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古今考(选载一)

2023-07-06刘火

文史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篆文天主爱河

刘火

摘 要:在现代汉语的词汇里,有大量的外来词(包括意译与音译)。外来词的进入,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特别是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而这一过程依然在当代进行。考察外来词元素的现代汉语词汇之面相,可揭示古今汉语词汇(包括汉字本身)词形与意义的演变。

关键词:天主;地质;爱河;暗示

天主/天主Tiānzhǔ:“天”,《尔雅·释诂》(先秦,下引同一书目,不再作其古籍年代,下同):“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说文解字》(东汉):“颠也,至高无上”,清·段玉裁注(下简称“段注”):“人之顶也”。“天”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先秦)“天下所启”。义“万物主宰者”,此由《易·说卦》(先秦)“干为天”之天的“自然天空”转义。《尔雅》有专篇释历法的“释天”:“穹、苍苍,天也”。“主”,《说文解字》(东汉):“镫中火主也”,《康熙字典》(清):“君也”。转义“家长”,《诗经·周颂·载殳》:“侯主侯伯,侯亚侯旅”。汉·《毛亨·传》:“主,家长也”。“天主”始见《史记·封禅书》(西汉):“八神: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阴主……五曰阳主……六曰月主……七曰日主……八曰四时主……”

《史记》之“天主”为“八神”之一,与今说“天主”有异。今之“天主”语源出自日语“天主(音tensfu)”。《汉语外来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版)注,日语音译拉丁语Deus。不过,此说有待商榷。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到中土传教,28年后病逝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利玛窦于1595年印行《天学实义》、1601年改为《天主实义》。(利玛窦还编译了《天主教要》等多种天主教的书籍。)何谓“天主”?进士冯应京(1555—1606,冯为利玛窦劝告后皈依了天主教)为其书作“序”时讲:“天主何?上帝也。实云者,不空也。吾国六经四子、圣圣贤贤,曰畏上帝,曰助上帝,曰事上帝,曰格上帝。”由于觐见皇帝成功、利玛窦有了皇室背景,又由于万历朝一些著名仕宦公卿如李之藻(万历二十六年进士、万历三十八年皈依天主教)、徐光启(万历三十一年皈依天主教,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等的热衷,天主教在明万历以降很是“光大”。由此,“天主”(和“天主教”)一词在汉语里生根发芽开花。为何还从近世的日语引进?存疑。另,基督教传入中土约在公元4世纪至5世纪。在唐,生成于叙利亚的基督教一支景教(5世紀)传入,得到了从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到德宗建元二年(公元781年)长达150年的皇室的重视和扶持,得以在大唐生根开花(后因“会昌灭佛”一并连带了景教的衰亡)。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看,除“景教”一词得以确立外,教主并无落实。词有“真主无元,湛寂常然,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无边。日升暗灭,咸证真玄”之赞。

《辞源》(商务印书馆,四册分别出版于1979—1986年)“天”条里有“天启”“天国”“天堂”“天使”等宗教词条,唯独没有“天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天”字条录有“天主教”一词,也不录“天主”。《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方录入“天主”。

“天”有多义,他义不述。(下同,即本词汇考,只注与本词条词相关的词义。)

天,甲骨文作,金文作,篆文作,汉隶作。

主,甲骨文作,篆文作,汉隶作。

地质/地質dìzhì:“地”始见《春秋·元命苞》(先秦)“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此“地”与“天”相对,即大地、土地。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周易·系辞下》(先秦):“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尔雅》有专篇“释地”。《释地》释“地”:区域如“冀州”“豫州”等,泛指有“鲁有大野”“晋有大陆”。《说文解字》注:“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也。从土也声。墬,籀文地从?”。《康熙字典》引《释名》(东汉)注:“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质”,《说文解字》“以物相赘”,《康熙字典》:“体也”,《诗·小雅》:“民之质矣”。“质”/“質”,何时简化,不详。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无“质”/“質”。

“地”与“质”构成双音词,始见三国王弼《周易注·坤》。王在《周易·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条时注:“居中得正,极于地质,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假修营而功自成,故不习焉而无不利”。古“地质”与今“地质”义不同。古“地质”为“乾/坤”二元哲学术语;今“地质”意指自然,或适合于自然。

作为接近现代科学术语的“地质”,清咸丰三年(1853年)叶九升《地理全书·天下三大干论》谓“地之气质广厚,故载山川”,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则云:“地质肥沃,物产繁衍”。1979年出版的《辞源》(一)共录“地”的打头双音节词95条,但不见“地质”。“地质”见于1973年《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意为地壳的成分与结构。《汉语外来词词典》注“地质”一词的语源为日语。

“地质”,词源自日语“地質(音chishitsu)”,日语意译英语geological、geology。“地质学”也源于日语“地質学(音chishitsu-gaku)”。

地,金文作,篆文作,汉隶作。

质,金文作,篆文作,汉隶作。

爱河/愛河àihé:“爱”,《说文解字》:“行皃”。段注“惠也”,《康熙字典》:“亲也,恩也,惠也”。“河”,《说文解字》谓“水”,特指黄河,后泛指水道。“爱”,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把“愛”简化“爱”。“爱”与“河”构词,源自佛教译词。《辞源》录,《现代汉语词典》不录,2002年增补版也不录。“爱河”,佛教意,情欲泛滥成害。鸠摩罗什(前秦)译《楞严经》:“爱河干枯,令汝解脱”。“爱河”亦称“爱水”,《楞严经》:“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宋·苏轼《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涛颠倒元韵)》:“欲平苦海浪,先干爱河水。”表达同一意义的还有“爱火”。“爱火”也源自佛教译词。“爱河”“爱水”“爱火”,1973试用版、2002增补版《现代汉语词典》均不录。不录的原因不详,但表明词典编纂者的意图,可能认为“爱河”“爱火”“爱水”原生的梵语和汉译都已经死亡。

除“爱水”之外,“爱河”“爱火”在现代汉语里都还在用,如俗语“堕入爱河”,如2018年许云上词/曲流行歌曲《爱河》。佛教之“爱河”有贬义,今天现代汉语“爱河”则呈现褒义。今“爱河”意,男女双方因爱情浸入幸福之中。

爱,篆文作,汉隶作。

河,甲骨文、金文作,篆文作,汉隶作。

暗示/暗示ànshì:“暗”,《说文解字》“日无光也”,段注:“暗,主谓日无光……引伸为凡深沈不明之称”。“暗”基本义有三义:与“明”相对,隐匿,愚昧。“暗”的“隐匿”义,始见《晋书·庾亮传》:“温峤尝隐暗恒之,彬神色恬如也。”唐·白居易《琵琶行》有“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文解字》只注本义“日无光也”。“示”,《说文解字》:“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康熙字典》:“又与‘视通”。“示”“视”古字通。“暗”与“示”构成偏正双音节词“暗示”,见(晚)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天主教,有教主,时来时去,来时于街巷遍贴劝善文,即属暗示。”“暗示”词条不见《辞源》。“暗示”一词作为现代汉语,为今常用。《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已录。

“暗示”,词源自日语“暗示(音anji)”。日语“暗示”意译英语hint。意,用含蓄的话示意接受者领会。和音“暗示”anji极接近汉语“暗示”àn shì音。此可观汉文与日文的某些关系:日文一部分,字形与语音源于汉文。

暗,汉隶作。

示,甲骨文,金文作、汉隶作。

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猜你喜欢

篆文天主爱河
智者不入爱河,你要对你的财产负责
质疑辩证法
七份“天主圣教瞻礼表单”
贵州地标石之遵义务川九天母石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咱们最初是啥样
《本教外篇》中的基督教术语翻译探究
男女有别有根源