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力场模型的广西直播电商人才培养路径

2023-07-10周士桢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直播电商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阐述力场模型的理论基础,分析广西高职院校直播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基于力场模型视角的广西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建议:高校内推力要“稳”、政行企拉动力要“融”、校内群体阻力要“化”、内部个体阻力要“引”、专业群的集群效应要“显”。

【关键词】力场分析法 直播电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123-05

2022年12月《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主张,着重强调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将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注重支撑新发展格局。如今,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产业数字化升级、数字贸易、经济双循环等多重浪潮的推动下,直播电商行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的“动力引擎”。直播电商通过重构商品“人”“货”“场”三者关系,在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消费上产生巨大能量,是企业竞争的“新赛场”,更是各地区抢占经济高质量发展先机的重要抓手。在这场“争先赛”中,直播电商人才的培养尤为关键。高职院校是高素质直播电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成效直接影响着我国直播电商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运用力场分析法,探讨直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

一、力场模型的理论基础

力场分析法由Lewin(1951)提出,现发展成为一种帮助组织寻求变革策略的管理分析工具。力场分析法就是针对组织状态变化期间的某一问题,列出组织面临的动力和阻力因素,对变革的可能和过程进行研判,进而拥抱动力、抵抗阻力,采取相应的变革策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力可以分为外部拉动力和内部推动力两种。其中,外部经济与社会环境变革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拉动影响尤为明显(曾冬梅等,2003)。从施力主体来说,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拉动力是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多个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作用而成(别敦荣,20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部推动力也不容忽视。外部环境的变化会改变内部领导层对高校所处状态的认知,产生高校战略目标调整行为,进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上议程(别敦荣,2011)。高校内部各种力量,如办学优势、工作模式、管理机制、信息技术、组织结构等都随之作用起来,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项系统性工程提供支撑(曾冬梅等,2002)。根据Lewin的力场分析论,有动力必然会有方向相反的阻力。

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组织内部,具体可分为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一是因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所以在个体层次,比如部分管理者和教师或因教育理念束缚,或对变革的认知有限,或出于职业和经济的不安全感,对改革热情度不高(刘献君等,2009;范宁等,2022;刘帅等,2022)。二是高校内存在多个基于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群体,比如专业团队、项目小组等,群体成员间的心理认同和依赖难以变化,人际关系难以改变,一旦改变和破坏了群体已经确立的教育思想、教学评价和教育行为的标准,群体层面就容易暴露出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范宁等,2022)。三是改革往往会改变和挑战我国传统大学的教育培养机制和教学惯性,需要高校进行权利再分配、资源结构调整和组织文化重塑,还需要高校承受一定的变革成本,所形成的组织阻力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发展(刘英,2011;王文斌,2022)。

综合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力场分析法,构建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理论模型,见图1。如图1所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是由高校内外部环境中的积极力量(动力)和内部环境中的消极力量(阻力)共同影响的。由内外部动力的合力与内部环境阻力相互角力的结果决定着改革的方向与速度。在实施以专业群形式“分类建才”的背景下,专业群的集群效应放大或缩小了改革中的各种力量(王亚南等,2021),增加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复杂性。

二、广西高职院校直播电商人才培养的现状

为响应政府号召,承担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下的时代责任,直播电商在高职院校中“热度空前”。目前,全廣西有近10所高校专设直播电商与网络营销专业(专科),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直播电商相关课程;不少高职院校设立直播电商学院、建设直播电商实训中心、举办直播比赛;“寻找超级桂主播”、2022年广西供销社系统首届“三月三”电商直播比赛等区级直播大赛(学校赛道)报名参与人数众多。可见广西高职院校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雄心。根据广西人才网公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广西人才网人才供求分析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网络主播”职位列居职位人才缺口首位。直播电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稳定。现在区内各类面向高职院校的直播大赛仍呈现“群雄逐鹿”的局面,意味着尚未有高校孵化出具有绝对“统治性”影响力的直播“播主”、直播“赛手”,高校直播电商人才的带货影响力有限。这也直接导致广西直播电商产业“欠缺直播运营、直播场景搭建、内容文创等服务商”,知名主播较少,带货能力不足的事实。可见,不管是直播电商人才培养的“量”上,还是“质”上,广西高职院校的表现都较为乏力。因此,提质增量是现阶段广西高职院校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同努力的方向。

广西需要持续构筑健康规范的直播电商产业生态圈,以促进消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在这个共识下,政府部门、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多个主体纷纷出力,对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直接拉动作用明显。政府出台多项文件护航广西直播电商人才培养行稳致远。例如,2021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出台专项文件《关于开展广西直播电商“四个一批”行动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为广西直播电商行业注加“前进燃料”。2022年12月,《广西强商贸扩内需促消费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再次强调将持续拓展直播电商的经济应用面。在政策引导下、环境变化中,高校表现出强烈的直播电商发展意图。高校成为广西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二大动力。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三大动力来自行业协会及各类企业。例如,在高校承办的区级直播大赛中,高校搭“舞台”,企业做“引子”,教师来“提高”,学生赛“实践”,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给直播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虽然广西高职院校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中动力十足,但改革任务仍然繁重,改革阻力仍然明显。首先,最大的阻力来自学校组织层面,主要表现为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中开放性不足。学校在建设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时,未与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进行有效互动,教学内容与就业需求存在脱节,学生难以实现“零距离”就业。其次,群体是改革的第二大阻力来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本身要经历一个复杂的长期性过程。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经历培养计划制订、教学资源配备、教学活动组织安排、教学技术和方法运用和教师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如果改革急于求成,一些群体会认为改革施加的压力过重。当这种压力没能被积极引导时,群体惰性随之产生,会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最后,由于直播电商发展较晚,理论较新,存在现有直播电商师资团队的专业知识积累不够、直播实践经验缺乏的客观事实。

三、广西高职院校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实践

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校内外诸多力量协同参与的动态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力场分析法的应用优势就在于能帮助高校在分析当前状态的基础上,明确目标,明辨利(动力)弊(阻力),通过加强积极力量或削弱消极力量,制订改革策略。本文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场模型为例(图2),总结出广西高职院校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改革的路径。

图2 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场模型

(一)高校内推力要“稳”

高校应意识到欲速则不达,组织内部需要时间去适应改变。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地位上升得过快、培养内容改变得太频,造成已成习惯的工作关系和工作内容变异过大,会使组织成员产生压迫感,从而使内推力裂变出内阻力。因此,改革方法还要与变革程度相匹配。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例,首先,学院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办法(试行)》《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为指导,依据自主开发的SPADE五维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了“教师发展五特”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养制度等,深化教学管理与评价考核、重塑教师职业发展计划,并通过定期召开专业发展研讨会,组建教学团队建设委员会和项目组,循序渐进地向组织内部传达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有关的改革信息,增强组织内部对改革的认同感。其次,学院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融合制订符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又契合学院特定专业群建设要求,且独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引领高校将直播电商专业推得更“准”。为服务RCEP、“一带一路”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平陆运河建设,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宏观要求,学院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基于市场营销专业群建设基础,以既能满足面向东盟的国际化直播人才培养,又能为自治区“数商兴农”和“桂品出乡”提供人才支撑为目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最后,直播电商教学内容要做到多样而不松散,学院着重围绕直播电商人才所面向的网络营销策划、新媒体编辑、客户服务、互联网产品销售等岗位群,围绕网络推广、新媒体运营和数据分析三大核心技能重构课程体系,对接“1+X”网店运营推广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设定的专业能力、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电商运营赛项)的比赛要求,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岗课赛证”融通四位一体的专业教学内容,并形成校本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课程等专业资源,累积成直播电商人才培养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广西经验、广西范式,使直播电商专业的改革步伐迈得更稳。

(二)政行企拉动力要“融”

产业数字化升级加速,政府、行业、企业皆对优质直播电商人才求贤若渴,对高校伸出合作橄榄枝的兴趣颇高。因此,高职院校应该贯彻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将政行企多方力量融进高校组织内生动力中来。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一是以新零售产业学院为抓手,利用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携手广西农产品流通协会、广西市场营销协会、广西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某科技有限公司等,落实校、政、行、企四方合作关系,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进行联动互补。二是持续建设数字营销生产性实训创研中心、智慧新零售实训创研中心、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创研中心、智慧供应链协同创研中心等,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平台,建立四方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提供直播电商技术研发与产品网络营销服务。通过引导学校和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创新,反哺广西产业数字化升级,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直播电商解决方案,每年深度服务中小微企业不少于10家,推动“校政行企动力融合圈”越融越大。三是充分对接广西直播示范基地、中国—东盟博览会等资源,与电商行业领先企业全方位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多元主体携手并进,以培养更能适应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直播人才,让改革动力越融越有力。

(三)校内群体阻力要“化”

在组织中,群体的阻力与群体的凝聚力成正比例关系,群体凝聚力越高,对破坏群体规范的变革反应就越大。换个角度思考,若能加强并正确运用群体凝聚力,则能大大推动改革进展。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是以党建为引领,贯彻落实师风师德建设,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表彰典型性教学先进任务,通过思想与组织建设,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二是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采用数字营销、新零售等新模式,以广西区域经济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等为主题,通过研讨会、讲座、团建活动等形式,在教师群体中宣传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使上下认知保持一致。三是加大直播电商教师团队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体地位。譬如,在做出学院建设、专业改革、教师团队重构等重要决策前倾听教师群体的声音,在做出改革决策后予以制度与经费保障,建立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激励和约束运行管理机制,注重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课程带头人,彰显头雁效应;在教学、科研等与教师发展息息相关的关键问题上,与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其他专业开展跨学科互助活动,形成“命运共同体”。四是创建更为科学的改革管理环境,如在绩效改革的过程中,贯彻多劳多得的薪酬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团队的责任意识,提升工作满意度。不仅如此,学院每年还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团队成员进修,使團队能持续发展。同时,继续推动学院行政部门职能、学院行政岗位向服务和协调角色转变,切实营造为教学服务、为教师服务的管理氛围。当群体凝聚力满满,群体成员归属感增强且能共同认识到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时,来自群体内部的推动力将直接减少甚至清除群体阻力。

(四)内部个体阻力要“引”

很多高职院校在“以群建院”的新征程中,都尝试以直播电商为中心进行专业群教学组织机构重组,而这常需要对一些工作岗位或工作内容进行调整,难免会增加部分教师的工作难度,甚至会影响其职位和待遇,部分教师的心理不安感随之产生。因此,缓解个人阻力的“药方”是降低教师的心理难度,引导教师形成积极的改革情绪。而其中的关键是提升教师的个人实力。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一方面,学院制订了分层进修培训制度和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团队“双师”比例,增强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硬”实力。另一方面,鼓励专业团队教师参加自治区教学技能竞赛,鼓励直播专业课程带头人申报学校A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鼓励团队教师基于校企资源及项目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等各类技能比赛,创建专业群内部的跨专业体系教师队伍师徒制等形式,提升教师教育理解力、教学实施力、教学沟通力等“软”实力。另外,学院从外部跨专业、跨学院(学校)引进专业直播电商人才、高水平直播电商企业专家,从内部选拔并扶持对直播电商有强烈兴趣和较大热情的教师,有效发挥鲶鱼效应,给原有团队注入活力,感染并引导团队教师携手前进。“鲶鱼”人才选拔也意味着在改革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师考核、晋升、任用,尽可能地降低个人阻力。

(五)专业群的集群效应要“显”

组建高水平专业群的目的就是让专业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乘风破浪”,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产业、学生、社会。在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改革过程中要扭转传统专业建设“各自为政”的局面,增强专业群各专业之间的“化学融合”。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现代流通学院基于“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组建逻辑,针对数字商业产业的发展,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为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专业搭建了适应“上游供应链+互联网产品销售+创新创业”的全产业链条课程体系,满足精细化培养直播“专才”的要求,也通过跨专业课程互选机制,扩大了直播“通才”培养面。在教学实践上,学院深入探索跨专业分工协作的“直播+”教学实践任务,博各家所长,汲取各专业在线课程建设经验,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促进“直播+”信息化教学改革。此外,在专业群内开展系统化、模块化的直播电商教学模式,共享群内资源,共赢改革荣誉。在教学管理上,组建了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群结构,提升直播电商专业群的服务发展能力。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间趋向融合,催生了更多的产业新业态、“云”模式,拓展了直播电商人才的就业方向,同时也对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是直播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导力量,应以提质增量为目标,与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努力,借力施力,克服改革阻力,实现直播带“桂品”、电商助振兴。

参考文献

[1]《组织行为学》编写组.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孟范祥,张文杰,杨春河.西方企业组织变革理论综述[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4]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

[5]别敦荣.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6]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7]曾冬梅,黄国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与现代化,2002(2).

[8]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9]范寧,叶素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西部素质教育,2022(24).

[10]刘帅,肖成林.大数据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科教导刊,2022(25).

[11]王文斌.数智时代财经类院校商务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22(6).

[12]王亚南,成军,王斌.高职教育专业组群的逻辑依归、形态表征与实践方略:基于253个高水平专业群申报资料的质性文本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21(4).

[13]鲁娟娟,王俊,王高山,等.高职院校“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探讨和实践[J].职教通讯,2016(9).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课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2022ZJY3029)、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院级科研项目“提质培优视域下直播专业‘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GSB20220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士桢(1990— ),广西百色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

猜你喜欢

直播电商人才培养
特殊时期吉林省新媒体(电商)经济发展分析
论直播电商的可持续性发展
广灵县农村电商新模式分析
农村直播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直播电商行业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直播电商营销模式分析及优化措施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