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成语百年发展变化考察

2023-07-10崔新颖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成语

摘要:在现代汉语百年发展历程中,成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可分为新成语的出现和旧成语的变化。新成语的出现体现为产生的阶段性、来源的多样性和语义透明度的复杂性。旧成语的变化体现在语义和语法两个层面。语义层面的变化体现为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的变化。理性意义的变化具体表现为语义的转移、语义的扩大和义项的增加,色彩意义的变化体现为“褒—贬—褒或中—贬—中”的曲折变化和贬义的中性化。语法层面的变化则体现为不及物谓词性成语的及物化。

关键词:现代汉语;成语;百年发展变化

中图分类号:H13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23)02-0021-07

一、引言

现代汉语从1919年算起到现在已过百年。在这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现代汉语的词汇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熟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语作为熟语的重要形式,同样发生了显著的规律性变化。一般来说,成语是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稳定下来的,不太容易发生变化,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这一百年里,成语同样在与时俱进。郭伏良就专门提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新成语的产生和成语感情色彩的变化。[1]在此前后,常见一些讨论新成语和网络新成语的产生和使用等方面的文章,基本上都是针对某个或某些成语的具体分析。在旧有成语的发展方面,人们讨论最多、争论也最多的是成语的突破常规使用。这些研究和讨论很有价值。但是,立足现代汉语成语的百年发展,将那些体现共时中历时发展的规律性东西揭示出来更为重要。本文将从现代汉语发展史的角度,描述并概括新成语的产生、来源和语义透明度,同时分析并总结旧有成语的发展变化。

二、新成语的产生、来源和语义特点

新和旧是相对概念。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成语现在来说已经不新,但相对于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来说,则是新的。这里我们要讨论的是在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语,其时间跨度已有百年,“新鲜度”不尽相同,但相对流传下来的旧有成语而言,则都是新的。因此,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把现代汉语百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语都称之为新成语。现代汉语百年发展过程中,新成语数量很多,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新成语有些还有一定的争议。为了研究的严谨,我们以《汉语新成语词典》(1919—2001)和《新形式新用法成語词典》(1978—2011)(以下简称《双新词典》)为成语来源,同时参照《汉语成语大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为补充来源。因为后三部词典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所以我们把被后三部词典收录的新成语视为拥有正式、稳定的成语“语籍”,从而划定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那些未被后三部词典收录的,我们暂时不做讨论。下面从新成语的产生、来源和语义特点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新成语的产生

新成语的产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每一阶段的新成语都或多或少地带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从不同方面折射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和时代风貌。参照刁晏斌对现代汉语史的划分,[2]下面分三个阶段展开说明。

1.第一阶段——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从语言学角度讲,这一阶段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新白话文逐步成为书面表达的主体形式。从这一时期的作家作品和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新成语。同时被《汉语新成语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和《现汉》收录的成语数量很多,我们选择部分成语抄录如下:爱憎分明、安家落户、半文不白、别有用心、惨不忍睹、陈词滥调、成千上万、崇洋媚外、从容不迫、粗制滥造、打落水狗、大打出手、大风大浪、大是大非、大做文章、斗志昂扬、独立自主、放下包袱、风华正茂、感情用事、高歌猛进、光明大道、共同语言、祸国殃民、记忆犹新、精兵简政、精耕细作、精打细算、家长作风、举世瞩目、空头支票、冷嘲热讽、麻痹大意、内外交困、拈轻怕重、宁死不屈、求同存异、全心全意、糖衣炮弹、委曲求全、喜闻乐见、象牙之塔、新陈代谢、洋为中用、一盘散沙、一穷二白、至理名言、自力更生。

从这些列举的成语中,人们大致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复杂而多难、光明又进取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

2.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

这一阶段现代汉语经历了多次语言规范化运动,是现代汉语的定型期。参照《汉语新成语词典》《汉语成语大词典》《新华成语大词典》和《现汉》,我们统计了36个新成语,数量较第一阶段要少很多。现抄录于下:包打天下、吃大锅饭、从零开始、打马虎眼、打小报告、大海捞针、刀山火海、倒背如流、底气不足、反面教材、搞小动作、个人崇拜、光杆司令、后院起火、虎口拔牙、见缝插针、紧锣密鼓、救命稻草、力争上游、立等可取、两肋插刀、论资排辈、劈波斩浪、破旧立新、千人一面、敲山震虎、煽风点火、生搬硬套、树碑立传、添砖加瓦、条条框框、上纲上线、尾巴工程、一炮打响、引蛇出洞、忆苦思甜。

这一时期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期,各个领域百废待兴。这一时期的新成语多少都带着这一时代的印记,从不同侧面记录了这一奋进而又曲折的历史时期。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至当下。

改革开放至当下这一阶段,人们也称为新时期。和第一、第二阶段相比,新时期的词汇使用情况异常活跃,新成语数量很多。《汉语新成语词典》收录的这一时期新成语不少于500条,《双新词典》收录了296条。这一时期的新成语产生时间太短,虽然叫做新成语,但大多数就性质来说称作“类成语”或者“准成语”更为合适,因此《汉语成语大词典》和《新华成语大词典》都没有收录。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汉》第7版较1978年版增加了很多四字格固定短语,而这些四字格正是上面两部新成语词典收录的成语。我们将这三部词典兼收的新成语做了统计,总体数量不多,现抄录于下:保驾护航、暴饮暴食、冰山一角、尘埃落定、大跌眼镜、反腐倡廉、奉子成婚、浮出水面、公序良俗、共克时艰、花落谁家、剑走偏锋、借鸡生蛋、坑蒙拐骗、临门一脚、免费午餐、摸爬滚打、求真务实、人间蒸发、烫手山芋、文山会海、误打误撞、心灵鸡汤、扬长避短、一锤定音、一炮打响、一头雾水、移情别恋、筑巢引凤、咸鱼翻身。

词汇是记录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作为熟语的新成语以其凝练的结构、丰富的内涵、典型的四字格形式,积极地记录了中国社会的百年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有些新成语随时代生活而产生,也随时代话语的转变而退隐。第二阶段就产生过不少这样的新成语,主要是“那些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没有正确反映历史必然现象的‘成语”,如“破字当头、兴无灭资、文攻武卫、斗私批修、残渣余孽”等。[1]

(二)新成语的来源

关于词汇的来源,人们一般结合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进行考察。参照《双新词典》对新时期成语来源的总结,对于现代汉语百年产生的新成语,我们主要从空间维度来分析,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成语。

行业成语主要是指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中产生的成语。国家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成语最多,如“祸国殃民、精兵简政、当家作主、吃大锅饭、打小报告、上纲上线、反腐倡廉、求真务实、文山会海、保驾护航、筑巢引凤”等。还有工业领域的成语,如“粗制滥造、添砖加瓦、尾巴工程、统一口径”;军事领域的成语,如“光杆司令、一炮打响”;教育领域的成语,如“反面教材”;体育领域的成语,如“临门一脚、打擦边球、淘汰出局”;文艺娱乐领域的成语,如“一拍即合、德艺双馨、笑傲江湖、护花使者”等。

2.外来成语。

来自外语的成语总体数量不少,并且都相当鲜明。其中,来自英语的成语最多,如“冰山一角、一石二鸟、最后通牒、心灵鸡汤、七年之痒、头脑风暴、与狼共舞”等;还有来自法语的成语,如“火中取栗、象牙之塔”;来自阿拉伯语的成语,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来自日语的成语,如“人间蒸发”等。上面所举的成语都是四字格形式,还有一些非四字格形式,虽未被收录词典,但一直被人们以成语形式广泛使用,如“鳄鱼的眼泪、武装到牙齿、潘多拉的盒子、斯芬克斯之谜”等。

3.方言成语。

新成语中还有一些来自方言的成语。其中来自粤语的成语最多,如“鸡同鸭讲、咸鱼翻身”;还有来自吴语的成语,如“一路货色”;还有一些来自台湾省的成语,如“水泥森林、大跌眼镜、一头雾水、尘埃落定”等。

4.社会生活成语。

新成语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广泛的社会生活,我们没办法确定到底来自哪个领域,如“暴饮暴食、别有用心、从容不迫、浮出水面、喜闻乐见、一针见血”等。

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新成語虽然可以确定其产生领域,但由于其并不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关联,因此也就只能判定其产生的大致范围,真正精确到具体出处的成语不多。而且,不少新成语产生于最近一百年的社会生活,与人们没有太多的隔膜,所以不像典故成语和文言成语那样,需要对源头和出处进行专门的溯源和特别的交待。

(三)新成语的语义透明度

关于成语的意义,人们一般认为具有整体性,“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3]而对于新时期产生的新成语,刘晓颖、郭伏良认为“多运用白描手法即没有采用积极的修辞手段,其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一致”[4]。由于本文探讨的是整个现代汉语阶段产生的新成语,我们发现新成语的语义特点还是相对复杂的。词义有透明度高低的问题,成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参照李晋霞、李宇明对词义透明度等级的划分[5],我们也把成语语义透明度分为四个梯级:完全透明、比较透明、比较隐晦和完全隐晦,而新成语的语义透明度则涵盖了前三个梯级。

1.语义完全透明,即成语的整体义等于部分义之和。如“共克时艰”,《现汉》解释为“共同克服当前的困难”,“共”解释为“共同”,“克”解释为“克服”,“时”解释为“当前”,“艰”解释为“艰难、困难”,语素义相加之和为整体意义。其他的如“爱憎分明、扬长避短、喜闻乐见、反腐倡廉、与时俱进”等。这一类语义完全透明的成语数量相对不少。薄守生、赖慧玲指出“对于词典编纂来说,词语的语义透明度高意味着使用者可以‘见字知义。通常说来,词典一般不必收录语义透明度高的词语,亦无释义的必要”。[6]说的是收词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适应于新成语的认定和收录。但成语毕竟不同于词,它还与这些固定短语表意的言简意赅和结构的整饬有着密切关系。武占坤、王勤就指出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有些是一致的,有些是不一致的。[7]

2.语义比较透明,即成语的整体义不等于部分义之和。具体情况比较复杂,有些成语需要补充相关信息,并相应地变通字面意思,才能得出整个成语的语义。如“奉子成婚”,《现汉》解释为“男女双方因女方怀孕而结婚”,整体义补充了“男女双方”,而且“奉子”变通解释为“因女方怀孕”。其他的成语还有“感情用事、记忆犹新、争强好胜”等。

还有一些成语字面意思完全透明或比较透明,但整个成语义使用的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指称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由于这三种意义与字面义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相似性,人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也应该归于语义比较透明的一类。例如,“共同语言”,《现汉》解释为“指相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情趣等”,使用的是指称义。“一穷二白”,《现汉》解释为“形容基础差,底子薄(穷,指工农业不发达;白,指文化科学水平不高),使用的是引申义。“尘埃落定”,《现汉》解释为“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结果”,使用的是比喻义。在几种非字面意义中,使用比喻义的成语最多,如“打落水狗、放下包袱、从零开始、借鸡生蛋、一炮打响、保驾护航、筑巢引凤”等。

3.语义比较隐晦,即部分语素不具有提示整体语义的作用。这类成语或是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解释才能得出整体义,或是需要了解成语中某个或某几个语素义之后才能得出整体义,进而得出引申义或比喻义。这类成语大多是外来成语和方言成语。外来成语有纯意译的,也有半音译加半意译的。意译成语虽然是使用本民族语素翻译来的成语,但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如“最后通牒”《现汉》解释为“一国对另一国提出的必须接受其要求,否则将使用武力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外交文书,这种文书限在一定时期内答复。也叫哀的美敦书。”这样的解释完全是补充背景知识的释义方式。类似的还有“象牙之塔、偷尝禁果”等。对于那些半音译半意译的成语,其中的音译成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专门解释才能理解,如“潘多拉的盒子、斯芬克斯之谜、达摩克利斯之剑”等,这些外来成语都来自希腊神话,要理解其语义,需要清楚人物及事件的来龙去脉才行。此外,还有一些来自方言的成语,也属于语义比较隐晦的成语,需要结合地域文化来理解,如来自粤语的“鸡同鸭讲、咸鱼翻身”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成语的语义是相对复杂的,涵盖了完全透明、比较透明和比较隐晦三个梯级。完全隐晦这一梯级,新成语中不存在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新成语产生的时间短,成语语素相对浅白,而且大多与时代紧密相联,没有太多的文化隔膜,因此也就不会出现短时间内成语理据完全丧失的现象。

三、旧成语的发展变化

在这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旧成语在语义和语法方面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规律性变化①。旧成语数量很多,《新华成语大词典》收录了26000余条,《汉语成语大词典》收录了17000余条,而《汉语成语小词典》还收录了4600条。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义方面的发展变化

1.理性意义的发展变化。

关于词义的发展变化,葛本仪指出要区分词的一个意义的演变和一个词的意义的演变。[8]对于成语语义的发展变化,也有必要做这样的区分,即成语的一个语义的变化和一个成语语义的变化。严格来讲,这些变化都是固定下来的变化,而非不稳定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词典观察。但是词汇研究和成语词典编纂工作起步较晚,第一、第二阶段的变化没有办法通过词典直接考察并进行对比,只能通过文献查考法获得,即通过阅读某些学术论著得到对旧有成语发生变化的有用信息。通过文献查找的信息和语料库搜索的结果,我们认为成语一个语义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语义的转移和语义的扩大,一个成语语义的变化表现为义项的增加。

(1)语义的转移。

第一阶段毛泽东主席的成语使用影响深远,利用旧有的词语表达新内容的方式被称为“旧瓶装新酒”,[9]或是“给成语以新的意义”,[10]用词汇学的术语来表述即体现为语义的转移、扩大和缩小②,当然也有义项的增加(具体分析见下文义项的增加)。下面我们分析语义转移的成语“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新华成语大词典》的释义为“原指真诚地依据事实以探求古书真义,后用来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原指”和“后指”的提法即体现为语义的转移。词典在介绍后义时引用了清人《官场现形记》的用例,但从第一阶段走过来的学者都认为是毛主席古词新用赋予新解,因此我们尊重这一语言事实,即此前已经有了古今两个义项,但是在毛主席的使用和影响下成功实现了语义的转移。如今除了引用古文还会偶尔使用原义外,一般情况下人们使用的都是后指义,后指义变成了常用义。

成语相沿习用,语义的转移相对不太容易发生。新时期发生了一些成语语义别解现象,如“七月流火”“空穴来风”,《现汉》收录了新义,用的是“现多指”和“现也形容”这样的释义提示语,显然是把它们当作义项的增加来处理的。

(2)语义的扩大。

成语语义的扩大,主要体现为成语指称事物适用范围的扩大。《现汉》和成语词典发展较晚,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用例不太好发现,但新时期成语语义的扩大体现得最为明显。如“鱼龙混杂”,《现汉》解释为“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而现实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用法:

a.有机蔬菜何以鱼龙混杂?(《人民日报》2011.8.15)

《雙新词典》将其新义总结为“近来多泛指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对比可见,“鱼龙混杂”中“龙”和“鱼”已经由原来指称“好人”和“坏人”扩大到“好的”和“坏的”事物,适用范围扩大了很多。

再看“盖棺定论”,《现汉》解释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多是这样的用法:

b.任何一种奖励措施的最后落脚点都应当是激发人的潜能,而不是对人的盖棺定论。(《光明日报》2009.2.17)

《双新词典》指出其新义为“近来多借以泛指某种行为或某件事情在结束之后所下的结论”。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和两部词典释义的对比,可以看出“盖棺定论”已由指称“对人死之后做出结论”泛指“某种行为或事情结束之后所做的结论”,适用范围扩大了很多。

(3)义项的增加。

成语义项的增加,是指成语在原有语义继续使用的前提下,增加了新的义项。

第一阶段毛主席用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新解成语,有些体现为义项的增加。以“行若无事”为例。

a.都鲁伯却行若无事地指挥部兵,把吐麻的百姓尽行掳掠了,回至和林面见成吉思汗。(民国《元代宫廷艳史》)

b.听了不正确的议论也不争辩,甚至听了反革命分子的话也不报告,泰然处之,行若无事。这是第六种。(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毛主席发表《反对自由主义》以后,“行若无事”的新解逐步固定下来,《新华成语大词典》的释义为“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静,毫不慌乱,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即体现为义项的增加。

第二阶段通过文献查找的方法也获得了一些义项增加的用例,以“一马当先”为例。郭伏良特别指出“一马当先”原义是旧小说当中描写武将跃马当先冲锋陷阵情况的,大跃进年代强调钢铁先行,以带动其他各条战线,所以“一马当先”便增加了“让某项工作走在前面,以带动全局”的义项。[1]

新时期义项增加的情况,相对容易观察。如“上下其手”,《现汉》解释为“指玩弄手法,暗中作弊”,而近来却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意思,例如:

a.摄影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摄影师喜欢对女模特直接上下其手,一点也不避讳(《参考消息》2001.9.4)

《双新词典》总结其新义为“近来多用于形容对女性猥亵或非礼一类的动作行为”。通过对比,可以判定为义项的增加。

以上我们以举例的形式论证了成语语义的转移、扩大和义项的增加。其实,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说话人、语言环境、搭配对象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成语在语义的丰富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由于并未被成语词典记录,因此很难用来比对。

2.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

关于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刁晏斌总结为两次大规模变迁,一次是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其主要趋向是贬义化,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来直到今天,总体趋向是去贬义化,其具体表现一是前一阶段贬义化的词语重新回归旧有的感情色彩,二是有很多原有的贬义词语部分实现为褒义或中性化。[11]这一论断基本上也适应于成语。从百年发展的角度,成语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褒—贬—褒或中—贬—中”的S型变化,二是新时期贬义的中性化。

(1)“褒—贬—褒或中—贬—中”的S型变化。

“褒—贬—褒或中—贬—中”的S型变化指第一阶段本带有褒义色彩或中性色彩的成语进入第二阶段贬义化,进入第三阶段后又逐步实现褒义或中性色彩的过程。以“顶礼膜拜”为例,通过《人民日报》三个阶段用例的对比,这种S型变化一目了然。例如:

a.在自卫战争中给反动派以粉碎打击的勇士们,受到全解放区和全国人民的拥护、顶礼膜拜,如同在抗日战争中一样。(1946.8.19)

b.有些人谈起资产阶级古典音乐就津津乐道,迷恋之至,顶礼膜拜,表现出一派洋奴思想。(1974.1.14)

c.身为遗产继承人,我们要时时丈量和掂量自己与历史、与先辈的距离。这丈量、这掂量,须屏息敛神,战战兢兢,乃至顶礼膜拜。(2014.5.29)

不过要指出的是,“顶礼膜拜”虽然在某些方面恢复了褒义色彩,但是其贬义并未消失,由此构成了“褒贬同语”现象。虽然古代汉语中有“美恶同辞”现象,但是新时期这种“褒贬同语”现象还需要继续观察。与“顶礼膜拜”相类似的还有“明哲保身、一团和气”等。

“中—贬—中”的S型变化要属“徒子徒孙”的感情变化最为典型。卢佳琦、崔新颖通过大量语料论证了“徒子徒孙”在第一阶段的中性化用法、第二阶段的贬义化用法和新时期的中性化使用趋势,[12]体现了成语感情色彩“中—贬—中”的S型变化。

(2)贬义的中性化。

贬义的中性化是指一些本来带有贬义色彩的成语逐步去掉贬义的过程。这种现象集中发生在新时期。以“趋之若鹜”为例,《现汉》解释为“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明确地标出了其贬义色彩。可是我们在人民日报数据库搜集到的第三阶段的49条用例中,有24条已经没有贬义。例如:

a.实景剧的推出,使西藏文旅产业迈上新台阶,同时,也结束了拉萨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尴尬,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人民日报》2014.09.17)

b.《玩具总动员3》仅用半年时间就突破了1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又一部让孩子们趋之若鹜的动画经典。(《人民日报》2011.03.22)

c.深圳人在分秒必争创造财富时,对“博士论坛”这种“充电”盛宴趋之若鹜。(《人民日报》2003.11.15)

与“趋之若鹜”相类似的还有“看风使舵、为所欲为、炙手可热”等。这些成语的贬义色彩还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其中性化的趋势不可否认。

(二)语法方面的发展变化

成語语法方面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为某些不及物的谓词性成语原来独立承担谓语成分,现在却可以带上宾语性成分。第一阶段以毛主席作品中出现的“卷土重来”为例。

a.虽然犯了一次错误,红军已卷土重来此地利人和之边界,前途希望还是不恶。(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卷土重来”这个成语一般不带宾语,这里却带上了宾语。[5]这是我们看到的关于不及物谓词性成语带宾语的最早论述。

进入新时期以后,这种用法变得多见。如“走马观花”,常规用法是单独做句子的谓语,但是现在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用法:“深秋走马观花世界公园”“走马观花奥运村”“走马观花八运场馆”等。很显然,“走马观花”带上了宾语。类似的成语还很多,下面以“安居乐业”“耳濡目染”“津津乐道”为例:

b.安居乐业新农村强村富民新征程(《浙江日报》2022.7.26)

c.宋兆普自幼跟随父亲学医,耳濡目染了父亲的种种绝技和对病人的拳拳关爱之心。(《人民日报》2004.12.30)

d.当很多人还在津津乐道短信奇迹的时候,无线增值业务平台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人民日报》2004.7.19)

这种不及物谓词性成语带宾语现象,其生成原因值得探讨。刁晏斌在探讨不及物固定短语带宾语的原因和机制时指出,“一是固定词组中包含可以与所带宾语构成述宾关系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二是“虽然固定词组中不含能够直接带宾语的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但是整个固定词组合表一个动作,而这一个动作可以有一个对象即宾语”。[13]这种分析大致也适用于不及物谓词性成语带宾语现象。“安居乐业”属于第一种情况,“走马观花”“津津乐道”“耳濡目染”带宾语属于第二种情况。

具体来说“安居乐业”是联合结构,可以拆成两个动宾式组合形式“安居”和“乐业”③,然后再分别与“新农村”组成“安居新农村”和“乐业新农村”,虽然这样的组合形式不一定都出现在语言生活中,但从语法和语义上都是成立的;而“走马观花”《现汉》解释为“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从释义中可以看到“走马观花”语义已经融合成一个整体,表示一个动作行为“观察”且包含着受事宾语,而从意念上,这个短语是可以再带一个处所宾语的,于是就形成了“走马观花世界公园”等表达。“耳濡目染”和“津津乐道”语义同样已经融合为一体,与“走马观花”不同的是,它们的语义中没有出现宾语成分,因此意念上可以带上一个宾语。

语言是发展的,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产生新成语相对容易,而语义和语法方面的变化则相对缓慢。语义和语法方面的变化,有些很顺利就稳定下来,而有些还处于复杂的“用变”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的使用才能进一步确定下来。

四、结语

语言与社会共变,词汇是语言发展的风向标。在现代汉语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新成语持续产生,旧成语不断推陈出新。新成语数量多,阶段性特点突出,产生来源广泛,复现率高,应用范围大,体现了与中国社会百年发展共生共变的必然性。新成语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并不能就此认为新成语语义都很透明,相反新成语的语义透明度是复杂的,有高有低。新成语之所以容易理解,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与人们较少有文化障碍,没有时空隔膜。旧成语的发展变化体现在语义和语法方面,理性意义方面体现为语义的转移、语义的扩大和义项的增加,感情色彩方面体现为“褒—贬—褒或中—贬—中”的曲折变化和新时期贬义的中性化;语法方面则集中体现为不及物谓词性成语带宾语现象。成语的发展变化是多方面的,还体现在语音和词形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变化既有成语自身的原因,也有语言规范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总结。

注释:

①这里讨论的旧成语是指1919年以前已经定型的成语,依据是《新华成语大词典》和《汉语成语大词典》提供的出处和用例,同时参照北京大學语料库的用例。

②从对文献、语料和词典的观察来看,我们并未发现显明的成语语义缩小的用例。

③“安居”“乐业”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即“安其居”“乐其业”,所以为动宾结构。

参考文献:

[1]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146-153.

[2]刁晏斌.现代汉语史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0.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49.

[4]刘晓颖,郭伏良.谈谈现代汉语新成语研究—兼评《新形式新用法成语词典》[J].辞书研究,2015(5):60-65.

[5]李晋霞,李宇明.论词的透明度[J].语言研究,2008(3):60-65.

[6]薄守生,赖慧玲.语义透明度、颗粒度与国际教育版现汉词典[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8-132.

[7]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42.

[8]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235.

[9]西北大学中文系语言教研组.从伟大的毛主席的著作中学习运用成语和谚语[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Z2):25-37.

[10]刘新友.毛主席树立了运用成语的典范[J].四平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31-38.

[11]刁晏斌.现代汉语词义感情色彩的两次大规模变迁[J].文化学刊,2007(6):47-56.

[12]卢佳琦,崔新颖.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徒子徒孙”感情色彩的变化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5):30-34.

[13]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421.

责任编辑:艾岚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andChangesofModernChineseIdiomsinthePastHundredYears

CuiXinying

(SchoolofCultureandCommunication,HebeiUniversityofEconomicsandBusiness,ShijiazhuangHebei050061,China)

Abstract:

Chineseidiomshaveundergonesignificantchangesinthecentury-longdevelopmentofmodernChinese,mainlymanifestedintheemergenceofnewidiomsandthechangesinoldidioms.Theemergenceofnewidiomsisreflectedintheirstagesofemergence,diversityofsources,andcomplexityofsemantictransparency.Thechangesofoldidiomsaremainlyreflectedinthesemanticandgrammaticallevels.Thechangesofsemanticlevelarereflectedinthechangesofrationalandcolormeanings.Thechangesofrationalmeaningarereflectedinthetransferofsemantics,theexpansionofsemantics,andtheadditionofmeanings.Thechangesincolormeaningarespecificallycharacterizedbythetwistsandturnsof"commendation-derogation-commendationorneutrality-derogation-neutrality"andtheneutra-lizationofderogatorymeanings.Atthegrammaticallevel,thechangesarereflectedinthetransitivityofnon-objectpredicateidioms.

Keywords:

modernChinese;idiom;centennialdevelopmentandchanges

收稿日期:2022-09-12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成语百年发展变化研究”(HB18YY013)

作者简介:

崔新颖(1977-),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经贸大学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成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看图猜成语
看图猜成语
猜成语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
现代汉语“一M比一MVP”构式的认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