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
2019-02-03欧雪银马正兵柒江艺沈春华
欧雪银 马正兵 柒江艺 沈春华
[摘 要] 2012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对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进行了实践探索,其建设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面临诸多问题。近两年教育部大力推行“双万计划”,由于商务经济学是新专业(新专业是指没有三届毕业生的专业),难以跻身于一流专业。基于这种背景,对商务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其专业建设内涵进行探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双万计划”;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19)36-0073-03
自从2012年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出现商务经济学专业之后,全国多所高校历开启了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之旅。在近年来教育部推出“双万计划”的背景下,要将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为一流本科专业,该怎么做呢?本文认为首要任务是必须理清商务经济学的专业建设的独特内涵。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与其他专业建设内涵有类似之处,包括商务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等(陈世文,2017)[1],但也有其独特内涵。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商务的内涵、商务经济学的内涵、商务经济学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商务经济学与相关专业的区别。所以,本文基于“双万计划”背景,首先对各高校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实践教学探索与述评,然后对商务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及其专业建设内涵进行探讨,最后就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提出相关对策。
一、各高校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与述评
2014年来,全国多所高校开办了商务经济学专业,主要建设实践如下。
1.各高校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及特色定位。兰州财经大学于2014年首家开办商务经济学专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于2015年商务经济学专业成功招生,目前其商务经济学确立了商务管理、财务管理和合作办学三个特色方向。上海商学院于2016年建立了商务经济学院,依托商务经济学“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致力于培养以“商科+数据分析+国际化”为特色的商务经济学专业人才。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把茶文化融进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之中。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经济学院于2017年举办商务经济学专业,准备将商业模式设计、商务策划打造出专业特色。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于2019年将国际商务专业转变为商务经济学专业,因为经济学院办管理学专业于诸多不便。
2.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委员会引领方向。2017年,由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和上海商学院等学校发起,建立了全国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会举办一期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研讨会,和一场商务经济学应用大赛。全国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委员会一直在探讨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及方向问题,但总体上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方向不明晰,人才培养清晰不思路,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课程建设不重视。
在实践上各高校自从2012年以来对商务经济学专业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成果,教材建设有所突破,培养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都有获奖,为商务经济学进行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现实支撑,但总体主要存在三个突出问题:(1)商务经济学专业内涵没有清晰界定。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大同小异,没有突出商务经济学专业与其他专业内涵的本质差别。(2)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方向不明晰。如果将商务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专业,不放到专业群视角中去思考,那么商务经济学在各专业中的地位不能体现,也不知道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方向该往什么地方走。(3)商务经济学专业没有纳入“双万计划”。由于商务经济学专业历史短,没有三届毕业生,所以大部分学校的商务经济学专业没有纳入“双万计划”。但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大思路,是商务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方向。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专业建设举措和成效有较高要求,对于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教学改革项目等获奖具体要求,成为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具体任务。
二、“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相关概念内涵探讨
(一)“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的内涵
商务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商务活动包括证券、金融、保险、实体经济等的商务活动;狭义的商务活动是就是指实体经济的商务活动,具体形式包括实体经济为了获取超额利润所举办的一切活动,如商业模式设计、商务活动策划、商务谈判等。本文认为,既然商务经济学作为特色专业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那么商务经济学中的商务应该取狭义商务活动之内涵,以便与财经类其他专业区分。
(二)“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内涵
商务经济学的落脚点是经济学,而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学科,从这个逻辑角度来看,本文把商务经济学定义为在经济领域研究商务资源配置和商务资源利用的学科。按照狭义商务活动之内涵,商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实体经济商务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学科,因此支撑商务经济学的学科应该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等学科的综合。故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学科建设应主要考虑理论经济和应用经济学科梯队建设、条件建设,及经济学和管理学、商学等跨学科资源整合(陈世文,2017) [1]。在一些学术会议和相关文献上,一些学者主张将商务经济学发展为一级学科,有些学者如朱武祥、马正兵(2019)[2]。但蔺亚琼、覃嘉玲(2019) [3]的发现美国学系组织具有较强开放性,学科分类则较为弱化。所以,到底要不要将商务经济学发展为一级学科,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学科发展课题,因为本文是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研究,所以在此不深入探讨。
(三)“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人才类型和就业内涵
商务经济学要培养善于进行商务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应用人才。商务经济学培养的人才,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渗透到社会各商务领域之后,都能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法设计和创新商业模式,进行商务数据统计与分析、商务活动策划;且能成功地集聚资源,将所设计的商业模式和商务策划转化为商业利润。商务经济学就业方向可是政府的商务部门、政府部门中与商务有关的岗位、企业的商务策划岗位、商务模式设计岗位、商务监管岗位与商务秘书岗位等。
三、“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内涵探索
(一)“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师资队伍建设内涵
1.引进师资队伍的建设内涵。在“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完成之后,要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分配给已有师资。如果课程师资数量不够,就需要引进师资。在引进相关课程师资时,要特别注意要其经济学学科背景,使其科研成果能成为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的学科支撑。
首先,建立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机制。高校人事处制定一个新教师入职小册子,上面非常有条理地列出教师到什么阶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列出教师晋升和晋职的路径及考核指标。当有新教师入职时,就把小册子给他们,让他们形成清晰的高校教师职业规划。引进商务经济学的新师资,不应单是为了满足课程师资不足的要求,而是要综合考虑师资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将新进师资力量集中到商务经济学学科优势方向上。
其次,建立学科方向引导机制。高校院(系)负责人要有清晰思路,新进教师应该放到什么学科领域。如果没有这种引导机制,那么新进教师随后的学科发展路径就很随意,等到意识到科研需要集中到学科领域的方向之后,很难将分散的研究集中到一个方向。另外,高校院(系)负责人要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思路,引导院(系)学科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对于没有硕士点的高校而言,这种顶层设计能力尤为重要。高校各院(系)不应有围绕学校领导而建立学科方向的思路,而应该围绕为学科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建立学科方向,即使高校领导人变动,也不会影响该学科发展。
2.高校已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内涵。高校原有师资不愿意投入教研或者科研主要原因如下:(1)内部人控制。原有师资有些曾有过教研和科研热情,但在发挥热情干事业过程中,受到制度有意或无意打击。表现为掌握制度某些有“内部或剩余控制权”的领导变相不准老师搞科研,或老师被在评课题或者评奖过程中的拉票行为所打击。(2)家庭条件限制。有些老师出身农村,有些两地分居,有些夫妻离异,有些家庭条件非常艰苦,有些带孩子需要大量时间,大都有沉重的养老压力,这些老师们在生活重压之下不得不放弃科研或教研。(3)工作追求淡薄。有些老师硕博毕业之后,就觉得人生经历诸多辛苦,不愿再往前冲;有些老师家庭条件很好,不需要在工作上付出很多;有些年轻老师课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带孩子,不知道如何平衡时间,很少有精力再去進行教研和科研。(4)示范效应。如果高校存在一部分不从事教研和科研的老师,他们会形成示范效应,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部分老师按照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行。已有师资队伍的建设内涵就是针对具体原因,将原有师资引导进入教研或科研。
(二)“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课程建设内涵
1.商务经济学要开设特色课程。商务经济学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必须与相关专业课程有明确区分,而这种区分在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如果在人才定位方面不能与相关专业区分开来,就可能出现两种倾向:要么就是跟相关专业课程一样,要么就是相关专业课程的大杂烩。因此在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定位好之后,必须设计几门商务经济学特色课程,本文认为商务经济学的特色课程应该包括商业模式、商务策划等理论与实践课程。
2.商务经济学课程建设的步骤。(1)课程资源建设。即修改原有课件,统一每一门课程课件风格和内容,修改其中的课程设计,把最好的思路、把最好的内容设计放进去。(2)课程视频录制。课程视频的录制有各种层次,如果是为了简单方便、经济实惠起见,可以利用电脑录制课程视频。如果是为了申请省级、国家级在线开放课程,那么就需要利用专业视频录制方法,前提是课程建设经费充足。(3)课程习题库制作。每章精选一些习题,做成习题集。传统课堂可以打印纸质版习题集,混合式课堂和翻转课堂可借助于网络平台,将习题上传,让学生用手机做习题。(4)课程难点讨论。给学生提供网络平台发布问题进行讨论,老师参与讨论。
(三)“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教材建设内涵
1.“商务经济学”教材建设内涵。商务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材,上海商学院已翻译了几本,但都是以国外企业经济学教材为基础翻译;而上海商学院商务经济学课程前期使用双语教学,学生觉得双语难度很大。因此,“商务经济学”教材建设的内涵是:将“商务经济学”课程定位与本专业的导论课程,所以商务经济学教材应该成为该专业各门课程的总揽。
2.“商业模式”教材建设内涵。有关商业模式的书目前非常多,但能作为商业模式本科教材的却几乎没有。目前市场上几位商业模式大咖的教材,偏理论性和学术性,对本科生不适应。因此,需要编写适合本科生商业模式教学的教材。该教材内容应包括商业模式定义、商业模式类型、商业模式核心环节、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评价等内容。而商业模式实验课程教材的内容应包括让学生独立设计商业模式,通过实战模拟设计商业模式,锻炼学生独立设计商业模式和进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3.“商务策划”教材建设的内容。商业策划是实战内容,该门课程对应于商务经济学的就业方向,很多公司都有商务策划岗位。商务策划的理论教材应包括商务策划原理、商务策划思维模式、商务策划方法、商务策划实战案例、商务策划沟通与执行、商务策划评估。商务策划实验教材内容应包括各种行业的商务策划,及某个商务策划运用场景的灵活推广等。
(四)“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实践教学内涵
1.商务经济学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商务经济学实践教学主要应该包括:(1)商业模式设计实验课。该课程设计目标就是让学生锻炼商业模式设计能力,能独立设计商业模式。(2)商务策划实验课。该课程设计目标是让学生独立进行各行业商务策划,掌握商务策划基本原理,使之能熟练进行商务策划。(3)股市模拟操作。该课程设计目标是让学生不仅懂得商务知识,而且也要懂得股市操作基本原理,懂得基本的金融知识。(4)经济学实验课程。这门课程开设目标是让学生熟练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运行过程和基本原理,以便能利用经济学思维来思考经济运行。(5)网络贸易实战。该课程开设目标是让学生进行网络贸易实战,直接在网络平台上销售产品,学会基本的网络营销知识。
2.商务经济学专业的仿真实验。(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已经有成熟的仿真实验课程和软件,可借鉴兄弟院校仿真实验课程。(2)商务策划课程实验课可参照现实营销环境,让学生对旅游、研学、俱乐部、汽车销售、会展、义工活动等商务策划。(3)商业模式课程实验课通过对让学生现有商业模式进行提炼,然后让学生逐步独立设计新的仿真商业模式。(4)股市模拟仿真实验。通过股市模拟仿真平台,让学生进行股市实训仿真练习,并熟练运用炒股的基本原理。(5)网络贸易仿真实验。直接上淘宝、京东、58同城等电商平台或电商APP,让学生进行产品仿真交易。
3.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商业计划书有固定模板,每年都有各种级别商业计划书的竞赛,但学生写商业计划书的难点是无法写出商业过程。因此,应该把商业计划书撰写的培养重点放在商业过程的书写,让学生真正理解商业计划。
4.创业实践。鼓励少部分感兴趣的学生注册公司,找到商业盲点和亮点进行创业。例如,有些学生众筹做餐饮、有些学生自己做模特拍照卖服装、有些学生卖宠物等,可在服务业领域创业,也可跟理工类学生进行跨界组合创业。
四、“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在“雙万计划”背景下,各高校该如何进行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本文提出以下参考对策。
(一)切实改变高校内部人控制制度
改变高校“内部人控制”的现状,改变高校人治管理制度,引导教师平衡时间,激发教师教研和科研热情,尊重每个教师及其劳动成果,改变只对上负责的管理方式。
(二)为商务经济学提供充足专业建设经费
充足的专业建设经费包括:教师外出学习经费要满足每年每人三五次机会;国际交流经费要满足每人两年一次三个月的短训机会;课程视频录制经费与市场价格吻合;教材和专著编写每本5~10万经费支持;课程专业建设要有充足单列经费,而不是在绩效中再分配。
(三)设计好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
商务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先有思路,即培养什么养的人才类型,需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然后按照这样思路设计相关课程。
(四)商务经济学实践教学建议
商业模式设计、商业策划的实践教学,可放到企业现实背景中去教学,或开拓仿真实验教学领域;也可与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加大赛联系,一份商业模式设计或商业策划书,改编之后就变成一份创业计划书。
(五)务实商务经济学的课程建设
努力将商务经济学的每一门课打造成金课。一方面,老师要不断加强课程设计;另一方面,老师要经常跟学生互动,发掘学生的疑难点和不感兴趣的点,让学生跟上课堂。
参考文献:
[1]陈世文.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207-210.
[2]马正兵.商务经济学学科体系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7-14.
[3]蔺亚琼,覃嘉玲.学科分类与跨学科发展:基于院系组织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02-109.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