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计划”背景下一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23-07-10路运才焦晓光李丽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实践教学

路运才 焦晓光 李丽

[摘 要] “双万计划”承担着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为新时代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针对传统农科专业实践教学凸显的问题,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于立足专业、面向产业、聚焦就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校准实践育人目标,构建了将耕读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方位指导,集合认知实习、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实习及创新训练的“四阶段、渐进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农资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农资专业;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双万背景下一流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SJGY20190519);20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新农科的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SJGZ20200134);20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农科背景下综合性大学应用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SJGZ20200133);20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农科背景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SJGZ20200137)

[作者简介] 路运才(1969—),男,山东曹县人,博士,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作物逆境及高等教育研究;焦晓光(1976—),女,山东莱州人,博士,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植物营养学研究;李 丽(1970—),女,山东莱州人,博士,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环境科学及思政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1-0107-04 [收稿日期] 2022-12-22

引言

2019年,教育部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提出了“双万计划”,即将分赛道、分批次建设1万个国家级、1万个省级本科专业宏伟蓝图,为拟申报专业提供了指挥棒、时间表及路线图。黑龙江大学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学院面对国家“双万计划”的新机遇、新要求,借助与我校农作物研究院一体化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学校综合性优势及龙江现代农业主战场特色,融合校内校外资源,瞄准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黑土地保护的需求,立足黑龙江、辐射东北、面向全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构地方综合性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激发学生扎根黑土、知农爱农情怀,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一、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2所高校开设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1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其中,黑龙江3个、新疆2个、湖北2个、浙江2个、山东2个,其余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有1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调整为资源环境科学专业,也均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各高校虽然课程体系各异,但主干课程基本一致,存在实践教学比重偏低,内容趋同、更新慢等现象。表现在以下几点:(1)实验课程的验证性项目多,综合性项目少;(2)实验分组人数偏多,学生动手参与实验项目少,实验报告相似度较高;(3)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有限,实验设备台套数不足、更新和补充周期长;(4)考核标准不規范,监管体系不完善;(5)实验室面积不足,承载实验课程课时数增多,学生可参与实验室开放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的时间缩减;(6)校外实习基地承载的实习学生数量波动较大,给实习计划造成较大冲击。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涉农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改革。美国的高校重视校园与社会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结合,并对实践育人环节提供法律、政策和资源保障。斯坦福大学注重应用导向和产学研相结合,支持在校园内建立工业园区、创业工作室,形成了独特的创业教育特色。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1]。国内涉农高校也开展了多样化的农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浙江大学农资专业建于1937年,聚焦农业、资源及环境领域的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新时代热点,开设了“环境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综合实验”等核心课程,并与康奈尔大学、静冈大学等开展国际化合作,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实现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目标的卓越农业人才。该专业为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京农业大学农资专业建于1922年,依托国家级学科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注重实习实践的农业资源调查实习、劳动教育类课程,旨在培养创新能力的“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系列实验课,旨在培养全球视野的“农业学术交流英语”“土壤学(双语)”等课程及行业企业专家开放课程,为培养能够解决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复杂现象和问题的复合应用与拔尖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中国农业大学依托涿州实验场、曲周实验站及上庄实验站,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植物田间技术”等实践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实践周。华中农业大学农资专业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学示范中心等平台融入教学资源,实施“华癸创新计划”,为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提供条件[2]。

二、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特色

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校准人才培养目标,对实验教学比重、实验内容、考核机制及实习方式进行了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

(一)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校准一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校准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任务,是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打造、实践平台搭建的根本遵循。数据表明,全国共有17所综合性大学、26所农林类高校设置了农资专业;全国52个农资专业中有21个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所世界一流大学中,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农资专业均入选,而吉林大学的农资专业未入选。黑龙江大学农资专业一方面多维度对标入选国家级“双万计划”的综合性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的农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聚焦传统农业大学,如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及沈阳农业大学的一流本科农资专业人才培养及办学特点,进行多次调研、比较和分析。同时,邀请专家开展人才培养战略定位论证及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训练,激发学生扎根黑土、知农爱农的情怀,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黑土地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农业生产中的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精准就业观的树立。

(二)构建了顺应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院以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为牵引,积极推进新农科建设,开展本科专业优化调整。对学科评估等级为“C”以上的双一流高校的农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究,结合自身优势与区位特色,开展多轮院内教学体系构建及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育理念、教学手段的讨论,找出差距、补齐短板。为促进农学硕士、农业硕士发展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衔接联动,着力构建符合黑龙江大学特点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农科新布局。按照新农科建设要求,将耕读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全方位指导,集合认知实习即农业资源与环境的认识过程—实验技能训练即农业资源与环境的改造过程—专业实习即农业资源与环境的改造过程—创新训练即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创造过程的“四阶段、渐进式、一体化”实践教學体系(见图1)。

大一和大二第一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主要在植物园、呼兰校区试验基地、气象站等场所开展植物、气象、土壤等农业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认识过程,侧重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激励、专业问题发现及仪器操作等基本专业素养,为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4]。大二第二学期及大三第一学期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在专业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开展如土壤农化分析实验、土壤调查与制图等专业技能训练,注重学生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学年以集中实习、带薪实习为主,旨在提升学生在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营销的水平,为学生毕业后深造、工作等奠定基础。同时,基于学院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毕业论文设计等研究工作,切实提升新农科下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共建共享实践育人平台,打造融合型专业师资队伍

打造完善的实践平台和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卓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引擎和加速器,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校内盆栽场、呼兰校区教学基地为平台,开展涵盖农业生产中涉及的光、温、水、气及作物、土壤、病虫草药等诸要素的、贯穿全产业链的认知实习和劳动教育训练。二是以专业实验室下辖的教学实验分室为平台,开展专业实验技能训练。三是夯实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协同育人。3年来,学校与北安市人民政府、北大荒垦丰种业有限公司、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等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建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专业开展带薪实习、集中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任务,搭建了卓越人才成长的“练武堂”、产教合作的“握手区”,促进了学生精准就业观的形成[5]。四是筑牢创新平台,大力推进科教融合。将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国家甜菜种质资源中期库(哈尔滨)等科研平台融入教学,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五是依托校友邦导入实习方案,将实习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对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实习点/实习方案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合理配置资源,及时发布实习计划,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效率。六是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实验课程主要由科研能力强、实验技术扎实的教师担任。“植物生理生化实验”“植物学实验”“土壤调查与制图”等核心专业课、基础课,通过组建授课团队,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实验项目,集体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考核。农资专业卓越班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授课。校外实习聘任行业、企业高管、工匠与带队教师协同指导实习实践工作。

(四)制订了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案

校内、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利用校友邦、自主学习平台、微信群、QQ群等平台对学生在实验、实习中提交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手册、实习报告及实验实习过程获得的图片、视频等材料,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和打分。认知实习、课程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赋予相应的比例和分值。

结语

在“双万计划”牵引下,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基于“立足专业、面向产业、聚焦就业”的人才培养理念,持续校准实践育人目标,构建了“四阶段、渐进式、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一批知农、爱农的卓越农业人才,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20余人次荣获“走进乡土乡村,助力精准脱贫”全国农科学子联合实践行动优秀个人。2020—2021年农资专业100余名本科生,到中科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开展了专业实习,学生既学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田间技术和方法,也认识到了黑土地保护、土壤修复、种业振兴等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该项实习工作得到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报道。顶岗实习、带薪实习、专业实践成效显著,多名学生荣获实习单位奖励,13名学生受到实习单位高度认可并签约入职。学院师生组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得第七届、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2022年学院学生考研率高达41.46%,位列全校榜首。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先后入选省级、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下一步,将以专业认证为引领,更加注重专业认证与产教融合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6],为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高亮.中西方高校实践育人对比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7,41(3):21-23.

[2]黄巧云,吕叙杰,石磊.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科专业改革路径探索: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6):19-26.

[3]焦晓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以黑龙江大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2):3-4.

[4]汤婕,花日茂,徐微,等.“五位一体”双创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8):55-58.

[5]张安富,张世英,杨文婷.对接产业链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5):87-92.

[6]张安富,刘飞平.专业认证与审核评估的同频共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6):81-85.

Reform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First-class Special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Taking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i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 Yun-cai, JIAO Xiao-guang, LI Li

(College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China)

Abstract: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undertakes the mission of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of and building a powerful country in higher education. Simultaneously,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provides the direc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programs in the new era. In this pape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iming at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ajor. A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dapting to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was constructed. This system is student-oriented, teacher-guided and involves cognitive training, skill training, profession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 way for practice teaching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of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Key words: “Double Ten Thousand Plan”; first-class specialty;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major; practice teaching

猜你喜欢

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实践教学
浅析“双万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课堂实物教学探索
“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一流专业”建设的难点与对策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