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2023-07-10韩若童刘雪婷
韩若童 刘雪婷
劳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推行劳动教育对于个人、国家来讲尤其重要。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能帮助人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劳动教育,贯彻劳动教育。在辩证统一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把握劳动教育的真谛。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坚持真理也要坚持价值,在实践中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如果违背真理和价值,那么实践就很难成功。劳动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劳动不论是对个人、民族还是国家来讲都极其重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推行劳动教育势在必行。[1]
劳动教育、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重要性
劳动教育、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都促进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马克思在《1844年政治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2]由此可见,劳动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使人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劳动解放了人的双手,劳动的过程促使人类发明了帮助劳动的劳动工具,产生了语言。可以说,劳动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它铸就了人类发达的物质器官,人类的器官因为劳动活动而得到锻炼。通过劳动,人类完成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必需的物质资料生产,获得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并实现了自身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因此,劳动对于人来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通过劳动人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
而劳动对于民族和国家来讲也极其重要,它联结着民族和国家的前景未来,关系着民族和国家的后续发展力量,离开了劳动,个人、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就会停滞。所以,劳动不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都很重要。劳动的重要性反映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当代学生劳动现状、解决劳动中存在的问题、培育人积极的劳动观念、推动人与社会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劳动教育的推广实行会帮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培育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品格,最终会实现其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实现劳动教育势在必得。
(二)真理与价值辩证统一的重要性
真理是主体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真理,尊重客观规律,如果违背客观规律任何事情都不会成功。而价值是意义层面,也就是关照人的内心,如果人的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那就具有价值,反之如果不满足人的需要和目的,那就不具有价值。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3]
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由人的活动而构建的。凡是人的实践活动必然体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两大尺度,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它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导向性作用,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坚守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否则就不会成功。價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二者的统一有助于人们在真理性认识基础上去追求价值,追求物对人的有用性;同时又有助于人们以价值为动力去寻求更加完善和完备的真理,以此促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4]因此,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不管对于人还是劳动教育来讲都极其重要,推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离不开二者的统一。
劳动教育建立在真理与价值内在统一的基础上
想要深入研究劳动教育必须要将劳动教育放在价值和真理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也就是要将劳动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劳动教育既遵循了客观事物规律及人自身所拥有的特点,又满足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劳动教育实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一)从真理维度看劳动教育
1、劳动教育遵循了人的本质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人与动物有所不同,人与动物都具有自然属性,都有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会进行最基本的生命活动,但人相比于动物所独特的地方就在于人具有社会属性,人具有独立的意识能够主动地去认识了解自己的生活本身,然后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实践活动,劳动就是这样的生产活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说:“人是一种类的存在物。”[5]从马克思提出的这个角度出发,人本来是因借助实践活动进行生产而成为人。
劳动实践在人类发展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劳动教育肯定了劳动的这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充分地尊重了人的本质,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教育,它更重视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与劳动近距离接触,在与劳动近距离接触中使学生锻炼自身,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和价值观,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发展自我,最终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2、劳动教育尊重了身体发展规律
劳动教育可以开发智育,固体之强。学生在此时期正处于发展时期,身体和大脑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在此时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智育,并自觉形成对事物现象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学生才能更好实现理论与知识的统一,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劳动教育还可以固体之强,锻炼身体。劳动教育更强调在实践中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身体是学习和工作的本钱,身体健康尤为重要,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学生处于身体的发育成长时期,长时间的久坐听课,对身体来讲是一种负担。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增强自己肢体的协调能力,减少长时间的久坐带给身体的负担,进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最终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
(二)从价值维度看劳动教育
进行劳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劳动教育的研究要从价值层面进行分析。
1、劳动教育阐明正确的价值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个人价值真正的实现必然和社会紧密联系。当前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等思想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职业选择中脱离社会的整体价值,人生目标小,缺乏长远规划,在一定程度上缺失社会责任意识,难以彰显劳动的社会价值,更难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这很大程度上源于没有深刻认识到劳动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劳动教育则可以补上这块短板。劳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职业观,引导学生在制定人生目标和长远规划的过程中与社会整体价值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劳动的社会价值与个人的人生价值。
通过劳动教育,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来形成对劳动的系统认识,也可以学习与劳动有关的精神比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實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劳动光荣的观念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2、劳动教育凸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毛泽东同志曾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目标之中。他说应让受教育者在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6]在此后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提升,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国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必定离不开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对于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它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培养教育,它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可以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劳动教育中,学生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又可以强健体魄,实现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劳动的美,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提高鉴赏能力。
劳动教育是学生重要的学习途径之一,它会教育引导人们形成尊重劳动的意识,它能帮助学生获得他人认同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它有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劳动实践的问题,殊不知离开劳动实践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虽身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但我们更需要素质教育,更需要劳动教育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原则,深入贯彻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体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也是贯彻劳动教育的基本指南,我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并在推行劳动教育方面实施了许多切实的措施,并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劳动教育的推行也面临一些问题。坚持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原则,深入贯彻劳动教育需要做到以下方面:
(一)制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要求在贯彻劳动教育时必须尊重规律,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不同学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成长发展规律,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也具有不同的特征。而且劳动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教育阶段,每一阶段学生的认知都存在差异。[7]所以贯彻劳动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身体状况出发,立足于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情况、学习状况和能力制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劳动目标。
分阶段在小学、中学、大学制定不同的劳动目标和劳动课程,明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多地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
小学阶段劳动教育的推行可以侧重于帮助学生形成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从细节之处入手培养学生形成勤于劳动的习惯。这个阶段的学生更需要从实践之中进行锻炼,因此本阶段目标的制定要紧紧以实践为中心开展。
中学生处于思想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劳动教育的推行要遵循中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思想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同时设置劳动实践课,让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大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上升期,在此阶段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明显提高,因此劳动教育在此阶段推行时要重视发掘和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劳动技能,形成创新性思维,为将来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要制定适龄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符合所在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完善劳动教育的课程,形成与劳动教育有关的课程体系,使劳动教育在教学中系统的推进,帮助学生形成对劳动的系统认识。
(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平台,共同营造劳动教育氛围
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原则要求劳动教育的贯彻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生身处学校、家庭、社会之中,长期生活易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所以立足于这种实际情况劳动教育的贯彻要从这些平台入手,从学生长期接触的环境入手,在潜移默化中贯彻劳动教育。
首先,学校是学生长时间接受教育和知识的场所,在这里学生能对劳动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学校应充分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学校首要任务是教书,开设有关劳动的课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劳动形成系统的认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时加强对其的重视。学校除了开设相关的课程,还可以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举行与劳动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劳动近距离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劳动的欣赏与热爱。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在校园中进行文化建设,比如设置有关劳动的标语。
其次,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劳动教育经常在家庭中被忽略,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对家务的包揽会助长学生的懒惰,不利于学生正确劳动观的培养。家庭也是教育的重要场地,应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父母是和学生长期生活在一起,父母首先应该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为学生良好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要全包揽,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懒惰的坏习惯,家长要学会在家务等事上放手,要主动让学生做家务,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长期的劳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劳动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能力。除了家务的形式,父母还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其他形式的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家庭劳动活动日。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
最后,除了要发挥学校和家庭作用,还需要社会的支持作用。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在学校和家庭中进行,还应该在社会中进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真实的社会岗位中感受劳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而这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社会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在与学校的联系中支持学校的劳动实践,为劳动实践提供条件,比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劳动教育,提供资金的支持,企业可以和学校形成联动,有计划地对学校的劳动教育进行帮扶。社区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为劳动教育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联合作用下,为劳动教育的进行提供保障,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优化评价标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原则下,贯彻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必定会尊重客观规律,也必定会有预期的现实目标或价值追求。对劳动教育预期现实目标或价值追求的实现效果进行评价有助于劳动教育在贯彻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总结并发现问题,更好地激励师生共同改进问题,贯彻劳动教育。因此,为了更好地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下贯彻劳动教育,需要优化评价标准,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首先,就评价的目的而言要紧抓发展性,并紧紧围绕着劳动教育这个主题进行评价。评价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劳动的相关内容,掌握劳动技能,更好地實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因此评价在紧紧围绕劳动教育的同时要更注重发展性。评价标准的优化也要重视发展性,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情况制定多元的评价体系。根据多元的评价因材施教,辅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成长发展。
其次,在评价的内容方面,要优化评价的标准,构建多元评价系统。根据课堂和实践情况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评价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多元的考核方式进行,比如可以以论文、心得交流等形式进行,评价方式也要实现多元,比如自评、他评的方式。通过构建一个多元的评价系统,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劳动进行评价,保障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劳动教育考核结果要纳入综合素质测评内,并及时地公布结果,对考核结果的数据也要及时地进行分析,反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发掘劳动教育的内在规律以及贯彻劳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完善劳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劳动教育工作规范化。
最后,在评价中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评价标准的优化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劳动教育贯彻的规律。多元评价体系在构建与实施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尊重规律,尊重学生,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结 语
劳动贯穿了整个人类社会并促进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劳动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二者对于人类社会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劳动教育立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身体发展规律,它遵循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基于人的需要而提出的,进行劳动教育归根到底是为了人自身的发展,它是对价值的一种坚持。劳动教育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对于劳动教育的贯彻要放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向兵,曲霞:《党史百年历程中劳动教育的功能及其实现》,载《教育研究》,2021,42(10):4-10页。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页。
[3]孙正聿:《制度优势的理论根基》,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7(01):49-59页。
[4]汪江:《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1):61-63页。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韩民:《中国共产党基础教育发展战略回顾——经验与启示》,载《中国教育学刊》,2021(08):14-19页。
[7]李仙娥,刘跃强:《劳动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路径探析》,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6):66-68页.DOI:10.19865/j.cnki.xxdj.2021.16.023。
作者简介
韩若童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刘雪婷 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