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2023-07-10程凯丽
西北工业大学2017年以来开展了教师境外研修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教师教学国际化胜任力,促进全英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建设。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的发展策略有:立足本校教学实际,使国际化教学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制定合理政策,积极推动;注重青年教师的发展;关注教学前沿动态;积极利用线上资源优势。
高校教师教育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方面着重推进的重点领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校教师教书育人,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其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育水平,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持续推进高校教师发展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开拓视野,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教学理念,则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倒逼教育深层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国际化必须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拓展型需要的双重压力,必须与全面治理教育结构、学校布局和人才培养模式等紧密结合,抓住这个前所未有的机遇,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1]具体到西北工业大学而言,作为一所以理工类学科为主导的学校,因自身优势学科的情况,更需要师生具有国际视野,不仅要及时了解国际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还需要从“授人以渔”的角度了解国外相关学科的教学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做好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工作对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教育水平提升是极为重要的。
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
在培养路径方面,我国高等院校主要通过遴选符合条件的教师出国访学的形式来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能力。[2]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大学对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西北工业大学的国际化交流活动也相应增多,与国外各高校的交流逐渐密切。具体到大规模的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交流项目,则始于2017年。当年,西北工业大学首次启动教师教学国际化水平提升境外研修项目,选派10名教师赴牛津大学参加英文媒介课程教学研修学习,并对参与境外研修的教师进行资助,鼓励教师积极走向世界,了解国际前沿教学动态,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国际化胜任力,促进全英文/双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建设。
自2017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密歇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昆士兰大学、阿德莱德大学、莫纳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10余所国际高水平大学建立合作框架,通过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面向西北高校和部属高校推广辐射纳入了校外兄弟高校的教师,累计支持260余名教师深度参与系列教师教学国际化研修项目学习。
境外研修項目开展最活跃为2019年,共开展境外研修活动8次,选派35位西北工业大学教师,25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教师,分别参与昆士兰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莫纳什大学、阿德莱德大学等世界名校的英文媒介教学(EMI)研修项目。这些研修活动之中,最早开展的是牛津大学EMI项目,2017年开始开展,每年开展2次,每次10人参与;规模最大的是莫纳什大学EMI项目,2019年累计有40人参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自2020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的境外研修活动转为线上进行,与2017至2019年的线下研修活动不同,线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置周期较短,均减去了实践类研修课。相较于各境外大学为期两周60小时的线下研修课程,线上研修课时减少,牛津大学减少为六天15小时左右的课程,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阿德莱德大学均减少为为期六天30小时的课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西北工业大学专注提升教师国际教育水平的步伐也未停止,与剑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共同开发了线上研修项目。剑桥大学境外研修项目为一周18小时左右的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均为四天20小时左右的课程。线上研修项目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建构性发展、课程设计、教学研究、教学案例评价、教学互动等方面能力的提升,通过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探究法等,围绕翻转教室教学法及课程设计、翻转教学技巧、模拟课堂、信息科技辅助教学。
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是评价高校国际化发展程度的一项关键指标。[3]参与西北工业大学境外研修项目的教师均具有流利的英语水平,热爱教学工作,乐于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传播优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原则上从事教学工作不少于三年,应已承担或即将承担学校全英文课程主讲工作。
在2020年以前,西北工业大学对于参加研修项目的老师,要求回校后三个月内,须结合所学、所思、所悟撰写并提交符合正式出版水平论文1篇;每名参研教师须面向校内教师以教学研讨报告会形式讲授1次,分享研修心得;每名参研教师须按研修所学,就已开设或即将开设的英文课程提交改进方案一份,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予以运用,学校将对参研教师的英文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估;根据学校教师教学发展工作的实际需要,参与英文教学发展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2020年以后,由于学习形式转为线上,且课程内容削减,西北工业大学对于参加研修项目的老师,要求研修结束后一个月内,每名参研教师须结合研修所学提交项目研修心得体会报告一份;每名参研教师应结合研修心得,鼓励以团队或个人形式,面向校内教师以教学研讨报告会形式讲授1次,将研修成果在全校辐射;每名参研教师应将所学所获在实际教学过程予以运用,学校将对参研教师的英文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专项指导;根据参研教师实际需要,学校提供研修项目相关教学论文指导,支持教育教学课题项目研究,参与英文教学发展项目的开发与实施。
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
水平提升实践的特点分析
从上述具体的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可以看出,西北工业大学的对外交流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则集中体现了该校的教师教学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及其发展重点。笔者认为,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从人员来源的高校看,参与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项目的校外成员70%来自“双一流”高校。从人员分配情况看,参与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的成员以副教授、讲师等青年教师为主。从人员的学科组成来看,参与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项目的成员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7个学科门类。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西北工业大学对外交流的思路及侧重点。教师的国际意识和知识正是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4]一般来说,青年教师都是学校中最富于创造力的群体,对于新生事物和新理论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如果能够妥善安排,增加其参与交流的机会,那么这些青年教師将能够展现出较为理想的潜能,不仅有利于其快速成长,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广新的教学理论。给予青年教师更多参与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机会,是提升该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2、开展频次与国际学校教学计划相配合,覆盖范围广泛。这是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作为对外交流实践,这一活动是双方面的,既要立足于本校实际,也要尽可能考虑境外合作院校的教学安排及教学计划。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候,在时间安排方面,也多结合合作院校的教学情况进行安排,以有利于参与者更好地融入对象学校的教学活动,能够更深刻地体验对方的教学思路及教学体验,使交流活动的效果更为显著。
3、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通过在线交流保持对外交往。这一特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最近两年的国际旅行难以预料的因素增加,西北工业大学积极采用线上交流的方式保持对外教学交流,进一步发挥自身线上教学的经验,将线上学习与国际交流结合起来。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经验直接服务于对外交流学习,这是其又一个显著特征。
4、立足本校教学实际,兼收并蓄,使外来经验为我所用。笔者认为,这是所有特点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对外交流的收获较为丰富,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通过交流被引入,但在对外交流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冷静思考,即牢牢把握住主次和实际。国际化教学经验应当服务于本校的教学实际,并坚守学校自身的立场与选择,成为本校教学水平提升的助力,而不能本末倒置,过分追求教学的国际化,而忽视本校的实际。在具体的实践之中,本校参与研修的教师始终坚持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既是其中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个应当坚持的原则。
发展策略思考
在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对外交流实践的具体活动及特点的基础上,笔者拟对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的发展策略作简要总结,以一窥相关发展的规律,助力本校及其他院校接下来的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活动。
1、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最重要的策略之一,无疑是立足本校教学实际,使国际化教学经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科研和教学能力,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助力国家的科研与教学事业。作为一所中国高校,西北工业大学和其他国内院校一样,有着不同于国外高校的性质与自身的特点和需求。这就决定了其在吸纳国际教学经验和理论时势必经历一个取舍与本地化的过程,如果机械地照搬国外教学经验,是难以实现真正的国际化的。因此在参与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之中,我们必须坚守自己的立场,深刻认识自身的具体实际及实践需求,坚持立足本校教学实际,使教学交流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制定合理政策,积极推动。合理的支持政策是教学交流活动开展的关键,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具体的策划与执行,培养训练有素的教师发展团队,是开展国际化教学交流的基石。一方面,学校制定具体而积极的政策;另一方面,执行的团队高效而确实地做好上述工作的辅助与执行。二者是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的。事实上,以对外交流实践为契机,西工大的教师发展团队不断积累经验,扎实提升了自身的服务水平与业务能力。
3、注重青年教师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创新者。[5]在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中,西北工业大学正是将重点放在了这些青年教师身上,主要的交流活动都以这些青年教师为主体。在保证教师主体地位的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校的未来发展,这是西北工业大学在教师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实践之中的又一个显著策略。
4、关注教学前沿动态,积极利用线上资源优势。为了切实保证学习交流的有效性,西北工业大学在开展教学实践交流之际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学习交流的效率,有的放矢,从而保障了每次活动目的的顺利达成。同时,积极利用线上教学积累的经验,活用信息技术,将网上授课经验转化为线上学习交流,保证了疫情期间国际交流的正常高效开展。如果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运用好信息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注释
[1]曹佳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9。
[2]陈明昆,张雨洁:《政策及要素分析视角下21世纪中美高等教育国际化特征比较》,载《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7)。
[3]吴琼,李峰:《我国地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及路径》,载《教书育人(下旬刊)》,2022(2)。
[4]简·奈特著,刘东风、陈巧云译:《激流中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变革与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56页。
[5]来惠洁、徐昭恒:《高校青年教师国际化发展现状与改进路径——基于上海大学的调查研究》,载《教师教育报》,2022-5。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举措——〈中国高校教师全英语教学(EMI)能力研究〉评介》,载《山东外语教学》,2021-02-15。
[2]郭际,韩彤彤,赵嘉雯:《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江苏省高校为例》,载《改革与开放》,2017-08-15。
[3]韩英军,王晓阳,连红军:《教育国际化视角下高校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发展研究》,载《理论观察》,2015-04-20。
[4]曹俊怀,杨聚鹏:《教育国际化对我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影响的政策学分析》,载《当代教育科学》,2014-09-01。
[5]李秀莲,高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载《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4-07-15。
[6]高玉蓉,邓逢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教师素质研究》,载《教育与职业》,2011-02-11。
[7]钱亦华,杨蓬勃,胡明,杨维娜,贾宁:《阿德莱德大学教学法和以英语为媒介教学项目研修的启示与实践》,载《解剖学杂志》,2021-06-25。
[8]尹文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教学评价研究——基于同行评教视角》,载《中国成人教育》,2020-01-15。
作者简介
程凯丽 西北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科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编辑,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师教育、历史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