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困境与路径

2023-07-06曹军锋冯文霞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曹军锋?冯文霞

摘 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而乡村振兴又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契机和保障。本文基于甘肃省实际,思考乡村振兴视域下如何更好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可资选择的路径方案,以期达成对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利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与微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价值进一步凸显,为乡村振兴创造了优势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同时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也是独具地方特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成为系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了诸多乡村地区红色文化产业的茁壮发展,但一些地方还存在着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实困境。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路径是学术界亟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契合

甘肃省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具有显著优势,以物质性、非物质性形态散布于诸多地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效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

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具有历史、教育、经济等多重价值取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空间和可能。从乡村产业兴旺的角度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推动乡村地区人才、物流和信息流等集聚,也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诸多产业的融合发展。从乡村生态宜居的角度而言,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引导乡村生态建设,积极推动“绿色、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宜居文化氛围的养成。从乡村乡风文明的角度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和价值弘扬,可以树立良好的榜样、孕育文明的乡村风气。从乡村治理有效的角度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经验传承,可为乡村治理提供方法指导和经验借鉴。从乡村生活富裕的角度而言,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涵盖富“口袋”和富“脑袋”两个层面,只有二者融合了,才可以使乡村真正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二)乡村振兴是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重要契机

甘肃省的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所蕴含的多维价值和巨大潜力并没有真正挖掘出来。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精准扶贫等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的实施,红色文化資源的地位日益凸显,日渐进入众多群体的视野。作为可带来更多价值的生产要素,红色文化资源真正“受宠”则是源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来看,乡村振兴可以解决红色文化资源在基础设施方面受限的窘境。譬如高速公路的修建,拉近了乡村和外界的距离,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更好地“走出去”。从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来看,乡村振兴可以缓解红色文化资源在人才队伍方面的约束,在地方政府、研究者、运营公司等多重力量的带动下,会激发当地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与乡村振兴的内在统一

甘肃省乡村振兴、红色文化资源利用都是意在因地制宜,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和发展模式,从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从发展内容上来看,二者都涉及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村治理、共同富裕等诸多不同的层面。从发展作用上来看,红色文化资源是独具地方特色的具有多维价值功能的重要资源。其产业化的过程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其文化挖掘与弘扬的过程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其生态保护的过程也是乡村生态振兴的过程,其吸纳人才的过程也是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其组织实践的过程也是乡村组织振兴的过程。从发展导向上来看,二者结合可以助推“三农”问题的破解,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加速度”,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影视等产业在各地蓬勃发展,但是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还存在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一)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内涵不够丰富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不同历史时期会注入新的时代内容。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以多种形态并存,地方政府、研究机构、群众代表等不同主体对其内涵的挖掘一直在持续进行。除部分利用尚好的红色文化资源之外,大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仍具有较大的挖掘潜力。之所以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经济效益和物质内涵的过度关注,而对其精神内涵缺乏深层次的挖掘。由此导致的后果之一便是失去地方特色,造成“千篇一律”的利用模式,难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此外还会降低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如果各类参与主体不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就无法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红色文化资源无法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各类参与主体就不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的深度,决定了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利用的程度。

(二)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模式较为单一

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从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模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精神。较为常见的是以红色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乡村旅游的同质化造成的恶性竞争比比皆是,无法将吃住行等链式产业进行有机衔接,势必会减弱红色文化资源的效用最大化,也难以推动乡村的全面振兴。即使个别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在缺乏产业链式融合的情况下,其发展进度也存在“裹足不前”的现状。实际上,单纯依赖红色文化资源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非常有限,只有当其形成集聚优势或与其他优势资源融合发展时,才能产生“引流又引财”的吸引力,才能有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也就是说,需要形成因地制宜又彰显特色的多元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发展模式。公益性红色文化联动式嵌入、市场化红色文化融合式嵌入、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式嵌入等不同模式都可以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的要素重组,实现二者的结构性耦合。从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元化、特色化的融合发展模式是必然选择。

(三)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动力不够强

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历经多年发展,地方政府和绝大部分群众都认识到其对于乡村振兴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实践中,很多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动力不强,并不能从本质上激发他们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地方政府而言,高质量领导队伍的重视对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效率、帮助其全方位融入乡村振兴会产生巨大裨益。从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来看,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当地群众参与其中,以自觉自发的方式主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知上来说,一些群众忙于自身的生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多维价值缺乏足够重视,只是在简单的经济权衡中作出选择。还有些群众不知道能否参与和如何参与,对相关的政策和实施方案不甚了解,或认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乡村振兴是地方政府的事情,“事不关己”。此类情况的发生,使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乡村振兴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资源以其符号性和价值性凸显出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魅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诸多可能。可以说,红色文化资源能不能深入挖掘、能不能有效转化以及能不能持续提升,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成败。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潜力

红色文化不只是被动地反映历史,更要不断地成为培育先进文化的酵母,直接为现实活动提供思想源泉、精神养分和创新动力。从挖掘内容上来说,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革命遗址、文物、纪念地等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红色歌曲等精神文化资源。从挖掘的参与主体上来说,乡镇干部、駐村干部、村组干部、村民或致力于乡村建设的专家、学者等都应该积极投入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梳理和有效挖掘过程中来,合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挖掘形式上来看,可以采取深入访谈、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会及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进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从村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汇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全面激活红色文化资源,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而构建融合红色文化资源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机制。

(二)有效促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合转化

存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本身并非“生产”的最终目标,只有经过转化才能成为文化资本或文化产品,才能有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一方面,通过“红色文化+”的方式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与多种产业的对接,能够更好地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譬如,依托旅游活动让游客全程参与沉浸式体验,形成吃住行游娱购的红色文化产业链,推动多种产业融合式发展。另一方面,发展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创意红色产品,创建红色文化品牌,延伸红色文化产业链,加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红色文化价值链的诸多独特价值。同时,对不宜开发的红色文化资源注意保护,留存历史古迹的原有样貌、文化气息,避免过度商业化对红色文化资源造成破坏。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化,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从长远和现实的角度综合考虑,从而形成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三)不断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产业的价值

红色文化资源只有经过不断提升,才能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劲的辐射力,才能厚植乡村全面振兴的根基。尤其是要注重展现特色、发挥优势,避免“千村一面”。现在很多乡村已经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并利用其发展红色文化产业,但若想脱颖而出并非易事。红色文化形成的背后往往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或历史遗迹,这些都是当地特色鲜明的优势文化资源,但仅止步于此,并不能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真正价值。红色文化产业的提升必须要有深度、有特色、有灵魂,要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意蕴,不能简单地寻求经济效益而忽视颇为关键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具体的可操作层面,党建引领、理念创新、配套服务、宣传推广等都是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水平的主要路径。换言之,就是要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名片,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文化自信,继而形成相关产业链式发展的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四、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往往具有丰富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其底色是“红色”,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深层内涵和潜在价值,破解其现实困境,对于提升村民的整体素质和人居环境、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化产业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实现乡村的现代化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也将迎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创新性发展,既“富脑袋”又“鼓口袋”,让红色文化资源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乡村全面振兴也将步入“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J].重庆社会科学,2020(12):19-27+2.

[2]谭娜,万金城,程振强.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吸引与地区经济发展[J].中国软科学,2022(01):76-86.

[3]李秀,曹冰玉.红色文化嵌入式乡村旅游典型案例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5(06):115-122.

[4]曾长秋.论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提升与功能拓展[J].湖湘论坛,2016,29(06):56-61.

[责任编辑:朱松琳]

猜你喜欢

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森林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探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