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独特价值与应用路径

2023-07-10潘柳虹朱丽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价值定位虚拟仿真技术思政课程

潘柳虹 朱丽

【摘要】本文论述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价值,分析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优化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打造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 高职院校 思政课程 价值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045-0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等,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使学科获得高质量发展。虚拟仿真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三维空间呈现真实的场景,全方位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使学习者身心联结,同时增强学习者感受力的信息技术。将虚拟仿真技术与高职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及吸引力,也为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由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引入虚拟仿真技术仍面临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对接度不高、教师技术操作能力不强、教学项目建设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需要在做好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技术应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形成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管理体系,为虚拟仿真技术有效助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独特价值

近年来,随着虚拟仿真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各高职院校陆续将虚拟仿真技术纳入思政课教学体系,使之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利器。实践证明,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虚拟仿真技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以思政课教学为主,课堂教学的途径和手段乏善可陈,多采取理论灌输及说教方式,这些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亟待开拓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新途径。虚拟仿真技术运用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呈现的现代感、技术感、沉浸感等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深入挖掘历史场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意愿,强化学生的知识内化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营造真实情境,并将教学内容嵌入真实情境中,改变了学习者知识的建构过程”(尹隽、李路路、齐新雷等,2022);“利用沉浸性优势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其由纯粹的教育受体转变为创设和开发教育内容与形式的主体”(余俊渠,2020)。这些观点表明,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较大限度地模拟真实情境,学生可以在视、听、触等知觉信息的共同作用下,体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事物和场景,从而增加感性认知;虚拟仿真技术还能把传统的灌输式讲授转变为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有效解決学生被动接收信息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和感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当然,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不仅在于通过再现场景加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亲和力,而且在于结合再现场景同时进行思想述评和理论引导,使虚拟仿真教学富于思想性和理论性,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理性认知。此外,虚拟仿真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在当前“互联网+”理念下,多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凭借数字化技术开辟虚拟仿真教学新路径,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

二、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已认识到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纷纷着手创建具有仿真性质的实验室或实验中心,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体验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和360度沉浸式体验馆等实验操作平台,实现了思政课教学的仿真实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但是,随着各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力度不断加大,许多困难和挑战也逐渐暴露。

(一)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对接度有待提升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教学,离不开理论知识传授和科学价值观引导。然而,受生源复杂、学生基础不牢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学生消极对待思政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较新的沉浸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内容的理解。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践看,虚拟仿真技术教学手段如何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在虚拟仿真技术模式下,如何把握教学重点,准确区分思政课教学内容要领,使教学内容传授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恰如其分;其二,虚拟现实技术教学资源通常比较分散,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将其整合有效衔接思政课各部分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系统认知。教师在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中,需要重点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索。

(二)思政教师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的能力有待加强

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化教学技术。要实现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对接,不同教学内容往往需要用到不同的设备和软件,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思政教师缺乏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知识导致的实际操作难题,“部分教师存在无法将实际操作与软件操作结合的问题,导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无法大范围开展”(张泽、吕新、侯彤瑜等,2021)。从当前各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队伍情况看,教师虽然硕士学历占比较高,但基本上都是文科专业背景,对理解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当前各高职院校的虚拟仿真软件开发一般由企业完成,这也意味着虚拟仿真软件与教师之间存在脱节,其内容仍需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检验,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使用软件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需要着重解决人的问题。

(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评价标准有待明确

目前,针对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评价问题,国内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首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明确。当前高职院校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评价形式较单一,评价基本来源于师生体验反馈和虚拟教学成绩评价,还未形成多元主体、多元形式和多元维度评价机制,因而难以得出客观、全面、准确和有效的评价结果。其次,如何结合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开展有效的学习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的问题也有待解决。由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预设相应的虚拟场景,其教学内容固定不可变,而不同学生个体的课程基础及能力水平不尽一致,运用、理解虚拟场景的能力各不相同,因而学习效果也不一样,在不能及时干预学生虚拟体验的情况下,很难开展有效的学习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明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评价标准,是事关虚拟仿真技术能否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应用的问题。

三、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在智能时代,为了更好地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职院校应整合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积极创设虚拟环境、开发感知设备与传感设备,以及对设备进行升级,不断开拓、优化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一)优化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专业技术人才、如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一系列问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更是高职院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指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与传播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现实依据。在虚拟仿真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通过强化教师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将思政课的“数据资源聚合化、可视化、个性化,将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形象化和趣味化、教学方法手段灵活化、教学管理实时化和过程化”(卢勇,2021),使虚拟仿真技术能够有效服务思政课教学,进一步推动思政教学改革创新。近年来,在立德树人理念指导下,高职院校以提升素质为根本指向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但从实践过程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仍处于深耕阶段,学校应该通过完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顶层设计,发挥虚拟仿真技术的最大作用。

一是做好前瞻性预判。科学预判未来一段时期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前景,客观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下好“先手棋”。如通过参考借鉴各方研究成果及观察学生在虚拟仿真教学中的真实反应,明确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是未来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进而抓住这一创新改革机遇期,提出加强协同、共建、共享、互补的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的意见,为学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遵循。二是清楚描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目标,形成方向清晰明确、方式切实可行、效果确切显著的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模式。发展目标主要包括如何使虚拟仿真教学内容凸显鲜明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如何充分利用在线教学的互动性加深学生思考、如何促使学生在创新探究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等,其可以作为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量身定制更加匹配的虚拟仿真技术的依据。三是科学化布置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发展目标的各项任务,及时把任务分解成具体措施,再把“动作”用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变成“规定动作”。如在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中,高职院校应以思政课实际教学中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为任务目标之一,与虚拟仿真技术研发公司密切沟通,有针对性地设计虚拟仿真平台的视频、场景、互动环节,加深学生对思政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二)打造各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目前,虚拟仿真技术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新手段,在各高职院校得到迅速推广应用,但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手段与内容对接度低、平台设计系统性和综合性差、可扩展性不强等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层、学校思政教育团队和技术开发企业的协同联动解决。

首先,学校要做好统筹管理工作。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制订项目建设评价标准和教学激励考评机制,形成“虚拟仿真技术+思政”教学理念,以加强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对接契合度为指向,推动学校思政教育团队和技术开发企业积极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仿真技术创新,建立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其次,学校思政教育团队要紧紧跟随智能时代发展要求,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努力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技能特点,以“虚拟仿真技术+思政”为发展方向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师对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操作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过程的监督者和引导者。最后,技术开发企业要有融入国家人才培养过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动生产技术创新,成为推动“虚拟仿真技术+思政”产学研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在此,技术开发企业应主动对接研究高职院校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要求,设计、供给高质量的虚拟仿真教学产品,为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的虚拟仿真教学奠定基础。

(三)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管理体系

“虚拟仿真教学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蒿丽萍,2018)。为保障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能够安全有序并高效持续运行,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运行和管理体系,从资源配置、人才培养、项目评价三个方面着力健全机制。

一是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形成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配置机制,即要建成统一的管理运行平台,确保有足够经费投入虚拟仿真教学,按照教学和管理的要求,持续扩展吸纳不同平台的资源,设計制作科学合理的虚拟仿真教学内容。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前期实践为例,学校为不断促进思政课教学资源配置优化,从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实验过程设计等方面入手,加强与知名企业研究开发VR、MR等一批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同时结合本校实验教学资源,对基础设施的硬件和软件进行持续研发和不断更新,以推动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创新课程实施模式。

二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虚拟仿真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熟练掌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技术的教学团队,激励教师积极参与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挖掘、虚拟仿真教学开发和设计,促进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师的虚拟仿真技术素养培养,不定期开展虚拟仿真教学培训,推动教师认识、把握虚拟仿真教学的基本特点和技术要领,使教师切实掌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的内在要求,并熟练操控虚拟仿真技术教学系统。

三是完善项目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虚拟仿真技术应用评价机制,能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落地、落实、落细。高职院校应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着眼,将评价贯穿于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进一步夯实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基础。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系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数据,进一步分析归纳学生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的学习综合体验,研究制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评价指标,旨在形成有效的操作性强、比重合理、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规律的成绩评價机制,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各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全面开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虚拟仿真技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改革具有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思政课传统教学与虚拟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积极建设、应用并不断优化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向,不断为国家输送合格人才,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林英.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7-10(9).

[2]尹隽,李路路,齐新雷,等.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1).

[3]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1).

[4]张泽,吕新,侯彤瑜,等.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15).

[5]卢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高校思政课在线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4).

[6]蒿丽萍.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保障机制及评价机制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8(6).

注:本文系2022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题“技术赋能,沉浸体验:基于1+3+10+N工作目标的虚拟仿真思政课建设研究”(2020YB0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柳虹(1977— ),广西都安人,硕士,现任职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政府管理;

朱丽(1990— ),湖南常德人,博士,讲师,现任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

猜你喜欢

价值定位虚拟仿真技术思政课程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价值定位及其实现
虚拟仿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应用研究
虚拟仿真技术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中专思政课程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策略探讨
论我国传统道德的诚信规范及其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