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讨好型人格”害苦孩子的一生

2023-07-10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小小年纪小莫大人

本刊编辑部

每天帮同事带咖啡,熬夜加班为同事做PPT,和客户吃饭被频繁要求敬酒……在热播剧《女心理师》的一个单元案例中,小莫这样一个角色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小莫在职场里时时处处小心翼翼,用不断的自我牺牲希望换取同事的认可,却沦为聚会中被叫来结账的那个角色。网友们纷纷感叹:“让每个人喜欢自己,是我最重要的目标!”“我和小莫简直一样,害怕被孤立,所以从不拒绝别人的要求,为了照顾他人的感受,控制不住自己讨好别人。”

类似现象在真实生活中并不罕见。几年前,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少年成名、拥有天才作家光环的蒋方舟自曝以前是“讨好型人格”。她回顾成长过程,认为自己过于注意别人的反应,迎合别人的期待,在很多时候没有原则和底线。

成年后的“软柿子”,过往已经有迹可循。“我家孩子太懂事了,发着烧还说要完成课外班的作业。”“女儿五岁就特别明事理,从来不撒泼,可好说话了。”“我儿子小小年纪就知道看大人眼色行事,真伶俐。”在许多人眼中,“懂事”是对一个孩子的夸赞,可是“懂事”也成了孩子们的枷锁。

集体中,他们不一定是老师眼中最优秀的,但一定是听话的,像个深明大义的“小大人儿”;他们对父母言听计从,明明想要放松地玩一会儿,却选择让父母高兴的看书、学习,自我價值感被剥夺;同伴发生冲突时,他们总是委曲求全,无论责任是否在自己都选择主动道歉。一句“懂事”的评价,成了困住他们的魔咒,“博得认可”在小小年纪便成为他们的价值航向标,背后的教育也走上了歧路。

“讨好型人格”给孩子酿造的苦果,可能要用一生去治愈。就像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在《人间失格》描绘的:“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讨好别人。那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只要被人批评,我就觉得对方说得一点都没错,是我自己想法有误。因此我总是黯然接受外界的攻击,内心却承受着疯狂的恐惧。”他们心理的煎熬、精神的消耗、被抛弃的恐惧,都在真实发生。

童年应该是快乐、纯粹的,高兴就笑,伤心就哭,不喜欢就拒绝,疲劳了就休息……然而,一旦陷入“讨好别人”的模式,孩子就会失去遵从自己内心的勇气。如何辨别被“讨好型人格”绑住的孩子?如何避免“讨好型人格”对孩子持续造成伤害?本期“聚焦”,我们共同探寻帮助“好好小孩”的办法。

猜你喜欢

小小年纪小莫大人
李泓毅:小小年纪爱创新
善意的回馈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如果没有了大人
面对你喜欢的人等4则
勿以恶小而为之
刘海
葛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