingandcommonality,andfurtherpromoteeducationequity.

Keywords:

OnlineMergeOfflineeducation;educationalpattern;pathdependence

收稿日期:2023-01-28

基金項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线上线下融合:教育供给的转变及应对”(HB21JY025)

作者简介:

彭青(1978-),男,江西吉安人,河北经贸大学副研究员;石喆(1985-),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医科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路径依赖教育模式
路径依赖视角下我国政治发展的透析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