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德育活动设计

2023-07-10杨姗

考试周刊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德育活动

杨姗

摘 要:德育活动对德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引领下,德育活动的合理恰当设计能够使德育效果得到提升,文章在此依据下,认为在德育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全人教育为理论背景,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和谐的人际交往和创造性的文化理解,并以“一粥一饭”德育活动为例,剖析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德育活动的设计要点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全人教育;德育活动;德育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14-04

在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对德育活动的重要性再一次提及,并提出德育活动要精心设计、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德育活动要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一、 全人教育的内涵

“全人教育”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论。他认为,实施自由教育适合于“自由人的价值”﹐可以获得智慧﹑道德和身体的和谐发展。人本主义的重要代表卡尔·罗杰斯(Rogers)更具体地提出了和谐发展的具体含义,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他们既用情感的方式也用认知的方式行事”。在此基础上,一些教育研究者通过整合后现代主义、生态学、整体论、永恒主义哲学、批判理论等相关理论学说,提出了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联结与转化学习理论。美国教育思想家Ron Miller将这种理论正式命名为“全人教育”,最早提出了全人教育概念,标志着全人教育思想的正式确立。

可以将全人教育的基本主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注个人潜能和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整体发展。教育不仅要传递知识和训练技能,更要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与人格的全面培养,达到身心的和谐。

第二,强调联系,寻求个体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意义。全人教育鼓励自我实现,同时也强调真诚的人际交往和人类的跨文化理解,主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身具有教育的意义。

第三,注重人生体验,而不是狭隘的“基本技能”。它强调教育是成长,是发现,是开阔视野,是探寻理解和意义,远远超越传统课程、课本和标准考试的有限视野。

第四,促使学生养成对所处的文化环境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致力于人类文化的理解和创造,使学生成为文化接续的重要一环。

第五,侧重人文精神培养和融合。全人教育并不否认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但主张在教育中要更多地渗透人文精神,要用人文的方法来达到全人发展的目标。

以全人教育为理论指引,对德育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体验,引导学生对丰富生活、人际关系和文化理解进行观察和反思,打破单向的书本学习和学业竞争的局限,有深度、有意识地让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身心的和谐、技能与情感的共同发展。

笔者以“一粥一饭”德育活动为例,从一个简单的“为家人做一顿饭”的德育活动入手,通过对该德育活动的设计、施行和效果三个环节的分析,为全人教育视域下的德育活动设计提供成功个案,为德育活动的设计提供新的视角。

二、 “一粥一饭”德育活动设计

【設计目的】

高一学生刚进入学校和班级,需要通过各种德育活动让他们明白学校特质和班级愿景,形成恰当的自我定位和强烈归属感。班主任也通过这些德育活动向学生传达班级建设理念和德育期待。因此,开展针对性强、促进师生交流和提升学生全面素养的德育活动势在必行。

【设计过程】

笔者抓住国庆节和寒假的时机,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设计“一粥一饭”的德育活动来架构亲子关系的交流和理解、反推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在完成“为家人做一顿饭”的过程中理解感恩、合作和审美的重要性,通过三个层次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体会到情感的交流、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文化的理解。

对象活动指导语效果

省创新人才实验班亲子沟通活动不能经常回家的孩子为父母做一顿饭学会交流,懂得感恩

竞赛班生活教育活动全力关注竞赛动手锻炼、机会少的孩子和父母一起做一顿饭增加体验,懂得合作

竞赛班文化理解活动观赏纪录片《风味人间》,记录一道家乡美食发现诗意,懂得审美

三、 “一粥一饭”德育活动施行

在活动开展之前,先沟通以明确活动目的和形式。首先与学生沟通活动的目的,鼓励学生积极尝试,并要求学生把活动的过程通过图片和语言记录下来,完成活动后写好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在家长微信群把活动的设计理念与家长做沟通,请家长记录下孩子完成活动的状态,在活动完成后家长们也写一写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与孩子互述心声。

四、 “一粥一饭”德育活动成果

活动开展后,我们收到了家长和孩子对活动的反馈,大家都情不自禁地记录下自己的心情,有父母的欣慰、有孩子的反思、有父母孩子沟通的珍贵瞬间……通过“一粥一饭”德育活动的设计和施行,我们有以下三个层面的收获:

首先,“一粥一饭”德育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实现良性沟通,并意识到沟通对各自成长的必要性,以观念的改变带动行动的改变。

心得一:周末才回家的省创新人才实验班的汤同学的心得。

母亲似乎被感动到了,因为一餐饭。

这就是一顿平常的饭菜,就像我之前所做的一样,也像母亲每天做给我的一样。

但是就是这一顿平常的饭菜,让母亲一晚上都笑容满面,成为母亲和亲戚们“炫耀”的资本。

但其实,我也会因为这样的一餐饭而感动,就像每一个周五回到家看到热腾腾的饭菜,又像假期的早上一大碗香喷喷的煎鸡蛋煮面条。但久而久之,这种感动就会化为习惯。诚然,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每一餐饭而感动,但并不代表可以忽视。

这一次,虽然仅仅是一餐饭,但因为它是作业,所以就要格外重视——对我而言如此,对母亲而言也如此。

中午去菜市场,下午开始准备,晚上五点等母亲回来后,我开始做饭,六点吃饭,七点洗碗。母亲用手机记录了准备的过程——她并没有休息。比起坐在沙发上等开饭,她更加享受看我做饭的过程——但平时的我不是。

从中可以看出,孩子通过一顿饭,开始理解母亲,理解母亲的欣喜,也开始反思自己对母亲日复一日付出的熟视无睹,而目前一直在记录孩子的做饭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这个活动的作业,更是对孩子逐渐走向成熟的赞赏与期盼。

心得二:来自节假日才能回家的省创新人才实验班的莫同学的心得。

只是短短的2个小时,我已经汗流浃背了,脚下的蚊子在疯狂地吸着我的鲜血,这可谓是一次痛苦的过程,但转念一想,您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我为自己只会吃,甚至总是挑食感到惭愧,再一次感谢您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当然,这个痛苦的过程总是有收获的,看着自己亲手做的菜,感觉自己还是有天赋的,第一次做这么高难度的菜就能做得这么好。

当然最关键就是看你们的反应了,看到你们面带笑容的时候,内心的幸福感爆棚,也许这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吧,我希望這不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做饭,有时间我要多学做菜,用我自己的实力做一顿更加好吃的饭菜给你们。

从中可以看出,亲子之间的沟通在指导做饭、分享孩子做的饭菜的过程中温馨展开,孩子在做饭的过程中懂得了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并能把这个亲身体验得来的感恩之情通过其他的孝亲行为展现出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积极亲子沟通。

心得三:来自竞赛班温同学和家长的心得。

这一次作业让我明白了做一顿饭所要付出的辛劳,从买菜到做饭再到洗碗,每一个过程都要有精致的付出以及行动。一顿饭的价值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我们不应该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要意识到“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生活中,我们也要辛勤劳动,不要被眼前的美好生活所蒙蔽,要对生活充满热爱。总的来说,这不只是一次国庆作业,更是我们一生的任务。

民以食为天,会做饭菜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而愿意为家人精心准备一顿可口的饭菜,则更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我们一家人都非常重视此次“作业”,全程均有跟进,但主力军必定是孩子无疑!感谢老师的用心良苦,感谢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推崇,简单的一次家庭实践作业,令孩子收获满满,成长了许多!我们同时约定将这样的活动常态化,而不仅仅是一次作业和“作秀”。

通过这位同学和家长的感言记录,我们发现只要有意识地引导竞赛班孩子的全面发展,给他们尽量多的机会去实践和操作,他们会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并且会把这种可贵的参与意识带进学习生活中,避免了学习中的单打独斗、只关心分数等常见弊端。家长也能够从狭隘的学业竞争的意识中脱离出来,充分感受到孩子只有在丰富的社会活动中才能成长得更全面,从而让家庭的教育观发生转变,给孩子真实接触社会的机会,会把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放到教育观的首位。

再次,“一粥一饭”德育活动让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小世界,重视对生活的审美,并能够对文化进行欣赏和思考。

心得四:来自竞赛班黄同学的心得。

除夕,年三十或廿九(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的年夜饭,也是团圆饭,与家人一起进餐正是其最大的意义,为了让家人体会到温暖与舒适,各个家庭的厨房担当都会使出浑身解数。

蒸鱼并不是什么专利,但是身处南方又依靠着水的我们,对鱼的理解自不必说。整条或切片,清蒸与豉汁,每个人手底下都有不同风味的蒸鱼。

不必担心过年时卖鱼肉的是否放假,对已经提前几天开始养鱼的我们来说,现在可谓已是万事俱备了。

先放半盆水,给鱼放血;然后用刀从鱼腹剖开,抠出内脏,再把鱼鳃等拿掉。再放半盆水,边洗鱼边刮去鱼鳞,来回两三次后,便基本挑不出纰漏了。再放水没过鱼,用盐去一下腥,让鱼肉更鲜美,约半小时后,便可以再洗一遍。沿鱼脊剖开以便快熟,差不多鱼便处理好了。

用烧酒、酱油、糖、盐、豆粉涂遍整条鱼,之后倒上少许花生油。不加蒜,但要切些葱,横铺在碟子上再放上鱼,把豆豉切碎与辣椒末混合后放到鱼上和鱼肚里,接下来就可以开炉了。

先烧开水,再倒进蒸炉,定时9分钟。对有做饭经验的人来说,几分钟不算什么,但对想吃东西的小孩子,忍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揭开锅的一刻,大量的水汽升腾,就这样把一碟鱼端到饭桌上。与卤肉、烧肉、鸡肉等并列,色泽光鲜的蒸鱼完全不落下风,让人胃口大开。

“开饭”,各人的饭碗中开始丰盛起来。新鲜的蒸鱼自然也是重点目标之一,你一筷,我一筷,很快便“面目全非”起来。

年夜饭之所以好吃,不仅是因为掌厨的人经验丰富,也是因为其上寄托的心意,象征的“团圆”之意。最亲近的人们都聚在一桌吃饭,平日的付出仿佛都回报于此。这一幕,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各处都在呈现。一年的疲劳得以缓解,向寓意美好的来年表示欢迎。

这是一个沉浸在数学世界的数竞队学生,可以从他对葱姜的精准描述看出学生的特点。以这次的“一粥一饭之风味人间”活动为抓手,他不仅沉浸在现实生活中,还开始关注到风俗习惯和亲情团聚,关注到心理和情感,也就达到了“全人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关注人类交流、理解文化的意义。

心得五:竞赛班谢同学的记录则更深层次的反思在新年里传统仪式的凋落。

南雄腊鸭,地理标志产品,已有千年历史。清代《南雄州志》中已有记载:“雄鸭,鸭嫩而肥,脆之,渍以茶油,日久鲜红而味美,广城甚贵之。”

冬至前后,秋冬寒风呼呼吹来,杀鸭。奶奶说:“鸭子,要挑肥的,大只的,得没下过蛋。”割喉,放血,滚水,拔毛,剖开,去除内脏,里里外外撒盐涂酒,酒要度数高的米酒。酒量的控制,过少则不香,过多则有辛辣之感。祖祖辈辈的经验与多年的实践,奶奶自有配方。她边涂边讲:“我妈传给我,也不知道我要传给谁。”鸭子摊开摆在竹挞中,重物压制,放置两日,挂屋外风干晾晒。

韶关地处粤北山区,西伯利亚寒潮袭来,寒风凛冽。奶奶时时提防阴雨的到来。大半个月后,挂在屋檐下的腊鸭风干,变硬,随着盐粒在其中结晶、固化。腊鸭逐渐发出诱人的香味。奶奶用力捏了一下鸭腿,说:“够硬了,可以了。”

将蜕变成功的腊鸭再次放入开水中浸泡,洗尽铅华,降低盐分。切成小块,是为了更好地入味。锅中放油,放腊鸭,爆炒,炒干水分,此时鸭皮洁白,皮肉分离。奶奶又将芋头切块,油炸,防止其入锅时软化。打煲时直接将它们投入锅中,再放入芥菜,其味凉,去火气,待水花泛起,腊鸭的腊味和芋头的清香混合,捞出,或直接食用,或蘸上醬料。芋头入口即化,松而腻,粉而糯。腊鸭皮薄肉嫩,骨脆可嚼,油味丰满,腊味浓香,气味绵长。味觉到嗅觉上都是中国人喜爱的多元混合。奶奶到客厅招呼一家子人:“来吃香芋腊鸭煲。”

除夕夜,一家人围炉而坐,大煲热气腾腾,筷子与筷子间相互交叉,交错出团聚的欢快乐章。大家满嘴是油,大人间觥筹交错,孩子间嘻嘻哈哈,热闹一片,空气中弥散着腊鸭的香气和幸福的味道。

新年自然是快乐的,但从传统手艺的失传中却可以看出时代进步过程中悲伤元素,而在奶奶的一两句感慨中,我们的学生有了对传统文化失落的切身体会。审美意识和文化理解都不仅仅从书本里来,而是要以生活里的现象为起点,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才能让审美意识和文化理解逐渐生长。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和家长收获颇丰,“全人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对生活在今日“内卷”风潮下的学生尤其重要。在引导他们跳出恶性及单一竞争时,需要设计好的德育活动,让学生提高理解的广度、寻求意义的深度。懂得理解和意义的学生,是不屑于做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因为他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是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对世界和文化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大国追梦人。

参考文献:

[1]Rogers C R. Freedom to Learn: A View of What Education Might Become[M]. Columbus, Ohio: Merrill,1969.

[2]Rogers C R. A Way of Being[M].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1980.

[3]库伯.体验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魏清.全人教育视野下的有效教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的缘起与思想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7(11):48-52.

[6]谢安邦,张东海.全人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德育活动
基于生命成长的德育活动实践研究
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有效性提升思考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中学德育中的人文关怀思考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论全人教育视阈下的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