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3-07-07崔帅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崔帅

摘 要:我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拉开了文旅融合的序幕,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深入融合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问题和制约机制出现,使文旅融合问题愈发复杂化,需要专业性强的解决方案才能打开困局。文章探讨了文旅融合发展的诸多路径,尝试对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進行展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5-0101-03

1 文旅融合的现状和研究基础

文旅融合就是把文旅资源与厚重的本地文化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地域第三产业发展[1]。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2]。文化与旅游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全民旅游已经到来,旅游已成为感受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在新时代更加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得以展示展现的重要渠道和载体。同时,文化因其稀缺性和唯一性,往往成为旅游发展的主要依托和核心资源,旅游则成为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文化和旅游各带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走在一起,双方进行有机的结合和深度的融合,这既是文化和旅游共同繁荣发展的互相需要,也是两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通过文化、旅游行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汇合甚至阵痛磨合,通过时间的不断积淀和实践的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必定会突破原有的边界领域,形成新的蓬勃持久的发展业态[3]。

1.1 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基础

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郭琪[4]等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校地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机制研究》一文中认为,校地文旅融合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以文化人的教育功能,促进彼此文化建设与发展。邵明华[5]在《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一文中以二十大报告为指引,总结了新时代文旅融合工作的发展方向。作为市场主体的文旅产业是文旅融合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践行者,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主导性和关键性作用。张婷婷[6]等在《文旅融合战略下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研究》一文中,以文旅资源向文旅产业资产转变为核心,提出通过激发创新性带动资源结构性转化的方式提升文旅融合的程度。

1.2 文旅融合的现实基础

文化和旅游业态通过优势互补,在融合过程中形成新的业态和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发展方式必定带来新的产业生态和产业创新。通过新的经营业态和行业创新点催生,实现原有产业的功能重组,形成涵盖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新的产业链、衍生链和价值链,新的产业业态能够释放出更强能量,实现1+1>2的放大效应。通过形成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链,可以丰富上下游服务和产品,深化产业发展的内涵,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更好地构建新型文旅产业体系,实现良好的开放式的循环发展的良好格局。文化和旅游带着不同的资源要素相互结合后,通过相互整合重组、交叉渗透,可以实现优势结合、优势互补、优势转换,可以突破故有的领域边界,形成一种甚至多种新的发展业态和发展体系。在此过程中,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资源或要素的叠加,融合需要合适的外部政策环境和内部资源特色,需要仔细研究和反复论证,并大胆创新,最终形式可持续、灵活且充满活力的融合生态。

1.3 文旅融合产业互融的前景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多元交叉关系属性,文化和旅游本身也是跨界融合的天然媒介,通过融合体现文化和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文旅融合以人为中心点,可以关联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微观的人的细微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是宏观的产业行业的结合整合;既可以是结合某种行业或服务形成一种新业态,也可以和各类传统商业模式进行深化合作;既可以是思想理念观念的融合,也可以是新信息、新技术、新模式的融合,还包括社会经济结构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融合。

2 河南文旅融合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化程度不高

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专业程度很高的系统工程,在彼此相融过程中,虽然行政机构基本设置出来,但仍缺乏专业的智库和科研机构系统性地规划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问题。这些科研机构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河南文化和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短板。

2.2 文旅融合产业的同质化高,缺乏亮点

文旅融合产业的同质化高、缺乏亮点主要表现为文化特色产品少,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开发、制作、销售比较滞后,文化和旅游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不多,景区管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延长链打造仍不完善,相关服务行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未能同步跟上,公共文化服务融入旅游行业的方法方式不多。

3 河南文旅融合对策研究

3.1 完善投入机制,推动文旅融合

首先需要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指导文旅融合工作。鉴于文化和旅游涉及范围广泛,协调联系的部门、资源众多,除文化和旅游部门外,至少还涉及交通、工商、市场、公安、农业、水利、森林、消防、土地、建设等部门,因此推动文化和旅游发展必须建立一个高效有力的协调统筹机构,成立县级文化和旅游工作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的统筹研究,集中多方力量,研究解决文化和旅游融合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其次需要大力发展文旅投资集团。省市县三级应建立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集团,兼顾政府和市场双方需求进行运作实践。在政府角度,一方面应加大政府的投资投入,另一方面出台激励扶持政策,通过贴息贷款、奖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大众参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

3.2 专业智库建设助推文旅融合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以政府政研室为主体开展智库建设。其次,以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智库建设,此类智库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具备智库人力建设能力。再次,依托市场上存在的旅游咨询机构。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目前具备从业资格的咨询机构共300余家,此类咨询机构熟悉旅游市场的运作和游客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智库资源建设能力。

2019年12月,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阿里巴巴集团,在旅游舆情智库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组建了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7],这属于文旅产业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打造的专业智库体系。该实验室通过社交媒体的信息采集,构建集宣传、推广、研究为一体的智库平台,为文旅融合管理部门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3.3 依托黄河资源做好文旅融合产业升级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此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8]。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着眼,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完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布局,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9]。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正在唱响新时代的大合唱。

3.3.1 黄河文化对于文旅融合的积极意义。黄河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是华夏民族的主要活动地,产生了丰富灿烂的华夏文明和黄河文明。黄河是流淌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河流,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甚至黄种人、黄土高原、历史上将黄色作为民族的一种正宗色彩,也都和黄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0]。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11]。黄河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应该从历史、现在、未来三方面加以把握。

3.3.2 以厚重的黄河文化为产业融合提供资源。要对历史上的黄河文化进行梳理,找到黄河文化的源头和出发点。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进行梳理:一是深挖文明之源,对沿黄文明发源地进行梳理,如对现在已知的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大河村遗址、陕西蓝田人、内蒙古河套人、山西丁村人等史前文化进行认真梳理,对未知的文明起源进行细致探索。二是对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存进行梳理,如对郑汴洛和西安古城,对沿黄两岸星罗棋布的各类文物遗存进行梳理。三是对沿黄活态的文化生态进行梳理,如沿黄两岸的民风、民俗、文化技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等,并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鉴别和传承。

3.3.3 开发黄河文化为文旅产业融合提供载体。不断充实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如体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从华夏民族改造自然、改造黄河的奋斗史出发,如兴建三门峡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兴建跨河大桥等,引申出面对自然勇于斗争的治黄文化;从保护三江源,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引申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从陕甘宁、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建设发展、刘邓大军渡黄河,引申出革命文化;从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引申出共产党人的楷模焦裕禄精神等,进一步充实到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中。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凝练和明确黄河文化的基本内涵,对黄河文化进行创新性的高度概括。

3.4 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建立文旅融合发展体系

从全省发展战略全局和高度出发,调动全省各方资源,服务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加强对全省文化旅游业的政策指导,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共同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引擎。要加强与发改委、交通、自然资源、规划、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促进相关具体政策出台。要鼓励各地制定一系列接地气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形式,支持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同时要强化产业发展思维,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和完善文旅产业投融资机制,实施招商推介品牌培塑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深化文化和旅游项目招商大会和推介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着力培育一批文旅企业。

3.5 利用“互联网+”打造文旅品牌

实施“文化+”“旅游+”“文旅+”工程,适应文化旅游市场多样化需求,积极创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品牌。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的融合,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统筹考虑,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旅游化[12]。要进一步推动文旅标准化和技术融合,加强和改进文化和旅游标准化工作,积极制定和推广文化旅游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标准覆盖领域,完善标准实施机制,提高标准实施效果,通过标准化方式规范、打造文化和旅游的技术融合和科学发展品牌。加强旅游信息化和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智慧旅游和智慧文化发展水平,应用AR、VR、MR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丰富游客体验,为文旅融合创新提供技术品牌支撑。實施文旅品牌引领战略,构建由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管理与服务品牌构成的文旅品牌体系,支持通过文旅融合共同打造文化品牌,引导文化旅游品牌化经营[13]。

参考文献:

[1] 彭建.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探析[J].文化产业,2023(4):104-106.

[2] 雒树刚.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N].光明日报,2020-12-14.

[3] 王兴斌.旅游智业现状与智库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5-04-08.

[4] 郭琪,李雨珂,许臣,等.文旅融合背景下校地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机制研究:以第九届驻徐高校大学生传承普及徐州历史文化活动为例[J/OL].图书情报工作:1-10[2023-02-23].

[5][12] 邵明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2-02(001).

[6] 张婷婷,王志恒.文旅融合战略下文化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研究:以W市为例[J].机构与行政,2023(1):24-25.

[7] 徐万佳.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打造新型智库 助力媒体转型[J].中国报业,2021(13):31-33.

[8]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共同抓好大保护 协同推进大治理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J].中国环境监察,2019(9):8-11.

[9]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山西水利,2020(9):1-3.

[10] 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9(11):1-3,6.

[11] 梁贞.坚定不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奋斗,2019(21):12-14.

[13] 蔡利.文旅融合背景下湘西芙蓉镇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讨[J].现代商业,2023(1):31-34.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文旅融合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