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懂事”绑架的童年,被“讨好”弄丢的美好

2023-07-10谷珵王妍妍

教育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人格外婆同学

谷珵 王妍妍

“乖”“懂事”“听话”……当这些词语充斥孩子的世界,他们会走向怎样的人生?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长期讨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很难融进他们的圈子

淮阴师范学院大二  申承钰

我是在上初中以后,逐渐形成讨好型人格的。性格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是个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遇到问题喜欢揽责,虽然反思很有必要,也能体现道德和良知,但同时会让自己有负罪感,变得自卑甚至消沉,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能及时调节自我,就会非常被动。

此外,环境也进一步促成了我人格的变化。初中三年,我一心想考取音乐学院附中,除了要将文化课成绩保持在中上游外,每天还要挤出两个小时练琴,周末甚至会练6个小时以上,还要上乐理课,参加数学补习班,因此顶着巨大的压力。争分夺秒地学习,让我与同学之间产生了非常大的隔阂,我很难融进他们的圈子,他们也不理解我的行为,认为一个普通家庭的学生想考取音乐学院附中是痴心妄想,况且我所在的班级学风很差。我吃力而又努力的样子,让同学们不屑一顾。由于上述原因,我不可避免地被同学孤立了。我曾想一心一意干自己的事,不过分在意他人看法,可是后来,竟然有人专门针对我,比如把我的书偷走,过几个月之后,再让它突然出现。孤立、嘲讽、不屑、捉弄,让我不得不向这个群体妥协,用讨好换取暂时的安宁。

从那以后,我对人际交往有了新的看法:交友的目的或许并不是为了获得快乐,而是证明自己被他人认可,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哪怕只有一个朋友,而且通过交友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其实,很多讨好型人格的人都有类似看法,因为他们大多经历过被抛弃、被打击的痛苦。幸运的是,虽然我没有考上音乐学院附中,却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同学们是埋头苦干的一类人,这让我的讨好型人格有了很大改观。现在上了大学,由于专业特长较为突出,有不少同学主动与我交朋友,我再也不需要通过讨好来维持友谊。

只为换取片刻关注

北京市丰台区  郝女士

小时候,我妈妈长期肺气肿,几乎每半年就要住院一次,爸爸是做小生意的,没有休息时间,所以我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的文化水平很高,但属于典型的大家长作风,家里所有人都要听他的。其实爷爷对我已经很温和了,可我依然会感受到轻微的窒息。当大人生气的时候,我会在一旁默默掉眼泪,有时候只是父母的正常拌嘴,我也不知道和我有没有关系,但我觉得我表现得懦弱会让他们因为心软而原谅对方。

同学们经常在课间聊爸爸妈妈去哪里出差,遇到了怎样的新鲜事,我都插不上话,只能炫耀爷爷坐飞机去过哪里、给我带过哪些飞机餐等,但是同学根本不想和我聊这些。为了让他们能够和我聊天,我就用零花钱买点小零食送给他们,以换取片刻的关注。有些同学没有得到糖果,就告诉老师我用小恩小惠拉拢同学。老师也不问我原因,直接在班会上进行匿名批评,但是大家都知道是谁,于是整个小学我过得很艰难。

高中时,妈妈去世了,我被寄养在姑姑家。姑姑对我非常好,但可能遗传了爷爷的“高压统治”基因,她说什么,我和表姐必须无条件服从。在姑姑家暂住的三年,我极少提出要求,连洗澡都不敢把水烧得很热,怕费电增加他们的负担。大二假期,我开始实习,不在乎实习的费用,只是希望他们肯定我的努力和能力。领导哄着我让我熬夜,我特别开心,因为觉得那是需要我的表现,于是不停地超负荷工作。在环境的压迫下,我觉得讨好别人能稍微舒服一点,就以这种方式作为一种资源交换而活下来。

认识我先生后,他逐渐治愈了我。孩子4岁半时我重回职场,当時行业比较动荡,不到半年,我就被“优化”了。我不停地投简历,希望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希望用讨好来减少大家的指责。其实,根本没有人指责我,但我就是陷入了巨大的自我否定。先生不停地安慰我,帮我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现在的领导虽然脾气不是很好,但我已经不讨好了。在不断的进步与成长中,我拥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不再用讨好来支撑自己。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特别怕他成为像我一样敏感又自卑的人。幸运的是,他是一个在爱里长大的孩子,也愿意把爱分享给更多人,不必争抢和讨好就能得到期望的东西。

“争第一”只是为了交差

江苏省某幼儿园  姜老师

首先要明确的是,对于幼儿来说,人格尚在发展中,不建议过早给他们贴上标签。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或关注,这并不是坏事,可是如果过度了,就可能演变成讨好,特别是二胎家庭中的大宝,如果没有做好心理过渡,就容易出现类似现象。

还有一类讨好型的孩子,会将满足家人的要求作为行动的标准。我曾教过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甜甜,每次放学排队的时候一定要排第一个。问她原因,原来是外婆要求她争第一,而外婆在接孩子的队伍里也是“打头阵”的,哪怕想要排第一个要提前至少半小时来,外婆每天也雷打不动。因为甜甜年纪小,所以外婆的需求就渐渐变成了自己的需求,如果没有排到第一个,外婆就会说她动作慢,继而甜甜会情绪崩溃大哭。

甜甜的性格本来是很细腻的,但为了抢先,她就容易出错:比如争着第一个倒水,水就会洒出来;抢着第一个吃完饭,就把饭全含在嘴巴里,囫囵咽下去;为了第一个完成画作,就忽略细节的描绘。我也因为此事和甜甜妈妈交流过,但发现母女关系有些僵硬,而且妈妈本人也是同样好胜的性格:在一次亲子运动会上,动作发展慢的甜甜没有翻过障碍,结果妈妈一直逼着甜甜尝试,还一直说“人家都过去了,为什么你过不去”。甜甜的日常会呈现一种焦虑的状态,容易发脾气,提到要去上民办小学,则对即将面临的竞争愁眉苦脸。问她想不想去,她的回答也是“妈妈想让我去”,其实自我意识已经被消磨了。有的孩子争第一是自己觉得自豪,但甜甜的动机却是满足家长,并且只停留在“交差而已”,未来就容易形成讨好的心态。从幼儿园三年的发展来看,甜甜的自理能力、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家庭对她的严格要求密切相关。越小的孩子,原生家庭对于其人格养成作用越巨大,一旦孩子表现出问题了,再想纠偏就要花费成倍的精力和时间。

和校园欺凌常常密不可分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吴伟红

美国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在谈到家庭压力情况下人际关系互动的5种类型时,将其中一个类型定义为讨好型,也就是努力取悦对方,使得对方不发怒,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小学阶段的孩子,如果有讨好型的苗头,一般都会比较听话,也比较文静,是典型的乖孩子;和教师对话的时候,有的孩子会保持笑容,初看还蛮舒服,但是细看就感到笑得有那么一丝僵硬和刻意。课上发言时,他们往往不大参与讨论,或者人云亦云,隐藏真实的想法。

印象里的典型案例是一个高年级女孩,成绩很好,也能很好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事情,但在小群体的交往中,她常常听从同伴的话,做一些自己心里并不舒服的事情,即便面对不合理要求也不敢拒绝。实际上,低年级时讨好型孩子的内心矛盾可能并没有那么明显,但随着年龄增长,面对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心理冲突就会显现出来。

讨好型孩子和校园欺凌也常有密切关联。我了解过有个中年级男孩,经常被同学欺负,碍于老师的要求,欺负人的同学道歉了,男孩表示了原谅,老师觉得男孩很大度,可下次依然会出现类似情况。这样的孩子多半成绩中等或偏下,也想跟同学一起玩,被推搡一下或遭受言语侮辱时,他们敢怒不敢言,更多是逆来顺受。实际上,社会交往能力是需要关注和训练的,但很遗憾,许多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这一领域都是空白。成人世界里也会有这类“老好人”,表面上他们在为群体的和谐而努力,有时候过于懦弱,不该自己承担的事情也会做,最后的底线被突破时,累积太久的情绪也会突然爆发,但在旁人看来,可能只是一件小事就引发了那么大的反应,有些不合时宜。

目前,小学学校人数比较多,整班授课强调的是集体规则教育,讨好型孩子乖巧、不惹事,一般很招老师喜欢,老师在无意识的表扬中进一步强化了讨好的行为模式,导致他们更加不敢真实表达。慢慢地,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偏低,总觉得别人认可了、表扬了,自己才是优秀的,否则说明做得还不够。此外,讨好型孩子内心对他人是有过度依赖的,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依靠别人,觉得单单靠自己难以完成任务,说明其内在核心的自我力量感是不足的。

专家视角

讨好型人格并非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也不是传统人格划分中的类型,不过我们的确能看到人际交往中的讨好倾向。在我看来,讨好型人格的孩子内心通常担惊受怕,不太有自己的主意,甚至远离了自己的情感。罗杰斯在《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中讲了一个来访者的片段:她说自己不知如何练就了一套本领,只要在人际交往中,她就不自觉地一定要让其他人感到自在和满意才行,只要看到别人脸上有点不高兴,她就会打消真实的想法,甚至有时候她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这样做。我们可以看到,讨好型的倾向导致她以别人的喜怒哀乐决定自己的行为,以至于忘了自己。对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困扰在于内心的痛苦,非常挣扎,讨好型人格使他们面向世界释放了最大限度的善意,期待别人能同等回馈,但结果是不停地落空、被伤害,付出的爱伴随折损,对现实非常失望。

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把讨好型人格当作一种特定的帽子套在自己身上。有些父母自身有讨好型经历,面对孩子的表现,会担忧孩子出现讨好行为,这时候首先要尽量觉察到自己的担心,不把过度的担心转嫁到孩子身上。其次要区分讨好型和一些良好行为的表现。比如有的孩子共情能力比较强,这是因为在家庭教养和父母互动中形成了共情的模式,能很自然地迁移到和他人的交往中,因此能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共情能力强的孩子人格的成熟度是非常好的,也比较独立自主。而讨好型不是这样,他们更多是进行猜测和想象,骨子里是彷徨无助的。再比如,利他人格是一种宜人性很好的人格,当事人在跟别人打交道过程中,非常开心和享受幫助他人,将之视为难得的生命经历,内心有丰富的收获,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也能收获友谊,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讨好他人,是无法获得快乐的,这是令人感到难过的地方。

对于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来说,讨好是他在成长中包括跟父母互动中的一种保护,去迎合,以此获得关注、帮助他适应环境,就像盔甲一样。但随着年龄增长,这层盔甲就不再合身了,更多展现出束缚人、使人痛苦的一面。他在以最大的善意去爱这个世界,但无法成为独立自主的人,缺少力量释放生命的潜能,没有办法把劲头发挥出来,享受自己的生命。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崔光辉)

猜你喜欢

人格外婆同学
外婆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给外婆的一封信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外婆
外婆回来了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漫画之页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